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66|回复: 1

1988-3.14南沙之战全程特写(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30 09:3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凯旋归来受审查

海战结束,502编队奉命返航。

返航是由南海舰队安排的:556号舰和531号舰先行,502号舰和503舰则最后撤离。为什么这样安排,而不是4舰同时返航,陈伟文没有多想。

返航途中,502号和503号两舰官兵无不为胜利欢欣鼓舞。按照常规,他们设想着靠上码头的欢呼情景:醒目的标语,长长的人群,喧天的锣鼓,艳丽的鲜花……

但是,作为502编队指挥员的陈伟文却沉浸在回忆里,检讨着海战过程中的得与失……

陈伟文首先想到的,是取得这次胜利的原因。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重要的,是上级指挥机关的正确指挥。这决不是通常所说的那种“套话”,而是陈伟文的切身体会。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上级机关及时提供准确的情报。陈伟文是根据上级机关提供的情报,迅速而又正确地部署了兵力,取得了海战的主动。另一个是上级机关根据陈伟文的要求,增援兵力及时赶到了战区。当时,要保护的是分散在3个海域的3个岛礁,要对付的是越军3艘舰船,仅靠502号一艘护卫舰是很难完成任务的,但是由于增援部队及时赶到,我战区很快形成绝对优势。仅此两条,就保证了海战的必然胜利。

对于舰队总部的指挥,也有令陈伟文不太理解的地方,那就是发来的电报内容过于具体琐碎。如何时登礁,派几个人登礁,带多少武器、通讯器材及主副食品,登礁后要插国旗等,都过问得很细;又如:为做好对敌舰作战,要求编队组成战斗队形占领有利阵位;同时,做好机动防空作战准备等等。指示得极为具体。这些都是普通的军事常识,作为舰队总部应充分相信海上指挥员是有能力处理这些问题的,如果对敌作战,连组成什么队形都不懂的人,还能胜任海上编队指挥员吗?舰队总部指挥太具体、太琐碎,反而会束缚海上指挥员的手脚,不能充分指挥其主观能动作用。

陈伟文还感受到,舰队总部交待的政策,有些让人难以捉摸。

在短短的海战时间内,陈伟文共收到26份电报。这26份电报中,就有14份是指示编队“这个不准,那个不准”的,占了电报总数的一半多。其中,如:“严格执行政策,不准撞击越舰”;“阻止越军登礁,但不主动开火”;“如果越军炮火射击对我不构成直接威胁,我则不予理睬”;“不主动惹事,防止吃亏”;“不要再主动攻击,特别越军是运输船”;“其他方向敌不开火,我不开火”;“不再扩大事态,尽量避免与越军舰艇接触,以不丢失己占礁为原则”;“不要主动拔越国旗,不主动动武,如越火炮未向我开火和对我未构成直接威胁,我不得开火,切切!”联想到舰队指挥机关打来的那个令人不愉快的电话,更令陈伟文感到困惑……

为什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作了这么多同样的内容的指示,是不是对自己不放心?是不是自己指挥上出了什么问题?陈伟文苦苦地思考着。

这次海战,完全是越南当局挑起的。是越南当局派舰船侵犯了我国领海,又派他们的部队登上我岛礁并企图长期占领,特别是他们的部队“打了第一枪”。当时,陈伟文虽然不在赤瓜礁上,没有亲眼看到越军“打了第一枪”的具体情景,但在枪响的同时,他接到了守礁部队指挥员“敌先向我开火,我正在还击”的报告,认定是越军“打了第一枪”,才不得己下命令开炮还击的。战后也证实是越军开了第一枪。当时,越军气焰十分嚣张,口口声声说这是“越南领土”,强行把他们的国旗插在珊瑚礁上。我守礁官兵极其气愤,忍无可忍,才前去拔越旗。531号舰反潜班长杜祥厚上前拔出越旗时,越方护旗兵首先挥拳猛击杜祥厚。由于越兵动作太猛,身子前倾,杜祥厚顺势卡住这家伙的脖子。就在双方扭在一起的时刻,越军向我开枪了。我502舰实习副枪炮长杨志亮左臂中弹,小臂骨被打断,骨头刺了出来,血“呼呼”外冒。“你敢打我第一枪,我就不客气了!”杨志亮举枪把那个越兵击倒。这时,越军604号船集中火力向我守礁官兵射击。一时间,整个礁盘上,被越军子弹打得硝烟弥漫,水花四溅。直到这个时候,陈伟文才下令还击,这有什么错,又错在哪里?如果此时此刻不还击,任凭越军射击我守礁人员,任凭越军占领我岛礁,其后果又将怎样?永暑礁和华阳礁能保得住吗?其它9个“控礁”能控得住吗?真到那时,自己不就成了罪人了!这样怎能对得起国家!怎能对得起人民!又怎样向子孙后代交待!……陈伟文虽然这样想,但是上级机关将会怎样看?这不免使他更加担心起来……

“看,码头,到了!”

水兵们的喊声,打断了陈伟文的回忆。他举目望去,不禁一伤。码头上没有往日欢迎凯旋归来的那种热烈场面。没有标语,没有人群,没有彩旗,没有锣鼓,更没有鲜花和鞭炮。只有冷冷清清的几个人站在码头上向502号舰观望。这一切反常现象,都证实了陈伟文的担心不是多余的。

陈伟文下了码头很快得知:556号和531号两舰所以先前返航,是舰队指挥机关特意安排的。两舰返航后,舰队机关人员立即登舰进行调查,内容是当时赤瓜礁上的斗争情况,是谁先开的枪,编队指挥员如何下的命令,又是如何指挥的……两舰官兵不仅实话实说,还说编队指挥员指挥得好,很果断,很及时;还说“我们都未见过指挥员,很想见见他”。上级机关对两舰调查完以后,才下令502号、503号两舰返航……

陈伟文被领上一辆汽车。汽车上路后,才有人告诉陈伟文,“请去汇报情况”。

汇报会是在码头勤务处的会议室进行的。陈伟文走进会议室,哇,里面已整整齐齐坐着二三十个人,其中的许多人,陈伟文都认识,有海军司令部作战部长、情报部长,有南海舰队机关的同志。他们个个表情严肃,没有笑容,没有问候,只有桌上的一部录音机发出声音。看这架势,真有点像法庭审判“犯人”的样子。此刻,陈伟文心中真是一窝火,随时可能爆炸。但是,他一看到自己敬重的舰队副司令员刘喜中,就强行控制着自己的感情。
汇报开始,刘副司令员讲:“现在开会,请陈参谋长汇报情况。”

