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21|回复: 1

梦参老和尚讲解金刚经8---一切无可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23 08: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webwxgetmsgimg (2).jpg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

    在我们前文,前一段文讲,一切法不可言说,一切法无可说相,不取于相。那人家有疑惑呢?这个声闻他自己没有个果可证,如果他证了初果,是不是取到初果了,那我现在假设他证到初果了,有这个念头没有?佛这样问。须菩提答复都是没有,这个意思就是说,本来就无取,无取就无得。因为这段经文讲的是意相,意相无相,无相还有什么可取啊,就证明无可取相。但是解说当中,说不入色声香味触法,就说证了须陀洹果了,他对八十一品的见惑断了。证得初果时候啊,他把这个见惑都断了,所以才叫入流啊。入流就是入了圣人流,这是对凡夫而说的。凡夫有这些个见惑,所以成了凡夫,就是凡夫的意思啊。圣人入了圣人流了,不再流转了,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四果的圣人都如是。须菩提,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能得斯陀含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

    那么须陀洹是断见惑的。斯陀含已能断思惑了。九品思惑,斯陀含断了六品。名斯陀含。说他从这个人间,这个世界啊命终了之后,他升到天上,就来人间一次了,所以叫阿那含。实际上呢,没有往来之相,为什么?因为他悟得我空了。我空了就是没有我,我都空了谁往来啊,就是这个含义。随顺世间而会往来,所以说往来。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来,是名阿那含。”

    这是第三果圣人了啊。他把欲界的九品思惑都断了,才叫阿那含。那阿那含华言就是不来了,就是不再来人间受身了,从此命终之后,他生于色界天上,不到欲界人间来受身,所以叫不来,实实在在没有来去。既然无我了,证得无我之理了,那儿还有什么来与不来分别呢?这个含义,这四果都这如是个没什么解释的了。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能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着我、人、众生、寿者。着我、人、众生、寿者相就不是阿罗汉了。有烦恼了嘛。

    什么叫阿罗汉呢?就是说他没有烦恼,译名叫杀贼,或我们叫无贼。他到阿罗汉的果位,他见惑、思惑都断尽了。他不再受分断生死的。阿罗汉,名应供。应供者,受人天的供养,大多数受天上的供养啊。这个初果到四果都无所得。证得,证得了没?证得了之后没有一个得果的心,就叫无所得。并不是他证得了阿罗汉了,不是阿罗汉,不是这个意思。他的意思是说,他没有一个念头,说我已经得了果了,已经成了。为什么?因为他已经不执着了,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在这个意义上,说他无所得,那为什么初果到三果不名得道,唯有四果才叫得道了,究竟成就了?意思就是说,是唯到四果才断绝生死了,究竟断绝生死了,证得了阿罗汉。就是说他见惑、思惑的烦恼全断尽了,在天上人间最为第一。须菩提举他自己的例子: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因为我离了欲念了,离了欲了,是离欲阿罗汉,但是我没有这个念头,世尊啊,我不作是念,我从来没想过啊,我是离欲阿罗汉啊。须菩提说。

    前文所说的为什么阿罗汉不作是念,他拿他自己的例子来说,说我就是这样,我证得阿罗汉了,我没有个念头说我是离欲阿罗汉,因此其他的阿罗汉,也如是了。须菩提拿他自己作证明,假使我要还有念头,说我是离欲了,证得阿罗汉道了,那世尊就不说我是乐阿兰那行者了,就不说我是无生灭相了。因为什么呢?实实在在须菩提实无所行,才名须菩提是阿罗汉,这个是解释无诤的意思,因为须菩提证了阿罗汉果的,阿罗汉心是无生无灭,不受这个世间法所限制。这个又名他无诤三昧,他修行见了性,断了见思惑了,有正知正见,证了空理了,空中明明净净,没有争斗,没有争议,在这个空理当中,没有邪,没有正,没有什么邪正之争的。为什么?他念念常常是正,没有烦恼了,没有见思惑,没有烦恼了,他不起一念邪心,贪嗔痴的心没有了,所以才叫无诤三昧。这个三昧呢是在人中最为第一。人家根本没欲了,那他当然更能证得阿罗汉果了,但是他说我有没有得果之心呢,没有,我若有得果之心,有得就有失,有得就有不得,它有相对的,他没有得果之心也无得无不得,因此才说是人中第一。那么凡夫心就不同了,有得有失,圣人心无得无失,他与人无争,什么事都不争。

