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18|回复: 0

一心不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8 11: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心不乱是散心的相对词,散心既然要不得,那么一定要一心不乱也就不言而喻了。但真理愈辩愈明,而且事关重大,我们还是不厌其详地来讨论一下吧!

所谓‘一心不乱’,不是哪一位祖师创造或规定的,乃是释迦文佛金口亲宣,煌煌载于小本“弥陀经”上的明文。佛说要一心不乱,哪位祖师敢说不要!更何况我们
这辈下愚,胆敢说个不要吗?佛是正遍知,我们要修行成道,不听佛语,更听何言?但为什么要一心不乱,其理何在?我们在讨论第一个问题时已略有说明,现在让
我们再来详细讨论一下。 释迦文佛说欲生净土,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而最能体现这三者多少的莫过于念佛功行的深浅。故念佛须一心不乱,方能具足善根、福德、因缘而生净土。

据说小本“弥陀经”是罗什大师意译的,他根据梵文原意,参合了中国语文的表达法,用了‘一心不乱’四个字。而玄奘法师根据法相‘唯心所现,唯识所变’的原
理,说念佛要‘系念不乱’,转变妄识,净业成熟,方能生西(大意如此,经文已难具记)。两师译本,文字虽略有不同,而含义一致,都是教念佛行人一切放下,
虔心念佛,斩断爱根,心佛道交打成一片,方能往生西方。 关于‘一心不乱’的见解,诸大祖师有各种不同的说法,把他们归纳起来,不外以下几个方面: (一)一心不乱,就是无心可乱,到了心意识完全消殒,真妄不立、能所双亡的境界。换句话说,就是到了宗下‘固地一声,桶底脱落’的开悟时节。此时心即是土,土即是心;心外无土,土外无心;心、佛、众生完全打成一片了。 (二)一心不乱,有深有浅,有理一心与事一心之别。事一心者:密密持名,使心中佛号历历分明,穿衣吃饭、行住坐卧,一句洪名绵密不断,就如呼吸相似,既不散乱,亦不沉没,如是持名,谓之事一心(即摄心归一)。

若理一心,直能体究万法皆如,无有二相。所谓生佛不二,自他不二,因果不二,依正不二,净秽不二,苦乐不二,欣厌不二,取舍不二,菩提烦恼不二,生死涅盘
不二。是诸二法,皆同一相,一道清平,不用勉强差排。但自如实体究,体究至极,与自本心,忽然契合,方知著衣吃饭,总是三昧,嬉笑怒骂,无非佛事,一心乱
心总成戏论,二六时中,毫发许异相不可得。西方即在当下,十方不异西方,无生即生,生即无生。是名理一心。 (三)无论理一心或事一心,皆是薄地凡夫边事,凡有心者,皆可修学,不可高推圣境,甘处下劣,认为这不是自己分内事!须知一切唯心造,欲生净土,必先净心,心若不净,净土难生。心若清净,自得一心不乱,决定往生净土!

由此看来‘一心不乱’原是为了心明水净,俾佛现前,接引往生的,并不是好高骛远。其中尤以事一心,是念佛人必须具备的功行,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事,不用怕
它,只要我们懂得诀窍,精勤做去,决定可以成功。就是诸仁认为至高无上的理一心、见性境界,也不是绝对做不到的。因一切众生本具这不生不灭、清净无染的佛
性,既非从外求来,亦非因修而得。举凡山河大地,草木丛林,男女老少,饮食起居,乃至一切声、一切色、一切心、一切法,无一不是性的显现,无一不是性的作
用。只要我们识得它,认清了性就是相体,相就是性用,于见色闻声时,不为声色所转,即能透过色相见性。换句话说,只要我们在日常动用中,随缘应用,不为事
物的假相所迷惑,粘著于心,动摇于中,所谓寂寂惺惺,惺惺寂寂,转一切物,不为物转,使一切时,不为时转,即是见性。这样看来,理一心的高超境界,是我们
的本能,决不是不能做到的。我们如能证到理一心,心中清净无染,自与西方净土相应,而且佛佛本同一体,故能与弥陀打成一片,因之,就能上品往生净土了。

或曰:说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了。答曰:只要我们认清宗旨后,下定决心,与妄习作斗争,靠定一句佛号作武器,妄习才动,方粘物境,即便高举洪名把它打退。如




回复 2011-11-03 22:13  

  


快乐太极123456
4位粉丝
核心会员6 2楼

斯举之又举,打之又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还怕不能成办吗?况且就根器好的人来说,不须频频提撕,才闻举著,即便归家稳坐了。

