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2|回复: 0

中国梦的尺度:南周被宣传部献词与央媒改版(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4 01: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梦的尺度:南周被宣传部献词与央媒改版

      
               a491.jpg

一、新年献词

  @何刚昨天凌晨2时许留言感叹,“闯黄、尺度,2013年刚开始,一天一个热门词,共同特点:怨声载道、骂声一遍。何苦呢!”

  是的,闯黄灯罚六分在有车族中引发的反响有多轰动,被代称为“尺度”的广东省委宣传部部长庹震在舆论界招致的谴责就有多猛烈。从1月2日晚间起,似乎所有活跃的自由派意见领袖都忘记了还在假期中,通宵上网同仇敌忾----他们要声援的是中国最富传奇色彩的媒体之一:南方周末。

  消息从2号傍晚开始流传,按照南方周末正常出版流程,这是所有版面完成编排后送厂印刷的前夜。指控就在这最后时分通过微博发起,称这份报纸的新年特刊不仅遭遇“删掉传媒致敬、任建宇等题”的事前审查,更是在签版定样后,被本省宣传部门以“绕过编辑”的方式做出大幅度事后删改,包括“添加伟光正材料,将原主题‘中国梦,梦之难’改为‘追梦’”,以及引发最多抗议的“捉刀,代写新年献词”。

  很快,捉刀者即被点名,即在去年5月由新华社副社长调任广东宣传主管之职的庹震。事实上,这绝不是庹部长第一次遭遇属下媒体抗议,早在半年前的北京暴雨事件中,这位省委宣传部长就被南方系记者编辑普遍指责为“极度保守”,当时互联网上就流传有他删改南方周末当期特刊的截图证据。此后,因为感受到堪比定点清除的监管压力、审查手段,南方都市报、南方周末、南都周刊中常有从业者通过微博论坛表露哀鸿之伤。

  也就只有这些互联网渠道可供依偎取暖了——如果他们的帖子能够侥幸逃过天网恢恢般的“微博小秘书”。

  但这一次,抗议者当真是前仆后继,他们反复用文字冲锋,仿佛只要能存活一秒就是胜利。

  主力当然是南方系的记者编辑。不论是否经过实名认证,他们似乎都已经不再惧怕秋后算账,在微博上放声大骂,直到账号被注销。

  因为他们将自己的遭遇视作被“强奸”。三个版本的献词被@传媒汇等微博账号并列对比,一是由评论员戴志勇署名的原作《中国梦,宪政梦》,二是由编辑部自行删改后“仍代表编辑部立场”的《梦想是我们对应然之事的承诺》,以及最终的《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梦想》。

  以见报版本对比写有“中国梦本应就是宪政梦”、“不管多难,梦想终会落实为宪政良制”字样的前两版献词,抗议者们立即明白“宪政”的确很难,哪怕写出来都很难。@慕容雪村一言蔽之,“《南方周末》的新年贺辞本来叫作《中国梦,宪政梦》,经过宣传部的审查,现已改为《宪政梦,醒醒吧》。”

  随着报纸上摊,被翻拍下来的南方周末封面终于在昨天得到确证。根据指控,在“追梦”这两个主题大字下面,就是庹部长亲自执笔的作品,全文如下:“2000年前大禹治水的故事,寓寄了中华民族众志成诚、百折不挠追寻的一种大治之梦、富强之梦、幸福之梦。它历经百年来仁人志士的民族觉醒和牺牲,历经半个多世纪共产党人建国的苦难辉煌,历经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攻坚克难,终于发芽抽枝。这梦想从未像今天那般真切,从未像今天那般接近,因而从未像今天那样值得国人为之努力探索、为之不懈奋斗!”

