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81|回复: 12

[转贴] 中国大妈做空银行股 正面对抗华尔街 -- 小散的革命热情就是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7-7 08:0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不久投资者还在笑谈“中国大妈”抄底黄金对抗华尔街大鳄,本周工商银行(行情 股吧 买卖点)就上演了这出戏的“翻版”。
  就在被市场怀疑来自“国家队”的大手笔资金推升工行股价时,近期该股融券量激增至历史最高水平。无论是融券的“散户”,还是大力托市的“国家队”,只是众多市场参与者中被推上台面的两股力量,那些看不见的神秘资金,或许才能决定这场战斗的胜负。
  “小散”融券工行
  几经犹豫,卢叔终于点下了融券卖出的委托指令,时间是7月1日10点,目标就是上周五大涨逾5%的工商银行(行情 专区),委托价格4.02元。由于比现价高出4分钱,他的85000股融券直到临收盘前10分钟才成交。由于手续费高昂,加之融券利率,卢叔这笔融券交易的成本在4.01元。
  账户负债约35万元,这对于拥有数百万元资金的卢叔来说只是零头,倒不是他不想融更多,只是近期市场疲软,融券需求激增,尤其是银行股券源所剩无几。他所在的券商两融业务规模数一数二,但工行的券也只剩下这么多。
  交易所数据显示,自6月28日至7月2日,工行股价持续反弹,融券量随之激增。本周二,工行融券余量升至1927.87万股的历史最高水平,而就在6月27日,其融券余量还仅仅是600万股。
  就在上周五,工行因盘中遭遇“超级大单”托市,大涨5.51%,从当时同时堆积在4个价位共计将近4亿股的买单估算,托盘资金超过15亿元。投资者纷纷猜测是“国家队”所为,以达到维护指数不跌的目的。
  尽管卢叔在营业部中也算大户,但比起十数亿元的资金来讲,只能算是“小散”。即便将全市场融券数量都算上,价值不过8000万元,相比15亿元的买单,差距达到18倍之多。
  可以说,融券工行颇有些“蚍蜉撼树”的意味,令人想起不久前“中国大妈”在1400美元处抄底黄金对抗华尔街大佬的趣闻,此后金价跌破1200美元,“中国大妈”完败。而今“散户”在工行上PK“国家队”,似乎败局已定。
  券商下调评级
  “我当然知道是‘国家队’在护盘”,经验老到的卢叔回顾这几日工行盘口,胸有成竹地说道,“但我也有做空的道理。”
  卢叔这样的大户,能够从券商处得到一些普通散户很难拿到的研究报告,而这其中就有不少看淡银行股的报告。沪上某券商银行业研究员李扬(化名)就在近期下调了银行股的投资评级。他认为,当前银行业“去杠杆”是压制银行股的最大利空,如果管理层决心坚定,那么中国的银行很可能要在未来面临利润下滑的困境,股市难有好的表现。不过,李扬并不愿意将自己报告的结论广泛宣扬,当中国证券报记者提出刊登研报摘要时,他婉言拒绝了。
  事实上,6月央行在银行间市场进行了一次“压力测试”,在银行间拆借到期兑付时没有及时注入流动性,令银行间资金面骤然紧张,Shibor隔夜利率一度飙升至13%的历史高位,恐慌情绪一度蔓延至股市。银行股遭遇大幅下跌,在跌势最为惨烈的6月24日,许多银行股以跌停价报收。
  尽管目前银行间流动性最紧张的时候已经过去,但一次“测试”令市场风声鹤唳,凸显当前金融系统抗风险能力的脆弱。
  李扬认为,“压力测试”的结果可能令央行暂时罢手,但管理层对金融行业(行情 股吧 买卖点)去杠杆的操作不会就此结束,因为这关系到中国经济长期发展。他判断,管理层将在可控范围内“以短痛换发展”。
  除了研究机构的参考,卢叔还摆出了一些自己的经验:“第一,我炒了十几年股票,政府护盘不是一次两次了,但都不会改变大盘的运行趋势;第二,你看1849点这根长下影线,历史上出现过几次,最后都要破掉,还是要银行这样的权重股砸盘。”
  外资机构抄底
  然而,与部分行业研究员和融券大户态度颇有分歧的是,一些投资机构作出了与“流行的逻辑”相反的操作——买入银行股。
  就在上证指数跌至1900点下方的6月25日,某大型外资基金临时召开会议,会议的召集者是普通合伙人(基金最高管理者),出身原AIG的Micheal Yang。他在会上征求股票二级市场交易团队的实际负责人Andrew Guan的意见,问是否可以考虑在香港市场买入中资银行股,后者的回答是:可以考虑。
  实际上,不仅是Micheal看上了香港及内地市场跌出来的机会,一些知名外资投行也在近期增持了中资银行股。
  港交所数据显示,摩根士丹利在6月21日增持民生银行(行情 股吧 买卖点)H股(01988.HK)5243万股,黑石增持1837万股,合计占民生银行当天成交量的35%。6月24日,民生银行股价大跌8.03%,瑞银出手购入5513万股,黑石再次增持3607万股,两者之和占当天成交量的47%。6月25日,黑石第三次增持1957万股。6月21日至6月27日,外资机构累计增持民生银行(01988.HK)1.85亿股,占到总股本的0.42%。
  值得注意的是,巴克莱银行、惠誉和穆迪,均在这一阶段发布看空中资银行股的报告,矛头对准民生银行。这不禁令人怀疑外资机构又在故技重施——唱空做多。
  Micheal Yang表示,他并不完全认同管理层“主动刺破泡沫”的说法,“他们可能容忍不了经济剧烈波动,很可能会有对冲的措施出台,而当前银行股又到了值得买的价格。”
  无论是看空的研究员,融券做空的卢叔们,还是护盘的汇金,抄底的外资,只是市场众多参与者的代表,实际的多空力量对比,远不是表面上那么清晰。交易需要对手,大户和“国家队”永远成不了对手,护盘单成交数亿元,说明有相匹配的卖出力量;外资抄底,同样需要数量相当的抛盘。
  站在卢叔们背后的那股更大的做空力量具体来自哪里难以知晓,银行股的这场多空博弈,还要等待市场和时间的验证。

