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3|回复: 0

美媒:别国的孩子比美国孩子聪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23 11: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美媒:别国的孩子比美国孩子聪明?
2013-09-23 17:41
来源:参考消息网


核心提示: 与美国相比,在那些考试成绩优异的国家里,教师给学生布置难度更高的作业,并且家长、学生对此更支持。


参考消息网9月23日报道 外媒称,阿曼达·里普利是一个很有天分的作家,她在《时代》周刊和《大西洋》月刊发表了大量教育方面的文章。她撰写的《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们》一书或许不能迎合每一个生活在这个教育至上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许多人数十年来一直在为课堂规模和测试的准确性而争论——中的人,但书中包含一些介绍美国与外国学校差异的具有启发性的文章。

据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9月22日报道,里普利的作品中有一个十分有趣的片段,她描述了一位名叫埃里克的明尼苏达州男孩初次接触韩国的公立学校体制。韩国学生在一些科目中的平均成绩排名世界第一。埃里克原本以为韩国所有的高中生都精力充沛,课堂上所有的目光都会集中在教师身上,没有人说闲话。然而,第一天在上社会学的时候,学生的注意力非常分散。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睡着了。

头天晚上参加了课后辅导班的这些学生如今正在补充睡眠。韩国在学术领域取得的耀眼的国际声誉让埃里克看起来更加具有破坏性而非启发性。

里普利写道:“这些孩子看起来就像住在教室里一样,因为他们基本上就是住在教室里。他们每天在教室中的时间超过12个小时,而且他们已经比明尼苏达州的孩子多上了将近两个月的课。埃里克的那些同学在课堂上睡觉只有一个主要原因,那就是他们太累了。”

里普利在书中带领人们走进芬兰、波兰和韩国那些令人惊讶的课堂,这三个国家都在国际竞赛中成绩优异,并且对本国教师进行严格培训。她追踪了3名因不同原因需要在海外读书一年——其中包括在国外读高中——的美国学生。

书中首先介绍了德国统计学家安德烈亚斯·施莱歇。他是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的创始人。美国政治家经常援引该项目来提醒美国孩子有多落后。PISA测试旨在评估学生发展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的情况。

里普利实地采访了这几名国际交换生,即韩国釜山的埃里克、芬兰皮耶塔尔萨里的基姆,以及波兰弗罗茨瓦夫的汤姆。她在书中大量撰写每个孩子的经历和感想,但这些情况与过去50年里经常报道的美国交换生在海外的经历并无很大差异:他们发现国外的学校比美国的学校更加严格,与一般美国学生相比,外国学生也更有可能认真对待上学一事。她还采访了上述3个国家中一些重要的教育官员和专家,以弄清楚何以他们的PISA分数如此之高。

里普利发现,美国教育一直以来的错误都出在挑选和培训教师的问题上。如果把美国从事教育工作的门槛提高到和律师一样高,那么境况可能会有所好转。书中提到了一名芬兰教师,她“首先必须进入该国8所著名的师范学校之一。她的考试成绩很好,但她知道仍有可能遇到问题。她想教授芬兰语,所以她申请在于韦斯屈莱大学芬兰语学院教书。除了给学院寄送她的毕业考试成绩之外,她还必须阅读大学挑选的四本书,然后参加学院专门设置的芬兰文学考试。接下来就是等待录取结果,只有20%的申请者有望得到这份工作。”

相比之下,进入美国的师范学校并拿到学历是相对容易的事。然而,里普利越写越发现自己更加无法确定美国教育问题的症结。与美国相比,在那些考试成绩优异的国家里,教师给学生布置难度更高的作业,并且家长、校长以及学生能够给予这种教学方式更多的支持。但其中也有一些国家与美国的思维习惯是一样的,那就是并非所有的学生都需要严格的培训。

参加PISA考试的都是15岁左右的孩子。波兰让即将进入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学校多学习一年,从而提高了这一年龄段学生的能力。随后,他们进行了一次实验,从那些已经进入职业学校的16或17岁学生中随机选择一些人再次参加PISA考试,这些学生的成绩大幅下降。多读一年书并未给学生带来任何持续影响。

里普利似乎最终意识到,她过于信任PISA,并将其作为衡量学生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的标准。对于这项测试的积极评价在该书的后半部分越来越少。PISA衡量的或许不是创造力。如果认为这项考试的确可以衡量创造力这种难以琢磨的素质,那么就必须接受这种观点,那就是创造力可以被强行灌输给学生——正如韩国所采取的那种办法。

几乎可以确定的是,PISA能够评估的是学生的知识面。那些希望本国学生能够对世界有所了解的国家的PISA的分数更高。正如一些教育家所说,他们需要掌握这些知识,否则他们将没有地方发挥自己的创造力。里普利恰当地得出结论说,美国需要“在学校开展严肃的智育工作”。(编译/丁小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7 07:54 AM , Processed in 0.02675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