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课后辅导中心的故事
2012-08-06 10:37 小水瓶 经略
http://www.m4.cn/mag/jinglue/2012-08/1176731.shtml
核心提示: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课题。不同社会的教育传统是建立在特定社会历史基础之上的,亚洲重视教育和强调基础教育的传统移植到新的土壤后,在新的价值体系的冲击下“水土不服”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家长要想在异国他乡让子女成材,应在认知、家庭关系、社会资源等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应对种种意想不到的挑战。
我的工作是美国某连锁课后辅导公司旧金山湾区中心主管。中心根据每个学生需求制定课程辅导计划,实际来的学生多半都是为了应对SAT/ACT而来的高中生, 剩下是要参加ISSE/SSAT之类私立中学标准化考试的初中生和强化学校课程学习的孩子。
中心有固定学生100多个, 我每天基本9小时都在和各种各样的学生及家长斗智斗勇, 高浓度大容量地体验人间百味,天天周周月月观看各类狗血剧情联播:周一,全A女生抽大麻后high着去上课被校方记过;周二,新加坡男生和家长激烈争执,家长打电话叫警察;周三,香港富豪孙女坦陈十岁开始的漂泊人生;周四,日本家长对自己初一小孩考出的SAT(通常是高三考)2200的结果(满分2400)不满意 …直接导致现在看啥电视剧都觉得不过瘾...
身处硅谷这个号称最有种族多样性的地方,一个课后辅导中心也已见识了不下20个各色移民家庭,今儿就讲讲几个家庭的故事:
一、雷恩的故事: “父母分开是我这辈子最幸运的事”
雷恩,男,junior(高中三年级,在四年制的美国高中最关键时期,类似国内高三,这年过后即将开始申请大学),性格开朗,热爱派对,父亲是马耳他移民,旧金山地产商,母亲是南美人,一儿一女兄妹俩来课后辅导中心。
雷恩和他爸父子俩不对付,从来不在同一场合和咱说话,都是分别和咱聊,各说各话,各有各理。譬如他爸妈一个月前发现他抽大麻,爸爸来说:
“他妈妈猜到他手机密码,看了他短信,发现他抽大麻好几个月了!我真是气得要命,你说如果是从来没说过也就算了,我从他10岁开始就开始教育他关于drugs(注解:所有drugs国内通常一律翻译为毒品,其实并不确切,drugs是有麻醉药力的药品统称,程度不同,譬如marijuana,大麻药力更像香烟,不会一次成瘾,大部分在美国长大的孩子在高中大学阶段基本都有尝试大麻的经历[主编附注:我曾在美国课堂上问学生有没有尝过大麻,所有人都把头摇得拨浪鼓似的,但同事说这不过是他们不敢在老师面前承认而已])的问题,我还特别详细地给他讲了大致你将来可能接触到drugs的场合会是怎样怎样:譬如你去一个party,有人会走来问你要不要试试,这是你应该走开的时候,如果他们嘲笑你,那么你应该知道不应该跟他们做朋友。结果怎样,8年下来,还是让我们发现他这么蠢,真让我太失望了。”
儿子说:“你知道他们怎么发现的? 他们把我手机拿到verizon(移动网络运营商,相当于中国移动),让店里把手机解锁,然后查看我的短信,这样才发现的!抽大麻不是什么大事儿,我就是和朋友在一起抽,我现在被他们发现就停了。问题是我爸现在不把车给我了,每天我去哪儿都得他们中一个接送,我如果这学期成绩上不来爸就不把车给我了,我现在就希望这事儿赶紧结束...”
爸爸:“现在他知道自己得好好学,不然这些东西他都要不回去!你知道他抽大麻的问题真是让我们太失望了, 我们现在没法在钱上相信他,所以现在给他20块,买吃的以后要拿收据跟我们对账。”
“今天我只剩5块了,饿死我了,幸好你买了披萨,(有时周六会给来中心上课的孩子们买饮料和披萨)今天我爸让我跟他hang out,如果我跟他去了,就他自己在游船上修发动机,我坐一边,我自己跟这儿跟你说说话,上课还有披萨吃,比跟他去船上有意思多了。
儿子: “父母分开是这十几年来我最幸运的一件事。我终于不用再跟我爸一起住了。你不知道,他是个特别难相处的人。我长大的过程中,他一直就是工作工作,回家来还不让我们听音乐,你知道我妈妈,南美人特爱音乐舞蹈,我们在家时通常都把音乐开很大声,或者广播开很大声,我爸回来就不愿意,真是没有乐趣。现在他总是让我跟他hang out(一起打发时间)我觉得跟他真是没话说, 我都知道他要说什么,从小他就那么几个话题:一,儿子你做什么都要坚持,不放弃;二,就是他那套什么他当初除了背上的衣服什么都没有然后怎么怎么的发家史,天啊,我听了多少年了,烦都烦死了。我爸还总说儿子你现在和我印象中不一样,我每次都想说其实我从来都这样,他根本对我没一个正确的印象。 我从小就觉得跟他在一起很没意思,他跟我一起修车,就是他在那,我坐在太阳地儿递给他工具,晒个半死!”