陈伟文振作精神,克服了长期在海上执行任务所带来的疲劳以及心中的忧郁,不加思索地进行汇报。他没有任何准备,他也没有一点时间准备,但是他滔滔不绝,十分流畅地汇报起来。他汇报了海战经过,战斗结果,组织指挥,情报保障,舰艇补给,战前训练,老兵在战斗中的作用,以及如何保留战斗骨干等8个问题。当然,他也汇报了上级机关指挥中的优点和某些缺点。陈伟文汇报的每个问题,有情况、有分析、有经验、有教训,还有建议。一口气就讲了一个半小时。最后,陈伟文说:“今天我的心情很激动,又没有时间作准备,不当之处,请各位首长和同志指正。出乎陈伟文意料的是,他的话音刚落,会场突然爆发出一阵掌声。掌声过后,陈伟文所见到的,仍然是一张张严肃的脸,没有丝毫笑容的脸。陈伟文突然领悟到:他们都是奉命来调查的,上头还没有表态,作为调查人员,他们是不使也不敢评论的。

散会后,陈伟文正准备回舰,刘副司令员突然拉着他说:“走,我们到外面去走走!”陈伟文心里一楞,这是什么时候,还有心思散步!无奈,陈伟文只好跟着刘副司令员来到海边。他们一边散步,一边想着各自的心思。好久,刘副司令员才突然拍打着陈伟文的肩膀,深情地说:“小陈(这是刘副司令员对陈伟文的呢称)呀,你这次任务完成得很好,你打得不错;如果这次不是你带队,这个仗肯定打不起来!”陈伟文急切地问:“那为什么呢?”“这你就不用问了!”刘副司令员笑而不答。是呀,这还用问吗,海军司令部对这次海战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看法,他怎么表态呢。

海军总部为了统一对南沙海战的看法,进行了更加深入的调查。他们分别找官兵个别谈话,又到榆林基地检查核对海战期间的所有来往电报。陈伟文是海上指挥员,是基地司令部参谋长,机要处又是他分管的,检查人员在查阅来往电报时,竟然不同他打个招呼。不用说是陈伟文,就是别人一看也会明白,这分明是对陈伟文的不信任,对海战的正确性仍抱有怀疑,或者还有其他什么说不出口、摆不上桌面的原因。

关于这次海战的总结报告,也一反通常“逐级上报”的做法。海军总部既没有要陈伟文写海战总结报告,也没有征求陈伟文对总结报告的意见。海军总部后来是怎样写的总结报告,陈伟文没有参加过讨论,既没看过,也没有听过。

海军总部虽然没有要求陈伟文做什么总结,写什么报告。但是他对这次海战却做了认真总结,并把它写在自己的本子上。这个写在本子上的总结报告,像以往海战总结报告一样,有战斗情况,战斗经过,战斗结果,有胜利的原因和体会,还有存在的问题和意见。所不同的,这个总结报告还写了对上级制定的斗争原则的理解、运用和体会,对入侵者的心理和战术研究,在指挥过程中自己经历的心态变化和所采取战术动作的评述和检讨。既有理论分析,又有实践佐证。因此,陈伟文深切感到,通过总结,又好像读了一次大学,使自己的军政素质提高了一大步。更为可贵的是,陈伟文通过同越军3次“交手”——西沙海战、中建岛海战和这次南沙海战,提出了一个收复被越南等国侵占的南沙诸岛礁的方案。

在写这个总结的时候,陈伟文好像忘记了面临的现实,似乎是在继续为战斗作准备。

但是,陈伟文又不能不面对现实。陈伟文情不自禁地感慨起来。当这样的前线指挥员真难啊!越军侵略者都是些无赖。来者不善,他们侵占了我们的领土肯定不走,而我们喊话不顶用,又不准撞船,不准拔旗、不惹事、不接触、不动武、不开枪、不干预、不能扩大事态,那用什么办法把他们赶走?非动手,非用武力不能解决问题。但动手了,又违背上级的指示精神,将会受到惩罚。如果不动手,不动武,他们就是赖着不走,就会丢面子,搞得不好就吃亏,会牺牲很多同志,这又违背了上级精神,说你无能,指挥错误,同样要受到惩罚。前线指挥员真难当,进也不是,退也不是,打也难,不打亦难……等待陈伟文的将是什么?他不敢多想,想了反而增加烦恼,还是听天由命吧……

一个伟大的军人必定是一个低能的政治家。面对这些完全自相矛盾的指示精神,陈伟文哪里会悟出海军高层指示中真正的精髓。所谓“不主动惹事,不首先开枪,不示弱,不吃亏,不丢面子,如敌占我岛屿,要强行将其赶走”的“五不一赶”原则,已经再明显不过地呈现出一种心理暗示:一切以中央意图及事后定性为防御对象,确保自己免责。如中央认为打错了,则以“五不”应对。如中央认为打对了,则以“一赶”邀功。因此,无论战与不战,胜与不胜,上级指挥机关都不会有半点风险。所有的风险都将由前线指挥员来承担,上军事法庭并不是一句玩笑话。

由于海军总部没有“态度”,陈伟文一直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在基地机关,同级干部中过去常见的那种热情友好的交往不见了,现在见了陈伟文总是冷冰冰的,没有一句多余的话:在部属中,他们见了陈伟文或是视而不见,或是躲而避之,或是昂头而过,似乎同陈伟文接触会给自己带来不利。这种状况,令人想起那个“动乱年代”的氛围。

但是,更多的官兵见了陈伟文,虽然不能像以往那样亲热,那样谈笑,但总是抓住机会向他表示自己的态度。他们当中,有悄悄地支持陈伟文的:“参谋长,这场海战打得漂亮!”有的轻轻地鼓励陈伟文:“这一仗打得好,事实终究是颠倒不了的!”有的还暗暗地送条子,要陈伟文“坚持住,我们支持你!”