    那为什么说乐阿兰那行者?这个讲一讲阿兰那啊,阿兰那翻为华言是寂静,即是无喧闹的意思,就是无所行,实无所行,修行没有执著我是在修行的,没有这个执著心就叫实无所行,因为我相空了,无我了,连我都没有了还有我所行吗?所以说无所行,但是实实在在的,他还是有所作,有个什么作呢?他修寂静啊,还有个寂静心啊,成阿罗汉了还有个成就心,与人无争是清净心啊,不是完全无心,是清净心,只是把有所得的心除掉,没有能得所得,就这个含义。假使要有所得,那就有非得,就有不得,有得有不得这就相争,无争就是清净道,没有个得也没有个不得,那是为什么呢?他已经证得无所得心,常住了,就叫无诤心。这段解答辨别清楚了。

    这就人来说,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呀?佛拿自己来做证明,不止初果、二果、三果、四果,佛也如是。佛告诉须菩提啊,说你如何想的?于意云何,就是问你怎么想的。“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佛最初授记、成佛,然灯佛给释迦牟尼佛授记,说是汝未来在娑婆世界成佛,叫释迦牟尼。这叫授记啊,这在《法华经》上这样说的,说我昔在然灯佛所,有法有所得否?不只你阿罗汉无所得,我往昔在然灯佛的会下,然灯佛给我授记了,未来成佛名释迦牟尼。在那个时候,我于法有所得否?我有没得?我有成佛了要得佛果了?佛以此来问须菩提,不止你初果、二果、三果、四果,乃至于佛,也如是,无所得。这个须菩提,回答得很对的:“不也,世尊,如来于然灯佛所实无所得。”就是从凡夫修,证得初果、二果、三果、四果,乃至到成佛,一切无所得。不可说不可取。

    “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则非庄严。是名庄严。“

    那佛呢,恐怕众生还有疑惑,疑惑什么呢?疑惑菩萨修菩萨道的时候,就是庄严他自己的净佛国土?所以在经上经常讲,佛自己无量劫修的功德,正报如是,他所得的依报的国土也如是,这段就是说乃至成佛的正报啊,佛没有这个生心:我在修行要成佛,我在庄严佛国土。没有,就是报得的,国土是他果报所感的了,那在佛土中的种种庄严,那种种庄严都是由菩萨在行菩萨万行的时候,在因地之中。在因地当中,菩萨修行的时候,修的善业,那他后来所感的国土,就是佛国土,那么成佛的时候呢所得的报土就具足庄严,佛国土种种庄严,就是由他过去所行所感的。这个道理都明白,我们自己的,就像我们现在一些人,你过去,你做的好事,做的坏事,单说做好事吧,你做的善业,你今生所感的善果,住处,享受啊,房屋啊,乃至你所居的国土周围啊,都是庄严的,即没有变乱也没有战争,就说明你过去善根力很强。如果你周围尽是不清净,打仗的,斗殴的,或者战乱的,就证明了你呀,过去啊,修行的,没有修行,乃至你所作的事业不好。那么诸佛修行在行菩萨道的时候,他自然地感果,感到万分庄严。那么佛就问须菩提:说,你如何想?菩萨庄严佛国土没有?他修行时候是不是他的依报也很好,也庄严,是不是因修行而感?这说到佛,须菩提答佛:佛没有庄严。如何解释呢?庄严佛国土即非庄严,是名庄严,即庄严而非庄严,庄严的是能庄严的,是佛修行的感,所庄严的是所受的依报,就是菩萨在行那个布施、持戒、禅定、忍辱、智慧的时候,这叫六度万行,那他所感应的国土,他所处的佛土自然是清净的,这个行为是不是有意啊,因为想庄严佛土才行菩萨道啊?没有这个思想。没有这个能庄严的,也没有所庄严的,佛行菩萨道只是利益众生,没有还说我要利益众生我要得个什么果。如果有这个心呢那不叫菩萨,就不叫行菩萨道了,这个道理我们大家都懂,但是,他自然的,行菩萨道自然感应行菩萨道的报应啊,自然的感应,所以叫庄严即非庄严,这一段经文是为下文来说的呀。下文什么意思,就是我们修定修慧的时候,在你修定修慧礼佛拜忏这些种种功德吧,你有一个庄严国土或未来处一个很好地方,有这个想法吗?佛亦如是,因为那个佛的正报依报,都是无形无相的了,这一品就讲无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要见诸相非相才见如来。


