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25|回复: 1

[医药健康新闻] 抑郁不只是心理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9 08:0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Ella Cohen

些怪病,想想都害怕。新闻版面被埃博拉病毒、疯牛病或早衰症之类疾病引起的悲剧占据,但在说到日常疾病的时候,几乎没有什么比重性抑郁更加普遍。它让生命失去光彩,让数以百万计的人(约占总人口的15%)变成残疾,并有可能在10年之内成为全球医学残疾的第二大原因。

很多因素都会增加罹患重性抑郁的风险,包括几种基因的变异、幼年精神创伤、内分泌异常和免疫功能异常等。压力是一个常见的诱因。近来的研究揭示了压力可能导致重性抑郁的机制。

从压力这个角度出发就要涉及到“快感缺乏”(anhedonia)这个心理学术语。它是重性抑郁之经典定义——“恶性悲伤”——的关键。

Getty Images
新研究揭示了抑郁症背后一部分具体的生物学机制。
期待、追求和感受快乐的能力,关键在于大脑“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区域内一种名叫多巴胺的神经传递素。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 of Washington)的茱莉亚·莱默斯(Julia Lemos)、马修·瓦纳特(Matthew Wanat)、保罗·菲利浦斯(Paul Phillips)及其同事在《自然》(Nature)和《自然神经科学》(Nature Neuroscience)杂志上发表论文,探索了老鼠身上压力对多巴胺的影响。他们并没有简单地研究性或甜食等乐事的奖励属性,而是考察了一种更加细微的快感。

在鼠笼里放一件新奇的物体,比如说一个球。当老鼠发现这个球并对其进行探查的时候,神秘、困惑、挑战的感觉出现,导致伏隔核中释放出一种名叫CRF、促进多巴胺释放的分子。如果意外出现的新奇物体是一只猫,老鼠大脑的工作机制就会大为不同。但获得最优数量的挑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刺激”)让老鼠感觉良好。

CRF协调这样一种反应:用一种药物屏蔽CRF的行为,那么便不再有多巴胺的激增,老鼠也不再会有探查行为。或者根据另一种实验方法,每逢老鼠溜达到笼子的某一个角落时就将CRF喷进伏隔核,那么老鼠就会反复回到那个地方;也就是说,CRF具有“强化特性”。

但如果将老鼠连续几天暴露于重性、持续的压力之下,一切就都不一样了。CRF不再增强多巴胺的释放,老鼠会避开新奇物体。另外,现在CRF有了嫌恶特性:把它喷进伏隔核,现在老鼠就不会再去笼子里那个角落。论文作者指出,这是缘于“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这种压力激素产生的作用。一切都反转过来了,一般情况下会激起积极探索行为与奖励感觉的刺激,现在激起的是相反的东西。值得一提的是,那几天的压力导致老鼠的快感缺乏状态持续了至少三个月。

和所有的好研究一样,更多的问题被提了出来:糖皮质激素是怎样引起这些变化的?老鼠会不会恢复?是不是有些个体能够抵抗这些效应?人类身上也是同样的机制吗?

但与此同时,这些发现有着一个重要的含义。生活把讨厌的东西扔向我们;我们时常都会觉得抑郁,只不过不是抑郁症的那种抑郁。而且大多数人都会像俗话说的那样东山再起,证明坚强之人会在困境中愈挫愈勇。那么,因为重性抑郁而变成临床残疾的人们又是怎么回事呢?不幸的是,在很多人看来,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这种疾病是缺乏魄力导致的:“加油,振作起来!”其中隐约存在着一种道德上的贬低。

因此,当科学家揭示出抑郁症的具体生物学机制时,它不仅在医学上有益,也有社会学意义上的益处,因为这些研究可以指出,抑郁症是一种客观的生物学障碍。它像糖尿病一样客观存在,我们不会让糖尿病患者坐在前面对他说:“别再放纵了,你必须克服自己对胰岛素的痴迷。”

发表于 2014-5-14 12: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历来在这个问题上有争议。。。我觉得两方面都有点。宗教和好的心理暗示常常有很好的作用。

中医逍遥丸等有时也非常有用。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17 07:05 PM , Processed in 0.028084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