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90|回复: 0

zt净空老法师 认识佛教 (共一集) 1989  新加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23 10: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净空老法师 认识佛教 (共一集) 1989  新加坡 档名:17-05-01
来源: smeagol1 于 2010-12-16 21:10:19 [档案] [博客] 旧帖] [转至博客]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89次 字体:调大/调小/重置 | 加入书签 | 打印 | 所有跟帖 | 加跟贴 | 查看当前最热讨论主题
http://ft.amtb.tw/dv.php?sn=17-05-01&lang=zh_CN#a1



       今天利用这个机会向诸位做一个简报,我们的讲题是「认识佛教」。大纲已经分发给诸位,我们按照讲稿的项目,逐条为诸位做最简单的介绍。
  第一段是「缘起」。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佛。释迦佛是在三千年前降生在北印度,就是现在的尼泊尔。依照中国古代历史的记载,佛出生於中国周昭王二十六年甲寅,圆寂在周穆王五十三年,世寿七十九岁。我们一般讲佛住世八十岁,说一个整数。佛是七十九岁灭度的,说法四十九年。佛法正式传到中国是后汉永平十年,就是公元六十七年传到中国来的。

  佛的历史我们在此地统统省略,今天我们著重的是佛教的教义,什么是「佛教」?第二段解释「佛法释义」,什么叫「佛」?什么叫「法」?我们学佛了,总得要把这桩事情搞清楚。「佛」是佛陀耶的略译,这句话是印度的梵文,我们用音译而且把尾音省掉,中国人喜欢简单,所以用一个主要的音,「佛」,用这个字。在中国古时候没有这个字,而是佛教到中国来,我们中国人新造的这个字。在没有人字边的这个「弗」,「弗」当作否定的意思,这是我们中国古时候就有,「佛」与这个音相同,但是他是人,所以就借用这个字的音加了一个人,造了一个新的字,这个字就变成佛教的专门名词。它的意义是智慧、觉悟的意思,是智是觉,既然是智觉的意思,实在讲也可以翻,何必用这个原来的音?诸位要晓得,佛陀这个字的含义虽然是智是觉,跟我们中国这两个字含义并不完全相同,所以这个是不得已非要用音译不可,翻译之后再加以解释。

  它这个「智」不是普通的智慧,在一般解释里面,它包括三种智慧,「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什么叫「一切智」?如果拿现代哲学里面的术语就很容易解释,一切智就是知道宇宙万有的本体,哲学家所讲的本体论,你对它彻底明了没有错误,这个智慧叫一切智。所以一切智知空,万法皆空,一切万法的体性是真空,这是第一种智慧。第二种智慧叫「道种智」,这是知道一切万法的现象,森罗万象,所以这个种就是种种宇宙之间森罗万象,种种法太多太多了,不胜枚举。这些法怎么来的?根据什么道理来的?人是怎么来的?山河大地怎么来的?我们这个太阳系怎么来的?星星怎么形成的?这是很高的智慧。如果对於宇宙一切万物怎样形成的,这些你统统都懂得了,都知道了,也没有错误,这个智慧叫「道种智」,比前面那个智慧的确是要高,要复杂。第三种智慧可以说是究竟圆满的智慧,叫「一切种智」。因为有些人知道一切智,不知道道种智;有知道道种智,也知道一切智,不能圆满。换句话说,一切智跟道种智圆圆满满的,那就是对於整个宇宙人生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才叫一切种智。所以一切智,阿罗汉就证得了;道种智,菩萨证得;一切种智,佛才证得。这三种智可以说是阿罗汉、菩萨、佛陀。所以必须要加以解释,跟我们普通观念当中的智慧不相同。




  智是体,有体当然就会起作用,作用是什么?作用是「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这是大觉。在我们儒家里面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我们可以把儒家这个话解释为「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明明德」就是「自觉」,「亲民」就是「觉他」,「止於至善」就是「觉行圆满」。这三个名词不能详细跟大家解释,要解释,我们时间决定不够用,这是用儒家跟佛法来配合,确实非常之接近。那么这个是用,这是智的体与用,这叫做能觉。有能当然有所,所觉的是什么?就是法,法是佛教里面一个代名词,什么代名词?是宇宙人生一切万法的总代名词,我们这里解释,心、境、事、理,括弧里头,宇宙万有之总代名词就用这一个「法」来代表,所以这个就是所觉。

  佛法不是宗教,佛法不是学术、不是哲学,那佛法究竟是什么?佛法就是佛法,佛法什么也不是,这诸位要搞清楚。因为哲学有能觉、有所觉,这是哲学。佛法也有能、所,但是它能所是一不是二,这是非常难懂的。能所是一不是二,所以佛法讲到高级的时候,万法一如,性相不二,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这都是讲能所不二,这是我们现代哲学里面所没有的。所以它不是哲学,它可以包括哲学,它在哲学之上。哲学不能包括佛法,佛法可以包括哲学。这是从名词定义当中,我们就能够明白了解,这是佛法两个字简单的解释。也就是说我们对於一切万事万法,有智慧,能够正确的认识,能够彻底的、究竟的、圆满的明了,这叫做佛法。所以常说「佛法无边」,当然是无边,因为一切万法没有边际,我们的智慧没有边际,对於尽虚空遍法界一切法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这个叫做佛法。

  第三,什么叫佛教?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中国人自古喜欢简略,佛陀教育就称为佛教,把陀、育省掉。佛陀是大智大觉,前面说过了,所以佛陀教育就是智觉宇宙人生的教育,这是佛教的真正面目。今天的佛教,我们在这个社会上所看到的,有四种不同的型态出现在世间。

第一种型态就是传统的佛陀教育,这个不多,在我们这个世间不多见,可以说很少见,大家都忘掉了,疏忽掉了,不知道佛教是教育。

第二种是学术,就是佛学变成了哲学。一般学者,大概他们学佛都是用这种态度,都是把佛教当作哲学来研究。我最初学佛入佛门也没有超越这个范围,也是把佛教当作哲学来研究。

第三种可以说是最普遍、最广大的,就是佛教已经变成宗教了,它本来不是宗教,现在变成宗教,这个实在讲很不幸,不过变成宗教也还好,为什么?不太害人。

诸位要知道,凡是宗教统统是迷信,佛教里面没有迷信。宗教都是迷信的,宗教都是感情的,所谓宗教热诚,它讲求这些,佛法里不讲这个。佛法讲理智,佛法讲智慧不讲感情,佛法不迷,决定不是迷信。所以诸位一定要知道佛教本来不是宗教,现在变成宗教。我们想要学佛,你是学佛陀教育还是学佛教的宗教?这是我们一定要辨别清楚的。

第四种是最不幸的,是在最近几十年才出现的,佛教变成邪教,变成外道,很多不如法的,用佛教的名义欺骗一切众生,这个我想诸位同修也时有所闻,我们在报章杂志上常常看到,在佛门为非作歹,这变成邪教。这是我们在今天社会上看到四种不同的型态,一定要清楚明了。

  第三段,我们要讲「佛法所求」。佛法既然是佛陀智慧的教育,那它求什么?教育的目标在哪里?此地要告诉诸位同修,它教学的目的,经上有一句话我们常常会看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句话也是梵文音译,翻成中国的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诸位在这个表里面一看就晓得,翻成中国字是无上正等正觉。我们先从下面讲起,先讲正觉。觉就是觉而不迷,佛法承认世间有一些人他觉悟,像我们这个世间哲学家、科学家、宗教家,他的确有觉悟,他有相当程度的觉悟,但是佛法不肯把这个正字标帜给他,这个正字招牌是我们佛门独有的,这个招牌不能给他,他虽然觉,不是正觉。什么才叫正觉?正觉在佛法有一个标准,必须见思烦恼断尽才叫做正觉。换句话说,虽然你有觉,可是你还有人我是非,还有贪瞋痴慢,你这个觉不算是正觉。正觉的人,我执一定破除了,贪瞋痴慢、见思烦恼断尽了,所以正觉是谁?是阿罗汉。所以在佛法修学,如果你得到这一个成就,你真正成就正觉了,那你就有一个好像学位的名称。

