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sandera

[技术分析] 转载: <<走出幻觉,走向成熟。>>作者:金融帝国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4-30 09: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牛市持股,熊市持币

  无论牛市还是熊市,通常都是80%的股票弱于大盘,而20%的股票大大强于大盘。而这20%大大强于大盘的股票,正是你不敢买入的股票。  —— 金融帝国

  我的炒股方法基本上是以大盘为背景的,中期牛市持股、中期熊市持币。我不知道市场中是否有在中期熊市也能必然获利的高手?常理说,一轮牛熊循环下来,七赔、两平、一赚。那么能够在中期熊市中获利的人,肯定连1%都不到!我自叹不是那不足1%的高手,所以熊市中我会休息。当然这不包括,我在中期熊市末端,对逆势股票提前建仓的操作。

  对于大多数股民而言,股市绝对不是一个“时间就是金钱”的场所。牛市比熊市更容易获利这是无可厚非的。如果你不能在牛熊循环中获取巨大的财富,那么还是学会在熊市中休息吧。大多数股民的问题不在于能否区分中期的牛熊市;而是他们总是自信的不愿意区分。

  事实远远没有这么简单,“中期牛市持股;中期熊市持币;特定幅度的整理市道亏损”才是趋势跟踪者的全部。如果你能够甘心付出试错成本,那么判断市场并不复杂。但如何选股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无论牛市还是熊市,通常都是80%的股票弱于大盘,而20%的股票大大强于大盘。如果你从来没有感受过大赚指数而没有赚到什么钱,那么你绝对不是一个真正的股民。要知道,大大强于大盘的股票。无论是在信念上、还是在本能上,都是股民不敢买入的股票!

  对于新股民而言,前面的技巧你可能无法运用的得心应手,甚至你的本能都无法支持你做到。那么我告诉你一个更简单的办法:新股和除权是行情的扩大器。

  在大盘底部上市的新股、以及除权的股票,未来的涨幅通常会大于大盘;而在大盘顶部上市的新股、以及除权的股票,未来的跌幅通常会大于大盘。这个命题同样是基于概率产生的,而无法保证你结果一定会怎么样。但我多年的观察来看,效果确实不错。如果这个你还做不到,那就只好买入指数基金了。股民对于选股这个问题上,存在着太多的误区。其实买入指数基金就能够保证你的收益与大盘同步,这要好于大部分交易者的实际战绩。交易是一门“舍”的艺术,当你舍去了暴利的黑马,那么你也规避了弱于大盘的风险。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30 09:4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andera 于 2012-4-30 11:26 编辑

第六章:系统之路         

1.贪婪与恐惧 2.趋势是你的朋友 3.小偷的下场 4.预测与交易 5.炒股与赌博 
6.股市中没有确定性 7.亏损与炒股境界 8.交易之道与交易之术 9.股市风险防范 
10.套利原理 11.一致性 12.优化与组合 13.通向金融王国的自由之路
14. 交易系统必定是个性化的 15. 昆虫系统 16. 交易系统的前景



贪婪与恐惧

  在市场贪婪的时候要恐惧,在市场恐惧的时候要贪婪。    —— 巴菲特

  贪婪与恐惧来自于人类正常的本能,而不应该成为一切错误的替罪羔羊。    —— 金融帝国

  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贪婪与恐惧,是交易者的天敌。这种说法看似非常有道理,毕竟我们似乎都经历过由于对大利润的贪婪而错失了最佳离场时机,也经历过由于对亏损的恐惧而使我们在最后一跌中丢掉了持有的筹码。我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深刻的思考一下贪婪与恐惧的本质,而不要将其当作所有“失误”的替罪羔羊。

  贪婪与恐惧形成于人类祖先丛林生活中产生的原始本能。恐惧来源于“或战或逃反应”,如果我们祖先对于所有的危险都勇往直前的话,那么人类恐怕就无法繁衍至今天。贪婪来源于,生物在顺境中追求更多当时并不需要的生存资源而备逆境中使用,否则很多物种无法熬过寒冷的严冬。在我看来,贪婪与恐惧是我们繁衍至今必不可少的两种心理反应,并且他们深入我们的本能与潜意识,从而不可能被我们消除。对于我们这些远离丛林的现代人而言,贪婪与恐惧会表现的更加复杂。恐惧也许并非完全来自于损失,在大牛市中害怕踏空的恐惧往往更能表现的淋漓尽致;而贪婪也会发生在大熊市中,表现为一种希望以更低价格买入的贪婪。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在特定的行情阶段中,也可能表现为一部分人的贪婪,与另一部分人的恐惧。

  如果我们继续深入的研究,还能够发现有时候恐惧反应表现得并不客观。有时候恐惧完全来自于“对过去痛苦的记忆”,这就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道理,也许现实并没有出现任何危机的迹象。更有意思的是,根据“焦虑原理”。对不确定性的恐惧,往往比确定无疑的损失更为可怕。可能亏损一定数量的金钱,要比确实亏损一定数量的金钱更容易使交易者恐惧。由此可见,恐惧通常并非对现实的反应,而是一种对未来的担忧。

  我在市场上,经常听到某某股民指着套牢惨重的股票说:“怪我太贪了,明明给我了百分之几的利润我都不跑,结果损失这么多。”言外之意就是,损失完全来自于他没有兑现百分之几的利润。在他说这句话的时候,是否真能在以后放弃超过百分之几的利润吗?亏损不是来自于交易策略的问题,不是来自没有止损的问题,而只是来自于贪婪吗?如果交易者总是拿着贪婪与恐惧当作错误的替罪羔羊,而不进行任何反思的话,那么这个交易这注定一事无成!

  不贪婪、不恐惧,我们真的能够做到吗?“不恐惧”就会让我们对所有危机勇往直前,是否就注定我们早晚会被市场扫地出门呢?错误难道真的不在于自身“或战或逃反应”的尺度并不客观,而只是在于恐惧的问题吗?我们来到股市都是抱着获利的动机,并且使用我们当时并不需要的初始资金。如果我们真的做到绝对的不贪婪,那么我们就早已成佛,还来股市干什么呢?要知道交易利润并非我们生存的必要条件,那么我们进入股市的动机就完全来自于贪婪。反过来想想,如果我们不在顺境中积攒足够的利润,那么我们又如何应对交易中必然会出现的逆境呢?

  按照“鸵鸟现象”的说法,对于我们无法改变的现实,最好的办法就是接受他、合理控制他。无论是本能还是动机,都决定了我们永远无法消除贪婪与恐惧的心理现象,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能接受他、并且客观的量化他(将其固定在一定的尺度上)呢?

  巴菲特说:“在市场贪婪的时候要恐惧,在市场恐惧的时候要贪婪”。由此可见,并非贪婪与恐惧的错误,而是人们在最不恰当的时候出现这两种心理现象。如果说,某交易者当亏损超过50%以上时才会出现恐惧,那么他的恐惧尺度绝对有问题!既然我们永远无法消除恐惧、甚至恐惧根本就不应该被消除,那么就客观的量化恐惧吧。事实上,止损行为就是一种恐惧的表现。他在潜在的风险面前,选择了逃跑。孙子说过善败者不亡,那么勇往直前的匹夫灭亡只是早晚的事情。

  按照“树形原理”的说法,同样的原因可能出现不同的结果。或者说,没有出现亏损的交易不等于不可能出现亏损。我觉得交易者应该放弃“不劳而获”的幻觉,从而树立一种成本观念。如果你从来都不会亏损,那么捕捉多小的利润都是可以接受的。交易获利的关键就是,在顺境中赚取足够逆境中亏损的金钱。即使从事后来看,你的某笔交易是获利的。那么站在事先的角度来说,你这笔交易也是可能出现亏损的。在我看来,你顺、就是顺!根本没有必要限制自己的好运气。我们根本没有必要在收获的秋季放弃准备过冬的食物,而又在冰天雪地的严冬出外捕猎。我的意思是,贪婪并不是罪过,更不应该成为亏损的替罪羔羊!

  这样一来,对贪婪恐惧的控制就自然形成一种趋势跟踪系统。如果承认任何交易方法都是基于概率上的产物,并且任何方法都是可能产生亏损的。那么我们的当务之急就是,不要继续在混乱中寻找并不存在的完美与确定,而要给自己的交易方法找一个固定的“家”。交易是一门“舍”的艺术,我们总要舍弃一些什么。我之所以在交易系统章节的开头说这些,是希望大家能够接受一些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能回避的成本,从而将自己的交易方法固定下来。这时一个可量化的交易系统就出现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30 09: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趋势是你的朋友

  当你指责“趋势”没有尽到朋友的义务时,请先问问自己,是否真的拿“趋势”当朋友了?   —— 金融帝国

  “趋势是你的朋友”这是每一个交易者都能耳熟能详的名言。我在一个大型股指期货报告会上,听到某资深分析师引用此名言。结果是迷惑了我几分钟后,让我真的感到哭笑不得。我想大家都能理解“趋势”的含义,这里我主要和大家谈谈“朋友”的概念吧。

  第一,对朋友有所求并不可耻。无论是我们小时候追求快乐的玩伴;还是长大以后心灵交流与寻求安慰的好朋友;或者是生意场上追求双赢的合作伙伴。这些都能算得上朋友。事实上,无论是为了追求快乐,还是追求心理安慰,或者是追求物质利益。朋友之间都是“有所图”的,也许这种“所图”只不过是一种开心、轻松的感觉罢了。

  第二,不肯对朋友付出才是可耻的。朋友通常都是相互的,他是你的好朋友,那么你也是他的好朋友。如果朋友之间都是只想索取,而不肯付出的话,那么这种关系绝对不可能长久的维系。希望天天占便宜,而吃不得一点亏的朋友,你觉得可交吗?

  第三,朋友之间最需要的是尊重。朋友之间应该是平等的,而不存在谁高谁一头的问题。如果你总是想证明自己比朋友更聪明;总是不断的表现自己比朋友更正确;甚至总想不断的嘲笑你的朋友、把他当作傻子。那么你的朋友绝对会对你厌恶之极,他会如何对你也就可想而知了。

  第四,朋友与路人的区别在于朋友更能看长。如果你与陌生的路人处事,可能就是一种同一时点上纯利益的交换。但真正的好朋友,并不用为每一次的得失而斤斤计较,而是用一种长期双赢的方式来交往。“现用人、现为人”的方式,绝对不是什么交友之道。

  好了,结论出来了:你对趋势有所求并不可耻,但不能为趋势有丝毫的付出才是可耻的。如果你真的想和趋势作朋友的话,那么你就应该尊重他。而不能总想着自作聪明的超越他,更不能对他呼来吓去。如果你总是对朋友呼来吓去,那么就可想而知朋友会如何对待你。如果你非要和你的趋势朋友,斤斤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那么你的趋势朋友就会离你而去,因为他看不惯你“现用人、现为人”的处事风格。

  和趋势作朋友,你真的想好了吗?没有人强迫你和趋势作朋友,但如果你们真的作了朋友。那么在你希望享受朋友权利的时候,问问自己,是否尽到了朋友的义务呢?其实趋势这位朋友真的很单纯、真的很慷慨、真的很仗义。他会为真正的朋友付出大量的钞票,但他又会经常让朋友付出几次小小的成本,从而看看这位朋友是否对他真心。哈哈,你不想当傻子,趋势更不想当傻子。趋势可不想成为付出了大量的钞票,还被“朋友”嘲笑为傻子的“冤大头”。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30 09: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偷的下场

  我们从来都不曾真正的得到什么,我们得到的只不过是靠失去另一些东西而换回来的。   —— 金融帝国

  小偷是一个令人深恶痛绝的“职业”,他们总是非法的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小偷是那种希望不用付出,就能得到回报的人。抛开道德的是非不谈,偷一次就洗手不干的贼还是有可能真正的占到便宜。但想靠偷东西为生的贼,被“剁手”只是早晚的事情!由此看来,贼不是一个可以当作(养老的)职业的行为。

  律师和医生都要付出十多年的时间来学习专业知识,此后才能获得并不算庞大的收入。而一位交易者上来就想在市场上大赚钞票,是否就显得很可笑呢?交易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职业,甚至他的成功率都是很低的。无论你是否愿意,你都会付出并不亚于律师和医生学习专业知识时所花费的时间与金钱。他们不同之处在于,律师和医生出师后只能赚到有数的收入,而一个交易者则可能通过复利效应赚到天文数字般的财富。另外,律师与医生是否能够学有所成,更多的在于努力的在确定的道路上能够前进多远。而交易者是否能够学有所成,更多的在于努力寻找成功之路的结果。从微观上来讲,有多少交易者,就会有多少交易风格。而这些不同的交易风格,通常并非具有兼容性。也许交易的成功之路就在脚下,但如果你没有经过所有可能的尝试与寻找的话,那么你是不会相信路就在脚下。我曾经就是一位像“贼” 一样怀着不劳而获的心态,进入股票市场的交易者,而结果真的是血淋淋的。

  对于一个商人而言,他需要花费资金来进货,然后再靠以更高的价格销售货物从而获利。也许这个世界上存在一本万利的暴利行业,但绝对不存在无本万利的行业。商人的利润来自于收入减去成本,当商人避免了所有的成本时,也就等于放弃了所有的利润。

  有的时候我在回想,小时候炎热的夏天家中并没有空调,全院的居民都会到路边去乘凉。大家轻松愉快地聊着闲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似乎是那么的亲密无间。我吃邻居家带来的一块西瓜,他们喝一瓶我家带来的汽水。这种充满惬意的恬淡生活,真的似乎永远都与压力无缘。20年后的今天,忙碌的人们在必须努力奋斗才会不被社会抛弃的压力下,让人喘不过气来。同样的夏天,人们各自在家中吹着冷气,似乎都不知道隔壁住着谁。大家在这种令人窒息的压力与忙碌中,变得越来越冷漠——有的时候,我真的在想,具体那种生活方式更能够让人的心灵感到幸福与满足呢?经济的发展,追求的到底是什么呢?

  请相信我,我们从来都不曾真正的得到什么,我们得到的只不过是靠失去另一些东西而换回来的。交易同样不可能存在不劳而获,更不可能存在无本万利。到底我们用什么换来了真实的利润呢?我告诉你,交易的利润只不过是来自于对心灵折磨的补偿。你可以做一个获利丰厚的交易者,也可以做一个随心所欲的交易者,但你绝对无法作一个即随心所欲又获利丰厚的交易者。

  那些为了追求内心满足,而今天“偷一个短”、明天“偷一个短”的交易者,被“剁手”只是早晚的事情。我宁愿将利润隐含起来,也一定把亏损放在看得见的显著位置上。市场有时像一个温顺的小猫,有时又像一只凶猛的老虎。千万别总想着欺负市场,老虎不发威。你还真拿他当病猫呀?

  本章的前三节希望告诉大家的是:成本观念、以及盈亏同源的观念。这是进入系统交易的门槛,迈不过这个门槛的话,系统交易就是天方夜谭。对于我来说,一笔交易无论是盈利还是亏损,我做的都是同样一件事情。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30 09: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预测与交易

  你可以在完全看不懂行情的情况下获取利润,也可能在看对行情的时候反而亏钱!   —— 金融帝国

  预测与交易使用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预测是“点状”的、是相对的;而交易是“环状”的、是绝对的。甚至众多的“交易之环” 还要组成更大的“交易之链”。一位交易者是否出色,完全取决于他的“交易之链”是否出色。如果我们不能弄清其中的区别,那么我们就很难完成出色的交易。

  对于预测者而言,他们并不需要给出绝对化的“极化”观点。比如,按照黄金分割,我们可以指出某某价位有阻力,甚至我们还能指出第二、第三阻力位。但阻力位具体意味着什么呢?预测者并不用回答这样的二维选择,卖出还是持有?而对于交易者而言,必须只能做出“卖出”或者“持有”的极化选择。市场的语言中,并不存在阻力位、超买超卖、等等语言;而最终必须落实在买卖二字之上。市场不管你怎么想、怎么看,只关心你怎么做!

