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95|回复: 2

殖民地幽靈纏繞今日香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25 07: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殖民地幽靈纏繞今日香港
陳立諾

2013年06月02日 亞洲週刊 第27卷 21期


香港中文大學導師劉紹麟零五年舊作《香港的殖民地幽靈》具有今日意義。它剖析香港今日的困境,是源於殖民時期的管治、思考方式與處事習慣仍然未變,對香港的影響陰魂不散




z298.jpg 《香港的殖民地幽靈》:寫於前特首董建華時代

香港中文大學講師劉紹麟(圖:彭偉豪 z299.jpg

z300.jpg 香港「七一」遊行出現港英旗幟:北京擔憂(圖:黎家駿)

元旦倒梁大遊行:示威者揮舞龍獅旗(圖:盧麗君) z301.jpg



兩年,香港的示威活動常常出現港英時代的旗幟,或是象徵「香港自治」的龍獅旗,雖然揮旗的只是少數人,但帶有濃厚殖民統治色彩、也似是包含港獨意識的旗幟,在黑壓壓的人群上飄揚,卻相當刺眼。北京對此感受強烈,彷彿英國對香港的統治死而不僵,殖民地幽靈仍依附於這些旗幟上。

最近,曾任香港廉政公署執行處副處長的徐家傑就前處長湯顯明涉濫用公帑案接受亞洲週刊專訪時,揣測香港內部的一些問題是與英國有關,「英國人需要延續他們的影響力,照顧他們的利益,只要香港後殖民地問題(去殖化)沒有解決,這樣的對抗就不會停止」。他甚至認為,有些廉署工作人員是「英國人留下來有特殊任務的」。不過,他並沒有提供足夠的證據證明這個看法。

舉起英國旗,顯然是對殖民地時期的懷緬,但「舉龍獅旗跟港獨沒有關係,只是對現實的不滿。」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系講師劉紹麟回應說。但他認為,回歸多年,殖民地的幽靈也就是港英時期的遺產,依然在香港發揮影響力。劉紹麟在二零零五年,也就是前特首董建華時代,寫了《香港的殖民地幽靈》一書,指出香港今天困境的本源在於殖民時期的管治方式、思考方式、處事習慣等仍然未變,深深囚禁著香港政府與香港人,陰魂不散。香港著名社會學者陳健民、呂大樂分別為該書寫了推薦語。陳健民認為,作者以港為家,卻心繫民族苦難,亦感恩中華文化的哺育,故能以大歷史視野審視香港的滄桑變化和面對全球化挑戰的猶疑不定。陳健民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亦是佔領中環爭普選運動的三位發起人之一。

接受亞洲週刊專訪時,劉紹麟指出所謂的殖民地幽靈主要是兩樣東西,一是殖民時代遺留下來的行政主導管治方式;二是香港人的身份認同問題。

相對於議會主導,行政主導的政治體制把權力集中於行政部門的首長,從上而下頒布法案,進行統治。殖民地時期,香港政治權力集中在由倫敦委任的港督身上;因為行政主導可以不受民意干擾,極大化英國在香港的利益。「當初英國人佔領香港,只是利用香港作為進入中國大陸的踏腳石,只從英國自身的利益著想,來規劃香港的發展策略。香港人的死活、長線利益是次要考慮。」(《殖》書第十四頁)

劉紹麟在《殖》書中一針見血地指出殖民地人民跟統治者之間的關係是「我管你治」,在這個關係裏殖民地人民等於受聘於主人,在「主人」訂定了方向原則之後,殖民地人民只能當一些砍柴挑水看門口的執行職務。殖民地人民沒有機會,也不容許以「主人」的身份來思考自身社會發展的方向。

英國訓練下港官欠遠見

香港人只被港英當局視為「睇檔人」(執行者),政府官員所受的訓練只包括「睇檔」能力,於是只會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缺乏長遠規劃的能力。長期行政主導產生的惡果是港府官員「只習慣從操作的、具體的層次來思考問題,停留在『行政』的高度來看問題」。(《殖》書七十一頁)不習慣把問題提升到理論、文化、歷史的層次來處理,導致政策推行時錯漏百出。

回歸之後,香港仍沿用行政主導的管治模式,政治權力集中在特首以及一眾政務官身上。但是社會不滿之聲漸大,尚未全面直選的議會影響力日大,「香港人是香港這塊土地的主人」的意識日見強烈,大大增加港府施政難度。

「目前港府管治出現AO(政務主任)、EO(行政主任)化現象,而在民主國家,政治決策的工作根本不應該是AO做的,應該由政客、政治家透過選舉過程由下而上地掌握社會方向。現在AO擔任了政治決策的工作,沒有一個系統清點殖民地給我們的經驗。」劉紹麟說。

