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20|回复: 0

[转贴] 哈罗德-梅尔森:重视国内生产方能振兴美国经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15 12: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导读:《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哈罗德-梅尔森(Harold Meyerson)12月15日发表专栏文章,指出振兴美国经济的关键在于企业能否致力于扩大国内生产、在美国建立更多的工厂从而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并且从决策者角度,应该为这一目标的达成创造条件和政策激励。以下为文章摘译:

  周三,奥巴马总统与一些重要的美国企业总裁进行了会面,此举显然是在尝试缓解政府与美国大型企业之间的关系。但尚不明显的是,我们不知道那些CEO们是否愿意向美国民众伸出友谊之手。

  可以想象,当奥巴马与CEO们坐在一起时,他首先会称赞十分受企业欢迎的、近来取得的一系列决策进展,比减税协议和与韩国达成的自由贸易协定。之后他将会敦促他的“朋友们”在美国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据美联储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当前私营部门雇佣员工数量几乎出现停滞状态的时候,美国一些主要企业却坐拥约1.9万亿美元现金。由于受国内低迷消费的影响,小型企业缺乏资金和动力去恢复雇佣。而相反,一些大型企业却拥有大量钱财并且储存下了创记录的收益。他们之所以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便是出口。标准普尔在最近一项针对500强上市企业进行的调查显示,约有47%的企业收入来自其它国家。

  随着中国、巴西和印度市场以一种迅猛的速度增长,大型企业相比小型企业而言便不那么依赖于仍然处于困境之中的美国消费者。

  新兴市场的快速增长为那些经营出口产品的发达经济体提供了便利,尤其是德国。然而,在美国,我们出口的主要产品却是那些曾经生产出口产品的工作岗位和工厂。一些企业辩解称这是因为我们无法与中国和其它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低成本劳动力抗争。但显然,德国已经证明了,即使国内劳动力成本相对较高,但仍然可以通过生产高附加值产品保留一些生产部门。据劳工统计局最近一年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德国生产部门按小时计的劳动薪酬平均为每小时48美元。而美国只是32美元。但结果却是德国成为了一个出口大国,我们成为了一个进口大国。

  国内生产通常没有被列在一些美国重要企业的企业规划中。苹果公司在美国雇佣了约2.5万名员工,而中国制造商富士康却雇佣了10倍于此数量的员工从事ipod、iphone和其它一些苹果公司产品的生产工作,戴尔电脑公司的情况也基本如此。

  要求美国企业在美国国内进行投资似乎等于是要求豹来改变它身上的斑点。那么,奥巴马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奥巴马不应该选择一位来自华尔街的人士作为拉里-萨默斯(Larry Summers)的继承人。我与其它一些人一样赞同奥巴马选择使用一名他的经济团队中的CEO,但他或者是她应该是一位制造业的CEO,并且拥有以往创造就业岗位的经历以及重建美国工业的计划,那应该是一位诸如传奇的前英特尔领袖安迪格鲁夫(Andy Grove)那样的人。

  作为来自匈牙利的共产主义难民,格鲁夫年轻时便来到美国,并一路攀至硅谷巅峰,领导了少有的致力于国内生产的高科技企业之一。在今年《商务周刊》的一篇文章中,格鲁夫针对一个事实表达了遗憾,即在过去10年里,美国最具革新精神的那些企业有规划地扩大了他们在国外而非美国国内的生产。此外,他还呼吁美国针对离岸产品征收关税,并同时推进建立支持企业在国内生产产品的基金。

  坦率地讲,美国人很担心国家经济领导地位的下降,并且他们视离岸制造为国家经济地位下降的主要原因。除了要求企业CEO在国内进行投资以外,奥巴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如果我们希望能够重建美国的繁荣,总统先生需要执行一些诸如格鲁夫提出的建议那样的政策。(李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7-19 08:19 AM , Processed in 0.04442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