  抗议者一致认定,庹震亲自引出习近平那句“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之意,无疑是“隔空向老大抛媚眼”。可是,连媚眼都抛得如此拙劣。只写一百多字的最大恶果就是,硬伤太易被发现:众志成城写成了“众志成诚”;大禹治水的传说发生在约4000年前,却被写成“2000年前”……

  于是,人们放声奚落庹部长,更怀疑受命作最后删改的南方周末高管其实是“故意”放行错别字。@前南周遗老郭国松不仅批其“身为宣传部长,亲自动笔给一个风向标式的知名媒体撰写新年献词”是极其缺乏政治智慧,更就文中“低级别的错误”,讥之为十足的“新年献丑”;自称做过小学语文老师的@吴恒也义务为庹震补课,叹息“用一句话来描述我读到《南方周末》2013年新年献词附加部分的感受,那应该是:‘总有一坨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

  是的,庹部长一夜之间光宗耀祖,令这个略显生僻的姓氏立刻化作谐音“坨”,被嘲笑者用在类似“一坨屎”这样的词组中。而比起这种破口大骂,一些同情支持南方周末的媒体更是在昨天把春秋笔法发挥到了最高境界。

  或许是受了@朝日新闻中文网前天深夜把庹字结构内嵌在南方周末报名里的启发,@VISTA看天下的编辑昨天下午也手书“庹”字,注释为“今天教大家写一个生僻字,你可能不认识,但是它存在”;@凤凰周刊和@潇湘晨报带领大家重温大禹的典故,强调“夏朝大约存在于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齐鲁晚报更是勇于转发那封@南周编辑部声明,帮其扩散两点要求,即“对于此次严重违反新闻出版流程并造成严重事实错误的重大出版事故,进行彻底调查”,以及“立即开放因讨论此事被禁的微博账号”;连@爱奇艺这样一个娱乐视频网站,也专程贴出《中国梦,宪政梦》这一原版,并附上电影《V字仇杀队》链接,以供各位领会“政客用谎言掩盖真相”等台词的现实意义……

  财经网的创意最早,也最受追捧:”【微字典*庹】读[tuǒ]。1、中国一种约略计算长度的单位,以成人两臂左右伸直的长度为标准,约合五市尺。2、姓氏。微释意:每个人两臂左右伸直后所得的‘一庹’,大体相当于自己的身高。此字应是对每个人的一个提醒:手伸的再长,也会有极限,无法超过自己生就的尺度。非要还往长伸,往往自取其辱。”

  这下,庹部长的“众志成诚”,真的铸就了南方周末支持者们的众志成城。他们发动代写新年献词的行动,@五岳散人连夜交出了第一篇;他们咀嚼那些已成经典的历年金句,@青年时报就是借1999年那篇《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来道晚安;他们怀念左方、江艺平、长平这些“黄金年代”的名字,找来那些揭秘宣传官员如何整肃南方报业的港媒文章,并为老社长@范以锦那句“难眠也得睡”唏嘘不已……

  而当@南方周末在昨晚开始介绍本期新年特刊时,围观者简直像是在怜惜一个孤儿,虽然他们已经无法确认这个微博账号是否还掌握在“自己人”手里。曾经血脉相连的@新京报喃喃重复“我们守护这张报纸”,同胞兄弟@南都评论赶在被删帖前送去温暖:“你们守护这张报纸,我们守护这份精神。面对野蛮,尽管并不坚强,但也希望一起担当,决不苟且于庸俗与妥协,因为这份尊严,不仅属于你我,更属于这个时代!”

  当听到有人看过三版献词,评价“都不怎么样”后,身为学界代表的张志安决心点明事件核心,这位博导以上海老报人马达当年拒绝宣传官员个人意志的事例为证,宣布“问题不在于究竟哪篇新年献辞正宗,哪篇比哪篇更好或更糟,而是这个做法再一次极大地拉低了宣传管理的底线,开了更坏的先例。”

