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01|回复: 0

[家庭琐事] 经营婚姻:想找到幸福必须对自己诚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21 06: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印度有一位雕塑家,他的崇拜者问他,如何在石头上将大象雕刻得惟妙惟肖。

  这位艺术家回答道:“很简单,我只是凿掉了所有不属于大象的部分。”

  经营婚姻需要同样的理念。一个人如果真想在婚姻中找到幸福,就必须对自己诚实。所有自私的欲望都应被看成“黑洞”,严格排除在外;任何带有收缩趋势的期望都应被扼杀在萌芽阶段。

  不幸的是,我们的社会助长了自私与利己,它浓墨渲染婚姻中的喜悦和满足感,绝口不提其中的责任与义务,结果大多导致悲剧的发生。

  我身边有一对伴侣,同时也是我的朋友,正是由于害怕发生悲剧而拒绝步入婚姻。这两人已经在一起生活多年,可当我建议他们结婚的时候,他们却告诉我,他们已经见识了很多朋友彼此忠诚地交往了数年,一经在隆重的婚礼上宣读庄严的誓言之后,却迅速地一拍两散分道扬镳。

  我很吃惊,问他们为什么。他们是这样解释的:那些人各自对婚姻抱有自己的想法,在结婚之后他们便从这些前提假设出发,对伴侣产生了新的期望。他们“皈依”了一种文化上的神话。例如,两人都琢磨着对方欠了自己什么。婚前,两人的结合建立在彼此自由的精神基础之上;婚后,这个基础变成了能够从对方身上得到什么。

  我们再一次看到确保婚姻的开阔性是多么重要。结婚暗含着一种舍己为人的特质,它不应该演变成为讨价还价的姿态。讨价还价,还是留到自由市场里发扬光大吧。不过,这样的变化仍旧屡见不鲜。人们的注意力从“我能给予多少”转移到了“我能从中得到多少”。

  我告诉这对友人,将问题归咎于婚姻制度本身有失公允。之所以发生那种悲剧,是因为当事人对婚姻的当然状态抱有错误的认识。

  婚姻若想成功,必须以自由共享作为基础,而不是建立在相互的义务感之上。义务的另一种表达形式就是束缚。当夫妻双方面对面,心里想着“我能从婚姻中得到什么好处”的时候,爱情便随风而去了。不幸的是,人们甚至都不曾被教育着从更开阔的视角来思考这个问题。恰恰相反,当今社会有个越发普遍的趋势,大家都在关注着世界可以给予我们什么,而不是我们本身可以为他人、为世界做些什么,以使我们的生存环境更加美好。

  是时候该给中学生们开设一些课程,教他们如何创造令人满意的幸福生活了,越早越好。其中就可以包含如何创造美满和谐的婚姻。对于即将成年的孩子们来说,这难道不比中世纪史一类的科目更加贴近实际需要吗?

  我对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坚信不疑,因而特别写了一本名为《生活教育》的书,对如何让孩子们做好准备迎接生活的挑战提出了一些建议。我在书中搭建了一个教学体系,所包含的科目远远不止传统的“阅读—写作—韵律”。它还要教会孩子们如何为自己、为他人、为实现终极的幸福好好生活。

       共同的困惑

  人们基本都是误打误撞走进婚姻的。他们错将婚姻生活当做自己心中理想的图画,还辅以朦胧的烛光和轻柔的音乐。即便在这个浪漫的梦境中闯入了脏兮兮的尿布、待付的账单和夫妻双方因需求不同爆发的大吵,最后也会被皎洁的月光跟天使的合唱给过滤掉。在幸福的伴侣们眼中,笼罩在美好未来上空的乌云,都会因彼此的微笑而烟消云散;所有的啜泣都会变成欢唱;所有的冲突都会在和谐的气氛中得到化解。

  年轻人向往着永恒浪漫的爱情,对此,萧伯纳不是这样说过吗:“我简直不能想象,人们怎么可能希望这种倦意沉沉的情绪天长地久!”

