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Hutong9.net 于 2014-3-7 11:44 AM 编辑
都教授的星星与孔夫子的教诲
来源:新华网 VOL 235
2014年3月7日
导语:王岐山也在看韩剧,这让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们颇感意外。不过,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王岐山所考虑的并不是都教授能不能回来,而是中国文化能不能出去。
从《星你》带热啤酒和炸鸡,到《纸牌屋》使划船器热销,再到卡梅伦帮忙催《神探夏洛克》,热门文化现象让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认可。而反观中国,长城、功夫和中餐这“老三样”仍然是外国人心中的主要中国文化符号。
增强文化软实力还需在文化产品中增加底蕴,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文化的力量,并心甘情愿地接受,这才是孔子所说的“修文德以来之”。
别把王岐山看韩剧当成两会花絮
《来自星星的你》为何爆红?
“韩流”与“嫌韩流”:文化输出需谦虚 “韩流”与“嫌韩流”:文化输出需谦虚
为何女人都想有"教授" 为何女人都想有"教授" 《星你》成两会热门 《星你》成两会热门
韩剧内核和灵魂是传统文化的升华
5日下午,王岐山参加北京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在人大代表、人艺院长张和平讲述了人艺的一些发展和困境之后,王岐山说,有时候我也有一段没一段看看韩剧,看半天我发现我明白
了,韩剧走在咱们前头。韩剧内核和灵魂,恰恰是传统文化的升华。王岐山提到的韩剧《来自星星的你》,近期爆红。一定程度上,这是韩国文化的一次成功营销,是韩国软实力的生动体现。
他们输出的是文化产品 更是伦理道德
别把王岐山看韩剧仅仅当成两会花絮,或者饭后谈资,他所强调的这点——“韩剧内核和灵魂,恰恰是传统文化的升华”,不仅值得文娱人士思虑,也值得所有人品读。由此我们可联系到曾经热播的韩剧《大长今》,中国观众追看该剧,难道仅是其中的励志精神或纯洁爱情?当然不是!而是该剧表现出了传统文化,无论是仁义礼智信的孔孟之道,还是对厨艺和医术的传承与放大,都在潜移默化中让人感受到了文化的力量,并心甘情愿地接受。韩剧火,因为他们的制作团队有先进的制作理念,有敏锐的市场观念,更在于他们注重伦理道德,善于将剧情与韩国文化特色融为一体,他们输出的是文化产品,更是伦理道德,这是最高明之处。
中国文化符号仍然是"老三样"
长城、功夫和中餐最代表中国
对于“最能代表中国的事物”,外国人选择最多的是“长城”、“功夫”和“中餐”。此外,由于受好莱坞电影的影响,大部分外国人对“中国功夫”印象深刻,不少人在来中国前,还曾以为中国人个个都会“功夫”。而接受调查的中国人更推崇“四大发明”,认为其最能代表中国的达33%。遗憾的是,很多外国人甚至不知道“四大发明”,因此选择“四大发明”的受访外国人仅占6%。[点击详细]
“土豪”“大妈”能否挑起文化输出重担
这些年“热销海外”的中文单词其实并不少。2010年3月,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在一篇报道中国男多女少的文章中,将大龄男青年称为“Guanggun(光棍)”替代“bachelor(单身汉)”;2010年有关“两会”的报道中,不少海外媒体也将“两会”的拼音“Lianghui”直接作为新词在报道中使用;此外,“Guanxi(关系)”“Mianzi(面子)”“Hukou(户口)”等词在海外媒体的报道中也不少见。尽管国内也有一部分舆论认为这是中国文化热的表现,但并非所有人都认可这种观点。外媒在引入它们的时候都带着一点点猎奇,甚至还有一点点偏狭,几个在国内口碑不佳的热词,真的能肩负起“文化输出”的使命么?显然不能。
外国人对功夫片热情下降 外国人对功夫片热情下降
适应国外市场还是力推原汁原味?
将中国文化符号潜移默化传递 将中国文化符号潜移默化传递
考虑市场需求入乡随俗?
“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几代人都说要中国文化走出去,结果到现在还没完全走出去。”李连杰11岁就代表中国外访,身体力行“把中国武术带向世界”快30年了,他坦言,“现在根本没弄清楚到底要把武术带哪儿去,不知道人家要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能给什么……如果我们整天在喊,把中国文化打出去,我跟你说,哪儿也打不出去。因为你光想着出去,却没想过人家要不要?”李连杰认为,国人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考虑市场需求。“其实应该倒过来想,年轻人喜欢什么?而不是把你自认为传统的、民族的东西推到全世界去。那基本推一个折一个。”[点击详细]
毋需迎合国际化只需原汁原味?
中国近代以来积贫积弱,不少人对传统文化也丧失了信心,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没有得到很好继承。蔑视本国传统文化,自然不会积极挖掘出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加快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同时,我们必须要保持自己的特点,一味迎合“国际化”,只会让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同类化。事实上,所有风靡全球的文化产品,无论是日本的《哆啦A梦》还是美国的《猫和老鼠》,没有一个是为了迎合外国人的口味而创作的。[点击详细]
中国传统文化应转化成国家软实力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仁义”就是指“善意而正确的行为”。从个人层面而言,“仁义”意味着一个人的良好品德和高尚追求。从国家层面而言,“仁义”是国家软实力的源泉。中国的“仁义”理念,对当今国际关系很有帮助。中国提倡的“和平发展”与“仁义”有一脉相承之处。“和平发展”的含义之一,就是在确保提高本国安全的同时,寻求提高其他国际社会成员的安全。《论语》中曾写道:“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这句话告诉人们,要以文化和价值观念,而非武力,令其他国家心悦诚服地接受自己,这与我们今天在国际关系中提倡的相互间促进合作、增进了解很相近。[点击详细]
约瑟夫·奈:儒家文化一直具有相当的影响
中国文化在很多方面都具有吸引力。中国的传统艺术和文化,例如中国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中国的书法、绘画、中国功夫,甚至中国的饮食和传统服饰等,在美国都很受欢迎。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在世界上一直具有相当的影响。中国可以通过多举行一些国际性的文化活动来向西方展示和推广中国文化,特别是传统儒家文化。[点击详细]
迎新年:中国元素靓全球 迎新年:中国元素靓全球
【责任编辑】林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