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30|回复: 0

zt净心守志,可会至道【妙祥法师】 [引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15 12: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净心守志,可会至道【妙祥法师】  [引用]  


《四十二章经》还没讲完,先把《四十二章经》讲一讲。还有新出家的也要听一听,前面所讲没听到的,以后有因缘听磁带来补充。下午借着这个因缘,大家听我讲的《上师五十颂讲记》录音。特别是新出家的沙弥,先把这两个功课完成。完成了以后,你们新出家的再把《沙弥学处》看一看,先出家的沙弥师父也把《沙弥学处》看一看。这些都学完了,我就专门讲沙弥戒这块。
《四十二章经》里的“人有二十难”,这个已经讲完了,咱们现在讲第十三章。我给大家念一下。
“沙门问佛”,沙门,就是修梵行的为沙门。我们叫“沙门释子”;还有一种沙门叫“婆罗门沙门”,属于婆罗门族,因为他也修梵行,但他奉大梵天为其根本,他自己说他是大梵天的后裔,他们这个族姓是印度四大种族之一。就是专门修梵行,所以他们也称为沙门,叫“婆罗门沙门”。我们是“沙门释子”,是随释迦牟尼佛修行的沙门,这个“沙门”代表我们修清净行,有时候也是一种自我的称呼,自称为沙门某某,很了不起。这里讲的沙门指的是“沙门释子”,也就是佛的弟子、出家众。
沙门问佛:以何因缘,得知宿命,会其至道。佛言: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沙门问佛”,因为佛法都是因缘而起,有问,佛才讲,不问,佛不讲,所以这有个缘起。就好像我们不照镜子,镜子里没有影子,你要是照镜子,镜子里就会现出影子。“沙门问佛”就是请教佛。为什么我们要问佛呢?因为一切凡夫皆要跟佛学,不能跟别人学,不能跟外道学,不能跟凡夫学。因为凡夫的知见只是堕落的知见,外道呢,也是堕落的知见,他没有解脱,只有佛才是真正的解脱者,只有佛才明了一切。所以说,我们修梵行,想学的一切都要依佛学,也就是开佛知见、入佛知见。所以我们应该问佛,一切的书、一切的经典、一切的行为都以佛说的为标准。
这就是出家人请问佛,顶礼以后长跪,就是胡跪。新出家的不太清楚,胡跪就是一个腿半跪,一个腿全跪,偏袒右肩,以这个仪式来请佛。问佛:“大圣,请您老慈悲给我们讲一讲,以何因缘,能得知宿命?”
就是说,“我现在黑乎乎的一片,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知,而且天天都是糊涂过日子。有吃的,我也不知道饭从哪来,吃完了该做什么,这一切都不知道。一天就是醉生梦死,我不知道我这一生怎么过的,而且也不知道前生种了什么因。何况我今天又出家了,也不知是什么因缘而有这个善根,所以自己对自己特别的疑惑不解。”这个沙门以各种的疑惑心来问佛,问佛的目的是什么呢?我怎样能知道我的宿命?
怎样“得知”,这个“得”不是通过别人讲而让我得知,而是我亲自知道。究竟我过去是做了什么因,做了什么善事,使我今天既能成为沙门,却又没有证道?没证道是什么原因?我现在能成为沙门又是什么原因?我在世间为什么造了那么多的业?这都是我们大家所疑惑的,是我们大家想知道的,说:“我为什么起了这么多烦恼,而且我还不能降伏,但是我又能出家修道?”不知道这种种的因缘,心里就透不过去了,所以他想彻底的知道自己的宿命、过去的因缘。他更想知道的是:通过知道因缘的这个过程,来真正地体会大道的所在。
“宿命”,大家都知道,就是过去。人有三世,你们谁知道什么叫三世?
弟子:三十年为一世,一百年为一生,一般都这样算的。
有的人说三十年为一世。这是一种说法,三世加一起正好九十年,也就是百年,我们说的百年指的是人生的这个生命。还有谁知道什么是三世?