  我们现在这个世间读书,你读到某一个程度得到一个学位,学士学位大学毕业了,研究所毕业了,可以得到硕士学位、博士学位。佛法也有学位,罗汉、菩萨、佛,都是佛教教育里面学位的名称。你要是证得正觉,换句话说,你就得到阿罗汉的学位。如果你得到正等正觉,那你就得到菩萨的学位。等是等於佛,等於佛当然还没有成佛,什么时候才等於佛?必须明心见性才能够等於佛,没有到明心见性你怎么样也不可能等於佛的。因为佛跟凡夫,乃至於跟阿罗汉,用心都不一样。阿罗汉以下都是用八识,我们凡夫都是用八识。佛不用八识,佛是转八识成四智,明心见性,佛用的是真如本性,就是用真心。阿罗汉以下是用妄心。你要能够用真心,不再用妄心了,那你就等於佛。佛用真心,你也用真心,当然你跟佛就差不多,所以就叫做正等正觉。到正等正觉,你得的学位叫菩萨,菩萨是正等正觉。那么修学到极处了,没有比这个再高了,就是菩萨毕业了,那叫无上正等正觉,没有比这个更上的了,这就是佛陀。所以诸位要晓得佛门里面讲的佛陀、菩萨、罗汉就是佛教教育里面三个等级,这三个等级的成就,给它这个名称,是这个意思。

  下面我们简单做一个总结。「觉了」,觉是决定不迷,了是明了,宇宙人生实相、宇宙人生的真相统统明白,统统觉悟了,所以佛法所求的是究竟圆满的智慧。佛告诉我们这种究竟圆满的智慧是我们的本能,不是从外面得来的,如果从外面得来的,换句话说,不一定每个人都能成就。佛说这个智慧是我们自己本来有的,换句话说,我们人人都可以作佛,人人应当作佛,这是佛法佛教教育里头常常提示的,《华严》上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应该有的。《大乘起信论》马鸣菩萨告诉我们「本觉本有」,本觉是什么?无上正等正觉,这是我们的本觉,我们本来有的。「不觉本无」,不觉,我们现在迷了,迷什么?把我们的本觉迷了,把我们自己无上正等正觉迷失了。诸位要晓得这个失是迷失,不是真正的失掉,几时你觉悟,你这个智慧马上就恢复,你的智慧恢复之后跟十方诸佛无二无别。所以佛在《华严》、在《圆觉》上就是把这个事实真相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所以佛眼睛里看一切众生都是佛。

  成佛就是成就究竟圆满的智慧,成佛就是成就我们对於宇宙之间一切万事万物统统明了,佛法求的是这个,所以跟一般宗教不一样。宗教求什么?求做上帝的儿女,求做上帝的奴婢、奴仆,求这个。永远跟著上帝底下,上帝怎么样教,怎么样乖乖的做他的儿女,做他的奴婢,是这个,佛教不是如此。佛教教我们每个人顶天立地,所以佛教是平等的,绝对的平等,所以它跟宗教不一样。宗教里面一定要有个宇宙主宰的神明,佛教里头没有。

  我们供佛,佛是我们的老师,我们供养他是纪念老师的意思,没有把他当作神明看待。我们供养菩萨,菩萨是我们早期的学长,他也是佛的学生,他是前面的学生,我们是后面的学生,我们跟观音、势至菩萨是同学的关系,他学的在我先,我学的在他后,他是我的老学长,是这个关系,这个关系要搞清楚。当然了,老学长学问、智慧比我高得多,他有能力教我,我们也可以把他当作老师来看待,但是他也是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弟子,我也是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弟子,我们实际上讲是同学,同一个老师,同学,所以这个要知道。一切菩萨跟我们是同学,佛是我们的老师。所以我们称佛为本师,我们自称为弟子,弟子是学生,我们跟佛的关系是师生关系,这个要搞清楚,师生关系只有教育里面才有,所以大家要搞明白,不要搞迷惑了,这要弄清楚。

  再讲它教学方针,这是一定要知道的。佛教教学方针在彻底破除迷信,佛教里头觉而不迷,彻底破除迷信启发正智,令能明辨,就是明了,使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能够明了、辨别宇宙人生一切万法,哪是真的?哪是假的?你能够辨别。哪是正?哪是邪?什么是是?什么是非?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利?什么是害?你都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叫学佛。决定没有颠倒,所以佛教非常之伟大,非常之难得可贵。

  建立理智,不是感情。大觉不是迷惑,奋发不是懈怠。进取乐观向上的慈悲济世的人生宇宙观,「惠以真实之利」。我们这一次在《无量寿经》里面,「惠以真实之利」看了好多遍,佛陀教育给我们是真实的利益。圆满大乘,解决众生一切苦难,连生死的问题都能解决,其余的问题是小问题。最大的问题是怎样超越六道轮回,怎样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不生不灭,这是大问题,世间的小问题鸡毛蒜皮,那不足以道的。大问题都能解决,何况小问题?所以你要真正懂得,真正肯修学,学了这一身本事,没有一样问题不能解决。获得真善美慧,永恒幸福的教育目标。所以大家要真正晓得佛教教学的目的、目标,没有一个不向往来修学的。所以佛教超越宗教,因为它是教育。

  我过去在天主教的学院教过一个学期,他们的研究院,学生都是神父、修女。我在基督教的神学院跟他们上过课,我都劝他们皈依三宝,好好的学佛,为什么?学佛绝对不违背他的宗教。譬如你信基督教,你是上帝的儿女,你今天皈依三宝,到佛门里面来学佛,你是释迦牟尼佛的学生。学生,释迦牟尼佛的学生,你是上帝的儿女,没有冲突。你在家里有父母,你在学校有老师,不能说我到学校念书了,我就背叛父母,没有这个道理。到这里来是求学,如果你要不肯到佛教里面来求学,上帝虽然说这个儿女很好不错,但是很可惜没有受过教育。如果是到佛门里面来接受佛陀的教育,上帝很光彩,我这个小孩好!最有智慧释迦牟尼佛的学生,上帝脸上也光彩。任何宗教徒都可以接受佛教的教育。如果把佛教也变成宗教,那么它就冲突了,好像我学佛教就背叛我的教。如果大家知道佛教是释迦牟尼佛的教育,换句话说,这个问题就解开了。所以佛教跟任何宗教不冲突,跟任何国家社会统统没有冲突。

  它所求的是真善美慧,永恒幸福的目标,那我要问你,你学宗教要不要求这个?你要求这个,你没有智慧不行,你办不到。所以一定要把佛教认识清楚,佛教到底是个怎么回事情。所以现在有很多排斥佛教的,为什么排斥?对佛教无知不了解。看到外面拜拜,这种是宗教的、迷信的佛教,所以说佛教是迷信。人家说我们迷信,我们也不能不承认,为什么?你到外面寺庙一看,真的是迷信。你们这些学佛,甚至於皈依、受戒了,问你们迷不迷?迷,佛教是什么不知道,修的什么也不晓得,学的什么也不晓得,你怎么不迷?所以人家说我们迷信,我们没法子回答人家,是迷信。总得要搞清楚,不搞清楚,我们没办法接受。教学的目标我们明白了,才晓得佛教这样的圆满,这样的美好。