      就是免你一切的执著,菩萨行菩萨道的时候他是清净心,没有未来我自己还有什么国土还有什么报身,没有这个心呢,为什么呢?菩萨在行菩萨道的时候生的是清净心,不应当住色生心,不应当住香味触法生心,不住六尘境界,一切无住而生其心,这才叫清净心,无住生心,这一品就还讲的,就象我们现在修行,假使说你有住,说未来啊我能生个富贵家,未来啊我能清净成道,若有这个心,那你是在六尘境界上生心呢,修道者不应当在六尘境界上生心,无所住,生起了无所住心,咱们再讲通俗一点,说你在修行时候,不要着修行的相,就是这么个意思,咱不说这个深奥的意思,说你一天拜佛,你要向人家夸耀,我一天拜好多佛呀,真修行者呀,这就糟糕了,你要求名求利,不是拜佛,你拿这个拜佛作幌子,你内里头有名利心。拜佛,给我们消业障,求消灾,求免难,不求什么,就是行无所行,这个就让我们去一些执著,这个行无所行,做无所做,菩萨在行菩萨道自然地庄严佛国土,而不是著相,没有这个用心,就是这样。那么修行的人对自己如是,对别人也如是。不要谈论是非,对于看那个没有入佛门的千万不要轻视他,将来他要入佛门修行也许超过我,比我还强,这就是不轻视一切众生,同时修行人绝不要谈论是非,心里头不要轻慢那些没学佛法的人,如果有这个轻慢心就不是清净心啦!这样的保持你觉性,常生起智慧。保持个什么心呢?平等,慈悲,对任何人都平等慈悲,不分高下贫富贵贱老幼,这叫平等。再说清净一点,心最清净的,心无所住,只要一有住就不清净了,一有住就着相了,对于法着法相,对于人就起分别心,见什么执著什么,见色执著色,就住色生心,这叫迷人,不是开悟的。开悟的见色离色,见色离一切色相,这叫不住色生心,不住声香味触法生心,这叫悟入,在六尘境界里悟了。为什么?你住色生心就叫妄念,不生妄念了,不住色生心就叫妄念消除,不住色生心就是生智慧,就是真正的智慧了,这个含义。“须菩提,若有人”,就是假设啊,“身如须弥山王,这个高大得不的了,他的身体呀象须弥山王一样呢,须弥山呢就是妙高峰啊,那山大得不的了,不是泰山,当然也不是我们云居山了,云居山太小了,这个山是相当的大。“于意云何?”你作何想法?佛问须菩提作何想法,这个身体够大了吧,须菩提言:“甚大”。不错,那身相如须弥山似的,身相就太大了,但是我说的大可不是这个意思,什么意思呢?世尊啊“何以故?”佛不是说非身是名大身,身不是身,这个身和虚空一样,那个身可就大了。那么我们一般人都说佛是丈六金身呢,我们看哪个殿里塑的像都比人大好多倍,有的塑得非常大,乐山大佛多少丈?千丈。那算大吧?不大,凡所有相,只要你有形象,你说出来大就不大了。须菩提说甚大,当然大了。为什么这样说呢?