  波浪理论、江恩理论在解释历史行情时,通常都是非常完美的。为了方便探讨,我们只用黄金分割举例。我可以不夸张的说,股指几乎所有的牛熊循环,没有一次是同黄金分割不吻合的。(2245-998)/0.382+998=4262点,与最终的4336点只相差1.7%;(1783-998)/0.236+ 998=4324,与最终的4336点只相差0.28%,这不可谓不精确!2245点为上轮长期牛市的顶部,而1783点为大B浪反弹的顶部,998点为大C浪的最终底部,这样分割方式的三个点位选择绝对是极其客观的。黄金分割中的几个比例为0.236、0.382、0.5、0.618、0.764、1这 6个数字,而历史行情中符合这几种比例关系的案例比比皆是。

  我们假设上证指数最终于1783点见顶,那么按照黄金分割同样可以解释为(2245-998)*0.618+998=1769;(1783-998)*1 +998=1783。如果上证指数在2245点见顶,那么按照黄金分割可以解释为(2245-998)*1+998=2245;(1783-998) /0.618+998=2268。如果上证指数在3016点见顶,那么按照黄金分割可以解释为(2245-998)/0.618+998=3016;(1783-998)/0.382+998=3053点。

  如果是按照切线理论来解释行情的话,那么我们可以画出趋势线、江恩线、X线、平行线等等。这么多种切线不可能全部起作用,否则价格将会寸步难行。但通常事后来看,很可能出现一种“切法”能够创造出完美。

  事实上,前面章节讲述的众多方法中,更大的比例是预测方法而不是交易方法,毕竟他们还不是“成环”的。交易方法必须是可以绝对化的,而如果一个交易者像分析师那样追求幻觉,那么就有点贻笑大方了。对于交易者而言,观点越绝对越好;而对于预测者而言,观点越模糊越好。

  对于预测者而言,他们并不需要“成环”的观点。预测者可以今天看多,明天还看多;而交易者如果今天做多,那么只能考虑什么时候该做空(平多)。也就是说,交易者的观点只能够是多、空、多、空的循环。明白吗?对于交易者而言,看多或者看空是需要资格的!我经常在熊市中听到某股评的观点为看多,下跌半个月后还看多,下跌一个月后仍然看多。我同样经常听到某套牢惨重的股民,对着我说他看多股市。看个屁呀,你还有钱吗?股评任何时候的正确观点都是有意义的,而交易者则不然!

  对于预则者而言,他们更在乎正确;对于交易者而言,我们更在乎获利。我经常听到股民说:“因为某某均线金叉,所以我看多。”我觉得这是荒唐的,我做过历史统计,这种单一命题的正确率不足40%。但我确实经常说:“因为某某均线金叉,所以我买入。”这是绝对没有问题的,我虽然没有概率优势,但我有赔率优势。区别在那里?区别在于按照这种方法单次交易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对于预测者而言,他们讲究冲击极限;对于交易者而言,我们更讲究平淡无奇。简单的说,预测者更在乎正确的次数,而交易者更在乎的是赔率的大小。如果利润是一定的话,我希望是由更少的获利次数与更多的亏损次数组合而成。而对于预测者而言,就截然相反。孙子兵法是继承道教文化的产物,其中的一个观点是:他只会打那些顺理成章就能获利的战争,而不会打那种高难度的战争。上涨不停就持多不动,远远没有在横向整理中连续6次指出高底点更吸引观众的眼球。这样一来,预测者更讲究天天有观点(必然是注重短线),而(趋势跟踪)交易者更希望天天没事做。

  记得十年前,我在反复阅读江恩理论后,用历史行情进行验证时。我发现历史总是非常完美的符合江恩理论中的观点,如果这种完美能够再现的话,那么非常短的时间内我就能赚取天文数字的财富。有意思的是,其后用江恩理论进行交易时,效果并不理想。更有意思的是,过一段时间后再用江恩理论来解释曾经的行情时,不理想的效果也能变为一种事后的完美。似乎我距离巨大的财富也许只差这么一点点!!我拼命的想抓住这近在眼前的巨大财富。

  直到去年的一件事情,才让我深刻的反思其中的奥秘。在上证指数1700点时,波浪理论与黄金分割全部指向完美的顶部。而期货市场又有明显的做空机会,在市场展开短期调整时,我离开股市而进入期货市场。具有讽刺意义的是,期货市场中做空让我卖在地板价上,而反手做多让我两个月内获利了 250%的暴利。我开始反思自己是否真的看得懂行情?更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大盘不但没有见顶反而出现大幅度的飙升。

  我突然发现,这种“事后完美、事先不理想”并非一种巧合。按照“树形原理” 的观点,我们可以找到众多成功者具备的因素,但你做到这些因素时并不能够保证你能成功。交易的道理也是一样的,你可以找到众多行情形成前具备的规律,但符合这些规律的走势未必能够走向预期的行情。这就解释了,艾略特可以发现著名的波浪理论,但却并不能使用该理论创造巨大财富的原因。历史都是符合逻辑的,但未来是飘忽不定的。《通往金融王国的自由之路》中讲述的事后合理偏向,似乎告诉我们交易者不应该成为历史学家。

  不夸张地说,我用了十年的时间,才知晓“预测”与“交易”之间不同的思维方式。我们有可能看对行情但无法获取利润,也同样有可能在完全看不懂行情的情况下稳定获利。十年前我经常在股市上的中期底部满仓套牢,而对明明看出的底部而无能为力。进入期货市场以后,我更发现即使看对行情,离市策略、资金管理做不好也照样无法获利。观点的正确与否,只不过是能否获利的一个次要因素。我经历过多次看对行情而无法获利的无奈,后来也经历过看错行情反而获利几十万的辉煌。我经常听见交易者对我惋惜的说:“我曾经非常看好的一只股票变成了黑马,但我却没有拿住。”事实上,对于交易者来说,“做的能力” 比“看的能力”更为重要。表面上看,从“看到”到“做到”只不过是一小步,其实这一小步比大多数人想象的要远得多!

  后面大家会发现我一个奇怪的观点。市场是值得敬畏的,奢望找到市场的逻辑是愚蠢的。只要你能够形成观点,那么市场就会打败你的观点,除非,你根本就没有观点!“交易之环”是由众多因素组成的:资金管理、开仓、持仓、平仓,并且这些因素是绝对不可分割的。而更多交易者注重的只是对开仓有意义的预测观点。我想说的是,既然交易必须是成环的,那么我们的交易技术也必须是成环的!本章的目的就是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将此前介绍的交易方法,组合成一种能够成环、并且能够反复使用的交易系统。交易的砖块并不能决定交易者的战绩,而由众多技术砖块组成的系统大厦才是真正决定交易者成败的关键。同样的砖块,可以建出风格截然不同的大厦。其实,交易也是一个很个性化的行为,而重要的是你能建设出什么样的大厦。

  我可以保证,我能用三个月的时间,教会一个不懂交易的新手几乎全部正统的交易技术。但一个新手将这些砖块组建成适合自己居住的系统大厦,就绝对不是短短几年就能实现的。要知道,我只需要三秒钟就能交给你一种长期获利的交易系统!同样,让你绝对接受这种“愚蠢”的方法仍旧需要数年的时间。

  最后,我还是给大家讲一段我的亲身经历吧。2005年3月我发表过一篇《未来两三年内,股市中可能出现的词汇》的文章。其中指出了未来的市场热点将会围绕着“下游产业蓝筹股”展开;由此产生“深强沪弱”的市场特征;并且深成指能够产生万点行情。别误会,我不是炫耀什么。事实上,我并没有从本轮壮观的大牛市中赚到什么钱,而是在2006年8月就将主战场转移至期货市场。论预测的话,那么我的观点不可谓不经典,要知道2005年3月市场还处在最为恐怖的时期。论交易的话,我根本就没有利用本轮大牛市赚到什么钱。我希望大家能够反思一下,预测与交易之间到底距离有多远?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30 09: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炒股与赌博

  如果你的利益取决于具有不确定性的结果,那么你就是在赌博。  —— 金融帝国

  我相信,看到我在文章中大谈赌博的读者朋友,一定对我没有什么好的印象。似乎在中国人民的传统印象中,“赌博”是一个令人忌讳的词语。也许正是人们对于赌博的深恶痛绝,而使得没有人愿意思考他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还先来给赌博下一个定义吧:如果你的利益取决于具有不确定性的结果,那么你就是在赌博。所谓不确定性是指:同样的原因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

  曾经有人提出中国股市的“赌场论”。事实上这里的“赌”字,只能算是狭义上的赌博。他是指结果完全不具有概率上的偏向性。从广义上来讲,做生意与买彩票都属于赌博。所不同的是,做生意具有正期望收益,而买彩票具有负期望收益。当然有人认为参与具有正期望收益的游戏叫做“博”,而参与具有负期望收益的游戏才叫做“赌”。如果是这样定义的话,那么我是从来不赌的,毕竟我从来没有买过一注彩票。

  从广义上看,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无法与“赌博”绝对的脱的了关系。事实难道不是这样吗?否则,我们按照成功者的足迹,自己再走一遍就一定能够成功。这样一来,这个世界上就不会在有穷人了,也不会再有失败者了。相信我,投资收益是不具有在现性的,成功是不具有在现性的。

  肯定有人会反驳我“同样的原因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的说法。古代的哲学家说过: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你无法两次踏过同一条河流;世界上没有两片树叶是相同的……没错,即使是两个先后摇筛子的赌徒,他们也不可能是绝对的相同。比如,时间是不同的;位置是不同的;摇筛子使用的力气是不同的;甚至他们的名字也是不同的。请注意,这些不同之处对于赌博结果是没有任何相关性的。这样一来,所谓的“同样的原因”是指任何“归纳程度”后的“同样的原因”,而不是绝对相同的原因。

  有一天上海股市大涨了一百多的点,收盘后一位股民说是受股指期货即将推出的传闻影响。我们先不说传闻的真假,如果当日股市暴跌的话,那么可能同样有人说是受这个传闻的影响。通常消息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而人们认为正确的解读方式又会受到行情结果的影响。在我看来,交易是一门忽略的艺术,而不是一门精确的艺术。我们应该把与结果不具有相关性的原因忽略。否则的话,就会出现:张三赌博盈利的原因在于它叫做“张三”;而李四赌博亏损的原因在于它叫做“李四”。

  上面说的这些,是希望让读者朋友们最大限度的理解,我在本书中不止一次谈及赌博的这种疯狂行为。下面我们按照职业赌徒的标准,来谈一谈赌博中必须考虑的原则问题。

  第一,输不起的不赌。君子算战,先算败。最低限度,我们应该知道可能会出现的最大损失是多少?如果这种可能出现的最大损失是我们无法接受的,那么我建议你不要下注。抱着输不起的心态参加赌博者,通常都会失败。抱着孤注一掷、“不成功便成仁”想法的赌博者,通常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也许一个人的行为,不可能不受到心理状态的影响。如果你真的输不起的话,那么在下注前,你已经输了一多半了。

  第二,能够接受任何结果。这要求我们在下注以后,对结果不要有任何期盼。人通常是把应该自己左右的事情听天由命;而又想通过期盼来左右只能由“天”来决定的结果。某心理学家在对拉斯韦加斯赌博的赌徒进行研究后发现:通常赌徒都是在下注的时候冲动,而又在轮盘转动后焦虑的期盼。难道我们的交易者不也是这样吗?在开仓的时候冲动,而在持仓的时候焦虑。可能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交易者,都是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没有任何意义的“期盼”上。不是我迷信,你越是在乎的事情,你就越难以做好。

  第三,永不赖桌。我们应在在赌博开始以前,就明白自己是在舍什么、是在赌什么?亏损是会永远伴随赌徒一生的现象。亏损并不可耻,可耻的是超过计划以外的亏损。如果亏损已经达到你的计划,这就说明你已经输了!希望捞回一些稻草的滥赌徒,通常会被不可控的风险而彻底打败。

  第四,赢冲输缩。请相信我,运气是有惯性的!运气好就是运气好,我们没有必要限制自己的好运气。即使好运气结束时会伤害到你的利润,那么这时你也是最“输得起”的时刻。这绝对不是迷信,人在不顺的时候喝凉水都能塞牙,而又在一帆风顺的时候能够错有错招。甚至做错了事情,还能出现好的结果。不要和命运抗争,如果幸运之神并不眷顾于你,那么你一定要保存实力等到幸运之神发现你的那一天。人应该向乌龟学习,危险的时候就躲在“壳”中忍受一切羞辱,而在捕捉到猎物时,咬住了就不撒嘴!

  第五,赌博不应该成为生命的基石。如果人生的基石是建立在不确定性上的话,那么整个人生绝对是一种悲哀。我相信,最能够做得好交易的人,绝对是最能够把交易放下的人。如果一个人把交易本身当作生命的基石,那么很可能你就无法做好交易。人越是在乎、越是依赖的事情,就越难平稳的将其做好。能有资格征服、驾驭一种事物的人,绝对是那些能够做到“放下”的人。从人生的角度来讲,人的一生总是把精力浪费在自己根本控制不了的事情上,难道不是一种悲哀吗?

  想想看,你是愿意做一个通过概率优势来赌博的交易者呢?还是愿意做一个自以为是在做交易的赌徒呢?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30 09:5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股市没有确定性

  如果让我把人生、甚至是整个宇宙浓缩为一个字的话,那么这个字就是“赌”!也许上帝可以不玩筛子,但你我都不能不玩。    —— 金融帝国

  追求确定性来自于对完美的追求,即使明知这种完美是不现实的,那么也不能让人们放弃追求。更多的人乐意于用掩耳盗铃的方式来应对现实世界必然存在的不完美。想想本书开头时讲述的那个“手机销售试验”吧,价位、质量、功能、款式是衡量手机的几个标准,他们绝对是互损的。一个方面的优势,必然会出现其他方面的弊端。但消费者宁愿活在店员谎言制造的幻觉中,也不愿意对这种不完美进行取舍。

  自古以来,很多人都在争论市场是否能够被预测。一部分人认为市场的波动是杂乱无章,未来绝对是不可知的;另一部分人认为市场的波动是可以预测的,未来是可以计算出来的。但大家是否想过,在可知与不可知之间还有一种状态。那就是,市场的未来虽然不可知,但却具有概率上的规律。我很肯定,市场绝对不是杂乱无章的,同时也并不具有任何的绝对规律。

  我要说,承认自己看不懂行情并不丢人,甚至在看不懂行情的前提下,实现必然的利润也是很现实的事情。从“赌场原理”可以得知,赌场的经营者根本无法得知与某位特定赌客的赌博结果,但赌场的经营者却知道其能够必然的盈利。

  很多人奇怪的对我说:“我没有你这么高的交易水平,所以只能做做短线。”简直是胡扯,短线是我都不敢涉及的高难度交易方式。我明白这些人的思维方式,他们误认为我获取的大利润是看得准。他们根本就不相信,我能够在毫不知情的前提下,将获利头寸长期持有。事实上,我的秘密就在于:永远用钱去换位置,而不是用位置去换钱。什么是位置?位置就是在趋势行情中方向上的优势!更多的人,在获取(可能的)好位置的时候,迅速用珍贵的位置来换取少得可怜、但真实确定的钞票。而我是甘心用一定真实确定的钞票,来换取可能出现的好位置。

  我很诚实的告诉很多人,我的大利润不是看出来的,而是赌出来的。有意思的是,几乎所有的人都不约而同的对我所说的这个“赌”字深恶痛绝!我毫不夸张地说,如果让我把人生、甚至是整个宇宙浓缩为一个字的话,那么这个字就是“赌”!也许上帝可以不玩筛子,但你我都不能不玩。非常有意思的是,当我同一位朋友反复讲述我的理念后,他说出了这么一句话:“你这个不能叫做‘赌',应该叫做‘博'”。看来,人们对于赌这个字的反感程度太惊人了!