  是的,这正是诸多民间意见领袖耿耿于怀之处。@凡布衣徐迅雷不仅叹息“一部南方周末新年献词的变迁史,就是一部媒体管控的成果史。每况愈下是必然的”,更为对庹震“又不是做贼,改了还不敢留痕迹,用打印稿交编辑部,这是哪道上的办法?”的反问喝彩;@胡紫微称,“毋庸讳言,南方周末已日渐势微,不复当年的力度和情怀。你们赢了。但那是在你们不断撤换囚禁优秀报人和无数次枪毙选题枪毙稿件强奸媒体立场的激烈对抗中的惨胜。昨天伤痕累累的南周仍然让你们见识了何为高昂的头”;@马九器说,“三十多年改革开放中,南周用真话启蒙,让一代中国人在言说中看到希望找到尊严。虽然她一再受辱消沉,但她的恩情不敢忘,她的良知暖我心。所以,她今天不幸落难,受惠者唯有仗义直言表达中国心。路遥知马力患难见真心”;@余少镭警告,“织就一面媒体旗帜,需要几十年无数奉献者的血泪和牺牲。而推倒它,只需一个颟顸官员伸出一个小指头——这就是中国目前的媒体现状。没错,你赢了,我们奈何不了你,我听到角落里你磨牙霍霍的奸笑。但终有一天,你想哭都哭不出来。因为,织不了旗帜的我们,已开始给你织裹尸布。”

  千万粉丝级的名人也站在了南方周末一边。如果说微博女王@姚晨献上一朵玫瑰花还算委婉,那做过新闻记者的@孟非就更加直接,他在今天早晨留言:“去年有一次出差路过南方周末的办公楼,我对小朱说:这是你们年轻的媒体人应该下车致敬的地方。向南方周末致敬,从总编到小编,为你们的温度和力度,良知和担当,鞠躬!”

  至于@韩寒,更加责无旁贷,他转发@李海鹏“一日南周人,终生南周人”的誓言,并向自己的追随者表明立场:“当我还是少年时,南周就影响我至深。支持南周,声援被禁言的记者和编辑。”

  注明本人微博“与所任职单位无关”的@庄之慎之是南都全媒体运管委执行总裁,他昨晚只写下一句感触,“想起以前听到相声里关于‘梦’的谜语:大意是一个人能做,两人不能做;人人都能做;不能看着做。觉着应该加一句:不能强制做”;不过,他的手下已经放弃“小不忍则乱大谋”的古训了,认证为南方都市报音视频制作部副主任的@谭伟山简直是破釜沉舟:“我们为何一直沉默,因为这是一个电话就能撤销你工作的时代,因为你还需要养家供房过简单日子,因为你的反抗会株连上下级甚至导致整个报社的关闭。今天能站出来说两句,是因忍无可忍,因为唇亡齿寒,因为我们每个媒体人头上都悬着一把不知何时会落下的剑,是因为我们知道追求正义和自由的人不孤独。”

  看着这些奔涌的声浪,@鞠靖欣慰之情溢于言表:“我知道很多人并不喜欢南方周末,但也正是从那些不喜欢南方周末的人身上,我看到了人们对于强权的一致谴责、对于自由的共同追求、对于负责任媒体的强烈期盼。而在最后一点上,南方周末自己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希望南方周末可以挺过难关,自强革新,向人们证明:他们今天为南方周末的发声是值得的。”

  其实,这位南方周末记者只是忽略了真的不喜欢乃至厌恶“在这里读懂中国”的人。在微博论坛上,固然是自由派知识分子远占上风,但@AC空气稀薄也自有追随者,他们值此为乌有之乡鸣冤,指责“几家民营媒体12年春被关闭整肃,公知拍手称快;一家广东省属国企媒体13年初被领导代笔,公知哭嚎天要塌了。这种对待言论自由的双重标准过于明显”;@不沉默的大多数拿着第一版稿件质问,”那是宪政梦,还是推翻宪政的‘政变梦’“;@李牧则不仅嘲笑“省委宣传部长定样后加150字短稿……是2013第一起重大政治丑闻”的说法是罔顾中共传统,更宣称此事都是“文人意淫”。

  这种对“党管媒体,天经地义”的理解,@唐岩虽然不是左派,但也早已看得通透,他劝告自己的友人:“其实真没必要体制里面反体制,在天朝难道主管领导改个贺词违反什么法规和纪律吗?难道郑青原是人民日报社的吗?哲欣写时评传为美谈,部长就不够格了?大家直接亮底牌好了,看看有无各给个面子,化解了事的可能”;身为大学讲师,@魏武挥也劝各位不必再奔走呼吁,“本来就是党产…….走了便是,又不是没有非党产的媒体”……