弟子:前生、今生、后世。
三世就是有前生、今生、来生。
这两种说法,前一种说的是今生的意义,为今生。今生呢,我们不用得宿命通也知道,你从小到现在的事情基本上都能记住,所以这我们清楚了,就不谈三十年为一世,但是为什么要提醒大家?应该知道有这两种说法的存在,以后我们跟别人讲的时候,答得更圆满一些。我们这里讲的这个宿命指的是前生、今生、来生。这个宿命,我们不光要知道前生的问题,也要知道今生为什么受这样的果报,而且来生会怎么样,还要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怎样生存下去。
沙门为什么要问佛怎样得宿命通呢?他不是想去算卦,他不是去跟人摇签算卦,或是“我知道你如何”,他没有这个心。他的目的要干吗?他要了脱生死。了脱生死就得明白大道,知道会其大道才能了脱生死。所以为了了脱生死,就想知道怎么样得到宿命通,他的目的是通过它来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心,最后得到大道。
他的目的不是别的,不像我们现在,“哎呀,这个人什么事都知道,前生也知道。”等等的,然后去给人摇卦算命。那不是他的目的,给人家说三道四的那都不是他的目的。他不是为了钱,也不是为了其它名和利,只为了得其道,“得知宿命,会其至道”,是他所问的内容。
你看人家因缘多好,出家以后能直接问佛。你说我们这因缘,你问谁啊?你问师父,师父还糊里糊涂,还不知道问谁呢?所以说很麻烦,也没办法,勉强给你讲,给种下因缘,有一天你去问佛,那就会得至道。这个因缘不是没有,只要你诚心修道的话,你会亲自去问佛,那时候没有不知道的,我现在跟你们讲,是种个善根。
“佛言”,佛开始讲了,因为你有问,佛就开始讲。谁能讲一讲什么叫佛言?
弟子:通过那个沙门请佛开示,怎样能够通达宿命的因缘,佛以这个因缘,来回答那个比丘的请问。
谁还能答一答?什么叫佛言?
弟子:佛言就是代表了佛是正等正觉,所以佛说的就是真理。
还有谁能说一说?什么叫佛言?这句话很重要。如果我们不能理解什么是佛言,我们要从高深一点说,也就是谤佛。
有几种说法,我给大家解释一下。“佛言”,佛在经典上讲了,说如来有所说法即是谤佛。那为什么又说是佛言?如果我们说佛能言,佛说是谤佛呀!那如果佛没说,为什么又说佛言?佛是不言而言,佛是无为者,他没有言和不言二义,没有这个概念,只是众生启问而有所谓的“言”。就像镜子似的,你去照,那里面就会有影,但是这个镜子是大圆镜智,不是我们那个普通的镜子。我们的镜子只能照你的表皮,照不到你的心,它不能把你的因缘给你讲清楚。
佛这个大镜子,他充满了无穷的慈悲和智慧,所以说他是不言而言。只有不言而言者才能讲出真理,也叫真谛。如果有能言者,那还是凡夫。所以我们在听“佛言”的时候,一定要做这个正确的思惟,这样的话,我们对底下要讲的经,就会更加深一步地进入佛的心要。
因为他启问的因缘殊胜,他说的“我怎么才能知道宿命”,但是他的目的并不在这,而是“会其至道”,这讲的是道。这话本来是要以后再讲的,我就提前给你们讲了。
佛言,也就是说佛不言而言,以大慈悲力故,大慈悲心故,而有“佛言”。佛讲了什么呢?佛说了,“净心守志,可会至道”,佛以大慈悲力而讲了。为什么佛要这么讲,而不讲别的?刚才我讲了,因为佛是大圆镜智,无所不照,无所不知,而且“佛言”是不言而言,是无为法。那既然是无为法,为什么又讲“净心守志,可会至道”呢?因为有人在启问,有这个启问,佛就给你这么讲。