或曰:那是禅宗境界,与净土行人无关。曰:不要低看净土,净土本来就是禅,禅就是净土,净土是至圆至广、至高至上的,不是个低下法门。所谓禅是净土之禅,
净土是禅之净土,禅净是不分家的。可惜晚近的净土行人自甘劣小,认为得生边地于愿已足,不精修持名念佛,只敷敷衍衍地上上早晚殿就算完事,将个大好净土法
门,弄得不像样子。他们不知近代净宗大德印光大师亦曾几次闭关专修念佛,证得念佛三昧,其描绘该三昧的文章,完全与禅宗一致,并有‘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
还归此法界’的法语。请想,这法门是不是高,要不要一心念佛精修不懈? 为了免却纷争起见,暂且避开这些高深的理论不谈,留待以后在专论净土时,再和大家研究。现在且来谈谈事一心。

我们在讨论第一个问题时已经说过:往生西方要心水明净,佛与圣众才能现前;心水不净,佛虽在前,犹如生盲,不能见日。所以要生西方,心非清净不可。又说,
真信切愿,就自然放得下娑婆—这秽丑苦恼的世界,斩得断爱根情见,在猛利的执持名号下,自能不期然而然地到达一心不乱的境界。又说,纵或根器稍差、妄习较
重的同仁,即使在粗妄已断、细妄仍来侵犯的情况下,只要高提佛念,照破妄念,不随伊流浪去,往生西方还是有望。
以上这些说话,就是事一心不乱的定义和要不要它的注脚。因为我们对娑婆世界的事事物物,斩得断,放得下,不为一切情爱粘缚纷扰,在内心深处才能绵绵密密,
蕴育著一句圣号不散而不沉,微细妄习来侵扰时,也不至为它所动摇,因而才能圣号历历分明,相续不断。同时因为用功得力之故,心更澄净,更能放下世缘,念佛
愈加虔诚,定力亦愈益深邃。如是相因相成地一心专念,才能心澄水明,圣境现前而往生西方啊! 真想生西方的人,我想恐怕没有一个敢说,也没有一个肯说这样的一心不乱是不需要的吧!翻遍了列祖语录,也没有一个人说不要一心不乱。相反的,他们都颂扬一心不乱,鼓励学人证到一心不乱,告诫后进不可漠视一心不乱(莲池大师“竹窗随笔”中有专文)。以下再列举数例: 截流大师在“起精进七期示众”里说:‘未到一心不乱田地,正所谓少善根福德因缘,安望往生彼国?!’

