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ysc

[转贴] 林毅夫:中国GDP可望连20年保8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1 11: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Kami 发表于 2012-9-1 09:12 AM
统计局不是万能的,就像美国把失业率定在8%无济于事一样,当中国的汽车销量,石油消耗,用电量都超过或接 ...

--- Kami  不敢当,这年头经济学家可不是什么好词,哈哈哈哈  发表于 2012-9-1 09:41 AM IP:222.166.196.183 删除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 11: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们一定要搞清楚三个问题,再思考中国经济,表老拿宏观课本上的东东说话,那玩意,俺十年前也读过。

1,中国的公仆们的消耗很大,最终还是要摊在物价和房价上面;
2,劳动力市场没有,也无法国际化,首先就因为不是人人能学会英语;你既然没法去美国工作,自然也没发去美国买米买面,卖你多少钱,你都得吃,制造跨过购物壁垒的方法多了,只是暂时还不需要,但不代表未来不需要;
3,上海的房价涨上天,但也还在上海,你没发把上海的房子搬到美国去。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 12: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面瓜 发表于 2012-9-1 11:49 AM
你们一定要搞清楚三个问题,再思考中国经济,表老拿宏观课本上的东东说话,那玩意,俺十年前也读过。

1, ...

问题是这个比较的事情光分析中国是没有用的,你得同时把美国放到这个图里才有意义,这增大了分析的复杂性。比方说占美国GDP18%的医疗,以及奥巴马的改革,大本的印钱如何会反映到美国的物价和房价上。同时为什么中国的公仆消费以前没有反映到物价上,以后又如何不成比例地反映到物价上?

关于米面的情况你描述的和现实有差距。现在的原材料通过中国加工后转销其他国家,原材料的涨价带来的通涨不可能只局限于中国等制造国而不影响到美国等消费国。

解释经济现象有时并不需要“发明”“发现”什么新的系统理论,现有的已经够多的了。就像炒股,挖空心思找一些看似挺玄的edge,其实不一定比按照最古老的的均线,趋势炒的要管用。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 12: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面瓜 于 2012-9-1 06:25 PM 编辑

[quote]Kami 发表于 2012-9-1 06:13 PM
同时为什么中国的公仆消费以前没有反映到物价上,以后又如何不成比例地反映到物价上?
quote]

因为所谓的刘易丝拐点。

刘易斯拐点背后不仅仅是城市化的尽头,
更重要的是农二代群体文化的嬗变,所谓未富先懒是也。

所谓中等收入陷阱,就是文化中懒惰的元素,何时被释放出来。韩国释放的晚,所以就过去了。
当然,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制度决定。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 12: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面瓜 发表于 2012-9-1 11:49 AM
你们一定要搞清楚三个问题,再思考中国经济,表老拿宏观课本上的东东说话,那玩意,俺十年前也读过。

1, ...

另外劳动力市场的国际化,在现代不是通过劳动力流动而实现的,是通过资本流动实现的。中国的工人可以不懂英语,但一样可以在中国抢走在美国的说英语的工人的饭碗,因为资本的自由流动选择了把厂设在中国。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 12: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觉得中国的通胀仅仅是个“输入型通胀”。

这么说固然没错,但其实中国的通胀还是个“懒惰型通胀”和“内讧型通胀”。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 12: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Kami 发表于 2012-9-1 06:28 PM
另外劳动力市场的国际化,在现代不是通过劳动力流动而实现的,是通过资本流动实现的。中国的工人可以不懂 ...

partly Right.

但跨国经营额外增加的成本,必须在工人工资上面得到弥补。所以,这样的全球化,并不能做到把工资拉平。

今年很多外资开始从中国撤退,可中国工人工资最多也就美国的1/4吧。


(算了,你说的全是宏观课本上的条条,我撤了,没啥新收获)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 12: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面瓜 发表于 2012-9-1 12:19 PM
[quote]Kami 发表于 2012-9-1 06:13 PM
同时为什么中国的公仆消费以前没有反映到物价上,以后又如何不成比 ...

首先,刘易斯拐点可不是什么新东西,几十年来的研究多了,其实也是传统供需理论的延伸和应用。

第二,中国的刘易斯拐点也不是这一两年才有的,七八年前就开始了

第三,中国的产业结构以制造业为主,仍然有升级的空间,这使得“白领”阶层的涨薪压力不大,而这是成熟社会的“中产”主流。在中国未来一二十年内这种状况不会有根本改变。当中国人口在2030年达到顶峰,产业结构渐渐上行之后效果才会日益明显。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 01: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面瓜 发表于 2012-9-1 12:29 PM
你觉得中国的通胀仅仅是个“输入型通胀”。

这么说固然没错,但其实中国的通胀还是个“懒惰型通胀”和“ ...

我当然不是说中国的通涨仅仅是个输入型的。我是说,在现在国际化的背景下,任何输入型的通涨都会转变成输出型通涨又回到国际市场上去,因此在考虑人均消费水平时,这种因素可以忽略不计。

而内生型通涨,多半是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另外中国随着人口拐点的接近,同时面临着通缩的压力。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 01: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面瓜 发表于 2012-9-1 12:37 PM
partly Right.

但跨国经营额外增加的成本,必须在工人工资上面得到弥补。所以,这样的全球化,并不能做 ...

全球化当然有自身的交易成本,这个随着自由化,全球化的深入还会进一步降低,中国工人收入是美国工人的一半同时仍有竞争力在未来一二十年也不是什么不可想象的事情,尤其是那些以中国为最终消费市场的商家。中国这个巨大的统一市场是中国区别与拉美各国的一个重要因素 -- 即使中国工人工资上去了,相当的厂家仍然会留在中国以供应中国,因为这样比在其他发展中国家生产然后运到中国卖要划算。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 01: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任何输入型的通涨都会转变成输出型通涨又回到国际市场上去,

好像不对。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 01: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面瓜 发表于 2012-9-1 01:15 PM
这句话是错的。

那要看你怎么限定条件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 01: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Kami 发表于 2012-9-1 07:17 PM
那要看你怎么限定条件了

这个世界是不能假设的,
限定条件只能是:中国是以共产党为领导的专政国家。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 01: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面瓜 发表于 2012-9-1 01:19 PM
这个世界是不能假设的,
限定条件只能是:中国是以共产党为领导的专政国家。

不知道这个和专政又有什么关系。专政而遵循市场规律的多了去了,可以说绝大部分的经济活动参与者都是专政的。个人是对于个人专政的,公司的管理层是专政的,专不专政跟经济运行没什么必然联系

要说输入型的通涨没法变成输出型的重新流回国际市场,相关的条件应该是经济国际化,自由化,一体化的程度,市场的相对大小,以及时间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7-19 05:25 PM , Processed in 0.050238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