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65|回复: 6

国土就是这样失去的----曾经的国土缅甸果敢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27 07: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年中国政府为了争取周边国家的“国际支持”以大片已开垦了的土地换小片的山地,原来出产翡翠的山脉中缅各一半,后来全划给缅甸。具体请看此图。
b_4F0824626249035A.jpg
掸邦果敢第一特区,地处缅北萨尔温江东岸,面积约5200平方方公里,与我国云南省临沧地区的镇康县、沧源县、耿马县以及保山地区的龙陵县接壤,中缅国界线长达250公里。果敢数百年来,特别是近百年的历史,是以贩运毒品获利为目的的武装割据的历史,解剖它的历史,可以看到缅北数支地区民族武装和贩毒武装势力形成、发展历史的缩影。95%由华人组成的今日缅甸少数民族“果敢族”,与云南边疆地区有着极为深远的历史关系,对其进行深入探究,不仅有助于西南边疆史的学术研究,而且对世人认识云南境外毒品问题的历史与现状、维护西南边陲的稳定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仔细推究起来,果敢族的历史起源竟在中国昆明的逼死坡,与中国明朝末年的永历帝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今天,许多果敢人仍然自称是皇裔后世子孙,并以此而自豪。逼死坡是昆明市五华山西麓、华山西路北段的陡坡。明清两代贡院在此开科取士,后逐渐发展成为通往贡院(今云南大学)和北城门及北郊的重要交通要道。据说最初因这个山坡上有几家卖蓖子的铺子,因此被称为蓖子坡。

  1658年3月,史称桂王的永历帝朱由榔,在原明末农民起义军张献忠余部李定国、白文选的大西军拥戴下,继续举起南明王朝的旗号对抗清兵。1658年10月,在一群南明孤臣的护卫下,从南京一路逃亡到云南的朱由榔,最后在昆明建立了南明王朝的滇都,并开始在五华山上建造王宫,蓖子坡随之热闹起来。

  清顺治十六年(1659)正月初三,吴三桂数十万大军分三路连通昆明。南明小朝廷只得弃滇都昆明,经保山、腾冲一路败退进人缅甸。虽然南明的大西军战事一再落败,但在此期间却冒出了一个骁勇善战的罗姓将领,此人的第十代子孙罗星汉成为后来威震金三角的大毒枭。

  据《明史》记载:朱由榔带1500余人由腾越 (腾冲)西逃,进人缅甸瓦城 (即曼德勒近郊的古都阿瓦),观望形势的缅王慰留贵客于缅北山区。1661年缅京老王驾崩,新士莽白继位,他看清形势,派精兵夜袭,砍死了南明数十名遗臣武将,囚禁了永历帝。这在历史上被称为 “咒水之难”。1662年,吴三桂率清兵十万之众饮马怒江、直抵缅甸瓦城城郊,莽白立即将永历帝及其母、妻、妄送交清军,以免惹火烧身。朱由榔被押解回昆明,囚禁在蓖子坡头的金禅寺(今利民巷)内。康熙元年(1662)四月,永历帝被吴三桂用弓弦在今称逼死坡的地方勒死,南明王朝宣告彻底结束。

  昆明百姓出于对吴三桂叛国降清的义愤,将永历帝遇难地蓖子坡改称为逼死坡。清云贵总督认为有损大清声誉,遂于道光年间将逼死坡改为升平坡,并勒石立碑以宣扬其升平盛世,但民间仍称之逼死坡。后云南都督蔡锷将军以三迤士民的名义,在逼死坡头立“明永历帝殉国处”石碑一方。石碑一度失落1983年幸得找回,如今又重新立在坡头。

  南明的残兵数干人选到了一个叫麻栗坝的地方,这地方在缅语里的意思是最野蛮的地方,即今缅甸果敢县(整个果敢辖区呈条状,多为高山丘陵区,主要是由三个大坝子组成,其中最著名的是以出产大烟而闻名的麻栗坝,平均海拔1216米,年平均气温摄氏16.8度,年平均降雨量1674毫米),隐姓埋名深居下来。今天果敢地区的汉人系这些明末官兵的后裔为主体,其中有一姓杨的武术高手,其曾祖先是沐英将军长驱人滇时的帐前绕将,此后历代镇守滇西南,对西南的民情地理了若指掌。杨氏成为当地土司,统领起各部南明遗民,逃避清兵的追杀,与当地土著红刀子进白刀子出地打冤家,憨厚的土著人斗不过这群来势汹汹的“客籍”,渐渐退人野人山深处,一个华人社团崛起于缅北高原,繁衍至数十万之多,其后果敢土司和莱莫土司均延承了中国封建王朝封洁的官僚体系。直至1962年,杨家才与奈温将军达成协议,交出土司官袍和印玺,实行地方自治。

