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86|回复: 1

伊战十周年 美国仍心有余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19 09: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台湾醒报╱记者张镇宏╱台北报导】 2013.03.19 07:17 pm

  

伊拉克战争开战10周年,回首当初美国究竟算错了什么?情报错误还是战略失当?10年前美国入侵伊拉克的决定,让美伊两国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然而这场「侵略战争」究竟有无必要,直到今天都仍是美国政坛难解的争议,导致面对眼下叙利亚的内战正在延烧之际,美国的政策立场也都还柯罩在「伊拉克错误」的阴霾中。

大规模毁灭性武器?

10年前的今天—2003年3月20日,英美联军正式展开「伊拉克自由行动」,以扫荡伊拉克海珊政权所「持有」的「大规模毁灭性武器」(WMD)为名,挥军入侵伊拉克,并于20天之后攻克首都巴格达,而阴谋「发展WMD」的强人海珊更在同年年底狼狈被捕,伊拉克战况一片大好,喜孜孜的小布什更于同年5月1日正式宣布「任务成功」。

然而尽管联军部队势如破竹,各地的调查团队却始终找不到伊拉克持有化武、核武或任何一种WMD的「切确证据」,小布什政府无奈之余,只好在04年1月宣布「终止调查」,间接承认海珊真的没有「足以威胁美国的WMD」。与此同时,伊拉克的战况早已急转直下,海珊政权垮台后的权力真空,也迅速成为数百个地方武装团体自立崛起的机会,敌暗我明和难以锁定的军事目标让难以抽身的美军深陷伊战泥沼之中。

如果重来一遍?

「如果重来一遍,我还是会毫不迟疑地下达相同的决定!」因主导伊拉克战争而「恶名昭彰」的前美国副总统钱尼,日前在个人纪录片中强硬地重申自己对伊拉克战争「毫不后悔」。「我们确实没有在伊拉克发现WMD。」钱尼表示,「但在我看来,海珊确实准备重启核武计画,而我们则成功地阻止了他的企图与发展可能。」

钱尼的说法,也得到时任国防部长伦斯斐与副长沃尔福维兹(Paul Wolfowitz)等鹰派的附议。他们认为伊拉克自80年代以来,曾多次试图发展核武(直到第一次波湾战争后才全面告吹),两伊战争、甚至第一次波湾战争之后,也都有大规模动用化武的「不良纪绿」。同时,遭到逮捕后的海珊也曾于调查中「大方坦承」自己确实「想要重启WMD计画」,因此美国的出兵「的确阻止了」伊拉克的「野心」。

<美国自欺欺人>

然而钱尼等人的辩白,却未能得到普遍意见的支持,现任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CFR)会长的前国务院高级幕僚哈斯(Richard Haass)就为当初的沉默大表后悔,直指小布什政府与国会两党当时都受911事件的余波影响,而不愿「冒著政治风险」阻挡主流的拥战民意。

哈斯表示,911事件之后美国社会的对外政策变得敏感异常,「没有人愿意质疑这些情报的可信度,是因为大家都不敢承担『如果海珊真的有核武』的假设性风险。」同时包括小布什本人在内,华府各界多认为「伊拉克行动只会是短期战争」,美军在快速建立过渡政府后就能撤军,即便没有找到WMD,美国也「不太可能」陷入长期的苦战。

连番政策失当

这种过度乐观的战略方针,让华府后续接连选择了错误决策。由于伦斯斐等人「坚持速战速决」,快速推进的联军部队在人力、物力与权责分配上,都没有接到明确的「占领方针」。另外,为了扫荡海珊残党在「新伊拉克」的政治势力,华府派驻伊拉克的代表布雷默(Paul Bremer)更是坚持解散伊拉克的军警部队,并勒令禁止海珊所属的巴斯党党员参与政治,以避免其「死灰复燃」对新政府造成威胁。

但布雷默的决策却适得其反,军警部队的突然消失,让伊拉克战后顿时陷入「无秩序状况」,而联军部队不仅得额外肩负维安任务,大批不满且失业的警察与士兵更是摇身一变成为反抗力量,直到2007年美军才在名将裴卓斯(后来接任欧巴马的中情局长,但最终因婚外情丑闻黯然丢官)的指挥下重建起地方关系,成功藉由「靖绥政策」勉强恢复伊拉克的基本秩序。

叙利亚是新的伊拉克战争?