  它教学的纲领是什么?这个很重要。抓到纲领,修学就容易了。大乘佛法以三皈、四弘、六度为教学最高指导纲领,这就是讲修行,修的是什么?修行,后面有个简单的表,修正行为。这两个字的意义要搞清楚,什么叫修行?修行是修正行为。行为包括的范围非常之广大,佛法用三条,身口意,统统包括了。身体的一切造作是身的行为,口里面的言语是口的行为,心里面的念头、思想见解是你心里的行为,行为有了错误要把它修正过来,这叫修行。所以修行,人家一听到修行,大概一定是吃长素,是每天敲木鱼念经,这个叫修行,这都误会了,都搞错了。真正修行在哪里?起心动念,我念头起来了,晓得我念头错了,马上把它改正过来。这个念头是利己损人,我这念头起来是贪瞋痴慢,这错了,马上改过来,这叫修行。所以修行在哪里修?在起心动念之处。我们开口说话,想想这话该不该说?不该说,说错了,我们要把它修正过来。我们身体一些动作如不如法,不如法修正过来,这个叫做修行。

  每天念佛、拜佛那是样子,那形式,形式对真正修行人来讲不重要,不重要为什么要有形式?形式跟唱戏表演一样,作秀的,作给谁看的?作给那些还没有学佛的人看的,「那些学佛人这样虔诚,到底佛教是什么?你们这样子拜,在磕头」,你就可以把这个道理讲给他听,他就恍然明白。所以用这种方式引诱他好奇,引诱他来问。他来问,你才能教他。他不来问,你教他没有用处。所以佛法既然是教育,教育师道非常之尊严,尊师重道,「只闻来学,未闻往教」,所以佛教不招生,不招生这个人怎么来?就是一个传一个让他来,我们表演做这个样子引诱他。他来了,来了之后再把真正的佛法教给他。所以要晓得我们唱赞,庄严这个,这个都是像唱戏一样,唱给那些看戏的人看的,你要懂得这个意义。所以我们既然扮演做个唱戏的人,也要认真,要唱得很像样子,不能随便,要像那个角色才行,所以大家要明了。所以佛教教育用意非常之深,非常的完美,在几千年前这个教学就已经做到了高度的艺术化。所以我们真正明了,那就佩服得五体投地。它用这个方法来招生,引诱人来发问,向佛法来请教。所以真正自己修行是重实质不重形式,利益一切众生那重形式,形式就很重要,利益一切众生。

  既然晓得这个修行的定义了,修行要有标准,否则的话,你说我修正行为,我那个行为邪正善恶要是没有标准,那用什么来修?怎么知道我的行为是恶是善?怎么晓得我的行为是正是邪?这个就要把修行的纲领教给你,用这个标准来一衡量,就晓得我们的行为是正还是邪、是善还是恶。符合这个标准的就是善、就是正,违背这个标准的就是恶、就是邪。那么第一个标准是绝对的标准,就是三皈依。这三皈依跟诸位讲过,我们在录音室也录了录音带,这个题讲了五十分钟,讲得很详细,希望大家一定要多听,要记住,因为这是我们修正行为的标准。标准不清楚,你怎么个修法?没法子修。

  皈是回头,依是依靠,三皈就是佛法僧三宝,这个三宝讲的自性三宝。自性三宝,这是我们真正的皈依处,而不是皈依外面的三宝,外面三宝不是我们真正的皈依处,诸位一定要晓得。佛的意思是觉而不迷,前面讲佛是觉的意思,觉就不迷。皈依佛是从迷惑颠倒回过头来依自性觉,觉而不迷,这叫皈依佛。所以皈依佛,什么佛?我自性的觉悟,印度梵文叫做佛,实在讲就是皈依自性觉,我们中国话就这个意思,梵文叫皈依佛。皈依法,法是正知正见,就是正确的见解,正确的思想。换句话说,我们从错误的想法、错误的见解、错误的看法,回过头来要依自性的正知正见,这叫皈依法。第三是皈依僧,僧是清净的意思,所谓六根清净一尘不染。什么叫染污?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境界,眼见色、耳闻声,一接触,合自己意思就起欢喜心,你的心被欢喜染污;不合自己意思,心里起瞋恚心,你被瞋恚染污。心地本来清净是一尘不染的,所以喜怒哀乐爱恶欲,我们中国人讲七情五欲,那就是染污。所以你要常常保持心地清净,不要被感情,不要被烦恼染污,所以这个染污就是感情跟烦恼,你不要被这个东西染污了,保持你心地清净,这叫皈依僧。皈依僧不是皈依一个出家人,出家人你一靠,靠不住,你就大错特错了。你们很多皈依的,我皈依某位法师,那法师有一天还要无常,还是要死的,死了之后你怎么办?死了以后,我皈依没有地方,再去找一个皈依的,哪有这个道理?所以这都搞错了。

  皈依是皈依自性三宝,不是皈依外面的,外面的三宝与我们修行当然是有关系,但是关系不深、不亲,是一层疏远的关系。什么叫疏远的关系?因为它能够提醒我。我们无量劫以来就是迷惑、邪染,无量劫来就搞这个,所以才搞六道轮回,天天造六道轮回之业。现在我们既然学佛了,学了佛就要依照佛的教训来做,把我们身心行为要修正过来像佛一样。觉正净做到极处就成佛了,觉正净三个字圆满就成佛了。还没有圆满,现在正在做,做得还不圆满,叫菩萨。菩萨做学生,圆满就毕业了,毕业就叫成佛。佛是什么?佛是觉正净这三条圆满了。菩萨还没有圆满,圆满叫成佛,这个诸位一定要记位。

  住持三宝,刚才讲了,它对我们是疏的关系,不是亲的关系。亲的关系是自性觉正净,这是我们真正的皈依处。疏的关系,它提醒。我们家里供佛像,供菩萨的像,家里面供养经典,这你家里三宝具足了。菩萨是僧宝,诸位要晓得菩萨就是僧宝。你见到佛像,一看到佛像,我们就想到自性觉,就想到觉而不迷,所以佛像对我们的功德就很大,没有佛像就把这桩事情忘掉了。常常看到佛像,常常提醒自己觉而不迷。常常看到一本经书,不管你念不念,看到经书就想到我要正知正见,我不能有邪知邪见,要正而不邪,提醒这个。看到出家人,看到菩萨、阿罗汉,统统是僧,菩萨僧、罗汉僧、凡夫僧,都是僧,看到僧众马上就想到我要六根清净一尘不染。所以住持的三宝有提醒我们自己的作用,如果我们见不到住持三宝的形相,这三皈依会忘掉。所以住持三宝就有很大的功德,它的功德时时刻刻提醒我觉正净,提醒我不迷、不邪、不染,所以它有这么大的好处。

  底下说显密诸宗,佛教里头有显教、有密教,密教就是密宗。显教密教里头又分许许多多的宗派,每个宗派里又有很多法门,我们常讲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佛教的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门道,有方法、有门道。宗派再多,方法再多,门径再多,你问他修什么?修觉正净,如果不是修觉正净的那就不是佛教。佛教决定修觉正净,不管是哪一宗,不管是哪一派,显教、密教都好,不管哪个法门,统统修的是觉正净,不过每个宗派、每个法门用的方法不一样。譬如我们净土宗,我们用的方法是「一向专念」,就是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用这个方法达成觉正净。禅宗用参究的方法,用参话头的方法,用观心的方法。密宗用持咒的方法,律宗用持戒的方法,天台用止观的方法。所以说各种方法不一样,但是你要晓得统统修的是觉正净,这就所谓是「法门平等,无二无别」,「归元无二,方便多门」,这统统是修行的方便,这个是整个佛法。从初发心到成佛道,刚才讲了,不管是哪一宗、哪一派、哪一个法门,是一个绝对的标准,就是修行的标准,绝对的修行标准。