最令陈伟文感动的是那次“赴宴”。一天,陈伟文因事路过一支部队。这支部队的全体领导同志特地招待他吃饭。桌上摆了十几道菜,丰富得很,可谓“大宴”。席间,很少说话,更不谈及南沙海战,各位领导只是分别向陈伟文频频举杯敬酒,劝他多喝酒,多吃菜,还要他“不要多想”,“放宽心,多保重”。陈伟文很是感动,不停地说“谢谢大家关心。”

还有一次,晚饭后,陈伟文照例来到码头。这是他休息时常去的地方,一则是为了散散心,二则是看看士兵。他在码头上来回艘着步,头脑里又翻腾起返航后的种种遭遇。对南沙一仗,他不后悔,他感到没有错,他无愧于国家和人民。如果不打这一仗,赤瓜礁等岛礁就会被越南占领,74号海洋观测站就建不成。想到达一点,陈伟文感到欣慰,感到满足。但是,种种遭遇,又使他感到前途难测,想到最坏处,还作好了“坐牢”的唯各。就在这时,几个参战官兵走到陈伟文跟前。他们已经对他观察了许久,知道自己的指挥员在想什么。他们见了陈伟文,都一个个举手敬礼,并亲热地问候。有的说:“参谋长,我们又向上级机关反映了,你指挥上不但没有错,而且应该立功!”还有的说:“要是你坐牢,我们陪着你去坐!”听着听着,陈伟文激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使劲地握着他们的手……


八、外国新闻媒体报道忙

海战结束,编队返航后,国内新闻媒体无一进行报道。有的根本就没有派记者去采访;有的派出记者去采访了,但写好了的文章,马上又锁进抽屉里,好像根本就没有发生过什么海战似的,“冷”得实在令人“打颤”。原因当然是因为上级机关还没有表态。这样,哪家媒体敢透露一字呢!

但是,纸是包不住火的。与此相反的是,国外媒体在克服了无法派记者亲临采访的种种困难,干方百计通过各种手段进行了关于南沙海战的报道。他们报道速度之快,报道内容之准,报道数量之多,报道时间之长,实在令人吃惊!

报道南沙海战最早的是美国一家电台,这家电台在海战的第二天,即3月15日,就广播说:3月14日上午,中国海军与越南海军在南中国海南沙赤瓜礁海域发生了军事冲突,战斗历时一个小时,3艘越南舰船被击沉击伤,中国海军取得了胜利;又说,中国海军编队是陈伟文将军指挥的,他毕业于中国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曾参加过帕拉塞尔群岛(即我西沙群岛)等数次战斗,是一位常胜将军,现在40多岁……

随后,其他各国媒体也陆续作了报道。

日本媒体报道说,这是中国海军首次远离海岸的作战,这是中国海军走向深水,提高远航作战能力的标志,对中国海军的发展,应给予充分注意。

法国媒体报道说,3月14日南沙冲突的结果表明,中国海军官兵素质较之中越西沙海战时要高得多。中国海军的舰炮射击十分准确,而且官兵在短兵相接时毫不手软,具有骁勇善战的压人之势。可以预测,如果中国海军近期出击收复被越南占领的岛屿,动作会十分迅速,战斗进行必像这次冲突那样干得干净利落。

美国媒体透露说,3月15日,美国五角大楼情报系统快捷、准确地搜集了海战指挥员陈伟文将军的个人资料,连陈伟文如何带队出海的具体情况都搞到了。

加拿大媒体根据南沙海战,分析了中国攻打台湾时,可能采用的时机、方式、兵力和带队指挥的将领。在将领的名单中就有陈伟文的名字。

综观外国媒体报道内容,大体集中在两个方面。

不少外国媒体在报道这次南沙海战起因时说,这是越南当局一手挑起来的。在中国南沙群岛上建立74号海洋观测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授权给中国的”,当时越南代表也是“举手赞成的”。现在中国开始建设74号站了,越南却“出动舰船,派兵占礁”,“实在是毫无道理。”因此,“中国人打得对,打得好”,不如此就不足以“教训侵略者”。有的媒体还分析认为,中国一贯主张和平,坚持同邻国和平相处,“越南已经侵占了中国南沙群岛的20个岛礁,中国却没有派兵去收复,这次一定是忍无可忍了,才在越南军队“首先开枪开炮之后才还击的”。

一些外国媒体通过南沙海战,还就中国海军的建设进行了评说。他们认为,中国海军发展之快,“令人瞩目”。南沙赤瓜礁距离海南岛约有500多海里,“能到这么远的海域去进行海战,在中国海军还是第二次”,由此可见,“中国海军战斗力大大增强了”。

一些外围媒体还评论了中国编队指挥员陈伟文的指挥艺术。有一家媒体说,这次海战真可谓“速战速决”,这足以证明,“陈伟文将军是个优秀的海上指挥员”’“是中国海军的优秀接班人”。还有一家外国媒体历数了陈伟文的学历和战斗经历,猜测说,陈伟文是刘华清的“接班人”;“像陈这样的将军多了,中国海军就会迅速强大起来”。有位姓林的华侨在报纸发表文章说,陈将军指挥的中国海军官兵“都是好样的”,有了他们,我们华侨“感到自豪”’“感到放心”,“我们遥望祖国,为陈将军和他的官兵干杯”!

外国媒体的炒作,激起了许多侨居国外华人的爱国之情。有个侨居美国旧金山的姓伍的老华侨,看了美国的报纸刊登的南沙海战报道后,高兴得见人就说:“祖国强大了,我们华人扬眉吐气了!”老华侨从报纸报道中知道了指挥海战的是陈伟文,又打听到陈伟文是广东省台山人,是自己的老乡,更是高兴。他特地买了两瓶好酒,托朋友捎到香港,再托朋友转到家住台山的孙子,最后由他的孙子亲自送给了陈伟文。陈伟文被这位老华侨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军队的真情所深深感动,破例接受了这两瓶好酒。

令人吃惊的是,还有一位华侨竟然发表文章说:“我感到悲哀的是:当海上指挥员陈伟文将军的名字出现在西方各大媒体的标题上,为中国人民海军,为人民共和国赢得尊敬和荣誉时,中国媒体对此却保持沉默。打了胜仗的将军,不应该受到冷遇,难道我们是这样对待民族英雄的吗?……