佛说非身是名大身,身不是身是空的,那才叫真正大身。所以须菩提答完了之后自己来解释,我说的大身可不是比较得大。为什么?身本非身啊,身是对俗谛来说的,世间上来说的,要对身体来说的。一切报身是空的、假的、不存在的,身本非身,这样才叫大身啊,须菩提这样答的。身大了,心很小,内心的量小那还叫大身啊?心大,心包太虚、量周沙界,那你的身哪,就随着你的心大起来了。身大到成什么样子,虚空有好大,身就有好大。身等虚空,这样才叫大身。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单就恒河都无数,何况其沙呢?须菩提呀,我今实言告汝,要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假使有善男子善女人,我今告诉你,实实在在的,我说是实在话啊,假使有善男子善女人,拿着珍珠玛瑙七宝满尔所恒河沙三千大千世界,拿它来施舍。这个数量该多吧?布施该大吧?得的福多不多?须菩提啊,甚多了!这个以这等财实布施啊,得的福德啊是无数的,甚多!佛犹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那这个我们大家都能明白了,少量的,少量的闻到金刚经,闻听金刚经的功德,你又能把金刚经上的话,乃至很少四句话对别人说。就是你学金刚经,把金刚经的话对别人说,你所感的福德,比那个用恒河沙那么多三千大千世界。恒河沙的沙子比咱们这个河沙子细得很多,像面粉一样的,沙砾都分不出来。印度说恒河是从天上来的。不是天上来的,是从雅鲁藏布江流去的,就是我们中国珠穆朗玛峰山上流下来的水,流到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西藏雅鲁藏布江流到印度,在印度就叫恒河。西藏雅鲁藏布江水没流到咱们国内境内,流到这个印度,所以印度叫恒河。山的南面流入这个越南、老挝、柬埔寨,那个又叫湄公河,但是都是从珠穆朗玛峰喜马拉雅山流下来的。因为这个水在印度是像我们长江一样的,流了多少省流了很长,所以在印度人称这个恒河叫天上来。因为那个沙子啊非常细腻,一粒沙作一恒河,那么这些个恒河的沙再把它加起来,你说这个恒河该有好多沙吧,形容无数的意思。甚多的意思,一沙一世界,把这个所有的世界的所有的财宝都拿来供养,这个功德该大吧,但是不如有人用金刚经上的四句话给别人说,少量功德啊。意思说,佛就告诉我们,你听到金刚经啊,你把金刚经上的话传给那些个没听到的人,劝他不要多,四句,你那个所种的福德啊,比用恒河沙那些个七宝供养众生,比那福德还大。