印光大师在“与陈锡周居士书”中说:‘散心念佛,难得往生,“一心念佛”,决定往生。’又在书一十三中说:‘念佛一法乃至简至易,至广至大之法。必须恳切
至诚之极,方能感应道交,即生亲获实益。若懒惰懈怠,毫无敬畏,只种远因。而亵慢之罪,有不堪设想者,纵令得生人天,断难高预海会...’懒惰懈怠是散心
还是一心?这就等于说,散心念佛是不能生西的了。
莲池大师“答孙广谅居士书”中说:‘用功莫若一心念佛,念极而悟,悟而无论。纵不大悟,而离此娑婆生彼净土,即是出世。消灭杂念,纯一正念,即是真谛。今
亦不管出不出,真不真,但功夫做到‘一心’,自然了当矣。’又“答苏州袁心远居士书”中说:‘今唯当专诚念佛,久久念至“一心不乱”必得开悟。就令不开
悟,而一生念力,临终自知,死去必生净土。’
这些例子,多不胜举。可见一心不乱,对于往生西方的重要,实无可非议。恐怕只有那些心里亦有些想往生西方,但同时又恋著娑婆,放不下娇妻爱子,舍不得荣华
富贵的庸俗念佛人和一些怕吃苦的懒汉,才自出心裁而自圆其说地编造出一套背经离教的谬论,来愚弄妇孺,说什么‘不须一心不乱,散心念佛亦能往生西方的’。
哪知你图一时说得口快,害了自家不要紧,害了别人,你就下地狱如箭射在!!!
或曰:要一心不乱,才能往生,则生西的人太少了。答曰:按上述事一心的标准来说,要求并不高,不是做不到的。只要行者肯牺牲眼下的享受,放却身边的粘缠,
再加用点苦功’密密持名于心,人人皆可以证成,往生西方,有何难处?至于单就生西的人数多寡来说,自古以来,生西的人数似不很多,原因就在这些错误谬论—
一心不乱太难,不需要;散心念佛就能生西了’—在害人,使行者贪念世福,不肯用功,以致生西者少。请看上面所举莲池大师“普劝念佛之三”,开始就不胜叹息
地说:‘今见世人念佛者多,生西者少,何也?’接下来又深为惋惜地归咎其原因说:‘口虽念佛,心里胡思乱想,以是不得生西!’这是多深的遗憾!多硬的铁证
啊!
诸位同仁,须知求生西方是一件了生脱死的大事,不是逞人我、争是非、闹意气的。需要平心静气地想一想:我这样散心念佛,在日常动用中,尤其在得失、顺逆、
悲喜关头,做得主吗?能不为境界所牵移而佛念当前吗?更进一步自问,夜眠睡梦中,做得了主吗?在欢笑惊怖时,能不为梦境所动而佛念现前吗?假如这些都做不
得主,那么,等腊月卅日到来,妻子绕榻,疾病昏迷,风刀解体,痛苦迫切,再加上生前经过的事件,与死后未了的牵缠,一一都涌上心来,又怎能做得主而念佛求
生西方呢?须知白天能做得主了,于梦中则一半主也做不得;梦中能做得主了,死时一半主也做不得!因为梦中是半昏迷而死时是大昏迷呀!假如因为用功不力而临
终不能往生,那么‘不须一心不乱,散心念佛即能往生’之谈,岂不成为空头支票而自贻伊戚吗?这不是我故作惊人之笔来吓唬你们,也不是我好高骛远来苛求你
们,要你们这样那样,不然就不能生西。实在因为要真能往生西方,决不是专门依赖弥陀愿力接引而自己不加努力,就能够轻而易举地往生去的啊!眼见时下一般修
净土者,都贪著便宜,不肯用功。结果,不是怀念世缘,便是留恋家财;不是落得个病苦难当,便是昏迷不醒。所谓往生西方者,不知到什么地方流浪生死去了。所
以才甘冒不韪,敢向诸仁进贡逆耳之言,这实在为良心所驱使,不得不大胆呈辞,力挽时弊啊!



回复 收起回复
2011-11-03 22:13  

  


快乐太极123456
4位粉丝
核心会员6 3楼

第三个问题,他说:「现在有人提倡所谓『本愿法门』,害了不少人。以前还精进念佛,现在不但不念了,并且还说净老法师害得他们白费了几年功夫。并讲:只要一发愿,阿弥陀佛已经把飞机票准备好了,临终十念,走上前去拿上飞机票,就能飞到极乐世界了。」