  但还是@周志兴资历丰富,斗胆说一句“部长在自己管辖的报纸上发表一篇文章也没啥……毛泽东、胡乔木也都常常在新华社和人民日报以编辑部名义发表文章”后,这位共识网负责人判断:“引起如此强烈反弹的原因,恐怕是积怨爆发,身为领导,倒是要反思自己日常的做法了。”

  积怨是什么?已经离开南方周末的前员工们大概最清楚。他们在这个时候同气连枝,不仅了解这十余年来的坎坷内幕,比起现仍供职的南方报人,又可以更多一份无畏。所以,一份联署公开信在今天上午很快获得响应,这些前记者编辑明确要求庹震引咎辞职并公开道歉,截至午前已有超过30人参与署名……

  在这种大力揭发庹部长“左派言行”、“变态思路”的气氛下,若是有谁敢于代其辩护,就难逃被喝斥的命运。比如@浦奕安,在劝告意见先知“在公众平台骂粗口总是不妥”、声称领导“惹得一身骂名,未必有多少私心”后,得到的典型反馈就是对其微博认证身份的不屑——她是一位“新华社记者”。

  “有何不庹?”----这是东方卫视主持人兼新闻评论员骆新@昨晚的微言大义,他以此表达同行之间的鼎力支持。事实上,也正是他所供职的这家上海电视媒体,在昨天深夜打破沉寂,由一档新年改版的《子午线》栏目挺身而出,发布《舆论场:南方周末新年献辞引热议》之报道。

  编导们当然富有经验,他们选择了错别字----这个“硬伤”来作为评述点:“‘百晓生1115’在他的微博上说刚看了两眼就发现了错误,头版‘2000年前大禹治水’,但是两千年前是汉朝,难道大禹穿越了吗?献词第二段‘这是我们第一千零五十七次和你相见’,头版上写的很清楚,这是‘第一千五百零七期’...”

  在列举了《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等历年来让人记忆深刻的好文章后,主播结语如下:“对于今年南方周末出现的低级错误,很多网友都在微博上既表示无语,也有些惋惜。”

  这段1分半钟的视频引爆冬夜,至少是在那些仍然激动难眠的南方周末支持者中,他们纷纷称赞东方卫视敢于公开报道此事之勇气。不仅五大门户在首页展示其标题,连央视网也隆重推荐。

  但绝不是每一个公开触碰此话题的媒体都会受到赞颂。胡锡进团队今晨发表社评后,就没有赢得多少掌声,@王星WX已经算是客气:“环球时报的报道、评论有助于一些敏感话题部分脱敏——-这是大家经常夸奖、认可球报的一大原因,在一些个案中我也赞同这个说法。但具体到今天这篇‘有必要冷静思考《南方周末》事件’,我认为它做的不是‘脱敏’,而是‘上眼药’,利用能说话的优势、以有选择的描述来给事件定位,引导定性。”

  这的确是绝无仅有的一篇公开见报评论。如果说东方卫视还算是旁观者陈述,环球时报就从来不吝啬于直奔主题:“《南方周末》新年特刊被广东省委宣传部改动一事,被该报记者通过微博抗议后,昨天在互联网上已是沸沸扬扬,一些境外媒体也关注到此事。互联网上有不少意见领袖支持《南方周末》编辑部,微博上还出现以该编辑部落款署名的措辞强硬的声明。这样的公开冲突在中国媒体中相当罕见。”

  “《南方周末》的这件事,是媒体管理模式遇到挑战的突出例子。这种挑战其实一直在积累。长期以来,很多媒体针对政府部门的指示打'擦边球'。官方和媒体都挺累的。微博的出现,给媒体记者提供了额外阵地,不断有宣传指示或执行过程被捅到网上,出政府部门的‘丑’。这次事件目前不很清楚是《南方周末》整个编辑部的正式行为,还是几位编辑的个人行为”----正是这段话被反对者评价为“阴险”。