九、迟到的嘉奖令

南沙海战结束了半个月以后,中央军委通过海军决策机关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终于做出了令人满意的结论,下达了嘉奖令。这个嘉奖令是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邓小平签发的。嘉奖令的全文如下:

各军区、各军兵种、各总部、国防科工委、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

三月十四日上午,越南海军三艘航船派出人员非法登上我南沙赤瓜礁,并首先向我守礁人员开枪。我海军部队被迫近行有限的自卫还击。在这次战斗中,我海军参战部队坚决执行中央军委指示,坚持自卫的原则,反应快速,作战英勇,指挥得当,一举击沉越舰船一艘、重伤二艘,打击了越南当局侵略扩张的气焰,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和领土主权,特予通令嘉奖。

军委主席邓小平

一九八八年四月一日


中央军委的嘉奖令下达后,海军、南海舰队和榆林基地,以及兄弟部队纷纷发来贺信贺电。贺信贺电一致肯定了502编队在海战中“坚决执行中央军委和总部的各项指示,严格掌握对敌斗争政策,始终做到有理、有利、有节”;称赞502编队官兵“实施正确指挥”,“不怕牺牲,勇敢顽强,奋力作战”。南海舰队为502编队官兵举行了隆重的庆祝大会。立功受奖的有3艘军舰、4个部门、89名官兵。502号舰荣立集体二等功。

立功名单上没有陈伟文的名字。对此,陈伟文并不在意,因为按照惯例,师以上干部在打了胜仗以后,是不记功的。但是,大会一结束,南海舰队政治部主任王国长还是代表舰队党委同陈伟文谈了话,王主任把陈伟文叫到自己家里,对他说:“你这次率队去南沙执行任务完成得很出色,仗打得很漂亮,以这么小的代价换来了这么大的胜利,很难得,也很少见。”王主任继续说:“舰队常委会曾研究过:如果你是团职干部,就准备给你记个大功;你现在是军职,按我军的习惯做法,师以上干部就不立功了,希望你能理解。但你的功绩将载入我军史册,党和人民是不会忘记你的。”王主任还说:“你还年轻,要继续努力,前途将是无量的”。王主任的一席话,顿时使陈伟文的心热乎起来。

姗姗来迟的国内媒体,也紧跟着报道起来。参加报道的中央到各地的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通讯杜达数十家,还有数家出版社出版了专著,至于转载报道的媒体,多得更是无法统计。他们采用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还有评论。他们报道的内容都是南沙海战的经过,但是角度各不相同。仅就所用标题就令人难忘,引入深思:《南中国海在呼唤》、《重铸一代海魂》、《搏风击浪的将军》、《将军与南海》、《南沙,魂今归来》、《中国海军502编队》、《南中国海战事》、《帷幄中的将军》,等等,等等。当然,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上级机关对海战为什么迟迟不表态,以及陈伟文在海战及海战后的种种心态,没有一家媒体提及。

一时间,在许多记者、作家和教授的笔下,陈伟文成了一颗耀眼的“将军之星”。这些记者、作家和教授过去同陈伟文和他的战友素不相识,有的只有采访时的“一面之交”,但是他们纷纷写信谈自己的采访体会,对参战的官兵,特别是对陈伟文给予了很高评价。

有一位高级记者,写信给陈伟文和他的战友,介绍了自己写作南沙海战通讯的体会、信中这样写道:“你们是中华民族的希望,中国人应该记住你们的名字。现在还有几个人在为这个民族着想?而你们做到了。我自己忘不了你们这些人,我还要教育我的孩子也不要忘记你们。”

有位教授把陈伟文称作“是我国高级知识分子献身祖国的代表”。教授的信中说:“记得我们谈到激动时,我的心被崇敬、同情和理解所占据了。你的国防意识、海洋观念、海军发展策略均为当今英明卓见。我多么希望我国军界能有一大批如伟文兄这样的有胆有识的将领。”“当我们院长听了我对你的介绍时说,如果园家号召人民自己买兵舰,我们将尽最大能力捐献。……在我给人家解释你诗中‘国有宁日靠柱石,民富国强盼未来’二句时,介绍你的有关国防意识、海军观念时,人家非常赞同,也表示了极大的理解。……”

还有一位著名作家的信中如此描述了自己采访陈伟文以后的感受:“海南暂短采访,触动很大,尤其是你给我留下了永难磨灭的印象。从你身上,我看到了海军的希望。以你的才气和经验,不难在短期创造第一流的政绩。你应当珍惜自己,把整个海军事业纳入视野,为中国海军的倔起,准备承担更艰巨也更光荣的重任。”

正是通过中国媒体的前后一系列反常现象,越南当局极为敏锐地作出了正确的判断,嗅出了中国军政最高决策机构患得患失举棋不定的乱象,抓住了这一转瞬即逝的时机。在战后的一个月之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了二十九个岛礁。在此期间越方的侵占行为没有遇到我方任何阻挡。就这样,越南作为失败的一方,反而强行划定了维持至今,并极可能永远维持下去的南海军事边界。就这样,失败的胜利又一次出现,从1962延续到1988,从喜马拉雅山南麓跳跃到南沙群岛。作为胜利者的中国,此战唯一的硕果就是1988年8月1日74号海洋观测站的建成。

永暑礁属于南沙群岛尹庆群礁中的一个礁,位于东经112°50’’-113°02’’,北纬9°34’’-9°42’’。礁盘为东北西南走向,长约15海里,宽约5海里,露出水面的部分只有一个蓝球场那么大。如今,经过半年的建设,己成了一座美丽壮观的人造海岛。它有一座千吨级的码头,一块相当于20个蓝球场大的人造陆地,一幢近百米长的主体楼和其他设施,它宛如一座城堡,屹立在白浪翻滚的茫茫大海之中,远远望去,好似盛开的“荷花玉兰”,多姿多彩。

永暑礁74号海洋观测站,更似一座科学城堡。站内装备了目前国内外最先进的水文气象观测仪,其自动化程度高,观测项目多,获得资料全,不仅可以全天候报告南沙海域的多种水文气象参数,而且向联合国提供和交换南沙海域低纬度海洋气象资料,为各国来往南沙的船只及时提供航海保障。永暑礁74号海洋观测站的建成,对于研究太平洋平面的变化规律的地壳变迁、热带海洋水文气象和北部湾及西南海域的台风形成,对南海海洋资源及地理环境研究等,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对和平开发和利用南沙海洋资源都具有重大意义。