  曾经的我,为确定性付出了太大太大的代价。起初我为了每笔交易都必须盈利的确定性,甘心放弃了太多的利润。即使我放弃得再多,确定性也丝毫不会眷顾于我。我用只买入业绩好的股票、只买入大幅下跌后风险释放的股票等等方式,来追求根本就不值得,而最终仍旧追求不到的确定性。后来我使用趋势跟踪策略时,总是等到一条条向好的迹象全部出现后才买入股票。这样做不但不能丝毫的提高确定性,反而让我的买入价格比系统高了许多。这有点类似我前面提到的“点球原理”,寻找确定性最终只能让我们一无所获。在我看来,一个人的交易行为越不需要理由,那么获利就越容易。当我们每多知道一点的时候,就会多付出一些代价。当我们知道全部真相的时候,这种真相已经没有丝毫的意义了。

  人们呀,你们追求确定性,追求的真是不计代价、追求的真是毫不理智!追求完美的动机使得你们想绕开所有的缺陷,而不是承担我们必须承担的东西。你可以继续按照“鸵鸟现象”中描述的那样,在弊端中“绕呀绕”。反正我们不乐意相信的东西,就可以当他不存在。说实话,我见过太多的人,用这千奇百怪的方法来追求并不存在的确定性。坚强的人们,跟我一起去直面亏损吧。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30 09: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对待亏损的态度看炒股境界

  我真的很感激那些连续出现的小亏损。正是这些令人讨厌的小亏损,把那些比我更聪明的交易者挡在了获利的门外。
                                    —— 金融帝国

  我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从一个交易者对亏损的认识境界,就完全能够看出这个交易者的交易境界。“亏损”是一个那么令交易者讨厌的词汇。但事实上,交易长期稳定获利的秘密就在于对亏损的正确认识。

  第一层境界:拒绝面对亏损

  生活中有这么一类人,他们永远对自己的错误视而不见,并且总是会在犯错后找出这样、那样的理由来使自己所犯的错误合理化。其实,他们所找出的那些理由是否有道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些所谓的理由是建立在“自己没有犯错”的前提下,通过“选择性过滤”来寻找出来的理由。而并不是通过对全部理由进行客观的分析,最终得出自己是否犯错的结论。人嘛,就是这样:总是相信自己乐意于相信的事情。问题是,这类人反复在自己这样的心理暗示下,最终会深信自己就是对的。

  生活中有什么样的人,市场上就会有什么样的交易者。也许人都是有自尊心的,似乎每个交易者的成长道路中都会经历这样的阶段。同样,他们对待市场上的原因根本无法客观的分析。事实上,他们并不是用原因来综合分析得出结果,而是站在固定的、并且是自己希望出现的结果的基础上来寻找原因。简单的说,他们不是因为看涨而作多,而是因为做多而寻找看涨理由。这样交易者在不断对自己心里暗示的催眠下,慢慢的使自己的信念同市场的客观现实越走越远。如果市场最终的走势真的和他们所希望的结果一致的话,对于他们也不会有任何好处。这样会使他们的自尊心膨胀,下次就更难面对自己的亏损。想和市场一争高下的动机,早晚会被值得敬畏的市场所扫地出门。没错,这只是时间的问题。

  第二层境界:努力规避亏损

  这类人在生活中应该算得上“完美主义者”,他们根本不允许自己犯任何错误。如果真的犯了什么错误,他们就会陷入反复的自责当中无法自拔。也许他们的目标就是努力使自己在未来能够不再犯错。

  市场上的这类人已经比第一类人进步很多了。他们已经明白在市场上的生存法则是通过敬畏市场使自己的交易能够保持弹性。他们明白市场永远是对的,和市场“理论”是一件愚蠢的事情。但是他们还是没有跳出“对错与盈亏具有完全相关性”的怪圈。他们对自己过于苛刻,而把自己根本无法左右的事情,让自己来负责。如果说第一类人是在和市场较劲,那么第二类人就是在和自己较劲。他们认为亏损是可耻的、是应该避免的,或者说自己应该为亏损负全部责任。这类交易者可能会陷入自责的痛苦中而无法自拔,并且最终成为"学习效应"的受害者。

  第三层境界:承认亏损的合理性

  如果说生活中的完美主义者是那些把避免犯错看得比获得辉煌更重要的一些人,那么通常做起事来就会畏首畏尾。什么都不做,就会什么都不会做错,但同样什么也都不会做对。我在中专时有个好朋友,他的能力非常强。现在他有自己的公司、房子、汽车,要知道他也才25岁。朋友们对他的评价是:拿碰壁当“找乐”。也许正是因为他不忌讳碰壁、不忌讳犯错,所以乐观的“冲劲”才使得他打造出自己的成就。

  在市场上,如果你能承认亏损的合理性,并且能够接受亏损交易是可能会发生的。那么你的交易行为才不会畏首畏尾,而能够做到得心应手。否则前怕狼、后怕虎的拖拉作风,只会让我们最终等到真正的狼、真正的虎。但无论如何,这时的交易者还是希望最大程度的规避亏损。只不过他们把获得利润看得比避免亏损更重要。

  第四层境界:认识到盈亏同源

  这时的交易者已经意识到盈亏是我们所左右不了的事情,我们只能从宏观上来寻找所谓的概率优势,而在为微观上的得失只能交给“天意” 来决定。这时的交易者已经发现,无论是盈利还是亏损,我们都是在不断的做同一件事情。当我们规避了亏损,同时也就规避了利润。如果说我们的交易方法是具有正期望收益的话,那么避免亏损就是一件不划算的事情。假设我们采用的是趋势跟踪系统,那么正确率就会必然的低于50%。这时规避一次亏损似乎并不困难,但问题是这种规避亏损从赔率上来讲根本就不划算。也许这时的交易者,已经开始思考交易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人类的智慧在市场面前到底意味着什么?

  第五层境界:得失随缘、心无增减

  当交易者已经明白,除了寻找宏观的概率优势以外,我们对市场根本无能为力时。他们明白获利的交易来自于我们通常会不断出现的亏损。让我们规避亏损等于就是在规避利润!如果说这时的交易者已经能够“爱上你的亏损”,那么可能显得有些夸张。但最低限度,应该可以做到“得失随缘、心无增减”。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吗?这已经到了我所知道的交易最高境界:放下交易,而跳出市场之外。这是一个心灵成熟的标志,需要很长时间来慢慢的磨练。对于交易的结果而言,交易者已经从“依赖”转变为“顺其自然”。对于交易信仰而言,交易者已经从与市场的“对抗与争斗”转变为“包容与融合”。这就是道教文化中所为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30 09: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交易之道与交易之术

  一流的交易策略搭配上二流的交易技术;要比一流的交易技术搭配上二流的交易策略好得多。
                                 ——大意来源于《克罗谈投资》

  自从看完《通往金融王国的自由之路》后,我开始大量阅读国外股票书籍。我发现国外的书籍与国内的书籍有很多本质上的不同。如果说“道”与“术”最早是出现在中国古典哲学中的话,那么真正从中受益的却是外国人。我追根溯源后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些宝贵的思想最早是出自老子的《道德经》。

  我国的主流理念同世界上的主流理念已经越差越远,这也许是中国教育的一种悲哀吧。“所谓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上1%的灵感。但往往取决定性因素的不是99%的汗水,而是那1%的灵感。”我敢肯定,这句爱迪生的名言,至今仍有超过一半的中国人不知道后半句。

  《通往金融王国的自由之路》中的很多观点对于中国股民还是那么的陌生、还是那么的另类。你知道吗?即使在不同作者的国外书籍中,我都能找到他们的很多共同之处。中国人的信仰体系似乎就像是在一个与世隔绝的环境中发展起来的一样,这可能也要算是另一种“中国特色”吧。我们谁也不能否认,国内交易书籍的立足点通常来自于交易之术,而国外书籍的立足点通常是交易之道。难道不是这样的吗?《股票作手回忆录》、《亚当理论》、《混沌操作法》、《克罗谈投资》、《短线交易大师:工具和策略》哪个不是侧重于理念?《炒股的智慧》是国人所写,但作者也是成长于海外。可能《十年一梦》是少数国内人士关于交易理念的作品,但书中还大量引用《股票作手回忆录》中的内容。如果我的作品也能算上交易书籍的话,那么也不得不引用《通往金融王国的自由之路》。更有意思的是,被美国人抛弃的《四度空间》,却能够在亚洲找到发扬光大的土壤。纵观国内的交易书籍,都是侧重于什么招数呀、什么指标呀、什么技术呀?也许唯独让国人感到自豪与讽刺的是,国外书籍中的很多理念却来源于中国古老的宝藏。

  中国人阅读国外书籍就需要翻译,而翻译书籍的人很可能并非交易者。或者说,即使翻译人员是交易者,那么也必须尊重原创的用词。也许在不同国度中的人们,使用的语言表达方式也并非相同吧。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国外书籍是架构在高度总结的基础上。而不可能像我讲得这么详细,并且贴近生活。这就出现了一种理解上的障碍,除非我们真的经历过,否则我们很难理解。即使短短的一年时间以后,我都能对书中的名言有一种更深层次的感受。《克罗谈投资》中作者反复强调“一致性”,以及自身的“约束”。当我把股市上巨大的利润放跑之后才能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在暗示我们放弃思考、尊重系统。国外书籍从结论上来说是绝对的经典,但推论却是一片空白。我不说别人,就连我自己在一年多以前大谈“一致性”与“约束”,我又是否真的理解了其中的含义呢?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很多老股民说起投资理念来都条条是道,而交易起来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

  曾经我看到《克罗谈投资》中的一种观点:一流的交易策略搭配上二流的交易技术;要比一流的交易技术搭配上二流的交易策略好得多。当时我的理解只不过是,策略比技术更加重要。仅此而已!一年后的今天,我才意识到:原来技术与策略同样是互损的!如果你具备了一流的交易技术,那么你就注定与一流的交易策略无缘。而如果当你真的掌握了一流的交易策略,那么你根本就不可能容得下一流的交易技术。为什么呢?他们走的是截然不同的方向!

  在我看来,交易者的问题不是他们在成功之路上跑的不够快,而是从根本的方向上就已经错了。如果说一个人对交易的信仰是正确的话,那么即使采用最粗糙的武器也能获得成功;而如果一个人对交易的信仰是错误的话,那么他使用再精良的武器也摆脱不了屡战屡败的命运。那么交易之道是什么呢?其实我已经将其贯穿于全文之中。我真诚地希望广大的交易者,不要在那些细枝末节上继续浪费时间。不要再去做那些,我们根本就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30 09: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风险防范

  风险防范策略只有两点,一个是不丢掉自己的位置,另一个是绝对的止损点。    —— 金融帝国

  风险防范对于任何交易者而言,都是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题。对于大多数交易者而言,他们会用“传统”的方式来进行分险防范。那么传统的风险防范方式到底能够起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呢?

  分散投资:

  在我看来,分散投资可以作为资金波动幅度的“减震器”,从而规避大面积的资金回撤,并使投资收益实现较好的稳定性。如果你的操作方法期望收益是一定的话,那么分散投资并不能起到规避风险(提高期望收益)的作用。道理很简单,如果你(的方法)是错的,那么十个你也是错的。只不过分散投资可以使你稳定的亏损,而不会使得最终结果出现与理论值太大的偏离程度。也就是说,分散投资一种资金管理工具,而不是一种风险防范工具。

  我见过很多股民都是“盈利兑现,亏损挂起”,但他们又通过分散投资来规避市场可能会给他们带来的致命打击。这样一来,这类交易者就买入十只以上的股票,哪个获利了就兑现,而亏损的就不管他。在我看来,这种可怜的分散投资只能是让交易者更加平稳的亏损。被市场扫地出门不容易,但实现获利同样也不容易。

  买入优质股票:

  无论你相信与否,现在的每股收益与未来的涨跌并不具有任何的相关性。如果非要把股票的涨跌与基本面扯上关系的话,那么未来的涨跌也只和业绩(预期)的变化呈现正相关。如果市场上真的有某只业绩优良的股票以不可思议的低价出售,那么我通常认为这是一种业绩的骗局。

  买入便宜的股票:

  所谓便宜有三种含义:买入价格低的股票;买入下跌后的股票;买入疲弱的股票。我很不理解股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误区,很多人告诉我高价股亏损十几元很轻松,而低价就算“跌没了”才几块钱。难道这些股民炒股票不看幅度而看绝对的价格吗?从国外的市场来看,低价股的想象空间同风险都要高于高价股。在《短线交易大师:工具与策略》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交易者给作者打电话时指出:“我并不否认你们推荐股票的正确性。问题是这对我没有任何的好处,因为他们通常都是正在上涨的股票。”事实上,买入正在下跌股票的这种偏向绝对是一个误区。从概率上来看,其效果绝对不如买入正在上涨的股票。这是一个经典的案例:交易者相对于获利而言,更在乎自己信念体系下的“正确”。买入弱势股而占市场的便宜更是荒唐,要知道市场上的强弱互换可能需要五年的时间。

  上面的内容前面都有所提及,这里就让大家回顾一下吧。既然这些不能实现风险防范,反而成为交易者加速亏损的思维误区。那么什么样的方法能够防范风险呢?在我看来,所谓风险是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错误的买入,一个是错误的持有。规避错误的买入又有两个办法,一个是提高买入的正确率,另一个是减少买入次数。如果说交易的技术都是基于概率而不存在绝对的高正确率,那么就只剩下减少操作次数了。避免错误的持有,就是永远不让自己被动,那么唯一可行的方案就是绝对的止损点。

  答案很简单,风险防范策略只有两点,一个是不丢掉自己的位置,另一个是绝对的止损点。不丢掉自己的位置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最好的风险防范策略,而绝对不只是获利的工具。对于今年强劲的股市而言,很多股民通过“截断利润”来规避风险。当然如果你卖出后就与股市说再见,那么你的风险防范策略还是可行的。问题是如果卖出后还要买入的话,那么你仍旧会面临同样的风险。而你买入的次数越多,那么买入在最高点的概率就越大。

  面对4400点的股市,对于丢掉位置的我,会感到非常的迷茫。如果现在买入,那么有可能会买入在最高点。如果不买入的话,那么大盘仍旧可能不断创出新高。最好的风险防范就是1800点买入股票而一直持有到现在。这绝对不是事后诸葛亮,如果我们绝对不丢掉自己位置的话,那么这并不难做到。长赌必输,你交易的次数越多,就越有可能做出糟糕的交易。而如果你对糟糕的交易又没有任何“免疫力”的话,那么你一定会输得很惨。保住位置的优势在于:什么都不做就是什么都不会做错,并且什么都不做利润也会不断的增长。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30 09: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套利原理