  其次讲四弘誓愿,四弘誓愿第一个是「众生无边誓愿度」,第二个是「烦恼无尽誓愿断」,第三是「法门无量誓愿学」,第四是「佛道无上誓愿成」。四弘誓愿就是菩提心,所以我们后面发菩提心,用这个线一对照诸位就晓得了。菩提心里面讲直心,直心就是至诚心。《观无量寿佛经》上讲的「深心,大悲心,回向发愿心」。在孔老夫子儒家里面所讲的,直心就是诚意。深心跟大悲心,儒家的讲法是正心,他们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所讲的跟佛法也是不谋而合,可以互相发明。儒家讲的少,佛法讲的多,拿佛经来解释儒家的经典,非常的圆满,儒佛确实是圆融无碍。直心就是四弘誓愿里面的佛道无上誓愿成,深心就是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大悲心、回向发愿心就是众生无边誓度。

  但是这个四弘誓愿,我想你们每位都曾经发过,发是发了,口皮上发了,心里没有发。为什么?众生无边誓愿度,那个众生我最讨厌他,我才不度他。你要度你看得顺眼喜欢的众生,看不顺眼不喜欢的就不度他。这个上面没有注明,众生无边誓愿度,我不喜欢的我就不度他,没有这个注解。所以你要生平等心、清净心、大慈悲心,平等度脱,不能有分别,只在什么地方分别?根机成熟没成熟,换句话说,他愿不愿意接受。如果他愿意接受佛法,他是我的冤家对头,我也要帮助他;他不愿意接受,他是我的父母亲属,我对他也无可奈何没有辨法,他不肯接受。所以只看根性熟不熟,没有恩怨,这是怨亲平等,学佛的人要在这上下功夫。四弘誓愿后面讲十大愿王,给诸位说,统统都要到西方极乐世界才能够圆满成就,这一次我们在《无量寿经》里面讲得很详细。

  第三段「六度」,六度是菩萨日常生活的守则,就是我们日常从早到晚处事待人接物,我们要用什么样的原则来修学。佛告诉我们第一个要布施,布施是什么?布施是放下,放下万缘。放下不是叫你什么事情都不要做了,那这个问题严重了,不是这个意思,是叫你心里面放下,把你的烦恼放下,把你的忧虑放下,把你一天到晚胡思乱想放下,这个是最重要的,这个非常重要。妄想、执著,把这些东西放下。现在大家误会了,认为布施,赶紧身上带点钱去奉献,以为这个就是布施了,这个布施没有用处,这个不是菩萨布施,对你实在讲只是种一点痴福而已,不管用,对你这个行为修正上并没有帮助。譬如有些人到佛门里来捐钱,他为什么来捐钱?听说佛门讲舍一得万报,这一本万利,这个生意太好了。到佛门里来布施,他是贪心来的。佛教把贪心舍掉,他是贪心来的。我为什么要捐钱?我今天捐一块钱,明天佛就保佑我得一万块,一本万利。到了第二天没有一万块,这佛不灵,又要骂佛,佛不灵了。是你把意思搞错了,你没搞清楚,佛不是这样教你。所以教你布施,头一条,把你的妄想执著布施掉,把它舍掉,布施是舍,从这个地方舍起。这里面经义非常之多,时间短都不能够讲,以后在讲经里面都会讲到。

  第二是持戒,持戒就是守法。佛的教诫,佛对於学生的教诫,我们要遵守。最低限度,我们要守五戒十善,这一定要遵守。五戒十善是基本的戒条,必定要遵守。国家的宪法、法令规章、社会的风俗、社会的道德,这个统统都是在戒律内容之内,我们都要遵守。所谓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入境要随俗,一定要遵守这一个地区的法令规章、风俗习惯、道德观念,这叫做持戒。所以持戒不要搞得很狭义,就是佛教里的五戒、菩萨戒、比丘戒,那你就搞得太小了,圈子愈画愈小,这有什么用处?没有用,当然不会被这个社会所接受,不会被这个社会所容纳,这不是佛的本意,大家一定要知道。

  第三是忍辱,忍辱就是要忍耐,无论做什么事情要有耐心。天下事再简单的,也没有说是一天、二天就能成就的,何况佛法这样深的一门学问。它的目标是整个宇宙人生彻底的觉悟明白,哪里说是几天、几年就能成功的?不可能的,所以一定要有坚固的耐心,要有毅力,要有恒心,我们才能够修得成功。世出世间法,事业要想成就,都得要有耐心,《金刚经》上说「一切法得成於忍」,所以这个忍非常之重要。

  第四个科目是精进,精进就是日新又新。我们天天要求进步,不进步你就会退步。天天要求进步,天天要努力。佛法的修学,从正觉到正等正觉,到无上正等正觉,要往上进步才行,不进步不能成就。菩萨的等级一共有五十一个等级,好像念书一样,五十一年级,一年级升到二年级,升到三年级,这叫进步,精进。

  第五是禅定。禅定,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讲得很清楚,实在讲六祖所说的是根据《金刚经》上讲的。六祖是从《金刚经》开悟的,所以他许多原理原则都离不开《金刚经》。《金刚经》上有两句话,「不取於相,如如不动」,这个就是六祖所说的禅定,根据《金刚经》的。「外不著相,内不动心」,外不著相就叫做禅,内不动心就叫做定。禅定跟般若,般若就是智慧,禅定跟般若是联在一起的,因为你有定就有智慧,有智慧一定就有定,这个要双修。如果你在日常生活当中,你心里头有定有慧,你的生活一定非常愉快,快乐。你没有定,心就乱了;没有慧,心就迷了。你心乱,你迷惑颠倒,你的日子怎么会快乐?那不可能的事情。

  定慧也不能细讲,我举一个例子。我这一次到新加坡来一个月,很少出门,偶尔同修带我到外面去看看玩玩,也看看百货公司,看看新的产品,琳琅满目,我们去参观去看,也去欣赏欣赏。同修问我「法师,你要什么?」我一样都不要。一样都不要,心是定的。我看得很清楚,我没有一样执著,我不执著,外不著相,内不动心。最近出了一些新产品,我样样都知道,样样知道是般若、是智慧,我不是不晓得。我样样都晓得,样样都晓得,我心里如如不动,我什么都不要。所以不能说我心里是不动,可是外头都不晓得,不晓得不行,不晓得是迷惑。是样样都知道,是样样都不动心,所以定跟慧是联起来的。

  所以六波罗蜜(六度)就是一个真正的佛弟子处事待人接物的标准。我们从早到晚处人接物就用这个标准修正自己的觉正净。我们身语意与这六个守则,这六条,都能够相应,这个就是正、就是觉、就是净。如果与这个六条相违背,那我们就是迷、就是邪、就是染污。所以这六条是要实际上应用在生活当中,从早到晚一时一刻不能离开的。菩萨修什么?就修这个。