比如一个人看病,这个患者来了,他想看病,自己述说了病情,你是根据他述说的病情下药,还是根据他的脉相下药?语言只能作为参考,你要根据脉相下药。佛是大智慧者,“净心守志”是我们众生的需要,佛才讲。这“病”是我们众生的那种业力,是我们的污垢所在,所以佛才会讲“净心守志,可会至道”。我们知道了,这个“道”是至道,也就是大道。
这是说怎么样得到宿命通,宿命通是六通之一,外道只有五通,佛法里有漏尽通,他们没有漏尽通。虽然都有通,但是通和通也不一样。外道也有通,他那个通是有一定范围的,或是不长久。佛所谓的通,是名字叫“通”,佛这个通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它是智慧,方便来讲叫通。说佛有六通,是方便说。
“净心守志”,只有在做的时候你才会有真正的守真,这个真就是我们的妙明真心,这样你才能守住这个妙明真心。那大家说了:“我们的妙明真心本来就在,那为何还用守啊?”因为我们平时属于业力过重,由于有迷,所以失去了真。我们只有不断地行道,去掉妄想,我们的真才会现前。
我们因为什么原因不能会其至道呢?就是因缺少福德因缘,福德因缘就像沙漠地里的粮食和水,所以你想会其至道,必须培养福德因缘,都得具足的。既要有决心,又要有福德因缘,我们才能达到这个大道。外道的这个通非常小,而且知道的事情是有范围的。他已经执著这种通,如果离开这个通,他就不行了。另外,他也不知道其根本原因,你别看他有通,多少多少劫的东西都知道,但还是不彻底。
就像刚才我讲的那个故事,那个老汉出不了家,就要投河、要死。最后佛现前了,说:“你为什么投河啊?”老汉说:“他们不收我,我活着也没有啥意思。你看我这么大年纪了,走也走不动,活也活不成,那些人都说我没有善根,我赶紧死了得了。”佛说:“你别死,我领你去,我同意你出家。”他就剃度出家了,出家后在那精进修道,不长时间就证果了。
后来这些罗汉就问佛,说:“不对呀,这没有善根的人不能出家,也不能证道啊!为什么他能这样呢?我们都观察他八万大劫之内的事情,了了常明,他跑也跑不出去,什么原因呢?”但这罗汉不是慢心,他没有慢心,他是以虔诚心来问佛的。佛就跟他们讲了这老汉八万大劫以外的事情,说:“你们只能看八万大劫以内的事情,八万大劫以外的事情你们就不清楚了。”
我们别说八万大劫,连三十年、五十年我们也看不出去,小时候的事情都给忘了,更别说前生的事情。就算有点模糊影子,只要你贪吃贪睡,一会儿就没了,就断了,由于这个习性,很快就断了,所以我们很难知道。
罗汉知道八万大劫以内的事情,佛说:“八万大劫以外的事情你不知道。八万大劫以前,老虎要吃他,他逃到树上,至心地念一句佛——南无佛,因而种下善根。”就念句“南无佛”,现在却有人给改了,说是念句“阿弥陀佛”。不管他念哪尊佛,只要念佛就行了,后来就被救了。有的说被救了,有的说被老虎吃了,这我也不知道了,看来还是被救的那个因缘比较大。
弟子:按那个经上讲的,虎听到佛的名字就走了,虎没吃。
是,有的说虎没吃就走了;有的说念了一句“南无佛”,种了善根,老虎吃了也不要紧,因为他可能想另成就。咱们不管它了。就是念了一句“南无佛”,最后他就在释迦牟尼佛这出家了。我们有时候天天念佛,天天修行,我们出家的因缘不是更殊胜吗?是不是?那我们更得见佛了。所以我们大家能出家,就是因为平时老念“南无佛”,要不没有出家的机会,是不是?看来我们前生是念了不少。
回过来,我们再看这句话。净心,什么叫净心?干净的净,净的是心。心还用净吗?为什么要净心呢?你们说心用不用净?
弟子:净是一念不生的意思,并不是说平静那个静,必须是不打妄想的那个净。
你就说说需不需要净?
