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85|回复: 2

[街谈巷议] 外国来华传教士杂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9 01: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百年来,所有从外国来中国传教的男女宗教职业者,他们在担负海外传教使命之前,绝大多数都是受过高等神学院严格教育,具有相当文化水平、普通社会和医学常识。
  他们各人都有自己所属的宗派组织——差会领导和派遣,并负责他们在华传教的经济需要。故他们在华传教时,一切要听命于他们的差会,否则要受谴责或辞退。他们初到中国各地传教,首先要花两三年时间,集中精力熟习一种当地通用语言(包括风土习俗),例如:广州话、客家话、福州话和普通话,同时也要学习阅读中文《圣经》。至于能弄通和活用中文,在许多传教士中,似乎没有几个能达到这个造诣的。因为我国数量众多的繁体方块文字,非用较长的时间下苦功夫,实在难以学到。
  查过去来中国传教的人中,有来自英、美、德、法、意、加等国,以英、美籍人数较多。他们不仅向华人传教,也有分赴印度、非洲、刚果和日本等国传教的。
 楼主| 发表于 2011-10-9 01: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据我所知,介绍几位外国来华传教士:
  西樵官山,希伯仑会美籍女传教士何思义,除热心于传教圣工之外,她还收养了好些孤儿。在陈济棠时代,她和一位从德国教会派来的姑娘(忘其名)同心合力,收养孤儿,她俩视孤儿如己出,同甘共苦,同饮同食,打成一片。在日本侵华时期,广州沦陷,紧急疏散,她和德国姑娘将孤儿背起一齐逃难。她们一辈子献身于宗教活动和社会福利事业,直到退休离开中国。
  广西梧州,宣道会建道圣经学院教授程文熙牧师(美籍),身穿中山装,为人极其谦和,能讲一口流利广州话。他夫妇俩长期节衣缩食,竭尽所能,关心和资助好些有志献身为中国教会服务的贫苦青年进入神学院,并解决他们在经济上的各种困难。他们还在美国华侨基督徒青年中,物色和鼓励华侨青年返回中国读神学,献身为中国教会服务。新会县陈霞露牧师就是在美国受到程文熙牧师感召,回国读神学当牧师的。
  惠华连牧师,是一个非常热爱中国人民的美籍传教士。他是清远县滨江水上麻风病患者收容所的主持人。在日本侵华,广州沦陷期间,他带领所收的麻风病患者约有一二十名,疏散到粤北连县三江地区。并征得连县国民党政府批准,指定一个小山岗建设麻风病人宿舍,以便管理供养和治疗工作。由于当地农民非常憎厌麻风病人,害怕受传染。在一个夜间,有几个农民持枪到麻风病人宿舍,开枪扫射,当即有好几个麻风人被打死打伤。惠华连牧师闻讯,当即奔赴现场视察,目睹惨状,万分难过,声泪俱下。足见惠氏对麻风病患者的慈祥心怀。与此同时,惠牧师夫妇先后收养了四个来历不明的女弃婴,精心养育,视同己出,同饮同食,供书教学。惠牧师为人忠诚老实,和霭近人,生活作风完全平民化,不穿西装、艰苦朴素。他于1951年死在连县。四个女孤儿,经党和人民政府继续关照,培育成才,为祖国卫生事业贡献力量。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9 02: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就如作者本人,出身于贫农家庭,兄弟姊妹众多,无法升学,只好到广州市当个普通皮鞋学徒。若不是由于美国来华传教士的克己助人热忱,大概我也没有机会进入梧州建道圣经学院造就,更没有机会参加到广东省基督教宣教师的行列里来。
  注:
  关于外国来华传教士大力资助和培育中国教会、医院和学校人才,所有经费,并不完全由他们私人包办,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出自许多热心爱主爱人的无名氏基督教徒所乐意捐献的。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14 12:41 AM , Processed in 0.03385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