爸爸说:“13岁的时候,他要放弃跆拳道,我说儿子,你目前为止一半人生都已在练跆拳道,现在放弃太可惜了。幸好我不准他放弃,去年拿到黑带。要是他妈妈就肯定没戏了,他妈总说我不能这样不能那样对他说话,太严厉了。”
儿子说:“譬如跆拳道, 是,我现在是有个黑带,是不错,但我并不在乎,你知道我不是一个喜欢暴力的男生,我对这些打打杀杀都不感兴趣的,都是我爸非让我练。然后他每次还都说幸好我当初没允许你放弃,现在你看怎么样。其实我自己并不在乎。”
爸爸说:“我80年代开始做汽车维修,辛苦工作,6年雇佣了300个人,然后开始做房地产,现在有几百万的生意。 我一直给他提供最好的条件,搬到好学区(房价基本300-500万刀)就是为了让他上好学校,然后又送他上课后补习,譬如这个辅导班,1万刀,这其中有很多辛苦工作的钱;我一直遵循传统的家庭分工:我工作赚钱,妻子应该在家带好孩子,我一直都以为他还不错,偶尔看到些成绩单,这里那里有几个C,但上次我说跟学校指导约个时间吧谈谈大学的事,一直过了8个月我妻子也没约个时间,那好,我自己拿着成绩单去一个private counselor (私人大学指导)那儿,她看了说你儿子的成绩上大学很成问题, 我太受打击了! 所以现在我把生意都放到一边,专门盯着他学习。”
儿子:“我妹和我爸性格一样,体育,上课,课后活动都要好才行,所以她整天特别忙也没太多朋友,她也不在意,跟我爸一样。我和我妈差不多,我们就是很轻松,喜欢音乐,社交。”
爸爸:“我看到这么多人每天生活挣钱只为了糊口,这样度日你没法开心。我希望将来把事业交给他,但我希望他首先能两脚自己站住了。这样我才放心。但他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他连下周有哪些作业要交都看不到,别提能看到将来几年,为什么要上大学之类了。”
儿子:“我爸总觉得一定要成功,我不是这样的人,我就喜欢和朋友hang out,派对,我经常想如果我爸就是特普通一人,我意思是如果他没他那些生意,就跟别人的爸爸一样跟我玩玩球什么,他从来都没有跟我玩球什么的,小时候都我妈跟我扔篮球,我妈很酷,我爱我妈。哦,对,我跟我爸根本不一样,我爸他不喜欢体育运动,从来不看比赛,每次看电视听到广播都说去看比赛的人真蠢,为什么要为这些人欢呼?我们的税就这么浪费了,他们应该为我们在阿富汗的军队欢呼!”
我:“老天,你爸难道是共和党?(在加州这种自由前线,保守的共和党简直比鬼还少见!)”
儿子:“不光是共和党,还是天主教教徒。天,这是另一个让我很郁闷的地方: 你知道,在湾区长大的孩子大家基本都没什么信教的,其实我也不信,但他一直催我,要我get confirmation(成为天主教徒最后一步)。”
我:“你很快要18岁了,宗教是个大问题,你应该有时间去探索,去思考,做一个自己的判断。”
“对啊,但他总是跟我说我要成为真正的天主教徒。唉,说实话, 我跟我爸唯一的联系就是他说他将来要把那几百万的生意给我,如果不是这样,我真不愿意见他。说真的,你知道我为什么和他吃饭?我是可怜他,我觉得他都没什么朋友,所以跟他一起吃。你觉得我下学期打份工怎么样? 你知道别人的车虽然可能是二手车,但他们可以自己放东西进去,我那车虽然很好,说起来是我的,但其实是我爸的,我只想挣个几百块放个音箱啦什么的进去。我姨妈说她那里仓库可能有些活,我想去干干,当然就是搬箱子之类一小时可能10块,不多,但能多个几百块零用就好。”
咱:“说实话啊,我知道你现在很想赶紧挣些钱改装你的车,但是我觉得吧这事儿纯粹从效益上考虑,你看你现在去工作一小时挣10块,而且你还没有很多时间,如果你现在把时间用在课业上,美国有1千多所大学,你努力应该还可以有机会,然后你毕业再工作,薪酬会高很多,你可以用那些钱做更多的事对不对?”
“嗯,我知道,好吧。”
期末考试结束了,雷恩来给我看他的成绩:两科都提高到了B, 我很开心:
“很棒! 我知道你能行的!”
雷恩也很开心: “嗯!我爸现在把车还给我开了。”
不仅仅是雷恩,很多学生都有相似的境遇:父辈辛苦工作积攒了财富为下一代创造了良好条件,但下一代缺乏动力去学习,去工作,甚至是去经历更广阔的生活。 我深深地理解和同情雷恩,我也理解他父亲。可以说一个因素是二人个性完全不同,可想而知彼此都非常不赞成不支持对方,都很郁闷和苦恼。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则是时代的变迁:哈佛大学教授、破产法专家Elizabeth Warren 在多场演讲中指出,过去三十年美国社会的最大变化是家庭支出的增长(去除通货膨胀,结论是美国家庭在过去30年间在食品和衣服上的支出是下降的,最大的增长是房价和教育费用的上涨)和美国中产阶层的消失。冷战结束后,80、90年代的美国蓬勃发展,那时的年轻人努力工作确实可以致富,很多移民创造了财富;但经济的衰退以及经济衰退引起的社会氛围的变化很难让这一代的年轻人相信曾经的美国梦。大约80%以上的高中生都清楚认识到美国社会的财富越来越向那顶层的1%的人聚拢(很多年轻人穿着流行的T恤衫,上面印着“I'm the 99%(我是那99%)”)。辅导中心学费较高(基本每小时50-70刀,但必须一次付清通常是半年到一年的学费,如果学生一周来2-3次,学费大部分一万刀左右),来这里的大部分学生家境都不错,但他们并不是那1%。 在这种大环境下,年轻人大多都已经不再认同“努力工作就可以获得成功”的基准,自然很难以此为动力奋斗。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