遥望永暑礁上这座科学城堡,人们很自然地想到了参加建设这座城堡的海军施工部队,想到了为保卫这座城堡的502编队官兵以及他们的编队指挥员陈伟文将军。

陈伟文这颗“将军之星”,随着科学城堡的建成和使用,益发耀眼了。

但是这颗“将军之星”最耀眼的是永暑礁科学城堡建成不久,陈伟文被破格授予海军少将军衔的那一刻。

陈伟文知道评定少将军衔的条件:1957年前入伍(31年军龄以上),现任副军职以上,任现职三年以上。这三个条件中只要有一条不符合,就评不上少将。陈伟文任现职(基地参谋长)才一年,只能评个大校,根本就没有往“将军”上去想。可是,1988年9月1日在宣布命令时,陈伟文却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原来,舰队党委在上报授衔命令名单时,在陈伟文的名字后面注上了一句话:“有特殊贡献。”陈伟文激动不已,从内心里感谢党和人民给予自己如此高的荣誉和如此深的信任。他暗暗下了决心,要以此为动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陈伟文把决心变成了行动,学习更刻苦,工作更勤奋,各项任务完成得更加出色。于是,各种“预测”纷至杏来。这些“预测”,有来自部队的,也有来自机关的;有来自上级的,也有来自同级的;有口头表达的,也有书信反映的。他们“预测”着陈伟文的“锦秀前程”。有的说,“像你这样身经5次海战,并且每次都取得胜利的指挥员,不用说在基地、在舰队,在全海军也找不出几个,你的晋升大有希望。”还有的说:“你的实践经验丰富,理论基础雄厚,又有突出贡献,就是越级提拔也不为过。”有的甚至于称陈伟文是一颗耀眼的“将军之星”,并祝福他“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明亮”!这样的赞美声,在陈伟文第二次进院校学习时达到了高峰。海战一年半以后,即1989年9月,陈伟文被调到海军最高学府海军指挥学院“战役指挥班”学习。于是,上上下下的看法是:“院校深造,必有良用。”有的甚至说,已上报中央军委了,陈伟文将要去南海舰队当司令了……


十、“将军之星”不会落

正当陈伟文这颗“将军之星”日益耀眼的时候,出乎许多人意料的事发生了。

陈伟文以优异的学习成绩在海军指挥学院毕业后,既没有回去担任原职——基地参谋长,更没有上调到上级机关任职,而是平调(副军职)到过去曾任教过的海军广州舰艇学院担任副院长兼训练部长。

于是,有些人油然产生不平之心,站出来为陈伟文“说话”,向上级机关“推荐”陈伟文担任什么什么。对此,淡泊名利的陈伟文,一方面竭力劝阻那些好心入,一方面专业致力于教学工作,并抓得有声有色。学院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研硕果累累。组织学员参加广东省高教厅组织的全省45所高校参加高等数学和四级英语考试竞赛,结果,数学获奖人数的比例最高、英语成绩名列前茅,受到上级机关和各高校同行们的好评和称赞。在此期间,陈伟文还先后兼任了中国海军百科全书编审委员会委员,海军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委,海军优秀军事学术论文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军事教育学会理事,广州航海学会第五届理事会常务副理事长,海军广州舰艇学院学术科技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第八届人大代表,而且也都做出了突出成绩。

正当陈伟文专心于教学工作的时候,1993年3月,又被调到全党最高学府中央党校学习。于是,各种“猜测”又起,而且“猜测”得更离奇:军委成员。但是,这种“猜测”很快又被事实所“推翻”。陈伟文以优异成绩毕业后,仍回到海军广州舰艇学院任原职。那些怀抱“不平之心”的人,又站出来为陈伟文“说公道话”,有的还要付诸行动。对此,陈伟文不但不动心,反而劝阻那些人不要做那种违背自己意愿的事情。有一位在科研机关担任要职的高干子弟,听了南沙海战情况介绍以后,主动找到陈伟文:“陈副院长,你应该到北京跑一趟,去见一见军委副主席刘华清。”陈伟文笑着说:“我才不去呢!再说军委首长也不是随便能见到的。”这位高于子弟很有把握地说:“没有问题,我来引见!”陈伟文心里明白,这位高干子弟同军委首长的亲情关系,只要他能引见,“美言几句”,给军委首长留下个好印象,对自己今后“前途”肯定大有好处。可是陈伟文却直摇头,说:“谢谢,不用了,这不是我这种人做的事。”

还有一位军队作家刘亚洲,在采访中认识了陈伟文,他几次写信鼓励陈说:“在我看来,以你的才华、政绩和为人,是很可以往前再走几大步的,只是没有遇到伯乐而己。”于是,这位作家表示自己愿意当这个“伯乐”。作家又真诚地说:“仕造之路,历来莫测,并非完全是能力问题。”作家又真诚地说:“我很希望为你做点什么,我在总部有几个熟悉的领导人……我可竭尽微薄之力……”陈伟文知道,这位军队作家与总部某些领导有着多么亲密的关系,只要他去当“伯乐”,自己的前程可能会很快乐观。但是,陈伟文看完信,急了,回信给作家说:“感谢你的好意。请你不要费那个心了。你慢慢就会知道,我是一个讨厌那些靠‘关系’往上爬的人……”

陈伟文也不是没有一点“晋升”的机会。

1992年冬天,学院盛传着一个信息:老院长要调走,陈伟文来接班。与此同时,从领导机关也传来了同样的信息。信息传出后,有个部门领导,出于私利,就找到陈伟文说,“你当了院长,向上级反映一下,我当你的副手。”陈伟文很是生气,一面“辟谣”,一面批评了这位领导。

此后不久,一封状告陈伟文的匿名信飞到了北京海军机关。这封匿名信列举了陈伟文诸如挪用37万教学研究经费、搞腐化、接受外商贿赂等十大罪状。匿名信的作者最后要求:一个向来被誉为“廉洁模范”的纪委书记,竟然如此堕落,必须彻底查清!