  套利思维与交易系统的不同之处在于,一个是同时点上的盈亏对冲;一个是不同时点上的盈亏对冲。
                                           —— 金融帝国

  在学习期货从业资格考试的过程中,我被动的必须学习很多关于套利的知识。套利的方法很多,包括跨期套利、蝶式套利、跨市套利、跨商品套利、期权套利等等。套利可以设计出很多的模型,似乎对于交易而言只有套利完全具有科学的色彩。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套利思维有一个明显的可取之处。

  能够影响市场未来走势的因素有无穷无尽,而我们又不可能完全了解和运用这些无穷的因素。套利思维最大的优势在于:他能够用对冲的方式来化解大量的不确定因素,从而利用某一特定具有优势的因素在市场中取利。比如,跨期套利就是在回避能够左右未来涨跌的大量因素后,利用不同交割月间差价不合理的因素来获取利润。这充分的体现了忽略的艺术,从而使交易者能够在完全看不懂未来走势的情况下,利用某种优势来从市场中取利。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就是咬死策略,它同样能够回避市场上的大量不确定性,而只从有概率优势的角度入手。比如,指数化基金就是根据经济长期必然增长,从而使得股票指数长期而言具有涨跌不对称性的概率优势入手。至于选股、中短期走势等不确定性因素完全采取“无为”的忽略艺术。从国外的基金业来看,能够跑赢指数的投资基金少于 50%。并且随着运作时间的增长,能够跑赢指数的比例会呈现越来越少的趋势。

  但传统的套利思维又有一个明显的缺陷,那就是必须利用市场的不合理因素来实现获利。这意味着套利者是在对市场指手画脚,告诉市场应该如何去做。这种自作聪明而没有弹性的交易思维必然会引向两种结果。第一种结果就是无风险的利润少得可以忽略不计,并且交易行为繁琐。第二种结果就是利润有限而风险无限,也就是说市场不合理的程度是有限的,而市场继续扩大不合理的程度是无限的。也许完美的套利模型真的只能存在于书本上!自作聪明的找出市场的不合理,与我敬畏市场、随市而动的交易风格格格不入。所以我个人是从来不会采用传统意义上的套利交易。套利是不可能具有弹性的,你因为市场的不合理而开始套利,那么你应该不会因为市场的更不合理而结束套利行为。也许套利的结果就是能够产生很大的正确率,但无法回避被市场扫地出门的风险。要知道当猪吃的玉米比人吃的小麦还贵的时候,那些利用玉麦比价不合理进行套利的交易者必然死无葬身之地!

  其实套利行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盈亏对冲是同时点的,也就是说你在一只脚出现亏损的同时,你的另一只脚能够立刻对冲掉你的风险。如果将套利思维稍微加以变形,就能够成为我们通常所说的交易系统。也就是说,当你把利用市场微观上的不合理性转变为市场宏观上的概率优势;同时你再把同时点的盈亏对冲转变为不同时点的盈亏对冲。这时的套利思维和咬死策略以及交易系统就别无二致了。

  在市场上确定性是相对的,而不确定性是绝对的。套利原理的精髓就是在于不是与不确性对抗,而是在最大程度上将不确定性包容。其实一个交易者的成熟过程基本上能够体现出这样的轨迹。从与不确定性(亏损)的逃避到与不确性的对抗;从与不确性的对抗到对不确定性的接受;从对不确定性的接受到对不确定性的包容。最终交易者能够超越不确定性的问题,而利用一丝的概率优势来实现长期稳定获利。这时的交易者已经不是非要利用必须看懂市场不可的预测来实现获利。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30 09: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致性

  即使你强硬的约束自己的行为,那么你那丑陋的本能仍然会不时的出来找麻烦。要知道越复杂、越相对的约束规则,就越难以真正的控制自己的行为。          —— 金融帝国

  人的心灵是一部世界上最为复杂的机器。对于一个人而言,对外我们无法全部的认识宇宙;对内我们无法全部的认清自己。也许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断的做着两件事情:一件事情是对外界的探索,另一件事情就是对真我的寻找。我们应该永远是一只眼睛看着世界,而另一只眼就看着自己的内心。对于我们的心灵而言,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我们不知道的远远比我们知道的多得多。

  如果说人性是无限复杂的话,那么作为人性的一面镜子的市场也就是无限复杂的。当然我们能够找到人性的规律,自然也就可以找到市场的规律。在后面的“从股市到期货”中,我会讲到从对市场的研究,转变为对自身的探索。这里我想说的是,人性是复杂的,而市场又是人性的天敌。那么在市场上的取胜之道,除了更多地寻找人性的规律以外。就是通过收敛人性、约束人性,并且通过已经找到的具有概率优势规律来反复实现利润。

  在值得敬畏的市场面前,我反复的发现“墨菲定律”的身影。还是那句话,我不知道的远远比我知道的多得多。对于我现在的境界而言,我不得不把人类思考的价值,定义为负值。也许我说不清楚原理,但我肯定市场总是在捕捉我尚未意识到的人性规律。

  前面我已经说过,市场上20%的股票要大大强于大盘,而80%的股票要弱于大盘。让我感到惊讶的是:身边的股民通常没有人持有大大强于大盘的股票。我在反复的探索其中的奥秘,并且也发现了大部分的原理。事实上,我通过这种规律可以轻松的设计出选股程序,并且建立自己的股票池。股票池中股票的平均表现,通常都会比全部股票的平均表现的要强。而这种选股程序只能选择出股票池,而绝对不可能指向最后实施买入的股票。这时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当我从股票池中挑选自己买入的股票时,挑选的结果仍旧会落后于整个股票池的平均水平,甚至还可能出现低于全部股票平均水平的情况。

  这是一种惊人的想象!实际操作的结果,通常都会低于概率得出的理论值。我惊讶人们这种挑选坏股票的天赋!而这种天赋对于交易了十年以上时间的我,仍旧无法认清其中的全部机制。股民都是抱着买入黑马的动机进行选股,而结果却是大面积的输给大盘。后来我曾经不止一次的建议新股民,不要选股,而直接买入ETF指数基金。我保证这样能够让你跑赢90%的股民。而我在应对从股票池中选股的问题时,也不得不采用更大程度上的分散投资!天哪,对于交易而言,你包容掉的东西越多,你的战绩就会越好!!当你舍弃了买入黑马的可能时,你就能得到大盘的平均升幅。如果你追求极致,那么就必须涉及更多的问题。而涉及到的问题越多,你那丑陋的本能就越容易跑出来找麻烦。

  很久很久以前,我就找到了一种能够获利的交易方法。但我并不甘心完全抛弃自己,而使用这种冰冷的规则。虽然我以这种方法作为全部交易的背景,但仍然总是想着超越!超越!再超越!回头看看这五年多的战绩,我超越没了数百万的利润!!!而这种结果,系统只不过是打击了我三次!

  2001年的崩盘中,我因为忽略了一次卖出信号而亏损了40%以上;2003年我与市场赌气的追求确定性又亏损了40%以上;2006年我又在上证指数 1800点时放弃了一次买入信号。就是这三次,我丢掉了数百万!第一次我找到了“学习效应” 来解释;第二次我下定决心放弃确定性;第三次更悲壮,我决定放弃自我意识。好在让我欣慰的是,最后一笔学费交的还算划算,毕竟我从期货市场中也获得了数倍的利润。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除了这三次以外,我几乎都是完全的按照信号操作。可能其间也成功的超越过几次,但带给我的利润(逃脱的亏损)也只不过是几万元罢了。

  墨非法则再一次应验。相信我,人类的思考在市场面前是负值的。如果人类绝对不思考,那么在随经济长期增长而不断上扬的股市中,绝对应该是获利人数多于亏损人数。

  《克罗谈投资》中说到,交易获利的关键在于对自身的约束。好像我还没有听过谁讲到,人类的思考在市场面前是负值的言论。也许每个人的位置不同,所以信仰就不同;因为信仰不同,所以观点就不同;因为观点的不同,所以言论就不同。这种由思考带来的“墨非法则”真的很少有人提及。《克罗谈投资》中讲述的一致性原则,事实上就是在暗示大家放弃思考。

  在我看来,交易系统能够获利的关键在于,必须放弃思考而坚持一致性原则。交易系统可以使能够获利的交易者获利更多,但却无法对亏损的交易者产生任何的好处。请大家相信我:交易是一门朴实无法的艺术,而不是一门追求极限的艺术。交易讲究包容、低调、容忍、承担、放弃……本来交易是一种零和游戏,但人类的思考将其变成了负值游戏。想想看,放弃黑马你就能够与大盘同步!事实上,交易者全部的灾难,或多或少都是在自于“不甘心”三个字!最后我终于并不情愿的相信:在庞大的市场面前,渺小的我真得是一钱不值!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30 09: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交易技术的优化与组合

  环境是变化的,而越能适应过去环境的方法,就越不可能适应变化以后的环境。   —— 金融帝国

  关于交易的(思维方式)方法并非很多,那么为什么学习交易会如此的困难呢?如果将全部的交易技术进行分类,那么核心思想也不过就那么几种。如果你只想学习其中的一种,那么短时间内你就可以毕业。交易之路之所以漫长,在我看来,完全是因为“组合”与“优化”的不归之路。所谓优化,就是将同一核心思维的交易技术找到最佳参数(公式)。所谓组合,就是将不同核心思维的交易技术融合在一起。

  对于趋势跟踪系统而言,核心思想是极其简单的。就是所谓的“亏损兑现、盈利挂起”,而做到这一点就需要考虑一个参数的问题。亏损达到什么程度我们应该兑现呢?或者说,趋势中的反向波动达到什么程度,我们可以视为“反转”呢?哈奇10%投资法则就能用最为简单的方式回答这个问题,如果价格反向波动10%,我们就可以视为趋势的反转。或者说,用两条特定参数均线的交叉作为趋势跟踪尺度,同样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趋势跟踪系统必然会产生低正确率,甚至是“买天花板、卖地板价”的风险。我想几乎没有人愿意心甘情愿地接受这种风险(成本),那么 “高智商”的人们就想通过“优化参数”或“优化公式”来绕过这种成本。自此趋向类指标的大家族中,就不断的涌现新的成员。简单的问题,在完美主义者的驱动下开始变得复杂起来。

  我也不例外,同样花费了数年的时间,希望攻克避免假信号的终极课题。在应对某次假信号,使得我止损在地板价时。我发现,如果指标迟钝一点,那么就能够过滤这种假信号。我努力的寻找假信号的过滤器,来规避这种风险。所谓过滤器,就是在指标发出后,必须符合另外的一个条件,才开始操作。事实上,这种过滤器的本质,仍旧是将指标迟钝一些。或者说,某参数的指标加上某过滤器,同将某指标的参数变得迟钝一些是等效的。

  当我使指标迟钝一些后,就能规避当时已经出现的假信号。但迟钝后的指标,在不久后仍然出现止损在地板价的案例。这该如何是好?继续添加过滤器,使得指标更迟钝,或者说更难发出信号。再过一段时间,我在一轮趋势行情中发现:过于迟钝的参数使得“掐头去尾”后利润极其有限;而如果采用敏感一些的参数,那么将会获利丰厚。

  好在我比较务实,而没有在“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的怪圈内“狗咬尾巴”的原地转圈。我想,根据一次特定的行情来改变自己的参数是愚蠢的,而必须建立一种长期观念来解决参数的问题。我意识到,继续玩这种“参数游戏”是绝对没有出路的,当我规避了一次假信号的成本时,却可能在历史走势图上又产生原本不会出现的新问题。我不能像“学习效应”中所说的那样,在敏感与迟钝的两极间摆来摆去,而应该给我的跟踪尺度找一个固定的“家”。

  根据自己长期进行的历史统计,以及《混沌理论》、《临界》等著作给我的启发,让我意识到“敏感与迟钝等效性原则”。越敏感的跟踪尺度就能产生越多的假信号,但同时每次假信号的成本就越小,并且在趋势行情面前就越能卖在距离最高点更近的价位;而越迟钝的跟踪尺度就能产生越少的假信号,但同时每次假信号的成本就越大,并且在趋势行情面前就越会卖在距离最高点更远的价位。这种结论与《混沌理论》中的“本体相似性”不谋而合,同时也需《临界》中的“能量分布法则”别无二致。

  当然,对于现实的操作而言,越迟钝的尺度,就越能体现这种等效性原则;而在过于敏感的尺度上,等效性原则并不适用。这并非市场波动不符合等效原则,而是交易成本的问题。交易成本包括,不连续的价格跳动、移滑差价、手续费等。如果跟踪尺度过于敏感,那么交易成本将吃掉更多的潜在利润。在不考虑交易成本时,或者跟踪尺度迟钝到可以将交易成本忽略不计时,等效应原则都是同样适用的。这时我唯一的结论就是,迟钝比敏感具有略微的优势,而这种优势完全来自于交易成本。

  在我看来,好的交易思想是应该在任何参数下都能有效的。如果一种交易思想只能在特定的参数下有效,那么它只能属于“微观规律”并且会被市场快速淘汰。还记得“恐龙效应” 中的说法吗?环境是变化的,而越能适应过去环境的方法,就越不可能适应变化以后的环境。在计算机技术极其发达的今天,我们很容易就能够找到过去一段时间内最佳参数,或者说最佳计算公式。《通往金融王国的自由之路》说的一点也没错,越是过度优化的系统就越难在未来获利。在技术指标种类越来越多的今天,我们可以找到加权平均线、抛物线、平滑移动平均线、甚至是我们不知道公式的“S点买入、B点卖出”。如果继续按照这种潮流发展下去,我们还能设计出平均线的平均线、平均线的加权平均线……反正在电子能够以光速在处理器上奔跑的今天,这种复杂计算并不难做到。但这种复杂真的有意义吗?按照上面的说法,核心思维一定的情况下,宏观结果就是一定的,而优化是绝对没有意义的。既然“参数游戏”是没有意义的,那么“公式游戏”同样也是没有意义的。

  即使由于交易成本的问题,使得趋势跟踪的有效性是有敏感度下限的。但是在忽略交易成本的前提下,我相信:无论你采用什么样的公式、什么样的参数,只要核心思维是一定的。那么在交易足够长的时间后,他们最终的战绩都是趋同的。可能微观上会有天壤之别,但宏观上绝对是等效的!

  至此,我们根本无法解决趋势跟踪系统的缺陷。那么参数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市场是一碗量子汤,他并不能给我们带来任何指引。按照《临界》的说法,复杂的现象并不可能具有常态分布中的参数,而只符合“能量分布法则”。由此看来,市场的本质是根本就没有参数的,而我们又必须用有参数的技术来应对没有参数的市场。进入期货市场后,我产生了一个重大的转变,从对市场的探索,转变为对自己内心的探索,这一点我们稍候再说。所谓参数的价值,并非来自于市场,而是来自于我们的自身。趋势跟踪系统中的参数,根本就不是什么市场预测工具;而只不过是符合我们内心需求的资金管理工具。因为我们的环境不同、内心需求不同,所以参数的选择也是不同的,仅此而已!更忌讳亏损次数的交易者,可以选择更迟钝的尺度;更忌讳亏损幅度的交易者,可以选择更敏感的尺度;什么都忌讳的交易者,就可以离开市场了。由此看来,交易是一项很个性化的事业,对错、或者说选择是需要因人而异的。

  在《通往金融王国的自由之路》中,作者介绍了很多衡量系统优劣的参数。在我看来,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参数,那就是系统的稳定性!我们可以从历史统计中,验证一种交易系统可能会出现的交易效果,但稳定性又该如何衡量呢?在我看来,衡量稳定性的方法有两种。第一,就是验证更久远的行情走势,是否也能产生同样的效果?第二,就是验证其他市场、其他品种的行情走势,是否也能产生同样的效果?