  早在明代中斯,国势强盛,中央帝国西南周边的各少数民族部落纷纷纳贡称臣,接受明王朝的节制。在云南与现今属缅北克钦邦、掸邦接壤的地方,明王朝采取以夷治夷的方法对偏远之地的“蛮夷”进行统治。明王朝在此设立了6个宣抚司、宣慰司,其中两个是在目前缅甸版图上的孟洋和木邦 (明朝末年1602一1606年间,缅人趁中国改朝换代的内乱之机,举兵向北进攻,先后攻占了八莫、孟洋等地)。在明朝中叶,它的统治范围很广,萨尔温江的上游是中国的内河,而现今的伊洛瓦底江上游的一部分也在明王朝的统治范围。在伊洛瓦底江边的人莫,明朝设立威远营,曾在此筑坛誓众,其誓词日:“六慰拓开三宣恢复诸夷格心求远贡献,洗甲金沙藏刀思窟不纵不擒南人自服”。

  1593年,云南巡抚陈用宾受命用武力收复了蛮莫(八莫),为了加强边防,陈用宾在腾越州边界筑起了八关,即神护关(今云南腾冲县西北动卡山)、万切关(今云南盈江县西北动弄山)、巨石关(今丢南盈江县西北息马山)、铜壁关 (今云南盈江县西北布哈山)、铁壁关 (今云南陇川县西北)和虎距关、汉龙关、天马关(清末中英勘界时,三关划归缅甸)。这八关的关址距当时中缅边界数十里至数百里不等。

  作为南明永历帝副将的罗氏后代,因永历帝的落败也随之沉沦,到了罗家第四代即立下祖训,隐瞒其祖上曾是永历帝宠爱副将的历史。所以,虽有家谱传世,但由于族人严格守训,致使其家世愈加鲜为人知。到20世纪初叶,永历帝身边罗副将家已传至第八代,1916年冬,罗家第四个儿子降生,这就是后来在缅北地区赫赫有名的罗四老板。罗朝兴。1934年,年满18岁的罗朝兴娶妻段氏,共生有四男一女,长子即1935年出生的罗星汉(缅名畏蒙),次子星堂,三子星期,四子星杰,长女星蕊。罗将军第十代后裔的罗星汉,日后成为便会三角毒名扬天下的世界头号大毒枭。

  明清时朝,在宣抚目的设置下,又设有部落土司。果敢土司只是木邦宣慰司下辖33个土司之一。一百多年前,果敢一杨姓大户,每年替代当时叫大伙头的陈姓土司前去木邦述职,捐交一年的门赋、烟课,跑来跑去与上头混熟了,后来木邦宣慰使将这名姓杨的青年任命为果敢土司,陈氏的职务被莫名其妙地顶替了。至晚清光绪初年,麻栗坝才有正式任命的土司一职,首任土司叫杨国正,他的子孙后来一直世袭土司至最后一任。清末,后来英国王室也对缅北的土司王朝制下的人事变动统统予以册封追认。现在在果敢老街的大庙、大水塘两处,还存有当年清廷与英缅政府封话果敢土司王的两块碑。

  这一时期还有一部分汉人进入了果敢地区定居,他们主要是古代来往于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马帮商旅,其中以云南、贵州、四川人居多。而后,二战中被打散的国民党远征军的散兵游勇流落缅北,辗转来到果敢华人区定居。因此在缅北果敢地区一带,人们的籍贯不仅有云贵高原,还有湖南、湖北、浙江、江苏、江西等地。永历帝事件后不久,在今腊戍以北的登尼,清政府也仿明制,设立了木邦宣慰司一职,命当地土司 “世守其地”。但忙着应付反清复明和内乱的清廷鞭长莫及,多数时统而不治,缅北成了飞地、化外之邦。1897年,英人与清王朝谈判定界,果敢被?擞⑹裘宓椤?/P>

