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69|回复: 0

龙门石窟劈山而建 气象万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29 09: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ysc 于 2013-12-29 09:21 PM 编辑

【经济日报╱大陆特派员王玉燕/洛阳龙门报导】
2013.12.30 03:01 am

8392116-3297046.jpg
龙门石窟10万佛像中最辉煌震撼人心的,是奉先寺雕刻群像。
图/本报洛阳龙门传真


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下令迁都洛阳,在吸收汉文化、逐步推行政治、经济、文化领域改革的同时,笃信佛教的孝文帝也没有忘记把佛教的发展中心也转移到洛阳来。而在此后的400余年中,数以百万计的民夫、工匠在历代帝王的诏令下,在伊水两侧挥汗如雨、开山造像。中国乃至世界最伟大的石刻艺术宝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龙门石窟在此诞生。

龙门石窟,与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龙门石窟位于伊水河畔,两岸南北长达1公里,有2,345座窟龛、10万余尊造像、2,860余块碑刻题记的石窟遗存,始凿于北魏,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北宋等朝,至今1,500多年寒暑。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与龙门石窟有著密切的关系。

摩崖三佛 蕴含历史深意

8392116-3297045.JPG
卢舍那大佛。
图/本报洛阳龙门传真

由龙门石窟的宾阳洞往南走,是摩崖三佛像龛,虽然整座佛龛的样貌未完工,但其包含的历史深意,让史学家津津乐道。

从唐朝开始,龙门石窟的工程日益扩大,佛教的发展也在这一时期达到鼎盛阶段,这一切都与武则天有关。从龙门石窟的造像中,可以窥见武则天是怎样一步步走向女皇宝座的踪迹。摩崖三佛像龛,隐藏著武则天的某种政治意图,历史的玄机就在佛龛内典型的三世佛造像中:原本在中间位置的主佛,突然换了主角,不再是现在佛释迦牟尼,而是未来佛弥勒佛,原本的接班人在这里却替代了现在佛,坐上了现世主佛的位置。

在龙门石窟中,还有一些洞窟的造象是为此做铺垫的,比如双窑洞窟。双窑有著奇特的结构,两个洞窟共享一个窟檐;北洞的主佛是释迦牟尼,南洞的主佛则是弥勒佛,双窑里南北二佛不分主次,弥勒开始与释迦平起平坐,如同朝堂上共称「二圣」、「皇帝陛下」的唐高宗与武则天。

除了摩崖三佛像龛之外,像惠暕洞、千佛洞、极南洞等,均是以弥勒佛为主佛;武则天想以这种方式向佛徒昭示,弥勒的修业已满,即将下凡人间,取代释迦牟尼主宰这个世界。

在龙门石窟10万佛像中,最辉煌而震撼人心的,莫过于奉先寺(或称为「大卢舍那像龛」)雕刻群像。奉先寺的始凿年代不详,其完工年代有遗迹证史:「……至上元二年(公元675年)乙亥十二月三十日毕功……」)应是附属于皇家寺院大奉先寺供养的造像工程。唐高宗咸亨三年(公元672年)4月1日,皇后武氏助脂粉钱2万贯。

这座祭祀祖先的寺庙劈山而建,整座山体劈成南北宽约36米,东西进深约40米的门形崖面,然后依崖造像,规模之大,远超过龙门其它的石窟。

奉先寺 传达慈悲和悦

结跏趺坐在中央的卢舍那大佛身上,除了稀疏的弧线衣纹外,不曾有任何琐碎的雕刻,表现的中心在佛像的面部。站在大佛前,能够感受到一股暖流从四面八方涌来;并非因佛高大,而是因为佛的目光凝视著下方,对你露出微笑。佛像通高17.14米,头高4米,照理说,并不符合人体比例,头过大了;但这种比例却是有意为之,因为这样高的佛像,观者必然要仰望,如果完全按照比例建造,就会显得别扭;佛像头大,给人亲近感。大佛嘴角微含笑意,向芸芸众生传达慈悲与和悦,稍向下俯视的目光,与礼佛人虔诚仰视的目光交汇,让人畏而不惧,可敬可亲。

大佛两边分别是大弟子摩诃迦叶与小弟子阿难,再向两边是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此组雕像体量高度依次递减,形成等腰三角形构图,与诸佛相互呼应,浑然一体。

