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57|回复: 0

盘点上海市民“十大才艺”(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8 08: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Hutong9.net 于 2013-4-8 08:46 PM 编辑

盘点上海市民“十大才艺”(下)

日期:2013-04-05
来源:文汇报 作者:邵岭;范昕;李婷;张裕



c9.jpg 三林舞龙动作从最初的10多个发展到200多个




滚灯因适于健身,在百姓中流行起来 c10.jpg




c11.jpg 原创木偶戏《卖火柴的小女孩》剧照


盘扣,也称盘钮,是我国特有的工艺服饰品,小巧玲珑 c12.jpg


原创皮影《斗鸡》 c13.jpg


 
 蒯大申谈市民艺术对公共文化服务生态的贡献市民才艺与市民文化,是一对什么样的关系?记者就此专访了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副主任蒯大申。

  对于这个问题,蒯大申的回答是:人民群众中蕴藏着大量的草根明星和身怀绝技的民间高手。市民文化节正是搭建了一个百姓展示才艺的大舞台,让广大市民在自我才艺表演中找到快乐,找到积极的自我。也只有这样,文化创新和艺术创造才能够在民间获得深厚的土壤。

  在蒯大申看来,首届上海市民文化节突出广大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采取政府主导、社会支持、各方参与、群众受益的方式,依托节庆活动和群众文化资源,积极搭建公益性文化活动平台,广泛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使市民文化节成为全面展示上海群众文化建设成果和市民文化风采的平台,真正做到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蒯大申说,群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是衡量一个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是否有效和成功的标准。要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提高满意度,首先须充分了解群众的文化需求。其次是要提供丰富的多层次的公共文化产品及服务,需要中心区域与边缘地区的平衡,需要雅的与俗的、传统的与现代的、外来的与本土的平衡。第三,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方式须从仅仅依靠政府提供的单一方式向多种方式转变,逐步实现由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和广大群众共同来提供,如此才能不断扩大供给,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使群众更多受益,这也是现代公共服务与传统公共服务的不同之处。

  这就需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创新精神,开辟渠道、搭建平台、创造条件,把政府的组织引导和群众的广泛参与结合起来,支持群众兴办各种门类的文化团体,积极培育植根群众、服务群众的文化载体和文化样式,及时总结来自群众、生动鲜活的文化创新经验,推广群众文化优秀成果,把蕴藏于群众中的智慧和力量释放出来,让群众真正成为文化繁荣发展的主角。而市民才艺,正好可以成为一个绝佳的切入口。

  本报资深记者 邵岭

  

舞龙竞技:舞的是龙,更是团队精神

  传统的舞龙,图的就是热闹喜庆,至于动作,无非转个圈、甩个回八字,谈不上复杂。如今舞龙却被三林镇的人们舞成了一项集武术、舞蹈、民族鼓乐、文化等为一体的活动项目。

  浦东三林镇,一群年轻人将流传千年的舞龙舞到国际龙狮大会的竞技场上,并且舞出了神气。舞龙课程也正在当地推广普及,纳入三林镇学校的选修。

  在鼓乐的击打节奏中,舞龙者的身体竟然能够同时呈现出舞蹈的肢体语言、戏曲的步法亮相、武术的精气神韵、技巧的翻滚腾挪等多种姿态;不同的力度、幅度、速度、耐力等揉合于舞龙技巧中,都能成为 一套新花样;舞龙动作从最初的10多个发展到200多个,包括盘龙、龙抓身、挨背龙、龙搁脚、左右跳、套头龙、龙脱壳、龙翻身、双节龙、背摇船、圆跳龙、满天龙、游龙跳、靠足快龙、弓背龙、龙戏尾、龙出首、快游龙、直伸龙、快跳龙、滚沙龙、大游龙、小游龙和龙钻尾等,套路则有盘、滚、游、翻、跳、戏等40多个。

