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1|回复: 0

《大明劫》:救国还是救天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9 12: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明劫》:救国还是救天下.
来源:infzm.com  作者:图宾根木匠  
2013-11-08 15:59:22  


a847.jpg

吴又可(冯远征饰,右一)著有《瘟疫论》,比西方早两百多年提出传染病因学说,在国外声名显赫。但他当年并不受同行待见,谢晓东想用吴又可的故事说明:明朝并非亡于清,而是亡于自身。 (《大明劫》剧组供图/图)

明亡清兴,不少汉族知识分子迅速改弦更张,忙不迭的剃头入了满清的仕,顾炎武观此危局,在《日知录》里说:“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这种对于“亡国”和“亡天下”的区分,不少后世学者都从中嗅出了启蒙思想的气息。

但孙传庭没想过启蒙,吴又可也没想过,这两个《大明劫》里的主人公,一个是明王朝派到潼关前线稳定战局的“救火队员”,另一个是误打误撞进了孙传庭军营治疗瘟疫的“赤脚游医”,李鸿章生前曾慨叹自己不过是大清国的“裱糊匠”,这前朝的孙传庭和吴又可又何尝不是?国之将亡,其民也哀,潼关战局吃紧,未想到瘟疫又至,孙传庭“裱糊”大明王朝的疾患沉疴,吴又可“裱糊”大明子民的衰弱病躯,两个“裱糊匠”,一曲末世歌。

从商业片的角度来看,《大明劫》显然不合格,故事过于沉重,又没有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压阵(我第一次知道孙传庭和吴又可的名字),在螺蛳壳里做道场,不符合商业片大而化之的传播规则。再者,《大明劫》里缺少直截了当的爱情、亲情等儿女情长的描摹,孙传庭、吴又可两位“好基友”之间主要传递的是关于国家大义的情怀——在宏大的叙事主题下,个体情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难免让观众的代入感打了几分折扣。此外,整部影片的叙事孙传庭整饬吏治、厉马秣兵一条线,吴又可用中医妙方治疗瘟疫一条线,两条叙事线索都没有惊心动魄的戏剧高潮,普通观众看这种古装战争题材的影片,要的就是千军万马雷霆万钧的大场面,结果功夫都在战场外,岂不是跟中医一样,小火慢煎才能见药效?

观众们到电影院不是买药的,他们买的主要是垃圾可乐——只要喝起来过瘾就好,当然,也不是说商业片就是垃圾,做得好的商业片,还是可以娱乐与内涵兼得,遗憾的是,《大明劫》没有做到。导演王竞是电影学院的教授,知识分子趣味十足,某种意义上说,《大明劫》与此前他执导的《无形杀》《我是植物人》一样,都是有点主题先行,从中阐释过度阐释出的社会思想意义远远大于电影本身的观赏性。

戴立忍和冯远征两位演员的表演都很出色,冯远征的演技自不消说,戴立忍虽来自台湾,但在一众大陆演员的包围中并不显突兀,他塑造的晚明大将孙传庭,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杀贪官,打豪绅,灭了一个后面还有一串,体制坏了,人心散了,怕是天王老子也救不回。国民党败退大陆之前,蒋经国在上海“打老虎”,蒋介石在中央毙贪腐,又怎么样?可见历史一再重演,不是孤证。

顾炎武在区分了“亡国”和“亡天下”的区别后又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成语就是从这里来的)按顾炎武的说法,政权的更迭并不可怕,无非是统治集团换一拨人而已;但“天下”国族的存续,则是每一个“匹夫”的职责。大明朝风雨飘摇并不足惧,可怖的是“仁义充塞”,每一个“匹夫”都麻木不仁,充当主子的奴才顺民。

从这个意义上说,孙传庭想救大明这个国,吴又可施治的则是每一个具体的“匹夫”。可惜的是,孙传庭救不了国,吴又可也救不了天下——鲁迅说完“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或无意的骗子”后,便弃医从了文。

救天下末世之难,难的是收拾人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7 04:32 PM , Processed in 0.03086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