评分

5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7-7 08: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不禁令人怀疑外资机构又在故技重施——唱空做多。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7 09: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大妈做空银行股?
讲的人是“卢叔”,怎么是大妈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7 09: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股市一泻千里,6月收出长阴线。
  上证指数“没有最低,只有更低”“总在探底,总不止跌”的走法,令这个市场中的所有参与者,包括管理者以及以各种身份参与进来的买方以及卖方,倍感不安。
  在未来一段时间之内,大盘还有没有做多的机会?
  首先,个别权重股,可能存在局部反弹的机会。主要是因为近期的市场情绪,已经降至相对的低点。由于近期市场低迷,所以大家的情绪是近年以来少见的消沉;特别是重仓持有现货头寸的机构朋友。
  如果是一般的“市道低迷”,一般的人气低迷,哪怕熊到了2005年的998点,或是2008年的1664点,我们总还能看到部分人(只限于参与二级市场的投资者),能够找到乐观的理由,但近期似乎不是。多头遭遇空头来自各个侧面的“挤压”,特别是融资与融券的实际存在,以至于目前某些机构的资金风险敞口“越跌越大”,而不是越跌越小。不过市场极度悲观往往意味着一些机会。
  其次,大盘股的估值,近期已经降到了不太合理的水平。
  目前A股的低估值类似于我曾经在1999年看到过的海外市场。当时市场中最为流行的是所谓“量能投资”(momentun investing )的操作(交易)系统,只要公司业务稍有“增长加速”的可能,或某只股票已经“创出了新高”,某些机构就会不计代价地买进该只股票(不是人在选股,而是机器和交易软件系统在挑选股票,而机器对现金,从来都是没有“感情”的);1999年,许多以高新技术产业(技术)为交易理念(并依靠交易软件建立对应的投资组合)的机构,均获得了100%以上的回报华尔街上冒出了一大批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市场新秀”。
  事实上,1999年也是历史上最成功的价值投资者输得很惨的一年,比如巴菲特。
  市场在追逐高价股的同时,纷纷抛弃那些便宜的“价值股”。1999年,在多头市场以及各大综合指数均有出色表现的同时,大批信奉“价值投资”的机构,出现了亏损;其中,对于那些“越跌越买”的大机构,更是灾难性的一年。
  比较有趣的是索罗斯的量子对冲基金,挨到了“两面耳光”。1999年,“量子”重仓价值股,已经亏损;此后转向了“成长股”,接到了“成长股”的“最后一捧”,并于2000年4月彻底“清盘”。
  对此,大家千万不要联想太多,因为A股有自己的“独特”性。
  其三,就“指数化行情”而言,A股要做好一波多头行情,或是反弹行情,仅靠小盘股,或仅靠大盘股,都是不可能的。
  我认为日经225指数的做法值得关注。如果未来日经指数最终的结果是继续向上,那么,我们可能就能看到日本股市存在“新一轮的指数化行情”为其国民带来的信心。
  其四,短多“指数股”也许是不错的策略,可以考虑适当参与,但仓位不宜过重。
  对于现货市场中的广大中小投资者而言,与其寄希望于指数的大幅反弹,不如抓住一些确定性的机会,比如,可以适当考虑,参与“市场分红”。
  由于交易制度的设计原因,目前A股分红,有些是不可能在短期内就完成的。比如说,分红是必须“除息”的,分红之后的股票,在没有“填息并且填满”以前,现货投资者就没能完全“拿”到“当期红利”。
  那么,这岂不是就给了大家一个参与绩优股、特别是绩优大蓝筹分红的机会?
  以今年为例,一些权重极大的股票,都有谁在“除息”之前减了仓?这种“逃权”,也许不是真“逃”。有谁在“除息”之后加了仓?此类“抢权”,根本也不是真“抢”?
  细想一下近期有些“大家伙们”的异动走势,答案不言自明。但是不要过贪,微利就好。
  其五,从技术层面,我个人的观点,有关指数行情的未来,确实不太乐观。
  就技术而说技术;这里其实不是“买”也不是“卖”的特殊地带,所以静观为上,不动如山。
  短期,上证在6月份盘中最大跌幅达到20%;中期,6月连收“4根周阴线”,且创出1849点的“新低”;因此,目前判断上证已经“止跌”,为时尚早。
  退一步看,在近期,就算多头上试做多,只要成交量未能有效放大,局面反而更趋复杂。除了“傻等大盘再放量”之外,做什么,都是错。
  “反弹不是底,是底不反弹”在未来,真正能令上证止跌的因素,在于政策的走向。多看少动,逢低买一点儿,逢高卖一点儿,仍是短线策略之一。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7 10: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7 11: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联想太多" - 害处多。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7 11: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ctcld 发表于 2013-7-7 09:22 AM
股市一泻千里,6月收出长阴线。
  上证指数“没有最低,只有更低”“总在探底,总不止跌”的走法,令这个 ...

学 友 投 资 A 股?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7 11: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Bencat 发表于 2013-7-7 10:16 AM
学 友 投 资 A 股?

上一波底时买的基金, 放着就没动.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7 12: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A股什么时候可以做空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7 11: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7 11: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散户都开始做空了。太好了,抄底。all in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8 09: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8 09: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7-26 07:15 PM , Processed in 0.06251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