答:这个话,我不知道你们大家相不相信,这不正确。「本愿念佛」是古来祖师大德提倡的,没错。但是现在人不解祖师的意思,扭曲了祖师的用意。从前有利益,现在不但没有利益,反受其害。「本愿」是四十八愿里面的第十八愿,我们在讲经的时候讲过,尤其讲得详细。四十八愿每一愿都包含其他四十七愿,如果缺少一愿,它的本愿就不圆满,这是古来大德讲的。
四十八愿是以第十八愿为核心。十八愿从哪里来的?是从其他四十七愿组合而来的,缺少一愿都不行,要明白这个道理。一部《无量寿经》从哪里来的?一部《无量寿经》就是四十八愿具体说明。绝不是只要单单的十八愿,其他都不要了,那就完了。就像这一栋房子一样,最重要的是什麽?这柱子最重要。「我只要这个柱子,其他都不要了。」这能算是一个屋子吗?你能得受用吗?像一个人一样,脑袋最重要:「只要脑袋,其他都不要了。」你想想看,这是什麽人?
岂不闻《华严经》上所说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切」,譬如说整个一个人身,这是一切;头目脑髓、任何一个部分,是这「一切」里面的「一」。一不能离一切;一切就是一,一就是一切。我们常常跟大家说明这一句阿弥陀佛名号,说名号功德不可思议。为什麽?这一句名号就是圆满的四十八愿,圆满的四十八愿就是全体的《无量寿经》;一扩展到诸佛如来所说的一切经教,都不离这一句佛号。佛号功德不可思议!不能够只抓住这一个局部,全体不要了,这是决定错误的,我们学佛一定要真的搞清楚。
所以「本愿」是什麽?真正把净土经论全部通达了,抓住这个纲领,这就对了。不是说我抓住这个纲,网不要了。譬如打鱼,网的总绳子叫纲,我这个纲抓住了,网没有了,这成什麽话!纲抓住了,下面是网,全部都抓住了。他们现在这个本愿搞错了,只抓住纲,网没有了。你们要画个漫画,画得就很有趣,他就打鱼,只抓住个纲,下头没有网。古人提倡本愿念佛,他抓住纲,下面是大网。诸位细细去想这个意思。他提倡本愿,可惜他不懂得什麽叫「本愿」。所以经不能不读,不能不深入研究。往生西方极乐哪有这麽容易、哪有这麽便宜?你的心跟佛的心不一样,你的行为跟佛的行为不一样,念佛都不能往生。他这个不管怎麽不一样,只要是念一声「阿弥陀佛」就能往生了,这是自欺欺人,决定没这个道理!
问:以下是有关“本愿念佛”的提问,一共有五个问题。第一网路上有文章说,您对本愿念佛法门不肯定,那么应如何理解一些本愿念佛人的往生现象?
答:所谓本愿念佛,这是古大德(古来祖师大德)提出来的,哪里会有错误?错在哪里?错在我们现代的人把它会错意思。我在讲《无量寿经》的时候讲过很多次,不但释迦牟尼佛,一切诸佛菩萨应化在九法界讲经说法教化众生,所有一切教学把它归纳起来就是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统统包括。
所以《华严》一展开就是无量无边的经论法门,像《大藏经》那么多,有没有能够代表的东西,一部经就代表全藏?《华严》就代表了全藏。《华严经》还是很多,有没有更简单的,可以能代表《华严经》?有,《无量寿经》,所以古人讲《无量寿经》即是中本《华严》。
《华严》看作大本,《无量寿经》是中本,那你就晓得还有小本,《佛说阿弥陀经》是小本,小本《华严》,《无量寿经》是中本《华严》。《大方广佛华严经》就是大本的《无量寿经》,《弥陀经》是小本《无量寿经》,这关系要搞清楚。
你一层一层往里面去观察,你找它的中心。夏老的本子(这会集本)有四十八品,哪一品可以代表全经,这最重要的代表全经?第六品,第六品是《无量寿经》的核心(中心)。第六品是什么?四十八愿。这四十八愿四十八条,哪一条又是核心、又是中心?第十八愿。