  指望爱情作为一种单纯的情绪存续于多年婚姻生活当中,始终如一,不经提炼,也毫无发展,这是不现实的。人的灵魂完全可以承载更深层次的感觉,及至神圣之爱的高度。在神秘主义者眼中,即便是精神恋爱也非永恒不灭之火,这已经得到了广泛共识。神秘主义文学作品中频繁提到“干旱期”这个概念,指的是无论多么渴望持续不断的虔诚奉献,人的灵魂有时也会感到爱的干涸。

  如果在圣徒与上帝之间也会出现干旱期,那么在始终暗流涌动的两性关系当中,它该出现得多么频繁啊。

  拨开迷雾

  显然,想要正确审视婚姻,而非隔着想象的迷雾,我们必须将其视为一种普通的人类情境,而不是脱离生活的特殊情境。换言之,做一个成功的人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做一个成功的婚姻伴侣也同样需要具备。

  浪漫主义者当然会反对我的观点。他们会说,人们身上某些特殊的品质,例如美貌,例如带着酒窝的甜美笑容,可以让人更有吸引力,从而使它的主人更容易成为婚姻伴侣;但是,没人会指望要从生意伙伴身上看到这些。对此,争辩是愚蠢的。我想表达的意思是,成功婚姻的真正基础,其实并非异性吸引力,而是那些非常朴素的品质。对所有快乐和谐的联盟来说,这些品质都是成功的关键,哪怕是商业合作关系也一样。

  尤其是对于那些渴望进一步理解人生的人来说,婚姻应被视为发展自我的途径。这种发展应该起码包含精神的维度,因为婚姻的首要目的并非将两个人的自我招入“互相吹捧俱乐部”,也不只是为了种族繁衍。婚姻的作用是服务于人生的基本目标,即突破个人意识的局限,了解更广阔的世界。

  寻求更高的价值

  再强调一遍,人类并非一种普通的生物。在我那个时代有种观点认为,人类的行为完全受动物性驱使。这个观点要不是从教条中照搬的——事实上说迷信可能比较恰当,那就简直荒谬可笑了。幸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不满足于这种定义,他们开始质疑,是不是只有在追求成功的同时也追求更高的价值,这样人类的生命才具有意义。总之,我们是有灵魂的,或者说,我们本来就是灵魂,因此,我们必须想办法解精神之渴。

  我们每个人生来就渴望着两样东西:智慧和无私的爱。每个人在灵魂深处同样渴望完美的幸福感。未曾惠及这些需求的人类活动,就不会完全令人满足。

  如果说结婚的目的就是为了繁衍后代,那么首先被拒之门外的就是无法养育孩子的伴侣。仅仅因为在生物学上没有“结果”,他们的婚姻就无效了吗?当然不是!即便没有生儿育女,婚姻照旧可以硕果累累。

  这是如何做到的呢?我前面提到过,婚姻可以帮助人们打破自我意识的狭隘界限。通过学着去拥抱一个更广阔的现实世界,而非将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身上,人们便能够打破自我束缚的囚笼。

  通过平衡人性的两个基本方面——感性和理性,婚姻也可以帮助人们扩展认知范围。当感性和理性之间达成平衡并得到升华,其结果就是爱与智慧的完美结合。

       婚姻更进一步的目标是自我认知和自我理解。与另一个人亲密地生活在一起,无疑构成了个人发展的天然试验场。对点头之交做到亲切、和蔼、宽容,相对容易,而面对朝夕相处的人我们能够做到什么程度,才是真正的考验。

  请记住以下几点:

  ◎婚姻中的一己私欲都只有收缩性特征,故应视为徒劳无益的且需要严格摒弃。

  ◎成功的婚姻建立在自由共享的基础之上,而非夫妻双方对彼此的义务感之上。

  ◎不可将婚姻与心中理想的图画混为一谈。

  ◎一段成功的婚姻,它真正的根基并非主要在于异性之间的吸引力,而是人类一些朴实的品质,例如仁慈、礼貌,这是一切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对婚姻中的开阔性追求,应首先包含精神的维度。

  ◎婚姻有助于实现人生的基本目标——突破个人意识的局限,了解更广阔的世界。

  ◎每个人生来都渴望着智慧、无私的爱和完满的喜悦。未曾惠及这些需求的人类活动,就无法完全令人满足。

  ◎婚姻的一个基本目的是为人们提供自我认知与自我理解的机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2-31 08:45 PM , Processed in 0.032258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