  胡锡进年前另一段引发业界争议的微博也正好可以放入文章。12月11日,这位环球时报总编辑自问自答“为什么市场化媒体、网站的'反政府'情结越来越重”:“一大原因是媒体人的境遇越来越糟,穷,没社会地位,成了新闻民工,一些京沪穗媒体人没户口,孩子上不了学。对媒体人好一点,善待媒体人,解决这个行业里的困难,这是我对当局在各个场合的呼吁。”

  这段话当时引发的最大反弹就是讽其“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西门不暗就斥之“给几根骨头就感恩戴德了”。如今,胡总编又将之略作修订,化作白纸黑字:“中国的社会现实和媒体治理环境都在快速变化。社会多元化推动了思想多元化,西方价值观影响了中国很多知识分子,对舆论界的影响尤其大。与此同时,中国市场化媒体在体制上也纷纷脱离事业编制,它们竞争激烈,生存环境严酷,媒体人境遇也大不如前。让基层媒体人有‘大局观’越来越难……媒体人更流行的探索是如何使‘普世价值’在中国的落地最大化,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媒体的利益。很多人对这样做的‘正义性’坚信不疑。”

  最后,是这位为人民日报供职超过20年的老报人要劝告后辈:“无论怎么管理,中国媒体不可能成为同西方一样的媒体,这应是中国所有媒体人选择入这个行时最基本的判断……希望《南方周末》的这件事能对管理部门,也对媒体从业者们都带来触动。中国要继续前进,决不是通过简单的管理或者简单的对外模仿就能实现的。我们得接受这几代人不得不纠结、反复探索的宿命。”

  只不过,不论是东方卫视的“擦边球”还是环球时报的“上眼药”,最终都殊途同归——上午9时前从在门户网站的首页上消失,后者甚至十分罕见地从自家环球网上也撤下了链接。

  守土有责,首都的宣传官员们就算并不认可庹震的文字功底,但总不能让这场风波蔓延到更高层领导人头上,最古老也是最擅长的办法恐怕还是“什么都不许说”。

  事实上,两天以来,兔死狐悲的情绪很快便催生出人们对“习李新政”的评议。如果说网络立法在年前的通过,就已经使得一些疑心者感到失望,那么,南方周末新年献词事件,是把失望变成了绝望。

  @章立凡认定“报格之争,背后是改革之争”、“事件的后果,直接关系到‘习李新政’的公信力”;@王晓渔也是因南方周末而起念:“清末新政持续了十年,一百年后的新政持续了一年,再后来的新政似乎只持续了一个多月”;羽戈则云:“其实这数十年来本无新政,说的人多了,仿佛就有了新政。然而这终归是呓语,一庹即破”。

  @彭晓芸总是有一丝惋惜:”下一届的种种执政新思路预热、种种亲民秀努力将在一夜之间烟消云散”;古清生质问“这不是给新政抹灰么”;只有@石述思从失望中看到希望:“南周发刊词没准会成为中国新闻史上的里程碑。不一定是坏事,很多历史性的进步都是坏人推动的,比如四人帮就带来了伟大的改革开放。中国进步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习李新政就是鲜明的例子,真的,民智的开启、民意的升腾以及公民的崛起,必将带来崭新的中国,她是美丽的,真实的,值得所有人为之奋斗。”

  作为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导,@杜骏飞教育他的学生“要做胡舒立,不做胡锡进”,但他同时表示“对修改前、修改后的,对1999年的,对历来以文艺代言新闻言论的献词,我都不喜欢”——他推崇的是炎黄春秋的2012新年献词《宪法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共识》。

  的确,当“中国梦”这个词成为从人民日报到新京报、南方都市报新年献词的最大主角时,是这份由前国家新闻出版署署长杜导正等主持的普世价值倾向杂志,像把老骨头,紧握宪法不放。

  悲剧的是,今年上午10时许,这家刊物通过官方微博承认“炎黄春秋网被突然注销……网站被关闭”。像支持南方周末一样支持炎黄春秋的人们,立刻将之与新年献词相关联,@舒泰峰悲愤不已:”南方周末,炎黄春秋,新年就这么开始了吗,新政何在?”