  这就是我要说的交易系统的市场广度。在计算机非常发达的今天,我们可以轻松得找到在过去数N年内最佳的获利方法。但这种获利方法是否能够在以后还能有效呢?市场都是在不断变化的,那么变化后的市场是否同样能够保持这种完美呢?在我看来,能够在越多的市场产生效果的交易系统稳定性就越好;而只为特定市场、甚至特定品种而设计的交易系统就必然无法保持良好的稳定性。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稳定性越好的系统就越依赖于理念;而稳定性越差的系统就越依赖于参数的优化。由此我们可以得知,过度优化系统参数,是绝对没有任何意义的。在我看来,对于一个交易系统而言,稳定性是比期望收益、操作周期等更为重要的一个参数。毕竟我们交易的是未来而不是过去,稳定性基本上就能代表系统在未来的有效性。对过去完美,而对未来无效的交易系统,我们要他干什么?

  既然这种同核心思维下的优化游戏不能解决缺陷,那么不同核心思维下的技术组合是否能够有好的效果呢?这时我们需要对交易方法作一个简单的定义:无论我们采用什么样的交易方法,交易方法也都不够是基于概率下的产物,而并不可能指向确定的结果。这是一个大家并不愿意接受的事实,但如果单一交易方法能够指向确定的结果,那么我们又何苦去组合交易方法呢?

  如果说,交易方法是基于概率下的产物,那么有效的时候就是收入、无效的时候就是成本。请注意,我们在将不同交易方法进行叠加的同时,不但叠加了收入,同时也叠加了成本。我们将众多不完美的交易方法,组合在一起可能产生完美的交易方法吗?

  按照“圆木桶理论”、“小蝴蝶的故事”、“损耗效应”,我们可以得知组合交易方法的优势,并不能得到我们预期的效果。在科技极度发达的今天,组合更复杂的交易方法并没有太大的难度,问题是这种复杂的组合就更难以被我们的纪律所“约束”。

  在我看来,交易技术绝对不是多多益善的法宝,相反每一种交易技术都是有其副作用的。事实上,我在接受一种交易技术的时候,通常都是非常谨慎的。要知道,同样一种交易技术,用好了可以产生利润,但用不好反而会出现亏损。如果我们考虑了过多的交易技术,那么在融合的过程中就必然会更多的互相迁就。也许这种“迁就”,就会使得交易技术出现失真,从而注定无法产生我们期望的效果。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30 09: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通往金融王国的自由之路》

  这个世界上的作品并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原创,人们的观点都会或多或少的受到他人的影响。其实本书中真正来自于“独创”的比例是很小的,更多的都是受到其他书籍的启发。即使这样,最低限度启发我的是其他书籍,但思考与感受却是我自己。唯独本节的内容基本上完全是照抄《通往金融王国的自由之路》。为了表示对知识产权的尊重,在这里我特此向大家说明。

  我不得不承认,该书是对我影响最大的读物。我得知本书的存在也是非常具有戏剧性的。曾经在论坛上看到某位网友质疑该书中“正确率与赔率是互损”的观点,我突然发觉这种观点与我多年来的经验简直就是不谋而合。我决定详细研究一下该书,阅读本书的过程就是不断产生共鸣的过程。真的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后来对我至今沿用的思维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启发。我突然发觉:谁也不可能真正的教会你什么,最多也只不过是唤醒你已经经历过,并且感悟到的内容。而如果我在十年前,读此书恐怕对我也不会有什么太多的帮助。该书成为我思考方式转变的里程碑,此后我阅读了大量的国外书籍。更有意思的是:当时我并没有接触期货市场,而现在回头看看照样能够找到更深层次的感悟与共鸣。我建议有兴趣的朋友,最好全文阅读此书。为了表示对原著的尊重,本节全文引用书中的内容,而不添加任何自己的观点。

  影响交易系统开发的偏向:

  表象偏向:人们假定如果一样东西能够代表另一样东西是,实际上它就是它应该代表的那样东西。因此,我们认为日条形图就是市场,或者我们喜欢的某个指标就是市场。相反,他只是代表大量信息的一种捷径。

  可靠性偏向:人们认为有些东西是正确的而其实并不一定。例如,你在历史性测试中所使用的市场数据或者以实况形势来到你面前的数据通常都是充满了错误。然而,除非你认为那些错误可以也确实存在,否则就可能在交易和投资决策中犯很多错误。

  彩票偏向:人们想控制市场,因此他们一般都把注意力放在入市上。这样他们可以再进入市场之前“强迫”市场做很多事。不幸的是,一旦他们进入市场后,市场就会做市场相要做的事。交易的黄金规则就是“止损获利”,与入市毫无关系却与离市息息相关。

  小数字定律偏向:人们喜欢看一些什么都不存在的模式。那些模式只不过是用了一些精选了例子来说服这种模式有意义。如果把这种偏向与下面的保守主义偏向结合起来,你就会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

  保守主义偏向:一旦你找到了一种模式,并且通过一些精选的例子证明他是有效的,就会尽所有可能避开说明他无效的证据。

  随机偏向:人们喜欢把市场假定是随机的,并且有很多他们可以轻松交易的最高点和最低点。然而市场并不是随机的。价格的分布显示市场随着时间有无限的变化。或者像统计学家所称的钟形曲线最后的“长尾”。此外,人们未能看到即使是随机市场也可以有长期的走势。结果,顶部和底部钓鱼是最困难的交易类型。

  理解需要偏向:我们试图理解市场的规律并且为任何事情找到理由。这种想找到规律的企图会阻碍人们跟随市场大流的能力。因此我们看到的是想要看到的,而不是真正发生的。

  影响交易系统测试的偏向:

  自由度偏向:我们想优化自己的系统,并且相信越是把数据操作的与历史吻合,就能更好的理解交易。其实不然,如果你只做最小量的历史测试的话。就能更好的理解交易或投资观念是如何起作用的。

  事后错误偏向:系统开发中不可避免的要用到数据,而在现实交易中,这种事情是根本不会发生的。比如,如果你把今天的收盘价当作因素考虑到你的分析中,那么你的测试就可能做得非常好,特别是你想在收盘前离市。

  保护不够偏向:人们未能知道头寸调整和离市策略是交易的关键部分。相反的,他们在一次交易中经常拿太多的资本去冒险。

  影响系统交易的偏向:

  赌徒谬论偏向:人们认为在一次输局之后赢的机会就会上升,或者在一次赢局之后输的机会就会大一些。

  获利时保守及亏损是冒险的偏向:人们喜欢快速的获取利润,而给亏损留一些余地。这使他们产生自己是正确的错觉,而其实他们真正做的却是“截短他们的利润,让损失扩大。”

  “当前交易或者投资必须是正确的”偏向:这个偏向可能是这些偏向中最根本的一个。然而正确与否与赚钱根本毫无关系。

  成功投资的六个关键因素:

  可靠性:或者说有多少时间是在挣钱的。他等与你所赢利的交易次数除以总的交易次数。

  利润和亏损的相对大小:当以可能的最小交易水平时。假如你交易失败每股亏损1美元,但在成功的交易中赚取了1美元,那么你的利润和亏损的相对大小是一样的。如果你成功交易每股获取10美元的利润,而在失败的交易中每股只有亏损一美元的话。相对大小就会很不同:现在是10比1。

  投资或交易的成本:由于执行成本和佣金等,无论你什么时候进行交易,对你的账户大小来说都是一种破坏性的压力。

  出现交易机会的频率:现在假设前三个因素是固定的,那么他们的组合效应取决于你进行交易的频率。

  交易或投资资本的规模:前四个因素对你账户所产生的效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账户的规模。
  头寸调整模型:或者说你一次交易多少交易单位。很显然,你每股赢利或亏损的金额就要乘上交易的股票数。

  ------------

  我觉得这是本书中最为重要的一些概念,如果想更多的了解该书的内容,就只好让读者朋友自己阅读原著了。细心的读者朋友可能会发现,我在本书中所说的很多名词同该书中的叫法并不相同。比如,“事后错误偏向”同我所谓的“未来函数”根本就是一码事。这是因为很多内容是在我阅读本书之前就已经了解的内容,其实就连“未来函数”也是从别处引用而来的。

  相信我,除非你真正的经历过,否则任何书籍都不会给你带来任何的帮助。我熟读数遍该书的内容,但还是在刚进入期货市场时满仓交易。也许实践真的是成熟起来的唯一方法!不过阅读优秀的书籍,能够加速我们的成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果没有《通往金融王国的自由之路》,有可能我的感悟最终仍旧会慢慢总结成具体的理论,当然也可能是将感悟永远深埋在自己的潜意识中。所以说,多看看国外书籍是非常有好处的!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30 10:0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交易系统必定是个性化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为自己选择一套适合的系统,就是一个不断进行利弊权衡的取舍过程。
                                       —— 金融帝国

  在《通往金融王国的自由之路》的开头就指出:设定目标是系统工作的主要部分。当时我并没有进入期货市场,自然对这句话就没有更深刻的理解。要知道股市上并不需要过多的考虑到资金管理,所以使得这个“设定目标”的重要性就大大的弱化了。

  对于目标不同的交易者而言,应该选择的具体系统也是不同的。即使是同样期望收益的交易系统,也是可能通过无数种不同的组合来实现的。衡量系统的好坏包括众多的参数,而这些参数通常又都是互损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为自己选择一套适合的系统就是一个不断进行利弊权衡的取舍过程。如果你想通过期货市场,在一年的时间内解决自己的住房问题。那么就与我希望通过期货市场实现复利效应而改变命运,所使用的交易系统就会截然不同。即使这两种系统的期望收益是相同的,正确率、赔率等等都是相同的。但无论如何稳定性都会不同!不言而喻,快速获利的方法就必须承担更多的东西。还记得吗?我们从来都不曾真正的得到什么,我们得到的只不过是通过付出而换来的。

  去年我在期货市场上用两个月的时间获利了250%。如果单从结果上来看,这是一笔出色的交易。但如果站在交易系统的角度上来看,这种做法真的是够“二百五”的自杀式方法。虽然很多可能毁灭我的因素并没有出现,但这并不等于没有可能出现。如此快的获利速度,具有巨大的不稳定性。当然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对于希望快速解决一些生活问题的交易者而言,使用这种交易系统也未尝不可。毕竟仓位的轻重并不影响期望收益!如果我想在期货市场交易十年,那么我就必须设计出一种“被市场扫地出门”的风险需要“百年一遇”的交易系统;而如果我想在期货市场交易一生,那么我就必须设计出一种“被市场扫地出门”的风险需要“千年一遇”的交易系统;而如果你只想在期货市场交易几个月,从而解决自己生活中的问题。那么把“被市场扫地出门”的风险控制在几年一遇就足够了。交易真的是条条大路通罗马的行业,其中并不存在哪种交易系统更好的问题。即使我去年承担了巨大的风险,但赚来的真金白银却是真的。如果你能够承担这种巨大的风险,那么这种交易系统也未必不可。

  除了交易者的入市动机是不同的以外,每个交易者的心灵也是不同的。有的人把面子看得比生命还重要,那么它就不能使用过于敏感的趋势跟踪系统。甚至他都不能使用趋势系统,而不得不选用其他高难度的交易思维。说句实话,我现在使用的期货交易系统,就不是理论上效率最高的系统,甚至我的效率还达不到理论最佳值的 50%。为什么呢?因为我的心灵要比电脑的中央处理器脆弱得多,我可能无法接受过大的资金回撤幅度。有时候我都不得不感叹自己是在股票市场上最激进的股民;而又是在期货市场上最保守的期民。在我看来,大多数的期货交易者,所持有的仓位都重得近乎于疯狂!理论上来讲,我可以把期货交易中的仓位提高一倍,但为了照顾我那“脆弱”的心灵而并没有那么做。

  也许读者朋友们相对于我的思想而言,更想得到的是我的方法。我可以告诉大家,我使用的方法要比大家想象的简单得多。要知道这么简单的方法,在没有足够强大的理念作为后盾的前提下都是很难做到的。这里我提醒大家,不要把交易系统想象得过于复杂。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随便买、随时买、不要卖”的指数化投资也是一个不错的系统。如果真的要设计一个系统的话,甚至对于不同资金量的交易者都不可能“一视同仁”。这需要考虑市场容量的问题,以及可以进行风险分散的程度。请相信我,在没有给出一位交易者的一些自身数据以前,我是无法为其设计交易系统的。如果交易者非要看看交易系统是什么样子的话,下一节我就简单的介绍一种叫做“昆虫系统”的交易系统吧。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30 10:0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昆虫系统

  对于趋势跟踪者而言,我们不怕上涨也不怕下跌,甚至我们连整理都不怕。毕竟小的整理能够被我们所包容,大的整理能够让我们实现利润。请注意,我们怕的就是那种“恰到好处”的整理!
                                     —— 金融帝国

  昆虫系统的名字来源于“恐龙效应”中讲述的道理,由此看来他是一个追求稳定性的系统。对于设计交易系统而言,期货市场需要考虑更多的问题,所以难度要大大高于股市。这里就和大家谈谈这种为期货市场设计的“昆虫系统”吧。

  昆虫系统的核心思想就是趋势跟踪系统,这绝对是完全平淡无奇的东西。我们永远在期货合约中保持自己的位置,简单的说就是:一定程度的上涨就平空翻多;一定程度的下跌就平多翻空;而无论是继续上涨还是下跌都必须无条件的持仓。所谓“一定程度”的确定就需要找到一个具体的参数。在我看来,只要能够包容隔夜跳空风险的跟踪尺度就是可行的。这里我需要指出的是,跟踪方法的选择需要直观,而不要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对于敏感程度而言,这个参数稍微做出调整,就需要调整后面其他参数,这里需要的还是因人而异。

  风险控制采用扁平化策略。这样一来我就完全依赖概率优势,而不是任何特定的行情。我相信,如果我(的方法)是对的,那么十个我也是对的。这种扁平化策略充分的体现了后面需要讲述的“无为而治”的哲学思想。由于抛弃了思考,以及不依赖任何特定行情,所以该系统的稳定性绝佳。毕竟,能够使得资金出现大幅度波动的偶然事件,并不可能同时发生。理论上来讲,分散的越广效果就越好。我们可以将资金分配在农产品市场、工业品市场、(未来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并且在各自市场的品种内在进行更细致的分散。

  资金管理采用等额投资法。单从资金管理上来思考的话,那么赢冲输缩的下注策略具有明显的优势;但从趋势跟踪系统上来思考的话,趋势行情通常产生于整理行情过后,也就是说连续几次亏损后才能出现大利润。这样一来输冲赢缩的方式更具有优势。我不希望看到最后产生利润的开仓数量是最小的;更不希望陷入整理的泥潭而无法自拔,甚至最终被市场扫地出门。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等额投资法。事实上,本系统设计上已经体现了赢冲输缩的思维方式。

  具体的操作方式就那么简单,下面我说一下这种系统的原理。对于趋势跟踪者而言,我们不怕上涨也不怕下跌,甚至我们连整理都不怕。毕竟小的整理能够被我们所包容,大的整理能够让我们实现利润。请注意,我们怕的就是那种“恰到好处”的整理!

