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44|回复: 1

默克尔送习近平300年前的中国地图有何深意?(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31 04:2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默克尔送习近平300年前的中国地图有何深意?

文章来源: 大公网
于 2014-03-31 00:19:00

w717.jpg

此图为1734年欧洲基于耶稣会士的地理研究绘制的中国地图(资料图)

w718.jpg

此图为默克尔赠送习近平的“地图礼物”(资料图)


外交就如同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姑娘,随你去打扮,只要让她看好。外交礼物就如同小姑娘的蝴蝶结,永远是锦上添花的点缀。不过至于好看不好看,那就任人评说了。德国总理默克尔送给习近平一幅古老中国地图作为礼物,就被中国网友各种品评。

习近平访问德国,按照外交惯例,和主宾国互赠礼物。他送给默克尔一套中式瓷器花瓶,既传统又美观。默克尔送给习近平的礼物是一幅18世纪的中国地图。其实说的再精确一点,应该是中国地图(局部)。

花瓶自然象征着平平安安、富贵繁华,瓷器和China的英文又是同音,因而这单礼物寓意深刻含蓄,体现了东方人特有的审美标准和礼仪规范,堪称是中国经典“国礼”。一个可以进行比较的经典案例是,1978年邓小平访问朝鲜,就曾用一个一人多高的瓷器花瓶作为给金日成的见面礼。一张两人仔细端详花瓶的照片成为中朝友谊的有力见证而广为流传。

而地图作为礼物似乎并不多见。按照默克尔的说法,“这是一张中国地图。是1735年德国绘制的第一幅精确的中国地图。”从这简短的介绍词中可以体会出以下两层含义:一、地图绘制的是中国,赠送给中国最高领导人,无论在历史还是在现实上都恰如其分二、地图意味着德国人对中国重视的开始,赠送给习近平,代表着德国和中国的交往源远流长。因而从表面上讲,默克尔的这个礼物确实是精心准备的,含义也非常到位,从习近平的笑脸上就能看出礼物让客人很满意。

然而这幅地图却在中国网络上炸开了锅。不知道是谁最先搜罗出了一幅百年前清朝时期的“中国和日本全图”在微博上传播,图中的中国版图比现在要大得多,不仅外蒙属华,连外兴安岭和巴尔喀什湖附近都是中国的领土。博主称这是默克尔赠给习近平的礼物。于是中国网友开始针对此图进行各种品评。不少人认为默克尔是在用地图暗示:中国的土地之前幅员辽阔,之所以失去北部领土原因在俄国。由此中国领导人应该避免类似的教训,比如在克里米亚问题上要更加谨慎。

两周前克里米亚公投入俄一事,默克尔政府的立场很鲜明:德国强烈反对,并且代表了欧洲主流的声音,也是制裁俄罗斯呼声最高的国家之一。两天前联合国投票通过克里米亚公投无效案时,德国投了赞成票。因而中国网友猜测默克尔用中国地图来做克里米亚式的类比,自然事出有因。

不过事实上,这或许只是“阴谋论”的最新表现形式。默克尔赠送给习近平的地图,并不是这张中国全图,而是只画出中国中东部地区的一张“局部图”,图上并未标出北部、西部和东北大部地区,甚至台湾和海南的颜色也与中心图色不同。

笔者搜索发现,默克尔赠送的地图,是一张18世纪德国著名地理学家霍曼及其家族成员哈斯“接力”制作并保留的地图,原图是基于1735年法国人杜赫德首次出版的中国地图册。据悉,地图家杜安维尔在1734年作出了这幅地图,而他创造的依据是1700年左右法国耶稣教会对中国地理的第一次调查。也就是说,这幅地图所描绘的中国局部地形和政区划分应该是在1700-1735年康熙-雍正时期的中国主要地区。当时三藩已平、台湾回归、噶尔丹势力被削、驻藏大臣设立。中国实力逐步壮大、影响力也日益国际化。这也是法国、德国等当时欧洲大陆的主要国家纷纷将目光瞄准东方,描绘中国地图的重要背景,更是理解这幅“地图礼物”的重要依据。

考据完成,送礼就好解释了。默克尔将这幅地图赠送习近平,应该并不含有与克里米亚做类比,甚至挑拨中俄关系的意味。道理很简单,德国人所绘制的地图并没有包括西部和北部那些数百年后被迫割让的地区,地图只是展现了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中东部,这里是外国人通常认为的中国统治中心。

但这幅地图的深意在于,它似乎也暗示了目前中国发展面临着300多年前一样的机遇和挑战,如今的内政与外交似乎与当时都有着某种特别的相似之处;另外,地图展现的是中国全盛时的局部样貌,或意味着德国方面向中国人传达出了这样一种讯息——习近平是否有能力像先人一样掌控中国,使之成为国际焦点?



发表于 2014-3-31 05: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道理很简单,德国人所绘制的地图并没有包括西部和北部那些数百年后被迫割让的地区”???睁眼说话呢?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8 02:20 PM , Processed in 0.03391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