回复 收起回复
2011-11-03 22:21  

  


快乐太极123456
4位粉丝
核心会员6 4楼

于是祖师就提倡这第十八愿叫本愿念佛。第十八愿是什么?一念十念必生净土,这确确实实是不容易。这样去找,这第十八愿展开来就是一切诸佛菩萨的经教,真正把它的中心找到。那么用这个功行不行?行,但是你要晓得第十九愿跟第十八愿的关系非常密切,我们在《无量寿经》上读到,无论是三辈九品,共同的条件,你看三辈往生,无论上辈、中辈、下辈,一心三辈,佛怎么教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一向专念是第十八愿,发菩提心是第十九愿。
如果只有十八愿没有十九愿,你还是有问题,佛跟你讲,我这是讲得清清楚楚,“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你只有一向专念没有发菩提心,你差一半,一半不能往生。再说老实话,我发菩提心没有一向专念能不能往生?能,临命终时一念十念真能往生,他有菩提心。这话不是我说的,蕅益大师说的。
蕅益大师跟我们讲往生的条件,能不能往生,在你有没有愿力,在信愿之有无,你有信、有愿就能往生;品位高下在持名功夫的深浅。你念佛的功夫深,品位高;念佛的功夫浅,品位就下。由此可知,信愿太重要,信愿行是三资粮,基本条件。祖师大德跟我们讲信愿行三资粮,行的里面你有信、有愿,行的里面你抓住十八愿,这行;如果你信愿都有问题,都成了问题,只有一向专念,不行,不能往生。
所以要明白这个道理,祖师提的是对,为什么?念佛人有信有愿。这一句话是劝你专心念佛,万缘放下,一心专念(一向专念),那就行,这个好。有很多不认识字的,没有接触过佛法的,你劝他念佛求生极乐世界,他相信,他相信有极乐世界,他相信有阿弥陀佛,他一点都不怀疑,有信有愿,真的想到极乐世界去,就一句阿弥陀佛,其他什么都不要,这叫本愿念佛。祖师提倡没错。如果说执持本愿念佛,排斥其他的念佛方法,那你就错了,你就不能往生。
为什么不能往生?你是自赞毁他,其他的法门都是佛传的,你学这个法门,排斥别的法门,你就跟别的法门对立,你的心不清净,你的心不专一,你在那里谤佛、谤法、谤僧,为什么?人家依照其他的方法念佛往生的人很多,那你不赞成,毁谤。这个法是佛传的,你谤佛;经教是佛说的,你谤法;依照那些经教修行的那些人,你毁谤他,你谤僧,你毁谤三宝怎么能往生?这个道理要懂。
八万四千法门都是佛说的,我修这个法门,对其他法门欢喜赞叹,统统都能成就,“法门平等,无有高下”,都要尊重,都要赞叹,都要礼敬,那你能往生;如果你执着你这一门,排斥别人的话,你就不能往生。
这不能往生的原因,你毁谤三宝,虽然你自己信愿念佛,但是你毁谤三宝。毁谤三宝能不能往生?不能往生,四十八愿有。字字句句都要搞清楚,佛不骗人,都是我们自己疏忽把经文看错,错会了意思。
所以我们不但是修净土,净土宗派也很多,每家门庭施设不一样,依的经论不相同。譬如《无量寿经》,现在流通的本子,九种不同的本子,你说哪个本子好,哪个本子不好,不可以这样说。你喜欢用哪个本子对你就是好。九样东西摆在面前随你挑选,任何一种都能帮助你往生。
净土五经一论,还有《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依《阿弥陀经》的人很多。《阿弥陀经》,祖师所传的修学方法不尽相同,莲池大师的《疏钞》、蕅益大师的《要解》就不一样,依莲池的能往生,依蕅益的也能往生,没错。譬如说念佛,大声念佛能往生,小声念佛也能往生,心里念佛不出声还能往生。
这一些,这种方法很多,有八万四千法门,要知道它的方向目标是一个。为什么佛设这么多法门?众生根性不一样,现前的环境(生活环境)不一样,喜爱不一样,所以说这么多法门给你选择。选择的空间非常之大,你一定会找到你喜欢的法门。喜欢的法门学起来就容易,成就也快、也可靠,这是慈悲。
所以佛《般若经》上讲得很清楚,佛没有定法可说,应机说法,众生有无量根机,佛说无量法门。契机契理,没有不成就的。对于不同的法门,不同的宗派,甚至于今天我们对于不同的宗教,我们都是以一个平等心看待,以一个慈悲心看待,以一个恭敬心看待,这才能行。不可以排斥,不可以毁谤,不可以批评。
我常讲的,为什么不能批评?那都是圣人说的,你批评基督教,你想想看你的德能、你的学问能超过耶稣吗?你不能超过耶稣,你就不要批评他;你不能超过释迦牟尼佛,你就不要批评佛;你不能超过孔子,你就不要批评儒。批评是超过、高过他。如果你没有高过,那你批评就有罪过。
你如果觉得他讲的东西,你有怀疑,你不能够理解,可以存疑,小疑有小悟,大疑有大悟,准许你提出疑问来探讨,他一定有他的道理。这都是读书做学问基本的态度,这应该要有。
问:第四是修本愿念佛的人如果往生,是不是如《无量寿经》所说生到边地疑城?
答:不会,那这是你搞错了,本愿念佛就是依第十八愿。可是我们同学,我相信你们都参加过很多三时系念。三时系念是我提倡的,在这么多年来,各地方采用这个方法大家来共修,冥阳两利。三时系念的修学是我们人跟其他九法界众生一起修。
你看中峰禅师,那是禅宗大德,他里面讲的开示,对净宗的赞叹,那真是了不起的高人,他没有说禅比净好。而且里面说得非常清楚,讲到信愿行,讲到愿要依四十八愿,我们的愿跟阿弥陀佛愿同,同愿、同德、同行这才能往生。我们在讲《无量寿经》,讲四十八愿时候也特别提出,《华严经》上说“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这个道理要懂。四十八愿任何一愿,不要说只有第十八愿,它都包括其他的四十七愿。如果少一愿,它这一愿就不圆满,愿愿遍摄一切愿,而是以什么?以十八愿为主,其他的愿统统都是它的枝叶,这就对了。
如果说专门只学十八愿,其他的愿不要了或者排斥了,你肯定不能往生,边地疑城也没你的分,这个道理必须要知道。你看中峰禅师的开示,愿愿遍摄一切愿,要懂这个道理。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不能够分割的。
但是四十八愿,你以哪一愿为主这可以,行,有主修的,有选修的。像大学里面读书一样,我有主修的科目,有选修的科目,来帮助正助双修。以十八愿为主,这其他的愿为助,助里头最重要的第十九愿发菩提心,这是不可以不知道。
(净空法师•答香港参学同修之二十五 2006/1/20)



回复 收起回复
201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16 08:35 PM , Processed in 0.033039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