弟子:心本来不需要净,但我们做不到没有污染。
那本来不需要净,我们现在为什么要净呢?也被污染了,那本来不需要,为什么还能污染?
弟子:是我们认识不到。
既然有本来,认识不认识,它也不应该污染,那有污染的也不叫本来嘛,是不是?
我们应该知道,我们的妙明真心是清净无染的。这个心指的是凡夫的那个心,不是我们的真心。这个心就是迷,用这个心来表示我们的迷,不是说我们的真心。这个迷是一种虚幻,迷没有根本,有了根本就不叫迷了。由于迷,必与佛不相应,与我们的大道不相应了。与道不相应而成为迷,造成了隔,隔断。
“净”就是破迷,什么叫净?破除这个迷就叫净,破迷为净。我们现在修道,佛告诉了,你要破除迷。什么是迷?贪、嗔、痴,有了贪、有了嗔、有了痴,这就是迷,贪嗔痴就是迷。三毒啊,我们就因为三毒的关系,最后被迷了。我们想破除迷,也就是要破除三毒,那我们直接入手的地方就是破除贪嗔痴。这样大家就清楚了,这个修行的方式一下就出来了。
净心,怎么去净?去掉贪嗔痴。不是你在那打坐,一天吃三顿饭、七顿饭,你就算净心了,你这边修一点还不够你漏的。不光是要打坐,更主要的是要去掉贪嗔痴,只有不断地去掉贪嗔痴,我们的心才能净下来。去掉贪嗔痴的方式有持戒、禅定、忍辱、布施等等的事情,六度万行,还有各种法门,无量的法门,这都是去掉贪嗔痴,也就是净心的无价之宝和方法。只有按照这些努力去行持,我们这才能净心。
“守志”,这个还得解释,什么叫“守志”呢?
弟子:不外求。
不外求,你这句话就说到根本了。
具体地来讲,守志要发菩提愿。什么是我们的菩提愿?就是无所求。那我们现在的无所求算不算菩提愿?你那还只是在表面上的无所求,心里还没有无所求。当我们无所求的时候,不为自己求的时候,为天下众生而求的时候,又离了众生相的时候,那菩提心就起来了。那是我们根本的大志大愿,所以我们应该守志,永远的不退道心,永远的发菩提心。
“可会至道”,有人就问,说:“师父,你看看,我现在也守志了,也发菩提愿,又不断地持戒修行,日中一食也持了,金钱我也开始不摸了,又进行了禅定,这些方法都对呀,但为什么没有会道呢?”没有会道是什么原因?大家答一下,什么原因?
弟子:因为有自私心。
我们也在不断地去自私心。吃饭,只吃一顿饭了,吃也不敢多吃,有时候还不吃水果,这个贪心我们也去了。嗔恨心呢,别人说我,我也不发火了。愚痴心呢,虽然还有一点,但我能按照戒律去做,听师父话,这些我都做了。但是为什么没证道?
弟子:他前面所做的这些还没有回小向大,没发大菩提心,没有做到利他。
这是一个原因。我们大家修道,这时候就难过关了,为什么难过关?说:“我修了这么长时间,为什么还没有会道呢?”有的修了四五年了,有的修十来年、或二十年了,甚至几十年,为什么还没有会道呢?
弟子:主要是还没有慈悲心,这个心总是在向外攀缘。
弟子:心做得不够。
答得很好。
这些方法我们都做了,但是心力未到。不是你的方法错了,方法没错,正是这么走法,很正确的。为什么不能会道呢?心力未到啊!虽然我们做了,但是你的心力没达到那个顶点,不是我们的方法错了。我们都知道这些迷就是贪嗔痴,也知道要守志、发菩提愿;我们不断地进行修行,按照戒律去做,各方面都做了一点,比如不摸金钱等等的事情,又行了很多的苦行,烦恼起来不断地对治它,而且不断地读经,去掉痴迷。这些都做了,为什么这么长时间还没得道?就是因为心力未到,不是方法错了,明白吗?这就是关键的地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1 03:03 AM , Processed in 0.02848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