  下面「十大愿王」,十大愿王是最高级的标准。第一个是「礼敬诸佛」,这是以真诚恭敬对人、对事、对物,因为此地讲的诸佛并不是指的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十方一切诸佛,不是指这个,此地指的诸佛是一切众生,因为这是《华严经》。《华严》,佛跟我们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所以礼敬诸佛是对一切众生。我们对一切众生,心地里面的恭敬就跟恭敬佛没有两样。我对佛是什么样的心,我对任何一个人都是这个心,我对事也是这个心,我对一切万物也是这个心,这才叫礼敬诸佛。所以礼敬诸佛不容易修,你要用一个分别心对待一切众生,这一条就没有了。所以这十大愿王是高级菩萨的修法,不像前面六度,六度我们人人很容易修得到,这个十条不容易修得到,这个十条一定要心清净了、心平等了,你才能够修得到。你的心还有分别、还有执著,这个十条,换句话说,你一样都没有,你每天只是念念而已,决定做不到。所以它这个境界,普贤菩萨的境界,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律平等,是这样广大无边际的境界,这是诸位一定要记住的。

  所以《华严经》上说「菩萨不修普贤行,不能够圆成佛道」,就是不能成无上正等正觉,要成无上正等正觉一定要修普贤行。我们从《华严》里面明白普贤行在什么地方圆满?在西方极乐世界圆满。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十愿圆满了。所以我们这一次选的《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就是《华严经》的归结,《华严经》最后归到《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是《华严经》的总结,也可以说《无量寿经》是《华严经》的精华,这个关系一定要搞清楚。

  「称赞如来」,如来不是指的佛,如来是性德。你看《金刚经》上,我们在《金刚经》读的时候,《金刚经》读的同修很多,经上有的时候讲佛,有的时候讲如来,佛跟如来要是一个意思,何必讲两个名词?这在文章上讲就犯了错误。它讲佛跟讲如来不是一个意思,它讲如来是讲我们自性,它讲佛那是讲相,那是讲释迦牟尼佛,或者讲十方诸佛,是讲相,讲如来是讲自性,这个不一样,这个不相同的。所以称赞如来就是称赞性德,本性里面本来具足的智慧德能,这是我们应当要称赞的。

  「广修供养」,上能够供养诸佛,下能够供养一切众生,因为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所以统统要供养。这种供养有物质的供养、有精神的供养、有智慧的供养、有才艺的供养,包括范围非常的广泛。譬如你的音声很美,唱赞、读经、念佛很好听,你录一个录音带赠送给别人,这是供养。像我们这次从台湾带来念经的带子,你们这边马上复制了一千套,昨天晚上统统都没有了,现在还有人要的时候,已经没有了,可以再做,请录音公司再做。念的人就是供养,广修供养,他跟你们都不认识,但是都供养你们了。你们跟著这个读熟了以后,这个带子再转送给别人,辗转供养,功德无量无边,这是我举一个例子。譬如我们印经书,一本经书成本很低,大概只合新加坡币一块多一点点,我们这个经书印出来之后,普遍赠送全世界每个国家地区,有缘的人我们都送,这个都是广修供养,所以这个供养范围非常之大。

  「忏悔业障」,每个人都有业障,如果没有业障,你就成佛、成菩萨了。你现在还是凡夫,一定要知道自己业障很重。怎样消除业障?给诸位说,你求佛、求菩萨保佑是靠不住的。如果佛菩萨能够帮助我们、保佑我们消除业障,还要等到我们求他,他才能消我们业障,这个菩萨已经不慈悲了。大慈大悲,不要我们求他,他就把我们业障消除了,这个才真正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我们磕头作揖求他,求得那个样子,他才来帮忙,这个慈悲的意义已经失掉了。所以诸位要晓得,业障是要你自己消除的,不是菩萨有神力来帮你消除的。譬如你拜忏,你拜到至诚恭敬的时候,恳求菩萨来保佑你,是什么把你业障消除?至诚恭敬消了业障,不是菩萨帮忙你消业障。是因为你面对著菩萨你很恭敬,至诚真诚心发露,真正后悔,这个业障消除了。所以说穿了,还是你自己消除自己业障,佛菩萨不过给你做一个增上缘,不是他消除的,是自己消除的,就是真诚恭敬。为什么?真诚恭敬是我们的性德,这就是觉、是正、是净,觉正净能够消除迷邪染,迷邪染就是业障。所以佛教里头,给诸位说,一丝毫的迷信都没有。

  你们看看《地藏经》,念《地藏经》的人很多,《地藏经》光目女、婆罗门女超度她的母亲,把她母亲从地狱里面超度到忉利天,谁的力量?是不是佛的力量?不是的。佛教她,你回去念佛号,她自己至诚恭敬念这句佛号。你看这两个人,一个人念到一心不乱,一个人念到功夫成片,这是成就。念到功夫成片,换句话说,决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念到一心不乱等於证阿罗汉果。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成就?因为她母亲堕落,她为了要救度她母亲,自己拼命修,自己修成罗汉,修成菩萨了。那个地狱的鬼王一看这个样子,你的女儿现在成菩萨了,你不应该在这个地方,我把你送到天上去享福去,就是这么个意思。就好比说你这个家庭,你的儿女今天做了总统,你走到哪里,这是某某总统的爸爸、妈妈,特别看待你,就是这么个意思。所以诸位要明了,超度不是佛的力量去超度的,是你自己修行功夫成就的。所以佛门常讲「一子成佛,九祖升天」,他沾光,家里出了这么一个菩萨,出了这样一个大圣人,龙天鬼神都恭敬,对他父母祖先都恭敬,都特别看待、特别照顾。虽然你有罪恶,现在不处罚,现在你家里你这个子孙太好了,你的罪过以后慢慢再说,先出来,好像大赦一样,先把他赦免出来。

  所以你念这些经,你仔细看,经不骗人。如果佛菩萨有神力,何必叫你修行?你不要修了。你一求他超度,他点点头「好,我超度你」,就可以了,何必还要你那么苦修?所以佛门里头的确一丝毫的迷信都没有,绝对不是宗教,宗教里头有迷信。宗教是靠他,佛法是靠自己,佛教给我们怎么做法,教给我们怎么修法,这是佛法跟宗教不一样的地方。诸位要想消灾免难,一定要自己认真的修学,这个才能够消除得了。求什么佛菩萨保佑,常言说得好:「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怎么能保佑你?但是佛菩萨那个形像供在那个地方,常常提醒我们自己,使我们自己的诚敬有一个目标。就因为这个像,把我们诚敬心引发起来,它有这个功德。所以供养佛菩萨形像功德很大,大在这个地方。供养佛菩萨功德很大,大在哪里?怎么个大法?说不出来,这不行;说不出来,这迷信。你要能够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供养佛菩萨的意义,供养佛菩萨的好处,要说得出来,不迷信。

  第五条「随喜功德」,这一条破除我们无始劫以来嫉妒障碍。人都有嫉妒心,只是嫉妒心大小而已。连小孩,你看二、三岁的小孩,你给这个小朋友糖吃,那个没有,他就生嫉妒心,所以嫉妒心是与生俱来的烦恼,这个不好,这对我们学佛修行的过程当中是很大的障碍,所以这个障碍要把它除掉,用什么方法除掉?随喜功德。就是见到别人有好处,我们不但不嫉妒,我们欢喜,不但欢喜,我们帮助他,我们尽心尽力成人之美,别人有好事我们帮助他成就,这是随喜功德。他的好处就是我们的好处,他的功德就是我们的功德,的确是平等平等,所以断嫉妒障碍的烦恼,所以这一条特别提出来。