  对于相同品种的不同月份合约而言,他们必然会存在走势上的差异,这是不容置疑的!这时我们可以在每个品种的不同月份上进行建仓。道理很简单,因为不同月份间的走势具有差异化,那么整理幅度就绝对不可能同时都“恰到好处”。可能一个月份发出了假信号,而另一个月份没有信号产生;也可能一个月份买在了天花板上,而另一个月份也出现的假信号,但不过让我们只亏损了一点。这样一来,最低限度我们不可能同时出现“天花板与地板价”这样极端“荒唐”的交易。

  对于整体农产品市场而言,他们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对于农产品强大的趋势运动而言,他们经常表现为齐涨共跌。但对于整体农产品的整理行情而言,他们很可能出现分化。如果我们用完全不思考的方式,将资金分散在豆系、玉麦、糖棉这些农产品合约上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如果市场都不知道未来会如何的时候,我们又何苦非要看穿市场的将来呢?这种方法妙就妙在:市场有序我就有序,市场无序我就无序。事实上,这就是传说中的以天合天。当农产品市场整体出现整理行情的时候,我们可能是在不同品种间、甚至是不同月份间进行多空的无序持仓。这时的风险对冲,基本上就可以让我不惧怕国外市场夜间大幅度的波动。而如果农产品整体走出趋势行情时,我的持仓方向就会陆续调整一致。只要是趋势继续进行,那么我就可以获利丰厚。当然,这时由于持仓方向的相同,就可能出现大幅度的资金回撤。这里还有一个妙笔,那就是赢冲输缩的奥秘。当我可能出现大幅度亏损的时刻,必定是我们已经有利润的时刻,或者说是我最为亏得起的时刻。而在整理行情中,我的多空持仓是无序,这时就不可能出现大的资金回撤。更有意思的是,即使整体农产品市场是整理阶段,但个别品种也会表现出不同的趋势特征。比如今年上半年,豆油的多头就可以获利丰厚,而玉米的空头也可以获利丰厚。通过理论可以计算得知,当一个品种走出不那么壮观的趋势时,就能立刻对冲掉两到三个其它品种上高买地卖左右挨打的成本。

  把系统进行历史统计,然后计算得出各种参数。我们不难发现:正确率为40%;赔率为3倍;资金可能出现的最大回撤幅度为 30%;18个月后出现亏损的概率小于5%;除极端趋势行情出现的年份外,年化收益率在30%左右,而出现极端趋势的年份收益率会超过100%,甚至更多;操作频率为平均每周一次,而资金周转一次需要较长的时间,所以交易成本不大。最为重要的是,该系统没有进行任何优化,甚至不需依赖任何特定的行情,所以该系统的稳定性级佳!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30 10: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交易系统的前景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交易系统的本质就在于相信技术指标。
                               —— 金融帝国

  交易系统是最近一段时间才脱颖而出的新概念。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与上个世纪出现的技术指标并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他们同属于统计学的范畴,甚至部分技术指标被循环使用就能组成一个简单的交易系统。当然对于那些只能给出提示错用,但并不能组成循环使用的技术指标而言,交易系统还是与其有不同之处的。由此看来,交易系统把更多用于分析的技术指标挡在了门外,而给予交易者循环使用能够组成交易之环的技术指标的一些信念。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交易系统的本质就在于相信技术指标。这种包容缺陷、宏观评价、尊重技术的宝贵思想确实具有跨时代的意义。在我看来,交易系统的精髓不在于“系统”,而在于“交易”。也就是说,交易行为能否产生良好的效果,并不取决于系统的本身,而是取决于交易者的自身状态。没错,好的交易系统能够使原本已经能够获利的交易者获利更多,但却对原本只能亏损的交易者没有任何帮助。

  对于作为新鲜事物的交易系统而言,它必然会经历其他新鲜事物所走过的遵循轨迹。就像上个世纪出现的技术指标一样,经历了从陌生、接受、狂热、平稳、淡忘的历程。我曾经听到过这样的说法:“一位交易者谈论技术指标的频率越高,就说明这个交易者的水平越差。”事实上,大众对于技术指标的关注程度已经大大小于十年前。是否交易系统在几十年以后也会出现同样的结果呢?

  对于优秀的交易者而言,技术指标同交易系统是绝对等校的。我个人就是用简单的趋势跟踪指标作为自己简单的交易系统。明白我的意思吗?武器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使用者的能力。对于交易而言,无论是技术指标还是交易系统。起作用不是他们本身,而是使用者的信仰体系、心境、动机、目标等等。

  我的意思是,如果不从人类的本性入手,再好的工具都不能产生任何的效果。这就是本章并不侧重于交易系统的开发、介绍等等内容,而是更侧重于使用交易系统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如果你不能认同并且做到本书的观点,那么给你再好的交易系统都是没有意义的。但如果你能够认同并且做到本书的观点,那么具体使用什么样的交易系统对与你来说已经并不重要了。别人的东西再好也是别人,请读者朋友们相信自己,从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交易系统。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30 10: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andera 于 2012-4-30 11:27 编辑

第七章:资金管理          1.系统交易与资金管理 2.分散投资的魅力 3.规则的意义 4.资金管理的思考


系统交易与资金管理

  资金管理只能将交易系统产生的劣势进行转换,而根本无法将其消除。所以说,任何资金管理策略,都无法打败概率。
                              —— 金融帝国

  中国以前很流行赌骨牌。骨牌共有36个数字,从1到36。赌客可以任意对数字下注,庄家开牌只开一个数字。如果被你压中的话,1赔35。

  这时就出现了一条“生财之路”,赌客可以对其中34个数字下注。只要庄家没有开出赌客遗漏的那两个数字的话,那么赌客就能够获得下注额3%的收入。我们不难计算,这种下注方式的正确率为94.4%,而赔率为34赔1。这时赌客就可以总是赢钱,但千万不能碰上那少数失败的案例。

  大家是否能够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呢?事实上,股市上的中小投资者与上面的赌客并没有任何的不同。非常大的正确率优势与非常大的赔率劣势,组合成的一种具有负期望收益的交易策略。事实上,这并非生财之路,反而是一种自欺欺人。

  这里重申“超市原理”中关于正确率与赔率的互损原则,是提醒大家在设计交易系统中不要一味的追求高正确率。靠必然出现的偶然事件走向破灭的交易者,只不过是在自欺欺人的进行“零取整存”的无聊游戏。遗憾的是,市场上大部分的中小投资者都对这种无聊游戏乐此不疲!

  事实上,赌博是靠两部分来实现的。一部分是游戏规则,另一部分是下注策略。对于交易而言就是,一部分是交易系统,另一部分是资金管理。单纯的交易系统能够决定你交易时产生的期望收益,而资金管理则是你的下注策略。

  按照上面的案例,如果说游戏规则决定的期望收益优势偏向于庄家的话,那么赌客无论采用什么样的下注策略都是无法打败庄家具有的期望收益优势。也就是说,如果交易者的交易系统并不存在期望收益优势的话,那么资金管理的优劣只能决定交易者破产速度的快慢。

  资金管理只能将交易系统产生的劣势进行转换,而根本无法将其消除。这里我要说的就是加倍下注法。如果说上面案例中失败率为 5.6%;那么连续失败两次的概率就为0.31%;而连续失败三次的概率就在0.0176%。这时我们就可以在出现少数失败的情况下,将下注额提高34 倍。假设再出现失败的情况下,将下注额继续提高34倍。从概率上来讲,你赌一万次才可能碰上一次连续输三次的倒霉事!但反过来讲,你为了赢得一元钱的赌博收益,要准备3.93万元(34*34*34)的后续资金。即使这样,你长期赌博下去,早晚也会遇上将3.93万元输光的结局。如果在市场上,你准备用一亿元来从市场上盈利1元的话,我应该可以给你设计出非常安全的资金管理模式。问题是没有人愿意用1亿元来赢得1元的投资收益,所以更多的人都是在没有足够后续资金的情况下使用加倍下注法,从而最终被市场彻底的扫地出门。我们可以把失败率降低至0.0176%,但这同样需要付出更大的其他代价。所以说,交易系统的劣势我们无法消除,而只能够转换。

  那么是否说明资金管理策略是完全没有意义的呢?不,绝对不是这样!事实上,所有的赌场都是在具有期望收益的前提下,仍旧采用严格的资金管理策略。通常来说,赌场都有最高的下注额限制。如果抛开这种限制的话,那么照样有打败赌场的方法。只要你能够融来数十倍、甚至上百倍于赌场资本金的赌资,那么一夜间赢得一家赌场将会是一种非常简单的事情。如果赌场的全部资金只有1个亿,而你拿出34个亿的资金在34个数字上下注的话。那么,有 94.4%的概率能够将赌场彻底的打败。

  资金管理策略并不能创造出财富,但它又是交易者不可或缺的“减震器”。即使你的交易系统具有明显的期望收益,但只要你的下注足够的重,那么市场照样可以将你扫地出门。期望收益可以理解为每一次交易结果的理论平均值,而你每一次交易的结果都会偏离这种平均值。只要这种偏离理论值的幅度能够超过你所使用的资金管理策略的承受能力时,顷刻间你的全部交易行为都会出现崩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资金管理策略的稳定性要比交易系统的期望收益更加重要。

  找到稳定性的最佳平衡点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这需要对交易系统进行严格的测试,并且得出众多精确的参数。事实上,这些众多的参数并非我们能够精确计算的。同时,这种冲击幅度,并不只受到冰冷的理论来限制,同时也会受到我们那颗脆弱心灵的限制。我并不提倡找到理论上最佳的资金管理策略,相反我提倡用保守性原则来选择资金管理策略。事实上,我的资金管理策略很可能只有理论最佳值一半以下的下注额。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30 10: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2


分散投资的魅力


  这是一个有关资金管理的话题, 但也只是资金管理中的 一个环节。在我看来,资金管理可视为交易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并且它是最为接近科学的一种技术。《通向金融王国的自由之路》中将资金管理称为“ 可以使你在赢利的时候赚得更多, 在亏损的时候输得更少” 的技术。当然, 资金管理对于股市交易者来说, 重要性确实会大打折扣。但我相信,以下的内容应该是一名期货交易者必须知道,但又通常不知道的东西。

  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交易系统的细节之处, 让大家感受到什么才是交易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从而消除人们对于交易系统的误解。我首先承认一点, 我的数学水平不高,所以无法计算出具体的理论数值。那么,我们就从道理的讲述上入手吧,毕竟精确的计算在混沌的市场面前的重要性将大打折扣。

  我相信, 沉重与压力同金钱无缘, 那么今天的话题还是从游戏开始吧。让我们回到《通向金融王国的自由之路》中的那个赌博游戏,继续思考什么是最佳的下注策略? 如果你带着1000 元参加这样一个赌博游戏。并且有100 次的赌博机会,而且每次赌博的正确率为60%。你所能够左右的只是每次下注的多少。在你输的时候,你会输掉你所下的赌注; 而在你盈的时候, 你会赢得跟你下注一样多的利润。也就是说,赔率为1:1。

  正如书中所说, 输冲盈缩的下注策略, 可以使得赌客在期望收益大于0 的情况下最终亏损。那么什么是最佳的下注策略呢?按照书中的说法,每次用总资本的20%下注可以得到统计学上最优的结果。但作者并不推崇将这种下注策略运用到期货市场, 毕竟它可能会产生超过80% 的资金回撤幅度。这恐怕是所有期货交易者心理上所不能承受的!

  我相信( 设想) , 也许每次用总资本的21%下注可能会得到更好的统计结果。当然, 也许这样就会产生90%左右的资金回撤幅度。我们假设, 每次下注的最低限额为500 元(甚至更高)的话。那么任何下注策略都会面临无法继续这个游戏的风险。即使是每次只用总资本的10%下注, 那么在足够多的人尝试过这场游戏后,也照样会出现一个由于连续的亏损,而无法继续玩这个游戏的人。

  回到我们熟悉的期货市场上来, 问题可能会变得更复杂。毕竟我们下注所使用的保证金并不等同于我们可能会出现的亏损。同时,为了能够使交易系统按照固定规模运行下去所需要占用的资金将会更大一些。好在, 我们无需过多的计算, 也能够得到一个常识性的结论。我以前说过, 任何不具有概率优势的赌博游戏,光靠资金管理是不可能实现长期盈利的。那么这个结论就是: 在具有正期望收益的期货交易系统当中, 收益率与单次下注比例成正比; 单次下注比例同资金回撤幅度成正比;( 理论上的)资金回撤幅度同被市场扫地出门的概率成正比。

  对于期货交易而言, 任何的资金管理策略都是不可能绝对的消除被市场扫地出门的风险的。当然, 也不用过度担忧,我们可以把被扫地出门的风险降低到万年一遇, 甚至更低!如果再考虑到交易者心理承受的问题, 那么在设计交易系统时并不应该将资金回撤幅度设计成为最优的状态。毕竟现实和理论是会出现差异的, 我们绝对不能让自己的系统太过于脆弱。

   如果给上面的游戏, 加上一个不能够使资金回撤超过30%的附加条件的话。我们照样可以通过计算得到一个单次下注占总资产比例的数值, 我们先将这个数值称为x 。这时,我们将这个游戏稍微改变一下。其他的问题完全不变,我们把100 次赌博转换成为100 轮赌博。其中每一轮的赌博中,我们都可以同时与10 个不同的庄家进行赌博,并且概率同赔率完全不变。那么, 在保证相同的潜在资金回撤幅度的前提条件下,每轮下注比例的数值(我们称为y)与此前的x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即使我们没有任何的数学和统计学的知识, 那么我们也不难得出y>x 的结论。或者说,我们如果在每一轮下注中同样使用x 的赌注,并且将十分之一x 的赌注分散在这十个同时进行的赌博中, 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到更小的资金回撤幅度。如果说, 我们要求的潜在资金回撤幅度不变, 所以y>x的话, 那么100 轮赌博后我们将赚到更多的利润! ! 这就是分散投资的魅力!! 我们可以使得资金波动更加平稳,从而获得更多的投资收益。

   这时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上述游戏里每一轮的10次赌博中, 只是期望收益是相同的,但赌博结果并不具有任何相关性。可在复杂的金融市场上,我们很难说哪两个品种是完全不具有相关性的( 相关性等于0)。同样, 这种相关性即使在相同品种的不同月份下也不可能是完全相关的( 相关性等于1)。所以, 在期货市场上我们只能认为这种相关性介于0 和1 之间, 而相关性的具体数值恐怕也是很模糊的。下面的内容,就是在考虑到相关性问题后的资金管理。

   我相信,后面的话题,大家一定会觉得很精彩。
  第一, 指数具有策略统计的代表性吗? 考虑到本轮大牛市至今还没有完结, 那么我们就用上一轮大牛市来举例吧。
  上一轮长期牛市为1999 年的5 ? 19 行情至2001 年6 月的2245 点。如果用波浪理论来划分牛市的话,那么牛市很可能开始于98 年8 月的1043 点。考虑到牛市的起点在当时是不可知的,那么我们就用98 年8 月以前任何一个时点作为游戏的起点吧。

  我们假设有两个不同的系统交易者,他们是A 和B。其中, A 对上涨指数ETF(当然这只是假设) 进行跟踪; B 将资金( 按照权重)分散到上百个不同的个股上进行跟踪。并且他们采用的跟踪尺度以及任何细微之处都是一样的。那么,他们最终的战绩会有什么样的差异吗?