  舞龙讲究舞得“狂”、舞得“活”、龙身“圆”、形态“神”,所谓“人紧龙也圆,龙飞人亦舞”,“形变龙不停,龙走套路生”。表面上看,考验的是动作间衔接和递进的紧凑度,实际上,倚重的是舞龙队员们相互默契的配合,一种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的团队精神。只有众人统一于一种动作、一种节奏中,龙头、龙身、龙尾协力一致,神龙才能舞得左右翻腾,上下起伏,呈现出活灵活现、翻江倒海的姿态。

  

滚灯舞蹈:从表演项目到健身活动

  滚灯本是流传于当地的一种集舞蹈、杂技、体育为一体的传统民间艺术,相传是当年百姓为欢迎太平军的到来而创造的,距今有着120多年的发展历史。

  奉贤区西南部的柘林镇,绿化被修成了滚灯的形状,路灯被制成了滚灯的模样;活跃着多达22支滚灯队;适于百姓健身的滚灯操流行起来;一些学校和幼儿园甚至将滚灯作为特色教育项目……

  这用以滚的“灯”是用12根毛竹片条扎制而成的,外形以六角形、三角形两种图案均衡排列组成,分为外球和内球两部分,内球用麻绳或铅丝固定在外球体中心位置,两端用铁质转销连接,转动自如。其动作的核心是滚动和旋转,同时集中了跳、滚、爬、窜、转、旋、腾、跃、甩等,人与灯的配合尽显力与美的融合。锣鼓则是滚灯最原始的音乐。

  起初,滚灯多是又大又重的,直径约1.2米,重约30公斤,舞者也只能多为青壮年男子。改变,从滚灯的尺寸开始。上世纪90年代开始,由大滚灯改良出的中、小滚灯以及其他花色滚灯出现了。像是中滚灯,直径为0.8米,小滚灯的直径更是缩减至0.33米,重量也比从前轻了不止一半。体量上的改变,让各年龄段的人都可以操纵了,老百姓们的兴致一下子来了。更多的舞蹈元素也被用于滚灯,比如大滚灯可以有缠腰,白鹤生蛋、鲤鱼卷水草、蜘蛛放丝、和合兔子等动作;中滚灯可以有彩云拱月、嫦娥盘头、大雁伸腰等动作;小滚灯可以有小花、大小甩手、打花、双叉抛球、大刀花等动作。不少动作算不上太难,却让滚灯富于变化。少数人可以驾驭的表演项目正在逐渐成为大众皆可参与的健身活动,渗入到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中。

  

海派木偶:糊足13层扔在地上不变形

  海派木偶的“拳头产品”是杖头木偶,其制作过程,要经历出设计图、塑形、翻模、糊纸、上妆、装机关、穿行头等多道工序,各道工序之间都必须环环相扣。

  其中最关键的步骤,是在石膏模具上糊报纸。工人将报纸撕成3平方厘米见方的小块,然后,小心地将报纸平整地糊进石膏模具里。用报纸糊木偶,一般糊13层。少于10层,强度不够,用手一捏,木偶就会开裂;多于15层,就太沉了,而且事后给木偶装眼睛等都费劲。糊足了13层,扔在地上它都不会变形。

  如今的杖头木偶,在制作工艺和表演手法上,都有颠覆性的变化。以往的杖头木偶,演员站在1.7米高的挡板后头,用一根命杆和两根手杆操纵木偶。前些年,上海木偶剧团排演过一部原创木偶戏《卖火柴的小女孩》,颠覆了杖头木偶的旧有操作模式。首先,舞台上的挡板只剩下0.6米,“卖火柴的小女孩”有了“双脚”,它的形象更完整了。“小女孩”不是一位演员操作的,而是由3位演员操作的,其中一人操纵“小女孩的身体和脑袋,掌控”小女孩“的嘴巴和眼睛的动作;一人操纵“小女孩”的双手,还有一人操纵它的双脚。而且,传统的操纵方式,是演员将木偶竖着举起,举过1.7米挡板,在其上头表演。而“卖火柴的小女孩”却是“横杆木偶”,演员像操纵皮影一样横向操控木偶。由于一个木偶有3人同时操作,因此,“小女孩”的形象完整,同时头、眼、嘴、手、脚等各个部位都能进行细致的表演。逼真的“小女孩”感动了许许多多的小朋友。