「殖民年代開始、延續到現在,很多問題都沒有處理過,最嚴重的是政府認受性問題。殖民地年代不需要處理認受性問題,因為英國是用武力奪得香港的。回歸後這個問題就突顯了,自己人管自己人時,人們就會問一個問題:憑甚麼你有資格管我?這需要政府體制大改組,但到現在這個問題也沒有認真討論過。」

「梁振英政府也是克服不了認受性問題,其實就是要有普選,建立民主制度才能解決。」劉紹麟說。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近年進行多次民調,發現香港人對中國人的身份認同逐漸降低。港大民研去年年底做的一個最新調查顯示(部分問題問市民對「香港人」、「中華民族一分子」、「亞洲人」、「中國人」、「世界公民」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的認同感),香港市民對「香港人」身份認同指數(包括認同感及重要度)上升至八十一點七分,創下這個調查自一九九七年開始以來的新高;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的認同有上升,但只得到六十二點四分,是各種身份認同中最低分的。港大民研計劃總監鍾庭耀分析,如果把「香港人」和「中國人」身份作二元對立比較,市民無論狹義或廣義稱自己為「香港人」的比率,都比「中國人」高。

「五、六十年代香港人很清楚自己是中國人,因為一九四九年前,香港與內地是一體的,只不過香港由英國管治。兩地之間沒有人為界限分隔,相互往來沒有阻隔,例如香港的教會可以到廣東東莞辦學。」劉紹麟感慨說 。

一九五零年,港英當局恐防香港赤化,於是在新界建起鐵絲網封鎖長達三十五公里的邊界,隔開香港與中國大陸;而宗主國英國又和香港相隔大半個地球。香港人的自我意識,就在這樣的政治、地理條件之下,於狹小的土地上,經歷多次衝擊鍛造,慢慢滋長形成。

「(支聯會創會主席)司徒華在這方面表述得很清楚,在五十、六十年代,香港人很清楚自己是中國人,後來不是不覺得自己是中國人,而是覺得自己是中國香港人。」

「隨後的嬰兒潮,誕生的新一代,與他們父母不同,不再有直接的中國背景。於是這一代的視野轉向本土,開始關注本土政治議題。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他們在社會上嶄露頭角。七十年代的歌曲《香港是我家》就說明以香港為家的意識開始萌芽,那時候香港的本土身份,既非認同中國大陸,也非認同台灣。日本殖民台灣數十年後給了台灣人國民身份,而英國對香港殖民統治長達一百五十多年,但卻從未打算給香港人英國國民身份。」

可是,當香港已回歸十五年,港人自我認同日益高漲之時,卻還是不能用一人一票的方式來選特首。「二零一二年選舉特首是香港人的痛苦經歷。我有朋友得了憂鬱症,覺得香港怎麼總是居於人下呢,有一種被人把一件東西強行擲到臉上的感覺,沒得選擇。這個過程,很痛苦。之後李旺陽事件,還有D&G拍照事件,好像香港人與狗一樣不得進入。很多人不滿梁振英,可能未必認識跟民主有甚麼關係,最直接的感受是一種很窩囊的感覺,(港獨的情緒)在國民教育科事件中就爆發了。」

劉紹麟不認為香港想搞獨立,而是很多事件令港人心裏不舒服,比如去年政府推行國民教育科。「我反對洗腦,但我認為應該有課程給香港年輕一代認識香港社會、了解公民責任、認識中國。這方面香港現在的通識教育很不足夠。」

年輕人民族認同度低

「現在很多年輕人認同自己是中國人,但是不認同一黨專制,部分學生對中國的感情很淡,我是六十年代末出生,在家國感情上很類似(民主黨前主席)何俊仁。比我小十年的就差好遠,民族認同低很多。」

近日包括陳健民在內的多位學者號召「佔領中環」爭取普選。「這會導致矛盾激化和對立,我不支持,但也不反對。」劉紹麟最後答道。■


劉紹麟小檔案

現職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系講師,中文大學博士,從事香港社會問題及宗教研究,著有《香港華人教會之開基:一八四二至一八六六年的香港基督教會史》(二零零三年)及《香港的殖民地幽靈:從殖民地經驗看今天的香港處境》(二零零五年)等。■
发表于 2013-5-26 09: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現在很多年輕人認同自己是中國人,但是不認同一黨專制,部分學生對中國的感情很淡,我是六十年代末出生,在家國感情上很類似(民主黨前主席)何俊仁。比我小十年的就差好遠,民族認同低很多。」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26 02: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百多年的经济文化思想模式,一时间是很难改过来的。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6 02:27 AM , Processed in 0.03163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