  也许你并不相信, 他们的差异是非常巨大的! ! B 的战绩将明显好于A!! 以前我就发现了这个奇怪的现象: 上证指数从1043 点到2245 点升幅为115%,而全部股票的平均升幅要大大高于这一数值。甚至好的股票可以上涨十几倍, 而坏股票的升幅也很少低于115%。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也许你会对这个结果表现出惊讶,那么你就统计一下试试看。

  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在于个股之间的相关性小于1。我是说,它们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并非在相同的时点上,而这种差异还是非常巨大的!重组股的最低点在97 年下半年;低价大盘股的最低点在98 年8 月; 而老牌绩优股的最低点在99 年5 月。从最高点来看: 部分老牌绩优股的最高点在97年7 月; 大部分重组的最高点在2000 年初…… 事实上, 从2000 年初亿安科技等科技股从疯狂中破灭以后,长达一年多的时间内。总会涌现出新的热点, 以及最终见顶而开始下跌股票。热点从科技股、低价股、钢铁水泥石化股、次新股之间转换个不停! 请注意, 这种涨跌的差异性,在指数面前相互“中和”后彼此抵消了大部分的能量。

  这里我们说一些题外话。很多人认为跑赢指数是非常困难的, 其实这种观点真的是很可笑!在可笑过后,我再一次感受到人性的可悲。事实上, 如果我们随机的跟踪一只股票,那么我们都有很大很大的概率跑赢指数。如果, 我们分散的程度稍微大一点,那么跑赢指数将成为必然的事情。那么,为什么这么多的人输给指数呢?可悲的人性,让大量的股民抱着垃圾而逃离了黄金。弃强留弱、盈利兑现、亏损挂起等一系列的反趋势的负反馈思维让大量的股民输给了指数!

  我在统计期货交易系统的时候, 也在反复的发现统计上不可避免的误差。期货指数同样有“ 掩藏趋势”的特征!这是由于换月等原因出现误差。按照近月的趋势感强于远月的特征, 我们在不断换月来跟踪铜价的长期牛市时,得到的实际利润要高于跟踪铜价指数的利润。第二, 消失了的风险。这是相关性引发的一个不可思议的现象,让我们从头说起吧。我们可以通过单独计算各种期货合约在趋势跟踪后所产生的利润,然后将其相加后就是我们能够得到的总利润。也就是说, 我们在走势一定的情况下,只要机械的按照系统操作就能够得到唯一确定的收益。当然, 这是站在事后统计的基础上。如果我们回到过去的时点上,就会发现一种不可思议的现象。

  如果我们机械的按照趋势跟踪系统不加思考的应对市场,那么我们经常会出现“ 无效” 持仓。比如说, 我现在持有玉米近期合约的空头, 同时持有玉米远期合约的多头; 持有小麦合约的空头, 但却持有黄豆合约的多头; 持有橡胶的多头, 而且持有铜的空头…… 我曾经在去年农产品大涨前的一段时间, 持有黄豆的空头以及豆粕的多头。甚至, 就连现在我也只不过是在工业品上偏空、农产品上偏多。总体上来看,我为空头头寸付出的保证金几乎和多头头寸一样多。

  很多人认为我是完美主义者。也许过去是, 但现在真的不是了。以前我总是要不全对,要不全错。但现在我“ 多空对持” 的做法,从根本上就决定了我必定有一部分的持仓是错的! !这种不可能“ 全对”的做法,恐怕很少有人愿意放弃主观的判断来做到这一点。请注意, 这种“ 多空对持”并非有意的进行套利。他既不是我的有意所为,也不是我有意避免的。我只不过做出了市场告诉我的事情。

  这种“ 多空对持” 我们也可以称为“ 无效持仓” 。他根本不可能直接给我们带来利润,但是他们也自然不会直接的给我们带来风险。那么这种“ 无效持仓” 究竟有没有意义呢?如果我们将这种“ 对持”拆开成孤立的两个部分, 那么它就是我上面说到的系统测试中的一个过程。或者说,它是实现我趋势跟踪利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从宏观上来讲,我们并没有丧失任何统计上的利润,或者说他与我们得到应得的利润并不矛盾。如果我不进行这样的操作, 那么我就不可能得到理论上的收益。

   可是, 在微观的时点上, 这种能够带来长期宏观利润(风险与利润是相关的) 的风险消失了!! 我的意思是, 这种与宏观利润对应的微观风险在分散投资形成的“ 多空对持” 面前消失了,但又并不妨碍我们得到宏观的利润。这样的结论,难道不使人感到惊奇吗??

   如果我多念几年书, 就能够用物理学的方式来说明这种“抹平效应” 。两股不同的“波” ,在相遇以后“ 卸掉”了彼此的能量。我真的忘记了这是哪一个试验,但我记得真的有这种试验。如果我们把单独跟踪的各个合约品种带来的资金波动看成一种“ 波” 的话, 那么将这些“ 波” 综合到一起,的确可以出现“抹平效应” 。但这种“ 抹平效应” 并不能丝毫的影响到宏观上的获利能力!

  很多人觉得我的交易系统太过僵硬, 那么僵硬的方法无法应对混沌的市场。事实上, 真相绝对是截然相反的!我用僵硬不变的系统,采用僵硬不变的参数,跟踪僵硬不变的品种, 甚至连下注的比例都是僵硬不变的。但是, 请注意!! !我应对市场的风险度却是在杂乱无章的、无迹可循的、大幅度的随着市场进行变动! ! ! 这就叫做“ 以天合天” ,确切地说叫做“ 以市场合市场”。明白吗? 我任何一个时点上所承受的风险度,都完全来自于市场的提示。我相信,一套交易系统中,你决定的东西越少, 市场决定的东西越多。他就能越接近于市场的真相,并且产生更好的效果。

  当然, 我不可能准确的计算出各个品种未来波动的相关性具体是多少。如果我们能够得知这种相关性的数值,那么我们就能计算出时时刻刻所承受的风险度。好在,具体的数值似乎并不重要。我们可以想象, 多空对持黄豆和豆粕要比方向一致的持有他们具有更少的风险度和潜在获利可能。

  本来我应该继续地说下去, 但这就进入了另一个环节。这里为了不让这篇关于“ 分散” 的文章太长,我就稍微的介绍一下吧。想想看, 我持有的众多品种在出现一致的持仓方向之前会先出现什么情况? 那就是获利! ! 多空略微的偏离,就能带来略微的利润。如果真的出现一致的持仓方向,那么我已经出现了不小的利润。请注意,风险度与潜在获利可能都在随着获利而增加,同时会随着亏损而减少。即使,我的总体仓位是固定的! 这个自调节的系统, 真的太完美了!让市场自己来调控“ 赢冲输缩” 的尺度!! 这时,我未来可能出现的亏损幅度, 同我此前真实出现的获利程度成正比!

   第三, 不安分的市场。运动是宇宙的本质, 那么运动就是绝对的, 而静止才是相对的。无论我们如何的降低能量和温度, 都无法使得分子和电子真的安静下来。宏观上的平静,与微观上的惊涛骇浪并不矛盾。当你看到一杯平静的水时,是否能够想到其中分子运动有多么的激烈呢?

   别把话题说得太远了, 我们还是回到市场上吧。我们可以轻松的找到一个外表平静的市场, 但我们很难找到一个“从里到外” 都平静的市场。虽然,我在期货市场上交易的时间不足一年半,但我也能感受到这种现象。

  我们无法否认, 从去年初到8 月份农产品市场处于一个明显的整理阶段。当然市场上并没有一个“ 农产品指数”,如果有的话我们就能更容易地看到这一点。但在这种表面平稳的外表下,内在的部分又如何呢?豆油大幅度的走高; 玉米快速凶猛的暴跌; 小麦5 月也不可思议的大幅度的下挫…… 当然,黄豆、豆粕、小麦远期的确进行窄幅整理。

  对于股市来说,我有更长时间的观察经验。98 年前后长达两年的横向整理中,造就了垃圾股的疯狂,同时也使得老牌绩优股大幅暴跌。这一点我的印象最为深刻, 因为我当时持有老牌绩优股。2003 年前后两年的股市确实也非常的平静,但其中也上演了汽车股的疯狂,核心资产类股票的中期行情。当然,我持有的垃圾股照样大幅度的下跌,让我亏损惨重。

   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 市场整体的趋势, 必然代表着更多个体的趋势;但市场整体的整理, 并非代表全部个体的整理。即使是, 表现最为平淡的年份。无论是股票还是期货市场,都会涌现出黑马和黑熊。

   假设市场的整体成为静止的一条水平线, 那么微观个体也是会存在毋庸置疑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可以理解为相关性小于1。我想很多人都绞尽脑汁的解决选股问题, 那么这就说明个股之间的相关性不会太大。这时, 我们可以把相关性的倒数( 差异性) 理解为波动性。也就是说, 个体之间的相关性越低,那么他们的波动差异也就越大。我们再来偷换一下概念, 将波动性视为趋势性。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有意思的结论。只要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大于我们的趋势跟踪尺度, 那么我们就可以在整体最为平静的时候获利! 当然,相关性与趋势跟踪尺度是在不同思维下得到的数据, 或许他们并不具备绝对的可比性。但我相信, 它们之间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关系。

   事实上, 市场整体不可能成为一条静止的水平线。如果市场整体出现波动的话, 那么个体就会出现成倍于整体波动的幅度。我实在受不了统计学上的繁琐,但有兴趣的人可以做这样的统计。看看一轮牛市指数上涨的幅度, 与最强股票上涨幅度的比例关系。哈哈, 还是别这么麻烦了,个体能够放大整体的波动是很容易理解的。

  按照趋势跟踪系统赔率上的统计, 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品种走出趋势行情时,就能立刻对冲三个品种所付出的整理成本。这样一来,只要我们能够把资金更多的分散在不同的市场上。那么,交易的冬天,将不会变得太冷。

  第四, 炮坑理论下的市场。这个是一个古老的、由经验产生的“ 理论” 。步兵在炮火连天中冲向敌人的阵地时,沿着已有的炮坑是风险较小的一种方式。这种理论的根据是,同一个炮口很难射中同一个地方两次。如果用现在的混沌理论来审视这种经验得来的说法,的确会感受到另一番风味。混沌理论认为真实世界不会像线性数学那样使结果出现确定性。无论我们对一道数学题计算多少次,结果都是一样的。但是有无限原因干扰的真实世界, 多次出现同一个结果反而会显得奇怪。这说明,现实世界并不具有确定性。或者说,现实世界在(能够考虑到的) 同样原因的作用下,结果会出现差异性。这时赌两次结果不完全一样的做法, 反而出现了科学的依据。

  回到我们的趋势跟踪系统上来, 我们曾经得到过这样的共识。趋势跟踪者不怕上涨, 也不怕下跌, 甚至连整理都不怕。小的整理能够被我们包容,大的整理反而能够让我们获利,我们怕的只不过是那种不大不小、恰到好处的整理。请注意, 由正反馈思维形成的趋势跟踪系统。能够呈现风险有限,而利润无限的特征。从统计学上来讲, 在一定区间之内能够亏损,而这个区间之外都能够获利。

  均线形成的趋势跟踪系统无法明显的绝对量化, 那么我们就“ 哈奇10% ” 投资法则来进行说明吧。这个法则很简单,就是从最高点下跌10%卖出, 从最低点上涨10%买入,并且长期不间断的跟踪。我们已经从乐观的角度探讨了宏观的问题, 那么现在我们就从悲观的角度来探讨微观的问题吧。

  假设, 价格在9 元至10 元的价格区间内不断的上下震荡,那么“哈奇10%” 投资法则就会陷入一种泥潭。这就是该法则尺度下的那种“ 恰到好处” 的整理。这是我们能够假设的最为糟糕的情况。如果该尺度能够缩小一点,那么就能够被这种方法所包容。如果该尺度能够扩大一点,那么就能够减少一点的亏损。直到扩大达到10%,就会出现盈亏平衡点。

  我们回到相关性的问题上。在农产品中, 相同合约的不同月份应该有最高的相关性; 豆系的不同品种之间的相关性其次; 玉麦系和豆系之间的相关性更差…… 也许经济作物和农作物之间也存在着更小的相关性;那么工业品与农产品之间……

   我们假设某一品种的某一月份的整理尺度正好同我们跟踪的尺度“恰到好处” ,那么其他的品种和月份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很明显,差异性就等于了偏离程度,并且使得其他品种不可能同样出现这种“ 恰到好处” 。也就是说,其他的品种和月份会出现不亏或少亏的结果。请注意, 趋势跟踪系统是风险有限而利润无限的策略, 并且亏损只会在一定的区间内出现。这样另一个有意思的结论又出现了: 当不同持仓之间的差异性能够大于这个区间的话, 那么就不会出现亏损,反而还会出现利润!

  事实上, 分散投资由于差异性的缘故, 无疑将“ 哈奇10%” 投资法则的理论最大亏损值减少了。也就是说, 同时出现10%的亏损是不可能的! 具体数值,我们无法计算, 但这个结论是毋庸置疑的。这样一来,我们的交易系统能够在分散以后出现“集中操作”不可能具备的稳定性!

  也许很多人立刻会反对, 我的说法太过于抽象。毕竟,假信号的数量并不会被这种分散消除。没错,我绝对没有说分散投资能够规避风险。我只是说,它能够在同一时点上,把微观的风险降低。事实上, 当你把资金分散到足够广的时候,就会在任何时点上都会遇到假信号的骚扰。我是说, 从来都不间断!! 我从来都没有说过,资金管理能够改变你的盈亏, 这是由你的期望收益来决定的。资金管理的魅力在于,他能够让你更平稳的赚钱或者亏损。至于为什么能够让你赚得更多,是因为在足够平稳的情况下, 你能够( 通过增加仓位)实现更大的效率。

  如果你质疑趋势跟踪系统的价值, 那么讨论资金管理就是没有意义的事情。这里我们假设,趋势跟踪系统失败的前提在于你不连续的跟踪。当然,让你无法连续跟踪的最大可能是, 你资金链的问题。我们假设,如果你能够用永远固定的资金来进行不间断的趋势跟踪, 那么足够长的时间后你会必然的盈利。也许你已经明白了, 资金管理的价值并非消除宏观上的风险, 而是降低微观上的风险。我是说,削平你在微观上的亏损, 带来的资金大幅回落。事实上, 这里的特征只不过是把你在不分散投资时几个月内面临的亏损, 拉长到一年内来释放。再通俗一点的讲, 假设你某个月可能会亏损12 万元,并且对你的交易系统带来严重的冲击。那么资金管理策略并不能消除这12 万的亏损,但他可以把它平分在一年12 个月的时间内消化。这里我先不过多的探讨稳定性与收益率的关系。相信我, 当你能够在期货市场上得到稳定性, 那么你就可以变通的得到一切。

  在今后的文章中, 你就可以体会到稳定性的价值。如果我能够将资金增长曲线, 拉成一条直线。那么只要我想要,我就能够得到一切。当然,把资金曲线拉成直线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太大的资金回撤幅度波动能够最大程度的阻碍合成复利的梦想。

  事实上, 我现在对于我的交易系统拥有了前所未有的信心。我在验证市场中趋势与整理的关系时, 还发现了两个法则。第一, 时间越长的整理行情, 通常波动的幅度就越大。

  当波动幅度大于一定程度的整理行情, 趋势跟踪系统不但不会亏损反而还能够获利。第二,震荡次数越多的整理行情,出现的次数就越少。我现在并不想更多的改变我使用的趋势跟踪系统, 而希望更多地从资金管理入手。这样就可以尽量的提高稳定性。其实,对稳定性的追求,无异于对宏观确定性的追求。我越来越相信,这个世界是一个矛盾的对立。当我放弃了微观上的确定性以后,却在如此狂热的追求宏观确定性——稳定性!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30 10:0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3.