陈伟文一向廉洁奉公,严以律己,为此被党员大会选为纪委书记。他身为纪委书记,严肃处理了一些违法的干部,其中就有那位想当“副手”的部门领导,因此得罪了一些人。这封匿名信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发出的。

海军党委看了匿名信,觉得问题严重,立即派出了一个以副部长为首的工作组,火速来到学院,开展了秘密调查。工作组找人谈话,翻查账本,到家察看,竞一无所获。因为告状人“智商”实在太低,连假话都不会编,其中列举的两条“罪状”说,陈是×月×日在广州犯下的;可是一查,这时间,陈伟文正在北京中央党校学习呢,根本没有“作案”的条件。工作组不但没有查到任何“罪证”,反而查到不少有关陈伟文廉洁奉公的事迹。工作组连陈伟文都没有见,就匆匆返回北京,也没有留下任何说法。直到后来,有一次,陈伟文去北京海军机关办事,一位掌管干部工作的领导对他说:“老陈,上次的事情查清了,没事了,希望你放下包袱,好好工作。”此后,领导机关对匿名信一事再也没有提起,既没有书面结论,也没找陈伟文谈话,就这样“不了了之”。

这封匿名信明明白白是诬告信。这样处理,陈伟文当然有意见。他想,诬告是违反宪法138条规定,是一种违法行为。不追查、不惩治这种人的违法行为,客观就是放任。放任诬告的结果,必然会人人自危,相互猜疑,破坏团结,焕散组织,最终有害于我们的事业。于是,陈伟文当即向海军政委和海军纪委写信要求追查诬告人。陈伟文的信犹如石沉大海,连个浪花都没有。

陈伟文的要求无人过问,而诬告人的目的却已达到了。在那个“8分钱邮票查半年”、“假话说上三遍就成真理”的年代,想毁掉一个人是很容易的。那些写诬告信的人明明知道事情是捏造的,终有水落石出之日,也知道告不倒陈伟文,但是,诬告人知道上级机关不会来追查自己,而且能轻而易举地达到目地,所以才敢写诬告信。果然,诬告人达到了“毁你形像断你前程”的目的。因为“过了这个村,就没有那个店”么。由于南沙海战,海军总部和舰队高层某些人本来对陈伟文就“有看法”,加上为了坚持原则陈伟文又得罪了某些上司,现在有人告状,于是就乘此机会“推波助澜”,叫陈伟文“提升不起来”。

后来的事实证明了这个“预测”是对的,“匿名信事件”以后不久,那个空缺的“院长位置”,由上级机关派来的人坐上了。这个人不是别人,竟然是陈伟文的部下。陈伟文在基地当参谋长时,那人是基地下属一个单位的副职,仅职务就比陈伟文低几级。院长到任当天,陈伟文主动去看他。他深情地对陈伟文说:“这个院长本来应该是由你来当的,但组织派我来了。”陈伟文听了,却握着院长的手说:“我一定好好地协助你工作。”陈伟文说到做到,积极支持和配合院长的工作,又做出了出色的成绩,这期间,还写了不少著作:《舰艇操纵》、《导弹护卫艇战斗条令》(合著)、《浅谈在未来南沙作战中海上编队的组织指挥》、《甲午海战的战役战术若干问题探讨》(合著)和《提高舰长培训质量,必须确实加强实战性教学》(合著)等,分别获得了教研成果奖和优秀论文奖。陈伟文因之受到了院长的衷心感谢,受到了全院教职工的真诚拥护。不久院长又上调了,院长的位置又一度空缺;但是仍没有陈伟文的份。他不因此而消沉,对后来接任的新院长仍一如既往,给予支持和配合,故同样受到新院长的衷心感谢和全院教职员工的真诚拥护。

就这样,陈伟文在副军职的位置上,干了一年又一年,直到接到退休命令。原来,送陈伟文两次去学习,完全是海军总部和舰队高层某些人策划的两次阴谋。表面上是做出重点培养即将提拔的假象,蒙骗中央军委。而实际上是采取消耗时间的战术,浪费陈伟文两年的宝贵时间,压缩他的提升空间,使他在副军职的位置上达到退休的年龄,堂而皇之地堵死他晋升的道路。海军啊,共和国海军!你如何担负起收复南沙的重任!

1995年7月3日下午,举行了全院团以上干部大会。会上,院政委宣读了由中央军委江泽民主席签发的“[95]军令字第243号命令”,宣布陈伟文退休。

陈伟文在大会上发表了令人难忘的告别讲话:

“屈指一算,我投笔从戎已40个春秋了,回顾这40年轰轰烈烈、红红火火、风风雨雨的军旅生活,回顾这40年走过的既平坦又崎呕不平的曲折道路,真是感慨万千。

“40年中,我曾在祖国天涯海角的榆林、西沙、南沙工作了24年,完成过多次重大任务;参加和指挥过5次海战,为保卫祖国领土完整和海洋权益而英勇战斗过:在舰艇学院工作了13年,为培养海军舰艇指挥人才而努力工作过。我不辱使命,完成了一个老军人应该完成的任务,做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应作的贡献。因此,今天,当我举手向军旗行告别礼的时候,我可以自豪地说:此生无愧于海军事业。我非常热爱我为之奋斗终身的海军事业。我多么希望祖国未来能有一支真正强大的海军。为了海军事业,我主动放弃了到地方大学深造的机会;为了海军事业,我主动放弃了出国当武官的机会;也为了海军事业,我毅然主动放弃了去香港当总经理的机会。虽然失去了这些人们认为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但是至今我一点也不后悔!

“40年的生活经历,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贫穷就要受欺,落后就要挨打。要想不受欺负,就要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把国家建设好。为使中法马江海战和中日甲午海战的历史悲剧不在中国重演,为使太平洋实现真正太平,我们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

“同志们,建设强大海军要靠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我们这一代人已经跑完了规定的路程,现在将接力捧交给了你们,希望你们勇敢地接过它,继续全力向前奔跑。

“亲爱的战友们,统一祖国,收复南沙群岛的历史重任就落在你们肩上了,建设强大海军的愿望就靠你们实现了。同志们,我不行了,拜托你们了!”