  第六「请转法轮」。请转法轮,实在讲佛法要弘扬,佛法要人讲。经上常说「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华严经》上的两句话。佛法要没人讲解,世间再聪明、再有智慧的人他也不懂,为什么?它跟世间法不一样,世间法是从意识心里流出来的,就是说分别执著的心里面流出来的。佛法是从清净心流出来的。佛法需要什么人讲?有修有证的人。现在证果的人很难,找不到,真正有修行的人也还可以,请他来为我们讲。所以你要自己主动去礼请,你不请,他不来。他不会到这里来,我懂得佛法,我来给你们讲一部经,没有这个道理,不会自己介绍自己的,不会。要大家主动去启请,去礼请。礼请他来讲经说法,这一个地方人大家得利益。所以这个是请转法轮。简单的说,请法师,请大德的居士,请他们来讲经,甚至於年轻的居士也可以请他来讲经,大家也要来听。不要看他年纪这么轻又没出家,他能讲什么!如果你要是轻慢这个讲经的人,以后你生生世世都听不到佛法,这个事情麻烦大了,这是果报。你慢法,慢法的果报将来累劫不能够闻法。

  年轻的法师来讲经,讲得不好,不好怎么样?我们来捧埸也很热闹,为什么?让他好好的学。讲经哪有一天、二天讲好的。你看看哪一个法师,你去问问他,最初讲经都把人讲跑掉了,讲得不好。所以讲经很难,讲得不好,人都跑掉了,他的信心没有了,算了,我不学这个,这个我学不会,我跟这个没有缘分,就退心了。多少年轻人发心出来讲经,二、三年之后退了心,去学赶经忏去了。所以你要晓得你们自己肯捧埸,虽然讲得不好也要来听,给他鼓励,使他有信心,使他努力不断的在学,他慢慢就会信心建立了,才能讲好,这是我们栽培法师。对於年轻的法师讲经,你们肯捧埸是栽培法师、培养法师。老法师,当然你们能够得利益。年轻的,你们培养法师。你们如果不肯培养年轻的法师,以后佛法就断掉了。现在这个年代讲经的人这么少,原因在哪里?大家不肯培养法师。除非像一种人,我的毅力很强,你们大家人都走光了,还有桌椅板凳,我一样讲,我不在乎,我这样练成功。但是别的人,一跑掉他受不了,受不了他就不学了。我,你们跑光了,跑光了不要紧,一个人我也讲,也讲得很起劲,跟这一样的。不容易,相当不容易。

  在一个讲台上讲经,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我自己的经验是十年。十年当中没有人捧埸的时候,退心的人就太多了。所以这是大家不肯捧埸,不肯栽培。所以我对於这个听众,都是希望大家能够栽培年轻人。老和尚,你不来,跑掉无所谓,为什么?他已经成功了,他有没有听众无所谓。年轻需要听众,没有听众他马上会退心。所以大家从今以后「请佛住世,请转法轮」,培养年轻人,捧年轻人的埸,这个要摆在第一,第一要紧。能够有时间尽量要来听,听的不好,不好可以跟他讲,法师,你哪个地方讲的我听不清楚,哪里讲的我觉得不满意,这个可以说的,说了他会改,让他慢慢改,他才会有进步。你们听了不批评,他永远没有进步,所以听了的时候要能够帮助他、协助他。你听不懂的地方,听不明白的地方,有疑惑的地方,你就问他,他会改进,他会努力的修学。这个样子,年轻法师讲经就有前途了。你看没有人捧埸,又没有人请,学这个干什么?学这个死路一条,所以没有人学这个。所以佛法将来断绝了,断在谁的手上?都断在你们居士手上,不肯捧埸,都断在你们手上。所以这个两条相当重要。

  「请佛住世」是要请法师能长住在我们这个地区,唯有长住我们才能真正得利益。偶尔来讲一次经,俗话说「一日暴之,十日寒之」。这一年十二个月,我们讲了一个月,再要停十一个月,这十一个月,恐怕这一个月都忘得干干净净了,因此要真正保持佛法薰修的利益,讲经说法不能中断,这才能得到真正的利益。所以遇到真正的善知识,我们最好希望他能长住在这个地方,长时期在这个地方教导,我们这个地方人就有福了,就会有真正的成就,这是大家自己要明了、要觉悟、要发心。

  末后这三愿都是属於回向。第一个「常随佛学」。我们学佛,佛是我们最好的榜样,佛是我们最好的模范。但是你又会问了,现在佛不在世怎么办?我跟大家介绍的阿弥陀佛,《无量寿经》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无量寿经》。你家里有《无量寿经》,天天读诵《无量寿经》,就是学阿弥陀佛。你把《无量寿经》里面所说的统统做到了,那你就成了阿弥陀佛了,你就是阿弥陀佛。你照这部经去做,做得不圆满那你是菩萨,你是阿弥陀佛的学生。你要完全都做到了,你就成了阿弥陀佛。所以这一本《无量寿经》就重要了,非常的重要。

  「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我们对於一切众生要顺,一定要顺。他学佛,我们顺从他;他不学佛,我们也顺他,为什么?我们才能够和睦相处。他现在不能接受佛法,我们晓得他的机缘还没有成熟。如果我们跟他站在敌对,这个缘成熟就愈来愈慢。我们能够顺他,一切顺从他,这个缘成熟会快。他说这学佛的人不错,我对他不好,他对我还不错,慢慢的他就会被感化,学佛还是好,他会自己感觉到,会接纳佛教的教育,接纳佛陀的教训。所以说对於一切众生要顺,不要违逆。对一切众生都要顺了,何况对你的家人。你家里面的人,为什么学佛你家人会反对?就是你跟他反对。譬如说饮食,你学佛吃长素了,看到他们吃肉,你们造业,你们将来要受果报,他听了心里当然难过,当然天天跟你吵架。你如果能够随顺他,学佛也可以吃肉,那我也可以学佛,这就行了。先叫他学佛,然后慢慢他明白了,他自然就不吃了。所以学佛的人对於家庭一定要和睦,经上讲孝顺父母,要友爱自己的兄弟姊妹,这是真正一个佛教徒。

  大慈大悲先要用在家庭,你这一家人都不能和,你怎么能够度别的众生。所以我看到许多佛教家庭很糟糕,他们来问我,我说很简单,家人嫉妒,嫉妒什么?你们看到学佛的同修亲密得不得了,家里父母,学佛一见面像仇人一样的,他怎么会高兴?这是人之常情,反对你学佛应当的。如果你能够把对待你佛教里面这些同修那种亲密、那种欢喜,你带到家里去对你父母、对你兄弟姊妹,你一家人没有一个不欢喜。诸位要真正反省,学佛在家庭搞得不和是你自己学错了,你没有学佛,你学了颠倒的佛。所以恒顺众生重要,这个要有耐心,要有真正慈悲心,要忍要让,要忍让,要有耐心。「普皆回向」,自己所修学的一切功德与一切众生共享,这才是真正慈悲、真正平等。这个标准简单跟诸位说到此地,这是讲修行的标准。

  在《无量寿经》里面尤其是难得,但是不容易做到,你要是不对教义完全透彻,没有法子做到。一句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这六个字,三皈、四弘、六度、十大愿王,就在这一句佛号里统统圆满含摄,所以这是「行超普贤」,我们在经上读到的。但是这个自己没有相当的功夫,这句佛号里头没有这些东西。几时你念这一句阿弥陀佛,这个佛号里有三皈、有四弘、有三学、有六度、有十大愿王,那你这个佛号句句得力有力量,可以念到一心不乱,可以念到破无明见佛性。