    诸位道友你们信吗?得生决定信。咱不说就把咱们中国整个的土地大地都变成七宝,我们都向世界布施,这个功德你计算起来有好大吧,他也不如你用金刚经四句话劝人信解。什么意思?七宝再多是生灭法啊。生灭灭已了就没有了,金刚经是不生灭法。生灭跟不生灭怎么比啊。不生灭的功德是无相法门,它是无相的。反过来说,我们今天学习金刚经,你就知道为什么咱们前头说,难遭难遇,百千万劫难得遇到闻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名字。咱不止闻名,还能把全经学习一遍,这个功德不可思议呀。

    这个经前文咱们讲初果二果,他都是无所得的心,咱们学金刚经的人都以无所得的心:施舍即非施舍,是名施舍。这没有施舍的心,从心量计得这个功德,不可思议。无所得而施,不计较而施,因此说功德多。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稀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若尊重弟子,再就是特别提出来,在这段经文特别提:要尊敬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要是有人、有地方、有人说金刚经,不是全部,就是四句偈语,那功德都无量。这个处所,就是说金刚经这个处所,那一些世间、天上、人类、阿修罗都应该供养,供养这个地点,何况我们这个地点就是佛的庙,就是佛的塔,我们是在佛的庙里说,在塔里说。但是,所有在座的,都能够受持读诵,我想大家都受持读诵,都能听到。

    现在我们共同来学习,我们把这一法当成成就最上第一稀有,所以这金刚经啊,这样的听众成为金刚经就是般若波罗蜜经啊,所以经所在,为有佛在,经在就是佛在,若尊重弟子,佛在佛的弟子菩萨圣众也在。这个我们大家都懂了,这个经典所在就是法身佛,法身无相的,法身具足报化,法身就具足报身,卢舍那报身佛,具足化身释迦摩尼,三身一体,经在即佛在。这个意思。这是指的佛的法身在,报身在,化身也在,乃至于尊重所有的佛弟子,这个佛弟子不是专指比丘比丘尼说的啊,象我们在家的道友,优婆娑,优婆夷,凡是闻法的弟子,都是尊重的弟子,那就说明了经所在,佛在,僧在,三宝具在,三宝就是人天所供养的,这个没什么疑惑的,这是正常的。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啊,我等云何奉持?佛讲到这里头,须菩提啊,就向佛表白了,说这个经啊,这么重要,应该有个名字吧,有名字之后我们好奉持啊,这个经叫什么名呢?经名啊?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

    咱们所学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佛亲自定名的,以是名字,汝当奉持,你应当奉持金刚般若波罗蜜。什么原因?所以者何?就是为什么要奉持。所以者何?佛又跟须菩提说,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三转,波罗蜜是指般若的力度,般若就是智慧,智慧的力度,我们要想度一切苦厄,度一切苦难,每位都要了生死,都知道我们这个身体这个肉体啊,是假的,他要消失的,就是他要灭亡的,这我们都知道的,但是他的体呢不会灭亡的,体就是性,所以佛把这个经,命名成了金刚的意思,坚固。咱前文讲了,不坏,它锋利,般若的体就像金刚似的,波罗蜜就是金刚的力量,力度,波罗蜜就是般若的体,般若的体波罗蜜,他能使我们一切苦难都度过。昨天有的道友问我,他说这个末法灾难很多,说念阿弥陀经好啊,念什么咒好啊,念什么呢?我跟他说,金刚经明告诉你,你就念金刚般若波罗蜜,所有苦难都消失了,他不信。经上也就是这样告诉我们,因为什么呢,因为金刚般若波罗蜜是空的,性空,了不可得,也了无所得,无所得才是真的。就是换句话说,我们从此岸到达彼岸了。假使心有所得呢,就在此岸住下了,你永远到不了彼岸。心无所得,一法无有,那才能到达彼岸。这个道理大家多思维啊。

    这个此岸有一法你舍不得把你留住了,那你怎么到达彼岸啊?你得此岸全清净全没有都是无挂无碍的,看破了放下了,这不是口说啊,得要心里头去做,你天天如是想,你如是想如是观你到达彼岸了,你就可以超脱生死,到达不生不死的境地。其实金刚经讲到这里就完了,佛由底下再重复。须菩提是不是能完全接受啊?这回须菩提完全接受了。未来的佛弟子能不能接受啊,以下都是重复了啊。须菩提于意云何?你如何想法如何看法,如来有所说法否?如来是不是在讲了很多经说了很多法,是不是这样子呀?须菩提白佛言啊,须菩提对佛说,世尊啊,如来无所说。须菩提这会学般若波罗蜜经开了悟了,不是以前的须菩提了,不是二乘了,是大乘的菩萨了,他已经进入佛乘境界了。





 楼主| 发表于 2018-6-16 05: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27 06:37 PM , Processed in 0.03896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