  

盘扣:“盘”出吉尼斯之最

  盘扣,也称盘钮,是我国特有的工艺服饰品,小巧玲珑,仅用一根彩带就可以塑造出千变万化的造型。它是我国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的劳动实践和生活积累而形成的民间手工艺品。据透露,古时要使衣服合体保暖而不散落得借助于带子、绳子,而使用时,就要系扣、打结。这种绳结便是盘扣的雏形。

  盘扣的花式种类丰富,有模仿动植物的菊花盘扣、梅花扣、金鱼扣、盘结成文字的吉字扣、寿字扣、囍字扣等。也有几何图形的,如一字扣、波形扣、三角形扣等。盘花分裂两边,有对称的,有不对称的。即便是同一款盘扣,缀在不同款式的服装上,却表达着不同的衣饰语言。立领配盘扣,氤氲着张爱玲时代的蕴藉和典雅;低领配盘扣、洋溢着都市女性的浪漫和娇俏;短坎长裙中间密密地缀一排平行盘扣,于端丽之中见美感;斜襟短衫缀上几对似花非花的缠丝盘扣,于古雅之中见清纯。

  如今,盘扣不仅作为纽扣使用,还可独立观赏,是一种新颖的工艺美术作品。其制作工艺包括了盘、包、缝、编等多种手法,在样式设计、颜色搭配等方面也极为讲究,充分表现出设计者高超的技巧和惊人的创造力。在上海徐汇区漕河泾镇,盘扣一直作为镇上女红的一项重要手艺在民间世代流传,相袭成风。其中,仅创意设计师珊丽娜·岚樱媛设计制作的盘扣便有157个系列、2418枚,打破吉尼斯纪录。

  延展这门传统技艺的未来之路,工艺师们正尝试将种种中国文化元素都融进精致的盘扣中,紫砂壶、老藤椅、大熊猫,甚至东方明珠塔,都能化身成了盘扣。

  

皮影雕刻:一件作品手工雕刻3000多刀

  皮影雕刻,工序非常复杂,有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熨平、钉缀等8大道;一件普通皮影,得手工雕刻3000多刀。在皮影雕刻师于九文的传授下,上海戏剧学院木偶班的大学生们都掌握了这门古老的技艺。

  制作皮影之前,有一个制皮的过程。制皮的第一步是杀驴,然后选皮、制皮,制作出合乎要求的雕刻材料。如今,雕刻师傅可以方便地从市场上买到成品驴皮。

  这制作皮影的驴皮,人称“贱皮子”,上手雕刻前,你得想尽办法把它“搞定”,否则它总“犯贱”,不是这里翘起,就是那里起皱。驴皮不能太干,一干就脆,用刀刻时容易开裂,太潮也不行,四周会卷曲;驴皮的最佳状态,是“外干里潮”。以上海的天气,驴皮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就容易过潮,制作者得把它压在书里,用纸页吸掉驴皮外头一层的湿,大概一两个小时,可以达到“外干里潮”的效果。这样的驴皮,行刀很顺,横切面还发亮。

  驴皮雕刻必须一气呵成,不然,等它的干湿度、软硬度有所改变,“贱脾气”又会发作。雕刻完成后,大学生们开始给皮影上色。先用透明颜料上色,再刷一层清漆——清漆可以固定颜色,可以让驴皮更透明,更能把驴皮的腥臭味“密封”。最后,将分别雕刻好的驴皮部件“钉缀”起来,就能拿去演出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5 04:45 PM , Processed in 0.03086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