  佛教既然是教育,除了修学(修行)纲领之外,一定有课程,所以诸位要晓得佛教的经书就是佛教教育的教科书,就像学校学生念的课本一样,这个内容非常之丰富,所以分成十个宗派,这十个宗派就好像学校里分科系。你不必完全学,你学一个科系就能够毕得了业,就能成就。所以那么多的东西,我们一生不要说学,看都看不完。所以只能够选择一宗,一宗都太多了。所以我常常劝同修们,一宗太多了,我们在一宗里面取二、三种课本,就是经书,那我们一生就受用不尽。真正依二、三种就受用不尽。所以我们在净宗学会里特别提出,这是我跟黄老居士的看法完全相同,我们事前没商量过,我们取的这三个本子真是完全一样,就是《无量寿经》(夏莲居居士的会集本)、蕅益大师的《弥陀经要解》、《普贤菩萨行愿品》,这个三种比什么都重要。没有能力修一宗,我们这一生学这三本经书就够了,决定成就。

  所以要晓得佛教经典就是佛陀教学的教科书。教科书很多,分为三大类:经藏、律藏、论藏。这底下就讲了,这三类也叫三学,戒学就是律藏,定学是经藏,慧学是论藏,所以戒定慧叫做三学。佛法教科书编辑的依据,也就是讲它制定的标准,就是根据戒定慧三学,根据这个而编的。小乘有声闻藏、圆觉藏。大乘,这是菩萨藏。菩萨里面有通教、别教、圆教,这是天台宗的分法。华严宗分法,小、始、终、顿、圆,五教。

  再看底下第六段,教学的善巧。这善巧是什么?前面介绍的是教科书,这个地方第六段介绍的是教学方法,教学法,它的教学法非常善巧。教学法里面有四个阶段,信解行证,四个阶段。《华严》,清凉大师就是这样分法,把这一部《华严经》分成这四大部分。所以第一个要有信,不信你不会来学,所谓「信为道元功德母」。唯有信心建立你才能够入佛门来,信心第一重要。我们相信,相信佛法好,相信这个教育殊胜,我们愿意来接受。所以佛法不是信了就完了,一定要理解,要透彻的理解,然后才能谈到修行。如果你不理解你就行,那个行叫盲修瞎练。等於说我叫你走路,不认识路,不认识路你往哪里走?是会走,不认识路决定会迷失方向,决定会走入险道。先解后行,先要认识路,然后才能走路,正式到达目的地,到达目标。

  古德在实际上做法有三个阶段,就是我们学佛的时候,在修学过程上有三个阶段。第一个是「亲师」,就是你一定要跟一个老师学,要亲近一个老师,这亲师。亲师这里头最主要的,跟著这个老师完成什么?五年学戒,定慧等学。换句话说,亲师这五年当中是要完成戒定慧三学的基础,这个通常在过去期限是五年。现在学佛所以不能成就就是没有这个基础。亲师拿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小学基础教育,这个很重要。我们现在学佛,这个阶段没有了。这个阶段没有了,诸位想想你还能有成就吗?不可能有成就。你一个人没有念过小学,叫他从中学念起、大学念起,行吗?如果行的话,国家何必要花那么多钱去办小学、中学?那不是冤枉了吗?所以你要晓得小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基础,佛门这个亲师是小学教育,五年学戒。

  我在前面曾经跟诸位报告过,我当年亲近李老师,这是亲师。亲师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只准听这一个老师的,除了老师讲经说法之外,任何人讲经说法不准听,这第一个条件。第二个条件,我想看的这些书都要经过老师同意,老师没有同意,任何书不能看。第三个条件是更厉害,我从前所学的老师都不承认,一律作废,今天入老师这个门,从头学起,这样三个条件。你看我那一天在演公上人福慧讲堂跟大家介绍的时候,我下了讲台,老和尚就告诉我,他在观宗寺也是这样的。所以你没有受过这个基本教育的话,不容易有成就。这个是在我们中国自古讲的师承,真正有师承。现在在这个世界上,真正有师承的法师不多见,很少见得到。演公老和尚也很想找学生跟他学,但是没有人肯去,为什么?条件太苛刻。放松一点行不行?不行,放松一点不能成就。一定要遵守这三个条件,你才会有成就。这个里面道理很深,就是你的戒定慧三学在五年当中才能培养一个根基,不用这个方法决定不可能,为什么?头脑乱了。

  这个五年当中只能听一个老师,其他什么人都不能听,这个头脑就乖了。哪个法师来讲经,哪个大德,他不打这个妄想了,为什么?老师不准,算了,就不想这些了。说这个书好,那个好,老师不准,都不看了。所以这个五年学什么?就修定,修戒、修定、修慧,这个慧是根本智。根本智就是般若经讲的般若无知,然后是无所不知。你要想无所不知,先要修无知,所以这个五年的教学就是修无知。老师并不给你讲什么东西,很少给你讲的,多半是叫你读诵,叫你背诵。所以我教给诸位的方法,诸位自己去学去。你能够把《净土五经读本》从头到尾,连序文都要看,老老实实的看十遍,再把《无量寿经》,我不要你五年,三年,三年当中每天念三遍,念上三千遍,这三年修戒定慧,这叫亲师。所以亲师,说一句老实话,也不一定天天跟著老师,不一定。你能够依照这个方法去做,这就是亲师。你这个三年当中哪个地方都不去,什么都不要听,什么都不要看,三年把心定下来就念这一部东西,那你的基础就稳固了,无论在家、出家,将来都有不可思议的成就。这个是真正把教学的方式、方法教给你了。

  从老师那里毕业了,就是基础打好了,打好之后,这个时候就参学了,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一样,这个时候就开放了。老师对你开放了,什么人讲经说法统统可以听,邪师说法也可以听,为什么?因为你有能力辨别邪正,你不会上当,你不会受骗,你不会迷惑。什么书你都可以看,为什么?你有能力辨别。这个时候开放了,你可以出去参访。这一参访才成就后得智,你才真正了解这个世界有多少人?有些什么思想?什么奇奇怪怪思想你统统知道,他有好的念头你也晓得,坏的念头你也晓得,没有一样你不知道,你才有能力教化大众。你都知道好的不知道坏的不行,你会上当被别人骗了。所以善的恶的、好的歹的没有一样不知道,这个就是真实的智慧。这个智慧要跟大众接触,要跟大众打成一片,你才完全了解,这个叫参学。参学就是进入社会跟广大的人群、一切事物去接触。五十三是代表,并不是说善知识只是五十三个,那就错了。从早到晚我们所接触的一切人、一切物、一切事,总名叫五十三参,是这个意思。

  可见得老师对我们的限制是有时间性的,是有很深的教育意义,是奠定我们的根基,帮助我们有辨别邪正、是非、善恶的能力。你要不经过这个训练,你没有这个能力,你在这个社会上,是非善恶你会搞颠倒,好的你认为是坏的,坏的你认为是好的。所以现在这个社会可怜,一切众生听骗不听劝,劝告他没有用,骗他,他很欢喜,这有什么办法?这就是他没有能力。所以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就多了,为什么?骗你。我跟你讲真的你不相信,骗你,一骗都来了,这可怜,这就是佛在经上常讲「可怜愍者」。把邪正是非颠倒了,满脑袋的迷邪染,不晓得回过头来依觉正净,不知道。所以亲师五年就是恢复你的觉正净,就是这个意思。