虽然美军最后在11年12月份中全面撤军,为8年8个月的伊拉克血战画下句点,但过程中造成美军惨痛的伤亡,以及各种虐囚、伤害平民、部队失控与血腥的战场印象等,都让美国社会对战争厌倦至极。如今伊拉克的邻国—叙利亚的内战问题,更让华府陷入进退维谷的窘境;介入则担心重启伊战错误,但不介入则可能让中东地区以叙利亚为中心,陷入全面混战的冲突陷阱。

「伊拉克战争是个错误,但美国的对外政策不应该被这个错误给『挟持』。」《金融时报》的专栏作家哈拉夫(Roula Khalaf)认为,如今已鏖战两年的叙利亚内战,情况更象是1991年第一次波湾战争后的伊拉克,「欧美国家当时也是鼓吹伊拉克民众揭竿起义,为了自由与民主起身推翻海珊;然而后续国际社会却为了『政治』考量,而背弃起义民众,任由他们遭到海珊屠杀。」

「没人要求华府出兵占领叙利亚,只是美国应该要有更积极的反应。」哈拉夫表示,美国或许能「暂时」逃避、对叙利亚采取观望策略,但蔓延的战火只会越来越难收拾,届时无论愿不愿意,国际社会都将受到波及而深陷其中。


 楼主| 发表于 2013-3-19 09: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伊战10年 美国仍在为战争还债

【台湾醒报╱记者张镇宏╱台北报导】 2013.03.19 05:58 pm

  

10年前出兵伊拉克的决定,让美国至今仍深陷苦果。虽然美军早已撤出伊拉克,但这个难堪又沉重的战争烂疮却始终没能愈合,不仅大批身心受创的退伍军人将终生承担著「侵略者」的历史压力,超过2兆美金的战争支出,以及后续天价的抚恤与社会责任,更成为美国社会难以承受的痛苦负担。

2003年3月20日清晨,以扫荡「大规模毁灭性武器」(WMD)为名的英美联军

正式开启「伊拉克自由行动」(Operation Iraqi Freedon),向伊拉克的海珊政权发起全面攻击。然而联军势如破竹的正面攻势虽在20天内就攻克首都巴格达,但后续的占领、重建与社会秩序崩解的问题,却将英美两国共同陷入了长达8年8个月的战争深渊。

根据布朗大学最新的研究显示,包含平民、国际志工以及武装民兵在内,伊拉克战争的总死亡数约在17.6万至18.9万人左右,其中至少造成13.4万名伊拉克平民无辜罹难外,扮演「侵略者」的美军也付出了4,487人阵亡、5万人伤残的惨痛代价。

此外包含退伍军人的照顾在内,这场战争更为消耗了美国国库2.2兆美元,

预计未来40年内相关抚恤的成本仍将进一步提高,而美国至少还得为「解放伊拉克」再另付出4兆美元的后续支出。

另一方面,包括伊拉克战争在内,911之后美国持续12年的「全球反恐战争」已造成严重的社会后遗症;其中,「创伤后压力心理障碍症」(PTSD)更成为美国大兵的头号杀手,种种战场生死一瞬间的巨大压力与自我无止尽的道德责难,让大批战士在离开前线后仍难以脱离阴霾,不但无法与社会顺利接轨,更多人更在缺乏援助的状况下而选择走上绝路。

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VA)指出,在07年与11年—这段伊拉克战争最血腥的时段—美军退伍将士的自杀率大幅上攀了11%,每天平均有22名老兵因无法走出战争阴影而选择结束生命,换句话说,每65分钟就有一名美国大兵在孤立无援的状况下放弃自己。

入侵伊拉克至今已届满10周年,主导战争决策的各国团队也早已人事全非,但大批人、物力的损失与心理记忆的伤口却仍在蔓延,象是惩戒「入侵者」一般地成为美国朝野不可承受的历史教训。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2-6 10:42 AM , Processed in 0.02473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