奉先寺,整个崖壁造像如同皇帝临朝执政场面的神化,大佛如帝王,两侧的菩萨为嫔妃、弟子为文臣,天王、力士则是武将。民间广为流传的说法是,卢舍那大佛是按照武则天女皇的形象塑造,大佛丰满圆润的面容,是武则天「广颐方额」的化身;卢舍那「光明遍照」的寓意,与武则天称帝后为自己命名的那个「曌」含义相副。

传说奉先寺一竣工,武则天亲率文武朝臣驾临龙门,参加卢舍那大佛的开光仪式。她在正对著奉先寺的伊水东岸一块巨石上礼佛,并击鼓奏乐。直到今天,那块巨石还被称为「擂鼓台」。

无论是母仪天下,还是君临天下,都逃不过时间的洗练。武则天和李唐的种种恩怨纠葛,早已湮没在泥土之下;女皇费尽心机建造的明堂、天堂,还未向世人展示它们的魅力,便葬身火海。只有这尊刻在石头上的卢舍那大佛,经过了1,000多年,依然傲立世间,接受众生的顶礼。



龙门石窟绝美 10万尊佛像看不尽
【经济日报╱本报讯】2013.12.30 03:01 am

8392113-3297029.JPG
位于龙门东山山腰的香山寺,被誉为龙门十寺之首。
图/本报洛阳龙门传真


香山寺 龙门诗会赐锦袍
北魏熙平元年(公元516年),在龙门东山山腰上,一座蔚为壮观的寺庙开始兴建,这就是此后被誉为龙门十寺之首的香山寺。这座寺庙最被民众乐道的,是武则天「香山赋诗夺锦袍」的故事。一次春游香山寺时,武则天别出心裁,主持「龙门诗会」,宋代人计有功在「唐诗纪事」卷十一中,对此有妙趣横生的记述:「武后游龙门,命群臣赋诗,先成者赐以锦袍,左史东方虯诗成,拜赐,坐未安,之问诗后成,文理兼美,左右莫不称善,乃夺锦袍赐之。」唐代诗风很盛,武则天对胜出者「赐以锦袍」,奖品不见得贵重,却是难得的荣誉,群臣奋力争夺。

首先成诗的是左史东方虯:「春雪满空来,触处如花开,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武则天觉得东方虯才华出众,立即把锦袍赐给了他。此时,多数大臣也相继成诗,经当众诵读,一致认为宋之问的七言诗更在东方虯之上,武则天遂决定把锦袍赐给宋之问,「香山赋诗夺锦袍」,成中国诗坛佳话。

8392113-3297030.JPG
安葬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白园,山峦怀抱,柏青竹翠。
图/本报洛阳龙门传真

白园 白居易百年归宿
白园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安葬于此而得名,坐落在龙门东山的琵琶峰上,山峦怀抱,柏青竹翠,可远眺龙门石窟。

中国千年风流人物中,哪里位与龙门的羁绊最深?当属唐朝诗人白居易;他闲暇时常在伊阙山水间流连,还竭尽所能修复了香山寺,自号「香山居士」,把这里作为自己最终的归宿。

「空门寂静老夫闲,伴鸟随云往复还,家酿满瓶书满架,半移生计入香山。」「香山寺二绝」所描绘的,正是白居易晚年生活的写照。为保存诗稿,白居易又把自己从大和三年(公元829年)到开成五年(公元840年)所作的诗,共800首,合成12卷,取名「白氏洛中集」,收藏在香山寺藏经堂内。会昌六年(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去世,家人遵嘱将其葬于香山寺附近如满法师塔之侧。

8392113-3297031.JPG
香山寺内的蒋宋别墅,是一栋青砖小楼。
图/本报洛阳龙门传真


蒋宋别墅 青砖小楼缥缈处
香山寺内,藏著一座鲜为人知的青砖小楼,在这座建于1936年、中西合璧的建筑里,蒋介石庆祝他的50寿辰。当日,阎锡山、张学良、傅作义、刘峙、商震、陈诚、钱大钧、邵力子、钱宗泽等人,到别墅为蒋介石贺寿,蒋介石发表了50岁「生日感言─报国与思亲」,同时强调「攘外必先安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8 01:05 AM , Processed in 0.03277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