  二、央媒改版

  备受打压的“南方系”正在气头上,所以,面对载有《追问南吕梁山隧道事故瞒报》的1月1日人民日报,他们根本不会为“批评报道回到人民日报头版”而高兴:”这是采着南周等报的尸骨上的头版……垄断批评的权力,有啥可得意的?”

  尽管被讥笑为“皇家公知”,但人民日报的确正在试图进一步扭转其在民间意见领袖心中的标签化印象。继昨日头版刊发批评报道、男篮联赛消息及《美国国会通过“财政悬崖”议案》这样的国际新闻后,今晨,在新年第一个完整出刊的工作日里,不仅把对武汉赫山土壤污染的舆论监督稿件作为头条,更是奉上改版重磅成果——《评论》专版。

  改版预告在元旦那天就由@人民日报宣布,即“周一到周五,每天推出一块评论版,在社会转型的斑驳底色中凝聚共识。新一年,我们将努力说真话、写实情”。

  显然,是过去两年中《倾听那些“沉没的声音”》等一批获得民间赞赏的作品,给了最高党报启示,让决策者有意选定时评这种工具,合力扩容,试图在市场化媒体占据优势的舆论场中重夺话题主动权。编者按有云:“人民日报历史上第一块新闻评论版,与您见面了……评论版上,将汇集您可能熟悉的‘钟声’、‘人民时评’、‘本报评论部’、‘声音’等言论栏目……在交流、交融乃至交锋中,传递‘中国好声音’,谋求最大公约数,推进社会前进的步伐。”

  紧接在4个要闻版之后,评论版今日即以5组文章开张迎客。除了劝告美日顺应中国崛起的世界潮流外,还有《异地高考”不怕慢就怕站”》、《中国机遇面临变化之势》、《如何看待”黄灯困境”》,以及最醒目的“本报评论部”集体署名头条《改革,回应人民的强烈期待》。

  作为“深化改革方法论”的第一篇,文章必定是要站在中国梦想的高度,高呼“改革要有新开拓,改革是第二次觉醒,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在十八大发出深化改革宣言书、动员令之后,体大思精的‘深化改革方法论’,让中国新一轮改革的轮廓清晰可辨。我们的党和国家进入了深化改革、与民更始的历史新时期……方此之时,党心民意空前团结,改革呼声惊涛拍岸。以对历史负责、对民族负责、对党负责的勇气担当,不失时机、深化改革,改革之船定能激流勇进,发展之路就会海阔天高。”

  新浪推荐之时,不仅摘录其间“为人民而改革,是改革的唯一价值;尊重人民意愿,是改革的唯一立场”的词句,更是解读刊发主旨:“这组‘深化改革方法论’系列评论,是(去年)年初推出的'深化改革认识论'的姊妹篇,意在为新一轮改革鼓与呼。”

  上阵还得父子兵。人民网当然要以首页头条推荐这篇评论,并附加新华社元旦发布的习近平最新承诺——“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深化改革”,以及中国青年报次日响应之作《改革者有勇气,国家才有朝气》;而人民日报海外版,则是选择了图文并茂回顾历史的方式,以陪同邓小平习近平两次考察的广东“四老”为主角,描述他们20年前的改革传奇,并一举获得门户集体首页展示。

  至于打仗亲兄弟,那就要说到另一家喉舌媒体的王牌栏目——央视《焦点访谈》。同样是由官方微博预告,这场开播19年以来的首次大改版,节目时长增加到17分钟,增加了白岩松、杨禹两位评论员。元旦夜,第一期,在新加盟主播劳春燕的引导下,人们不仅看到一个小男孩在镜头前说出“我上小学了,感觉很累。我还是一个6岁的孩子,干嘛呀?”这样的抱怨,还有郭德纲的相声桥段作为新闻铺垫。

  这还不够。今天,关心央媒变脸的都市报又带来了新观感:1月2日,《焦点访谈》在盘点流行语时,以动漫形象解释“高富帅”、“白富美”,并且,“屌丝”,这个通常“不登大雅之堂”的词语也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了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的大屏幕上。

文章来源: FT 于 2013-01-04 09:18:12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17 03:51 PM , Processed in 0.03252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