陈伟文讲话结束了,暴风骤雨般的掌声经久不息。同志们把陈伟文紧紧围在中间,含着热泪,默默地使劲握着他的手。这种罕见的欢送场面,把“流血不流泪”的陈伟文激动得热泪盈眶。

在为欢送陈伟文举行的常委会上,就没有那样热烈的场面了。但大家所说的每一条优点和长处,却重重地敲击着他的心弦。政委说得最多,有8条优点和长处;其次是院长,有5条;再加其他常委的,共约20多条优点和长处。其内容包括了各个方面;对党有股强烈深厚、纯洁朴实的感情;对事业忠心耿耿,对工作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凡工作过的单位,都做出了重大贡献:在部队参加和指挥了5次海战,而且次次胜利,保卫了祖国领土;在学院主管的科研和教学工作成绩显著,培养了大批人才:善于学习新知识,善于总结新经验,很有开创精神;为人忠诚老实,性格耿直,待人诚恳,乐于助人,学院廉政建设很有成绩:吃苦耐劳,生活简朴,注意个人形象,做好样子,为人表率;任副军职八九年,又是复衔后第一批少将,但淡泊名利,从不计较:有渊博的知识,很强的事业心,很高的创造性;敬重教员,尊师重教很突出;是一位好领导、好师长、好同志,等等等等。说到陈伟文的这些优点和长处时,不知底细的人,还以为这不过是一般的欢送会上的“说好话”。但是,常委们在谈及陈伟文的这些优点和长处时,是那样的推心置腹,情不自禁,还不时联系自己找差距,说:“你的一生,既是平凡的一生,又是辉煌的一生。”“你已经对革命事业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我们这些人呀,还要工作几年,能否像你那样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现在还很难说。但是我们会努力争取,努力做到。”

欢送会开完了,陈伟文从此退出了人民解放军的现役将军行列。一颗璀灿的“海军之星”无声地陨落了,在以后的二十年里,收复南沙的希望必定变得更加渺茫。而在二十年以后,收复南沙的希望将完全不复存在。南沙,祖国的弃女,她的倩影,从此只能永远地映射在中华民族晶莹的泪光之中。


2003年3月写成于辽宁省兴城市


附:采写中篇报告文学《大海将星》的动因(陆其明)

15年前的1988年3月14日,在中国南海赤瓜礁海域,中国和越南两国海军舰艇编队进行了一场海战——南沙海战。

这场海战,我同广大读者一样,也是在半个月后,才从报刊上获悉的。这次海战,中方海军编队取得了重大胜利:击沉越方海军舰船1艘、重伤2艘。至于其他方面的情况,报刊上很少有报道,给广大读者留下了一层迷雾。
在南沙海战公开报道以后的一个月内,许多读者向我提出了大致相同的疑问:海战的直接起因是什么?国内外媒体为何采取截然不同的态度?中央军委嘉奖令为何迟发了半个月?中方编队指挥员、某基地参谋长陈伟文为何没有得到重用?……而这些疑问,也正是我急需想了解的。

显然,读者在听了什么“内部新闻”后才提出这些疑问的。有些熟人竟然对我说:“你们这些‘路透社’记者总是蒙骗我们!”我明白,这些人的意思是说我们这些记者也像英国路透社记者一样,在向读者说谎。

把中国记者比作路透社记者,当然是有些过分(其实,路透社记者中,也有不少是坚持“客观”、“公正”的)。但是,这也是有原因的。在我们的新闻报道中,的确存在着不真实或部分不真实的地方。比如,报道一个成功的人物,只讲成绩不讲缺点;又如,报道一个灾害性的事件,只宣传领导如何重视、如何积极指挥抢救,而不提一句领导责任,等等。如此“报喜不报忧”的事情多了,读者对报道就产生了怀疑、不信任,有的甚至嘲笑我们的记者。南沙海战发生后,只报道战果,没有回答和解决读者的疑问,读者对这次报道的真实性就必然产生了怀疑。

作为读者,有了解全部真相的权利;作为记者,有义务让读者了解尽可能多的或全部真相。记者的责职和本能要求自己去探个究竟。为此,我曾几次进行尝试,但都没有成功。主要原因是,我在南沙海战前就离休了,无权无职,力不从心,只好作罢。后来,时间长了,对读者的疑问也就淡忘了。

可是,自从我见到中方海军编队指挥员以后,那淡忘了多年的疑问,又在我脑海里活跃起来。

那是南沙海战七年后的1995年9月。一天,我和老伴在海军装备技术部驻重庆办事处看望老战友、战斗英雄舒积成一家,一个偶然的机会碰到了一位海军少将。经战友介绍,他竟然就是我久闻大名、十分敬仰而又从未见过面的南沙海战中方编队指挥员陈伟文。他已于两个月前退休,此次是和夫人梁悦融来重庆旅游的。陈伟文的突然出现,一下又激活了我头脑里的疑问。于是,我下决心,非要了解和揭开南沙海战的全部真相。

从此,我紧张地进行了一系列的采访活动。

采访活动首先是从陈伟文开始的。在重庆的几天,我们利用游览名胜古迹的间隙进行交谈。后来,我去广州,或是他到北京,我们又交谈了多次。我们每次交谈的目的明确,内容具体,又都是关键性问题,因此收获颇大。与此同时,我又走访了一批参与海战的亲历者、知情者和采访者。我特别重视海战过程中编队内部、编队与指挥机关之间的电文来往和通话记录的收集。各级领导机关对海战的总结,更是我收集的重点。对于这些采访活动,我断断续续进行了七年之久,直到2000年才告一段落。

我对收集到的这些资料进行了系统研究,终于搞清楚了其中几个关键性的问题。

引发南沙海战的起因是越南当局对我国建立74号海洋观测站的粗暴“干预”。1987年2月,联合国在法国巴黎召开了第十四届海洋委员会年会。会上决定在全球海平面建立统一编号的海洋观测站,并要求中国在南沙群岛建设一个海洋观测站,编号为74号。我国决定把74号海洋观测站建在水暑礁。越南当局为了破坏我国74号海洋观测站的建设,三番五次派舰艇前来阻挠,并企图强占永暑礁及其周围岛礁。据此,我国海军舰艇编队前去保护。从此,两国海军舰艇编队的斗争日益激化。对于南沙海战的这个直颜因,在以往的报道中虽有提及,但只是轻描谈写一笔带过,据说是为了不去刺激越南,避免两国关系更加恶化。

