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19|回复: 0

[哲史艺丛] 【青竹简国学】吴根友:道家的尊生、养生与长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15 06: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Hutong9.net 于 2012-12-15 06:04 PM 编辑

【青竹简国学】吴根友:道家的尊生、养生与长生


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特别重视生命的价值,重视每个个体生命的内在价值及个体在社会生活中的独特性。而尊生、养生与长生,是道家生命哲学的核心内容。

尊生

道家的“尊生”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

一、从个体生命与外在名利的比较关系中,确立个体生命的价值。老子面对“五色”、“五音”、“五味”、“难得之货”等外物对人性的扰乱,提出“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的疑问,将生命存在的意义摆到“名”与“货”之上。庄子谴责那些“丧已于物,失性于俗者”为“倒置之民”,并进一步议论道,“今世俗之君子,多危身弃生以殉物,岂不悲哉!”“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皆重失之,见利轻亡其身,岂不惑哉!”

二、从政治哲学的角度提出以重视人的生命为基础的权利观。如老子讲:“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意即一个社会的管理,究竟是重视人还是重视物?只有尊重自己的生命比天下王位还重要的人,以“尊生”为基础的人,才可以把天下寄予他。把自己的身体生命管好,花一点小小的时间去管理天下事。所以在关于身体和政治的关系上,儒家思想是仁义礼智信,而道家是以人的生命自由不可让步和跨越为基础的。具体内容不一样,思维逻辑是一样的,这就是“儒道互补”。无论是统治者还是普通人,都要以尊重生命为第一要义。

今中国政治讲“以人为本”,其基本精神就来自于传统的民本思想和重身与重生思想。但是用现代人的思想看,这些思想至少都包含了一种极端的和利己主义的因素与倾向,这是道家生命哲学中的消极部分。

z230.jpg 吴根友:现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学院副院长、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湖北省哲学史学会秘书长。

养生

其次讲“养生”。“养生”可说是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和重生的合理延伸,老庄重视人的长寿,特别是“尽其天年”,不希望生命中途夭折,更不鼓励自杀。儒家讲的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是外在义务,而道家讲的是获得了偶然的生命,你不对天不对地,就对你自己,完全是从生命的内在价值讲的。基督教传统也不鼓励自杀,儒家和道家也不鼓励自杀,理由各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所以在困难的时候,不要想到自杀,要“尽其天年”。

道家的养生思想基本可以概括为“养气”与“养心”。老子非常重视人体之内的“气”之和,反对人们运用自己的心智驱使自己去做本来不能做、不该做的事。这种逞强、逞能的精神状态,老子称之为“心使气”。凡是“心使气”的勉强状态,都难将事做好。所以,老子说:“强梁者不得其死。”因为你身体状态不够,又要逞强,这个结局是可以想到的。

而庄子提出的是正面的。“息之以踵”,气功修炼和心理修炼是一起的。“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这一“心身结合”的修炼方法,按现代人的理解,应当是从有意识到无意识,即自然的状态。“听之以气”,即人的意念与身体的平顺之气溶为一体。“听其自然”,这正是《养生主》篇所说的“缘督以为经”的方法。

老子说“养生”要达到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婴儿”。人的精神境界达到高度纯洁状态,身体也保持着非常柔韧的状态。从精神状态看,小孩子不是动情地哭,哭的嗓子也不哑。也就是内在的精力高度饱满而不受心的过度欲望驱使。因此老子有一个讲法是,身之状态是柔软的,死之状态是僵硬的;养生就是传气,就是要使自己身体内的阴阳之气保持一种“冲和”的状态。

这样的理想状态如何达到?老子通过自己的养生经验,归纳为“贵食母”,“尊道贵德”,因而能做到养气和养神,神气兼备是最高境界。

养心

再就是养心。老子认为,水给予万物好处而不与万物发生争斗,总是谦虚地处于低下之处,所以最能接近道的本性。人生在世,与人相处要保持一种低姿态,心灵要像高山上的深远之水一样清明、透彻、宁静,与人为善。

庄子在蓄养精神方面,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养心”思想,进一步提出了心斋、坐忘,净虑精神的方法。心斋就是吃素吃斋,心里没有过分的思想和欲望,通过一种排出的方法,让心灵保持纯净的状态。坐忘,就是把自己的身体高度放松,把各种各样的知识全部切除,达到一种智慧的状态。

除了坐忘以外,庄子在他的篇章里有“忘”的方法。人要做到有意地“忘”是很难的,特别是刻骨铭心的事情。在《大宗师》篇里,借助故事,庄子告诉我们“相忘以生,无所终穷。”是说泉水已经干了,两条小鱼用泡沫把自己的身体打湿没有意义。不如我们像生活在江湖中的鱼一样,相互帮助。这就是“不如相忘于江湖”,是人最高的理想境界。他提出的“相忘”对外在的社会环境要求非常高,没有这样的社会环境,人不可能相互帮助。这是一个非常高妙的理想,庄子思想相对儒家来说更激进。

老庄的“养心”所达到的最高境界就是“无私”,“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要想长生,人就不能处处事事自私自利。天地之所以长久,是因为它们从来不为自己的长寿而自私自利;圣人之所以得到天下的爱戴,是因为他从来不把自己的身体看得最重要,而是先想到他人。因此,“养生”在老庄思想里,绝对不是吃山珍海味,而是要顺应自然社会的法则。要在遵循社会的法则中,关怀他人,并分享人生的快乐,获得别人无形的善意回报,保持心灵的顺畅。

尊生、养生的目标——长生

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其尊生、养生的思想方法要服从“长生”的目标。虽然后来的道教将这一长生思想发展成“长生不老”的神仙思想,但这并不是老庄思想的本来意思。老子讲“长生久视”之道,但更重要的是讲“死而不亡”者寿。庄子也哀叹人们“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养生不是神仙的长生不死。因此从原则上讲,老庄长生的思想,并不是追求肉体不死,而是追求“天年”,即自然生命历程的目标,内在地包含了某种精神长存的思想因素。这种“长生”的思想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

一、截止自己的欲望,让生命以呵护“道”的方式自然展开;

二、统治者要以“重生”的态度从事政治活动,从而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一个公平、和平、和谐的社会状态,使老百姓都能尽其天年,尽其天性,怡然自得、自乐。
老子很少讲到死亡的问题,庄子对这个问题谈得比较多。庄子以达观的死亡观,将死亡看作是一种回归大自然的现象,要求人们将宇宙与人类生命看作一个整体,将人类的生死现象看作自然流转的过程,从而在哲学智慧上克服对死亡现象的恐惧。因此,以老庄为代表的先秦道家思想,其生命哲学具有理性的透明与智慧的达观,并且具有诗意的审美效果。

当然,按照我们习以为常的辩证思维,道家思想也有其不可逾越的时代局限性。我们能否运用我们的理性和情感,从道家思想中寻找那些有利于我们今天的生活、能够促使人向上的合理自在的生活思想。我们要通过吸取古人的优秀精神,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今天的生活才会过得更合理、更精彩。

来源:infzm.com  作者:吴根友 2012-12-14 13:48:36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17 01:06 AM , Processed in 0.04573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