规则的意义

  也许在长期通过规则约束的麻木下, 我的头脑已经开始变得僵硬。事实上, 最近一年的交易生涯, 我的交易境界几乎没有任何提升。每天做着别无选择的事情,让我有了一种虚假的安全感与成就感。没错, 我也许真的有些固步自封了。

  当我辞掉工作, 从而释放了大量空间时间的时候。在几周的疯玩过后, 我决定静下心来研究一些什么。我买了很多交易书籍, 每天在阳光底下看书的确比整天看着电脑期盼自己的上涨舒服得多! 可喜的是,我现在的头脑, 似乎又可以开始转动了。

  言归正传, 我们来谈谈交易规则的问题吧。重新审视交易规则的意义, 是因为资金管理的缘由。事实上,至今我还有刚性的资金管理的规则。而近期的一些交易问题, 让我陷入了徘徊的怪圈。我该如何的取舍呢?

  如今的国内商品期货市场, 我深信会有一波大级别的下跌行情。铜价在复制上证指数2001 年2245 点以前的走势;铝价在复制上证指数2004 年1783 点以前的走势… … 事实上,农产品还要比工业品更弱一些。我一个刚从南方回来的朋友, 告诉我雪灾使得糖大量的减产( 他小的时候靠帮人家收割甘蔗来赚零花钱)。他虽然不懂期货, 但也建议我关注一下糖。我立刻将这条消息代入我的公式:已知原因+未知原因= 结果; 也就是说, 利好+ 未知原因= 价格大幅下跌; 那么,未知原因=大利空!恐怕市场上基本面,没有什么比这种情况更加恐怖了!

  我不想多说看空商品期货的原因, 也许如此一致性的从暴涨转为暴跌就能够说明一切问题。说实话,我真的想将两年前买的二手房抵押给银行! 如果不是公产房不能贷款, 我也许真的会这么去做!! 如果我这么做了, 其实并不违反资金管理的原则。事实上, 我害怕的不是方向,而是噪音! 对于绝对稳定的融资来说,可以视为自有资金。比如,房屋贷款。

  看来, 融资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了。那么, 我该不该增加我的仓位呢? 如果我能够有刚进入期货市场的气魄,而我预期的下跌行情又在噪音没有摧毁我的情况下出现, 那么利润恐怕要有几百万! !但如果我的资金账户真的被噪音所摧毁,那么我恐怕很难再用现在的资金量在市场上作交易了。

  我深知,我现在的资金水平是“ 职业化交易” 的下限了! 而对于期货交易而言, 非职业化交易的确是非常困难的。即使我此前用最先进的无线接入宽带方式; 以没有任何领导监督的方式工作; 甚至从事金融行业看行情都是理所应当的事情。这样的职业都的确可能影响到我的交易, 这是一个事实!

  得与失都是惊人的, 我真得不知道该如何取舍? 我现在的仓位已经达到了53%左右, 应该是属于比较高的水平, 但仍旧处于合理的水平。如果真的加仓的话, 那么我面临的风险,恐怕就是成熟交易者中最大的了!

  事先来看, 这两种可能都是存在的, 这只不过是概率的问题。但是未来的最终结果, 必然是一种结局! 当我幻想庞大利润对我生活产生的质变时,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加仓; 但当我设想资金大幅度的缩水使得我无法坚持职业化交易的时候,我下定决心一定不能加仓!! !不怕大家笑话, 我至少在这种极端的选择中,徘徊了N 次之多!!我相信市场在事先是没有正确的答案的!
当然, 也许让人舒服的做法就是象征性的加仓。这是一个折衷的选择, 但又该加仓多少呢?如果真的最终盈利呢,那么是否又会给看似坚固的资金管理堤坝, 打开了一处“蚁穴” 。最终,小小的“ 蚁穴”,会彻底的摧毁这条资金管理的堤坝呢?

  如果我思考的问题, 是建立在结果而不是策略层面上,那么我将永远无法找到答案! 这是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对,我想起了一些过去的经历!也许, 用熟悉的事务来类比陌生的事务,是思考问题的一个极好办法。请大家跟我一起回忆一下, 我是如何接受止损的刚性规则的,以及我在没有形成绝对化止损的情况下面临的心灵煎熬。

  对于止损策略来说, 我们可以轻松的进行历史统计来研究结果的概率分布: 三分之一的止损是有价值的;三分之一的止损是没有价值的增添成本;三分之一的止损会出现地板价(天花板)附近这样的极端价位。如果我们站在策略的思维模式下, 那么取舍将会非常的简单。如果三分之一的止损产生的价值,大于三分之二的止损产生的成本, 那么我们就应该接受止损策略。否则,我们就应该放弃。或者说,我们再去开发一种可以验证的更高效的止损策略。事实上,价值大于成本的结论是确定无疑的。所以呢,现在的我即使明明知道这是一个地板价,我也照样的止损卖出!我以逃避止损但产生好结果的行为感到耻辱!!

  但在我还不喜欢用策略思维来思考问题的时候, 我会过多的在乎单次结果对我的意义!很多年前, 我也总是面临类似的矛盾。止损卖出的话,我很可能是卖在了地板价上! 毕竟,我之所以此前买入该股, 是因为我有太多的看好理由。那么, 我似乎有理由认为下跌只不过是暂时的现象! 对, 一定不能止损!但我又会想起, 曾经给我带来几乎灭顶之灾的深度套牢。天哪,这是世界上最残酷的事情!不,我一定要止损出局! 可是,这真的有点像地板价…… 那种煎熬,恐怕是很多人难以想象的事情,最后形成一种令人窒息的感觉。我有过卖在地板价的经历, 也有深度套牢的经历。似乎,这两者都是噩梦!! 但我的确没有办法看穿未来!后来我明白了,这是因为我太在乎单次交易的结果了。哈哈,想想东面的得与失, 再想想西面的得与失, 我恐怕没有勇气离开原地。这就是, 在乎单次结果的交易者的煎熬! 自从我采用策略思维来审视止损的问题后, 问题变得异常简单,再也没有左右徘徊N 次的感觉。

  我把该由上帝控制的东西, 重新交给了上帝。没错, 我把单次交易的责任推给了市场和系统! 以后,我从不逃避属于我的成本!没错, 即使是地板价,我也必须止损卖出! 这时候,问题才能够迎刃而解!! 这种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气魄,使我从“狗咬尾巴”的怪圈中逃离了出来。

  好了, 我们可以回到资金管理的问题上来了。我们可以用策略的思维方式, 来考虑大仓位带来结果的概率分布。事实上, 轻的仓位能够使得风险呈现数学倍数的降低, 但却使得利润呈现几何倍数的降低。但反过来说, 如果我们真的被扫地出门, 那么一切概率优势我们都不再有资金去实现他们!这说明,理智上来讲,仓位绝对不能够过重!

  也许, 我们也可以通过“ 输缩” 来控制被市场扫地出门的风险。只要我们“输缩” 的策略能够被贯彻实施, 那么被市场扫地出门的概率也可以降到忽略不计。问题是, “ 输缩” 也是很头疼的一件事情。比如,前几天我就应对了一次“输缩” ,不得不丢掉自认为可以下金蛋的鸡。如果行情能够危及到资金账户的存亡,那么无论如何都必须“ 输缩”。

  想避免输缩,就只能是通过控制“ 盈冲” 来实现。但我还是觉得, 通过放弃“ 赢冲” 来规避“ 输缩” 并不划算! 毕竟,
在我们体验“ 输缩” 的代价之前, 可能享受了更多的“ 赢冲”的价值。

  结论很简单, 那就是将资金账户承受的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然后用“ 赢冲输缩” 来增加潜在利润。我想这是没有争议的问题,但也同时出现了两个问题:是该采用思维式资金管理策略呢, 还是采用刚性规则式资金管理策略呢?如果, 我们采用刚性规则式资金管理策略, 那么刚性的参数有应该是什么呢?

  凭我十年以上的交易经验来看, 人的理智通常是靠不住的。在应对止损的问题时,我最早也是采用思维式止损。挫折与失败的代价,让我本能的出现了动摇, 最终将止损抛到了脑后,并由此产生了庞大的亏损。我相信,除非有刚性的策略, 有完全脱离单次结果的思维方式。否则, 通过人所谓理性的思考,的确很可能最终把我们带向可怕的深渊! 只有我们承受一切的成本, 那么我们才能够保证不会出现任何危机问题! 何况,资金管理比止损更加复杂,需要考虑到更加繁琐的问题。并且,期货市场上没有小危机, 能够称得上危机的并非资金拦腰折断,而是被扫地出门。人嘛, 劣根性更容易在期货市场上体现……

  那么, 资金管理模型绝对不能够通过思维来进行自主的主观判断!我必须将资金管理写入规则! !知道什么叫做写入规则吗? 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在我适应了策略的思维方式以前, 肯定会受到家庭的一些不良影响。在面对一次, 我自认为理所应当的成本付出后。我的老妈经常说:“ 因为… … 所以… … , 这些问题你要考虑, 绝对不能忽略。” 言外之意是,我应该综合考虑某某因素,从而避免这次的成本。哈哈,我总是对我老妈说一句话: “你敢把这条因素写入刚性的规则吗? ” 其实, 就是这句话, 能够使我形成今天的交易境界。因为,我老妈总是无言以对。毕竟写入刚性规则, 意味着她必须在今后, 无条件承担这种因素带来的成本。哈哈, 我老妈肯定没有勇气承担什么, 所以她只能开始沉默。

  如今我有很宽松的交易氛围。比如, 本次反手做空的点位很低,放走了大量的利润。不但我能够很轻松的面对我的“ 宿命” , 我老妈也没有提出任何交易上的质疑。明白了吗? 38 万的资金回撤,都能够得到无条件的宽恕,这就是写入规则的意义!

  最后的问题就是, 这个刚性规则式策略应该采用什么样的参数?毕竟我进入期货市场的年头还短, 恐怕除了保守性原则外不能有更多的经验可以被采纳。也许我将来的参数会被修改,但有一点请大家注意!那就是,只有实现修改了规则才能够改变具体的交易,而不能够先改变具体的交易再来事后改变规则。没错,即使写入规则的东西能够给我带来亏损,那么我也要先亏损完了再说。那么,具体的资金管理规则如下:

  首先,建立资金储备制度。
  事实上, 本次商品期货快速的、一致性的大幅下跌。如果没有储备资金救了我, 那么我就太被动了!当然, 这其中还有一个因素, 那就是没有利用浮动盈利高位加仓。其实,一笔能够获大利的交易, 不但要有好的位置优势,还要有好的价格优势。只有我们在出现大乖离率的时候, 仍旧保持着很低的成本, 那么我们才能够保证不会因为震荡而丢掉位置。所以, 今后仍旧坚持不在信号外进行开仓。这是题外话,我们接着说资金储备制度。将总资产的三分之一, 计提资金储备。并且投资于货币市场基金、新股申购、债券现货市场等,无风险并且具有一周内能够变现的流动资金管理工具。当然, 被用资金中仍旧必须保持一定数量的现金比例,从而应对突发事件的资金划拨。为了能够使得资金储备实现更高效的运转, 我也可以将被用资金投入股票等风险相对偏高的市场。由于股票市场的风险相对较大, 自然就需要更大的储备数量。我们暂且可以把两个单位的股票市值, 视为一个单位流动资金管理工具。也就是说, 如果我将储备资金完全用于股票投资,那么我就需要将这部分资金提高到总资产的50%。

  资产储备的计提采用每月计提一次的方式, 而从避免每天计提的繁琐。并且在总资产由于亏损而出现滑落的时候,不将备用资金划拨期货账户; 而只在总资产由于获利而出现上升的时候,计提更多的资金储备。每月计提一次的好处,还在于可以避免短时间有利行情波动使得账户资金形成短时间高点的噪音。

  资金储备资金的使用, 必须同“ 输缩” 搭配使用。也就是说, 当期货资金账户出现暴仓危机的时候,我马上调动资金储备,并且同时进行一定程度的减仓。毕竟, 资金储备的动用,无疑已经说明了资金账户处于非常时期。

  其次,期货账户的资金管理制度。
  对于期货交易而言, 我仍旧相信分散投资能够使得资金波动更加平滑, 从而实现更高的稳定性。但是当市场出现极端行情波动的时候, 这种曾经良好的稳定性将会大打折扣。所以, 我并不应该对这种稳定性, 抱有太高的希望。考虑到绝佳时机的交易机会,我也不排除使用相对集中式的建仓行为。所以,分散投资的本身就不写入刚性的交易规则了。

  对于单独的期货账户而言,只要风险度位于33%到66%之间就都属于正常情况。我的主观判断可以选择维持现有的不间断趋势跟踪,或者增加不间断趋势跟踪的开端仓位。也就是说,当期货仓位处于总资产的45%以下时,我随时有权利增加不间断趋势跟踪的开端仓位。如果单独的期货账户的风险度高于66%,那么我将不再有权利选择开仓。我相信,这种硬性的资金管理规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住狂热的交易激情,并且最终使得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如果单独的期货账户的风险度低于33%,那么说明我的资金利用率就已经不合理的偏低了。毕竟, 这只相当于总资产五分之一稍多一些的仓位。这时我需要做的就是, 寻找更多的期货品种寻找交易机会, 或者增加股票的投资比例。我相信,承担过多或者过少的风险都不是什么好事。

  最后,紧急时期与输缩制度。
  在单独期货账户的风险度超过100%以前,资金状况只能够定义为正常时期, 并且我同样没有进行“ 输缩” 的权利。这可以避免长时间整理行情, 使得我出现战战兢兢的状态而丢掉自己的位置。毕竟, 整理行情付出的成本一般都能够在未来的趋势行情中出现对应的利润。其实, 单纯的在整理行情种左右挨打, 并不会产生多大的资金回撤幅度。而资金大幅度回撤, 通常都是在快速获利之后。如果我们从来都没有快速获利的话, 那么资金回撤通常不是大问题, 而可怕的多次亏损交易使得信心的消磨。

  当单独期货账户的风险度超过100%以后,宣布交易账户进入紧急时期。我会在第一时间将备用资金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划拨至期货账户, 并且同时将期货持仓进行缩减。必要的话,还需要控制备用资金中对股票投资比例,已备应对进一步的期货风险。

  对于缩减仓位的行为来说, 一般采用等比例缩减。即,对全部持仓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减持, 而不进行任何主观判断。毕竟, 这是一个人容易激动的时期,所以不适合进行更多的主观判断。当交易账户进入紧急时期以后, 将全部总资产计算风险度。并且输缩的比例控制在使总资产的风险度达到60% 左右。如果资金波动继续向不利于我们的方向发展,那么总资产风险度的70%应该就是一个极限了。毕竟, 我已经不可能再有后续资金进行持仓的支持了! 只要当日结算单现实总资产风险度超过70%,那么第二个交易日就必须将仓位减持到总资产风险度的70%以下。

  如果资金波动开始向有利于我们的方向发展, 那么当总资产风险度降低到50%以下时。我有权利选择加仓, 或者抽取账户中的资金补回储备资金。当储备资金被全数计提后,交易账户就宣布回到了正常时期, 自此仍旧套用正常时期的资金管理规则。

  提示:
  资金管理规则是一种更加个性化的规则。它建立在交易者承受力、行情交易规则、交易理念、交易预期等等一系列问题的权衡后得出。如果你的其他环节与我有略微的不同,那么我的资金管理规则很可能并不适合于你。本文的意义在于:说明资金管理以及刚性规则式策略的重要性,以及介绍本人资金管理模型设计的思维方式。相信我, 你自己的问题,必须通过自己的思考与实践来进行解决。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0-1 03:24 AM , Processed in 0.039592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