  还有一个就是「进修」,进修是结夏安居,是求进步,日新又新。譬如我们跟这个老师,我们在老师那里有这个能力了,有能力辨别是非善恶了,这在老师那里毕业。毕业出去之后,当然我们到各地方去参学,讲经弘法也是参学,教学相长也是参学。但是除此之外,我们还不能够长久离开老师,所以每一年回去要跟老师住一段时间,这什么时候?结夏安居,所以诸位要晓得佛门的结夏安居是进修教育。就是他的一些学生,已经学成的学生,都到各地方去弘法利生,每一年回来三个月再接受老师的教育。换句话说,他一面在外面教,一面每一年回来自己还学,所以他不断的在求进步,所以这实在是教育上的设想的时候,实在是非常的圆满。不像有些学校老师,教一年级的,年年教一年级,就那一本教科书,他也不要准备,年年都一样,换句话说,那个老师什么程度?就是一年级的程度,他不能提升。他不像佛法,佛法法师教学的时候,他自己的程度年年提升,为什么?他年年要回到老师那里去接受老师的再教育,这个好,所以这个学问才是日新又新,年年有进步,年年自己的智慧增长,自己的能力也增长,善巧方便也增长。所以几千年前佛法就适合於最进步的科学精神,就是不断的去接受再教育。

  这底下讲「宗」是禅宗,宗门。「教」,除了禅宗之外,九个宗派都叫做「教」。所有教,禅与教里面,除了密宗之外都叫显,密单独称密宗。所以宗、教、显、密就是把佛教整个的教派,无量的法门,统统都包括了,都统摄了。他们教学的方法都离不开刚才讲的「亲师、参学、进修」,都不违背这三个阶段,可见得这三个阶段非常的重要。

  所以你们新加坡同修们,也有年轻的,我也接触到几位想发心出家,我觉得你们如果真正发心出家,今天新加坡有第一大善知识,演培老法师,你们能够接受他的教导、听他的话,不要怕苦、不要怕约束,你们将来决定有成就。现在你们不能找我,为什么不能找我?因为我不知道在哪里,你找我找不到,我自己也不知道我在哪里。我每个地方住的最多的时间不会超过两个月,最短的一个星期就走了,我是到处乱跑,我没有道埸,到处走,一年要走十几二十个地方,所以我自己都不知道我自己在哪里,你们找我找不到的。跟演培老法师,演培老法师真正有修、有德、有学,他的根底,他是有师承的,这是在许多法师当中非常难得遇到的,是个真正有师承的人,所以这是贤人,国之宝。你们这个地方自己有宝,你们不识货,可惜。你们应当要亲近他老人家,这是全世界很难得见到的真正大善知识,这个不要放弃。

  底下特别跟诸位介绍僧团的组织,就是团体,团体是和合僧团,一定要和睦相处。它有六个戒条,也就是团体在一块共住的公约,六条公约,这是佛给我们制定的,释迦佛制定的。第一个是「见和同解」,见解要相同,见解不相同在一起住就常常要吵架,意见不和。所以大家在一块住,意见要相同。家庭也是如此,你一个家庭一定要意见相同,你这个家庭就非常和睦,真正有家庭温暖。如果家庭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意见,天天闹别扭,这个家庭就很痛苦,所以家不成家,这是见和同解非常重要。

  第二个「戒和同修」,就是一个家庭,家庭也有家庭规矩,一定要守规矩、要守法。「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心里面,住在一起大家都欢欢喜喜。

「利和同均」,利是讲我们的利养,我们的生活水平一定要一样的,没有厚薄,这就欢喜了。所以我们收入多的要帮助少的,这个样子大家心就得到平了,平才能够安,安才有乐。所以我们不乐就是不平、就是不安,不安就是不平,不平就不安。平是因,安是果报;安又是因,乐是果报;公平安乐。不要有私心,我们自己有福,让一家人享,亲戚朋友大家共享,这个团体大家共享。你能够有大公无私的心,就会得到平,平就有安,安就有乐,利同均这里面有很大的学问。

  同羯磨,羯磨就是我们现在讲的会议、议决。所以佛法是民主的,没有独裁的,僧团是民主、自由、平等,而且是共产。所以我在美国、在香港遇到有很多共产党的留学生、共产党的干部,他们听我讲佛法,听了之后很欢喜。他说:法师,你讲的这个佛法是你自己想的,还是佛法本来就是这样的?我说:佛法本来就是这样的。他就说:那佛法是这样的,我们共产党可以接受。我说:当然可以接受,是你们对佛法误会了。佛法是真正共产,利和同均。如果你说你们共产党,你们不认真学佛,你们不是真正共产党。真正共产党一定是虔诚的佛教徒,一定要学佛。

  佛教徒大公无私,利养能够平均给一切众生共享,佛门里头没有特权阶级,共产党里头还有特权,不符合佛法的标准。佛法共产里头没有特权,所以从前寺院住持和尚跟底下做工的,吃的东西完全一样,穿的一样,生活水平的确是一样的,没有特殊阶级的,后来慢慢就变质了,住持作威作福吃小锅了,所以佛教才会被毁灭,佛教才会遭这么大的难,为什么?不如法了,把佛的教训完全违背,没有能做到,所以佛教才遭这么大的难。我们学佛要学真正的佛教,不要学变质的佛教。

  下面还有教学的艺术,但是我们现在钟点已经到了。这教学艺术非常之美,它的教学法在几千年前已经运用艺术的方法来表达,用音乐、用美术、用雕塑、用建筑,包括这些佛像、香花供养,统统代表深厚的教育意义。我虽然不说,大家看这个表也应该能够看得懂,这就说明佛教里面所供养的一切佛菩萨形像都有意义的。像这四大天王,我这里写的比较清楚一点,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我们供在这个上面诸位能看到。

  东方持国天王代表的意义是负责尽职,我们每个人在社会上、在家庭上都有你的职责,你能够把你自己的职责做得很圆满、做得很好,这是你尽到职责了,这叫持国。持是保持,国是国家。在社会、在国家,每个人都能守本分,都能尽他自己的职务,尽忠职守,家庭一定兴旺,国家一定强盛,这个天王教给我们这个,见到他就要想到这桩事情,我是不是已经尽心尽力了?

  南方是增长,增长是求进步,我虽然把我的事情做好了,我有没有想到我能够做得更好一点?要天天有进步,这才是佛法精进的精神。你不求进步就落伍了,做得虽然再好,你保守,你没有进步。不但要做到尽善尽美,天天要有进步,年年要有进步。所以人家说佛法是落伍的,这错误了,那他完全对佛法不了解,佛法是日新又新。

  西方天王跟北方天王教给我们的方法,怎样才能把前面这两桩事情做到尽善尽美?广目叫你多看,北方叫你多闻,也就是增广见闻,我们中国人所讲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你要到处多看多听,然后才能改进你自己的事业,使你自己的事业能够辉煌、能够发达,能够一天一天的崭新,这就是博学多闻。

  所以每一尊像都代表有教育的意义,我们今天都不知道了,都把它当作泥菩萨来看待,当作神来看待,这实在是冤枉得很,太冤枉了。所以佛法里面供养的神像也好,菩萨像、罗汉像,都是代表教学的意义,就好像你们到学校看到人家贴个标语,贴个什么东西,佛法用佛菩萨形像塑造出来,叫你看到这个像就想到这个意义,想到它教给我什么,我应该要做什么,也就是这些佛菩萨像时时刻刻提醒我。所以从前的寺院是学校,学校兼博物馆,它是博物馆跟学校合起来一起的,这个美,这种教学的方法到今天就是最进步的国家都还没有做到,就是用艺术来表达它教学的意义,所以那是美不胜收。你真正对佛教通达明了,真使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这佛怎么想出来的?现在人科技这样发达,都还没有想到这么圆满。所以佛教是非常了不起的教育,非常圆满的教学,值得我们认真深入去探讨、去学习,去把它发扬光大。今天我简单只介绍到此地。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敬请常念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3 08:26 PM , Processed in 0.034224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