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ranchgirl

听 (蒲老师语录)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4-1-4 09: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黄芽:心为少阴 清凉之府邸 最怕热 心经有热 可见失眠 谵语 登高而歌 弃衣而走

听:好!热喜降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5 12: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ranchgirl 于 2024-1-5 12:49 AM 编辑

@
欣欣求医者 
蒲老师建议如下,教材:彭子益医学丛谈。
学习顺序:
1.
看原理。

2.
看温病及桂枝汤、麻黄汤。
温病几乎是彭子益医理应用的精髓,纠正了其他温病书的错误。

3.
小儿病、时令病。基本上是温病的一个更全面阐释。

4.
伤寒、金匮。可以最后看,知道为什么经方有时有效有时无效的所以然。

@圆运动小白乾清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0 02: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平时煮一些陈皮之类的水喝,身体气散。
黄帝内经讲,气入为实,气出为虚。散气药导致身体气散。

气虚,所以乏力;
气虚而出,中焦不足,所以胃口差;
气虚而散,不能收藏,所以失眠。

所有的关键,就是因为煮了散气、耗气、泄气的水喝。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0 03: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沙药解》主要介绍伤寒金匮里面的方药,张仲景曾经任长沙太守。

《玉楸药解》里面有许多伤寒金匮没有用到的药,时方派用得多一些。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 02: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用花椒煮水打米糊吃,一个礼拜

期间,不论是出现感冒,还是声嘶,还是鼻涕,等等症状,一律不要吃其他任何药。继续吃花椒水打米糊就好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6 07: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舌根泛黄,两个原因:
一是生活或工作环境造成长期肾气疏泄,不能潜藏;
二是喝水伤肾,下焦淤热。

薏苡仁败酱草祛下焦淤热,附子补肾气。

肾气疏泄,需要用帮助降藏的药。
下焦虚,需要用补肾气的药。可是越补越淤热,越补越疏泄,所以两难。

一边助降藏,
一边清淤热,
一边补肾气。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6 07: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此肺脉非彼肺脉。

这里介绍的肺脉结合上下文,指的是手腕太渊脉。
平时说的肺脉,是在太渊脉分出来的心、肝、肾,肺、脾、命。

因为最早诊脉不只是手腕,还有身体其他地方,好像还有脚踝,腹部。手腕太渊脉称为肺脉。

与“伤寒有五”类似。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6 07: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三部九候就是说的手腕诊脉法,寸关尺,浮中沉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20 10: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蒲老师谈如何退热

黄芽 [强]

要表达的意思正确,因言简易引起误解。

用清热的方法退热,热退则中气亦败,变症四起,“然而”“但是”缠绵反复。

恢复中气,不一定用清热药,中气恢复则烧热自退。退烧后中气足,仿佛没有生病过。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 09: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蒲老师语录之脉

本帖最后由 ranchgirl 于 2024-1-22 09:24 PM 编辑

这个对,但太笼统。
蒲老师语录之脉:
舌像直观,
脉像真实。

有些舌像难以判断虚实,
脉像判断虚实更真实。

寸关尺,浮中沉。
关尺主“里”,
中沉主“里”。

“里”为根本,
关尺重按无力,说明热力不够,阳虚;
关尺重按有力,说明热力较足,需要阴气平衡。

要注意一点,不是有力就好,太过不及都是不好,都是不平。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24 09: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ranchgirl 于 2024-1-24 09:16 AM 编辑

(01/23/2024)
一个医案 没有舌苔视频

舌前端及两边虚胀。
平时饮食或药物多辛散,伤了肺气的降藏力。容易肺气肿,胸闷。于是医家又用疏散宽胸之药,肺气更不降。
有可能药误的可能小些,吃大葱香菜之类的可能性大些。

肺气降藏力被伤,则肝木疏泄胆木不降,所以舌两边也虚胀,脉弦,左脉大于右脉。

木气疏泄失根,所以腰疼,容易拉肚子。
疏泄偏盛,不降日久,则中虚,脾胃运化力弱,所以胃吃一点就饱。

———
桑叶3
杏仁3
白扁豆15
红参9
葡萄干9
(5剂)

用本群的方法煎。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25 06: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ranchgirl 于 2024-1-25 06:14 PM 编辑

01/25/2024
舌体红热,是因为扶阳散寒所致;

舌苔湿腻,是因为吃水果、喝水等所致。也因为热盛不能降藏。
______
舌根剥苔,可能是艾灸时间过长,破坏了肾气的封藏力。
刮痧,适宜于燥结病症,V一般发生在秋季,中病即止,不可太过。

冬季宜藏不宜疏泄,不宜刮痧。
______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2-3 01: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蒲老师语录:
“养津液以藏热力”就是“阴阳和合”,
“阴阳和合”则生“中气”。
“阴阳偏颇”则“中气”虚;
“阴阳分离”则“中气”亡。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2-24 02:35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蒲老师语录:
黄帝内经讲:“气出为虚,气入为实”。

中医治病就是“调气”,“虚实”指的是“气的虚实”。

人体感受大气的两股力量,“离心机”与“向心力”。一股力量向外“升散”,一股力量向内“降藏”。
“升散”让人“虚”,
“降藏”让人“实”。

所以,“虚”其实有两种:
一种是无力升散;
一种是因升散而虚。

所以,中医出现“虚则补之”“虚不受补”两种说法,让人迷乱。实则是不明白“虚有两种”。

第一种,无力升散的虚,可以虚则补之。
第二种,因升散而虚,很多补虚药都会助升散,所以“虚不受补”。其实是不明白“何以虚”,所以不明白“何以补”。

明白了“气入为实”,才会明白第二种虚何以补。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2-24 03:16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咳嗽则气逆,
气逆时间久了必然气虚。

治“咳嗽”这个症状的药大多容易更气虚、气乱。

治则调养身体的“气足”“气顺”。
比如热水泡脚,
比如大米红糖煮稀粥。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2-26 10:15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中气旋转,则上降下升。

上焦热不降,说明中气不旋转,说明中气虚。

中气虚,忌直上直下。
直上直下,则运动不圆。

白砂糖补中运中,与绿豆的凉降成圆运动,防直下之伤中气。

———
伤寒论书中“阳明病胃家实”,属于最热实的病症,承气汤组方仍然是寒热并用,不是全部寒凉。寒热混合生中气,成圆运动。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2-26 12:04 P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还是喜欢彭子益医理,觉得是中医唯一能放之于四海而皆准。其他书都有宝贵的经验,但不能做到放之于四海而皆准,都或多或少存在偏颇和不足。听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11:03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蒲老师语录;
考据文字属于研究中医的一种方式,毕竟是整理散乱的竹简成书,章节顺序与文字难免有错乱。

彭子益推崇黄元御的伤寒说意,至始至终用六气解六经,坚持腑热脏寒的分工,条理分明。胃腑本热,内热病属于胃腑分管;胃寒呢?虽然病位在胃,责任分工则归于脏寒,也就是“寒”都归于太阴少阴负责。

这样简洁明了,算理解伤寒论的思路之一吧。
其他解释伤寒论的书,对于一个方子既出现在阳明病,又出现在少阴病,厥阴病,总是难以透彻解释。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11:16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蒲老师语录:
我还是喜欢彭子益医理,觉得是中医唯一能放之于四海而皆准。其他书都有宝贵的经验,但不能做到放之于四海而皆准,都或多或少存在偏颇和不足。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2-29 11:44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蒲老师语录:
“不从症状去猜原因,养成从舌脉去看原因的习惯。“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26 06:18 AM , Processed in 0.035991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