爆发南沙海战的导火索是越南海军编队捡响的。这天,越南海军编队先是企图占领我正在建设中的永暑礁74号海洋观测站,未成,又掉队强占附近的赤瓜礁,以造成对永暑礁的监控,进而伺机占领永暑礁。我赤瓜礁守卫官兵上前讲话劝阻。越军不仅不听,反而开枪打伤了我502舰实习副枪炮长杨志亮。我方的既定原则是不开第一枪,但是,来犯者若开了第一枪,我方必定还击!我编队指挥员陈伟文接到杨志亮被击伤的报告,马上调兵遣将对越方编队进行猛烈还击。南沙海战迅速展开。有关越南海军编队先开第一枪的这个非常重要的情节,在报道中也提及了。但是,据说也是为了不刺激越南,而没有具体细说,予以强调。

关于南沙海战战果,我官方公布的是“击沉越方舰船1艘,重伤2艘”。实际战果比公布的要大。越南海军共出动了3艘舰船,被我海军编队击沉2艘,重伤1艘(后也沉没),基本上是个歼灭战。另外,我编队还击毙越南海军300多人,俘虏9人。而我方编队舰艇完好无损,仅伤杨志亮1人。还有一项更加重大战果谁也没有提及,那就是通过南沙海战,我方控制了南沙群岛中的9个岛礁。我方所以少报战果,原因据说还是为了“尽量不要刺激越南”。

实际上,这种所谓“不刺激”,不过是一厢情愿而己。世人都知道,南沙群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和领海,这是已经写在了国际公约和条约上的。就说越南政府吧,也一再声明“南沙群岛是中国的领土”,并划入中国的版图;1988年2月,联合国举行第十四届海洋委员会会议上,决定由中国在南沙群岛水暑礁上建立74号海洋观测站,越南政府代表也是投了赞成票的。可是,他们为了某种需要,来了一个180度的大拐弯,变友为敌,不断侵犯我南沙群岛。在这次海战前,就已经占领了其中的20个岛礁。所以对于侵略者,刺激也罢,不刺激也罢,其侵略野心是不会轻易放弃的。要想迫使侵略者放弃侵略野心,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把真相告诉军民,让军民提高警惕,随时做好反侵略准备。

关于我方编队指挥员陈伟文在南沙海战中的功绩,是有目共睹的。迟到半个月的中央军委嘉奖令这样评价说,海军参战部队“坚持自卫的原则,反应快速,作战英勇,指挥得当”。海军南海舰队副司令员刘喜中说得更具体了:“你(指陈伟文)这次任务完成得很好,你打得不错;如果这次不是你带队,这个仗肯定打不起来。”如果这一仗真的打不起来将意味着什么呢?将意味着中国不能完成联合国交给的建立74号海洋观测站的任务,将意味着南沙群岛中的9个岛礁要落入越南当局之手,将意味着己被越南等国侵略者撕得支离破碎的我国南沙群岛更加难以收复……

可是,立了如此大功的编队指挥员陈伟文,却受到了出奇的不公正。胜利归来,迎接陈伟文的不是鲜花而是受审。编队二靠码头,各级机关派出的几十名干部就把陈伟文叫到一个会议室,要陈伟文“汇报”海战经过,并背着陈伟文找参战官兵轮番谈话,到参战各舰查阅航行日记,到基地机要处调阅电文。他们的行动,明白无误地在告诉人们:某些决策者怀疑陈伟文指挥这次海战的正确性。这些决策者还有“潜台词”没有说出口:如果打错了,就要通过外交途径向人家赔礼道歉、赔偿损失。这些决策者的愿望无可指责,但是他们的做法却令人心寒。就在审查陈伟文的时候,外国媒体如美国、法国和日本,对这次海战却争相报道;明确指出这次海战是由越南挑起的,高度评价了陈伟文的指挥才能;而国内媒体在“统一口径”下,没有一点声息。上级机关几十个人审查了十几天,没有发现陈伟文指挥上的任何错误,这才报告上级,最终由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于1988年4月1日签署并颁发了那个迟了半个月的嘉奖令。

至此,人们都说,陈伟文一定受到了褒奖。不错。陈伟文听到了许多赞扬声,还受到提前授予海军少将的奖励。但是不久,担任基地参谋长才一年的陈伟文,出人意料的被一纸调令,平调到了广州海军舰艇学院担任副院长,直至1995年7月退休。这又引起了当时许多人的新的猜疑……

许多人所以产生一次次猜疑,当然是由于我们某些决策者习惯于暗中操纵的结果:但是也与我们某些记者畏首畏尾,不敢向广大读者报道全部真想有关。鉴于这种状况,我决定把南沙海战的全部过程写出来,让广大读者鉴别。至于能否如愿,这要看今后情况发展而定。

我是运用报告文学的形式撰写的。全文以中方海军编队的指挥员陈伟文为中心而展开,总题目为《大海将星——南沙海战编队指挥员陈伟文纪事》。在总题目下,我又根据内容分成十个小标题:一、争议由越南“干预”74号建站而激化;二、竭力自荐担任编队指挥员;三、不信侵略者的承诺;四、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五、南薰礁上的卫士;六、赤瓜礁上炮声隆;七、凯旋归来受审查;八、外国新闻媒体报道忙;九、迟到的嘉奖令;十、“将军之星”不会落。

三万多字的中篇报告文学《大海将星》是在2003年4月定稿的。定稿后,先后送往多家报刊杂志和出版社。我提出的要求是:刊用自愿,不得磨合。也就是说,用与不用,报刊杂志和出版社可以自主决定,作者不得强求;报刊杂志和出版社也不得为了迎合某些决策者的需要而不顾事实,要把“棱角”磨光磨平。所有报刊杂志和出版社接到稿件后,都认真阅读,有的还作了集体研究。到目前为止,他们回答几乎是大同小异:文章还了历史真面目,真实、可信、感人,说出了许多记者不敢说的话;但目前不能刊用,原因是众所周知。他们还说,这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时机成熟肯定发表,一定会受到广大读者欢迎。

这种结果不出我之所料。这是我国政治文明的现状所决定的。但是,我不后悔,因为我为后人保存了一份真实的有价值的史料。        
发表于 2011-6-30 10: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层畏战,国之不幸哈。。。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10 02:54 PM , Processed in 0.038714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