  果敢南部就是后来因坤沙而闻名于世的菜莫山,它虽然在地理上属于当阳,但与麻栗坝却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历史上,莱莫土司、果敢(滚弄)土司均承袭了明清的祖制,所不同的是,莱莫山由于是缅甸掸人的聚居区,汉掸文化交融在一起,而果敢至今仍保存着较完整的华人传统。无论从文化底蕴,还是对于族系的认同上,这些地区的大多数百姓几乎部称自己是华人。连坤沙都曾对外宣称过自己祖上第八代,是从中国云南到莱莫山的汉人,其父娶了当地掸族(即与中国傣族、泰国泰族系同一民族)女人为妻,生下了混有汉掸血统的坤沙。对于任何外部势力,这里都存在一种天然的抵制与排斥。这也是作为缅甸少数民族的果敢汉人始终与缅人没能完全融合的原因。

  当地华族与缅北少数民族各按自己的习俗生活着,在缅北,种植罂粟、生产鸦片已成为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鸦片经济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到20世纪40一50年代,逐步形成了当地少数民族以种植为主,旅缅华族收购、贩运为主的格局。华族因此所赚得的钱远远超过了当地土著民族。

  20世纪初朝杨国正主政时,正值麻栗坝大烟土声誉鹊起之时。因出产优质鸦片,果敢由此而商业兴旺,社会繁荣,人口也大大增加,并诞生了整个金三角地区最盛大的烟会,成为缅北当地一年一度最为热闹的鸦片集贸盛事。每年到鸦片上市交易的时节,从中国四川、云南远道而来的马帮,印度、泰国来的商贾,云集果敢老街贩运大烟土,交易活动中还有一系列的其他商品交易和传统的民间文化活动,久而久之形成闻车中国西南和金三角的鸦片烟会,时间为十天半月不等。从中国远道而来的老板和马帮,一般是将生产工具、丝织品和器皿等运来果敢贸易,再换成大烟土运回云南。从泰国、印度来的商人则以贩卖日用百货为主。英国人则以兜售洋货为主。烟会越办越红火,成为果敢仅次于传统节日的一大盛事。

  在烟会上最抢手的商品当然是大烟土。20世纪40年代以前,烟会上最为活跃的主角,是常常手持文明棍的英国人。英国人雇用的马帮,被当地人称为赶洋脚,这是当时一件大大有利可图的事情,马帮帮忙贩运一趟,获利比平时跑单帮高出2一3倍。土司杨家更加热衷于烟会。因为每年此时他们的马帮不仅可以大赚一笔,还更进一步密切了与英国人的关系。作为土司署,每年的烟会是署内最可观的一笔烟课,成为其最重要的财政来源。当地的烟课,几乎是果敢上交缴掸邦土司税赋的惟一来源。

  作为果敢政治经济中心地带的老街,尽管是一条小街,却因烟会而赢得多年的辉煌。百年来,整个果敢出产的鸦片几乎全是以老街为集散地。由缅甸经滚弄运往中国的货物,也是以老街为中转站。在20世纪40年代初钥,整条街商号林立,其中包括云南最大的永昌祥、复协和、茂恒等大公司设的分号,每天进出骡马数以千计。

  果敢土司杨家与大户罗家、苏家因此而暴富起来。罗四老板罗朝兴在婚后将家产的大部分投人到马帮运输业之中,他先后添置了200多匹骡马,成立了一支20余人的武装,干起了从腊戍、当阳、东枝等地向泰国清莱、渭赛一带运送鸦片的买卖,有时也帮人运输一些土杂干货之类。

  日本战败后,英人重返缅甸。为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缅甸国内展开了风起云涌的独立斗争。以民族英雄昂山将军为首的自[和]由同盟,推动了人民的反英浪潮。掸族、克伦等少数民族,是英国统治的获益者。在缅人奋起反英之时,整个掸族居住的掸邦,也由于自身的利益而进行了积极的活动。

  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变局,果敢土司杨振材等人招兵买马,扩充武装,以防不测。果敢华人纷纷响应,捐款捐物,拥戴杨振材成立果敢地区自卫队,许多青壮年果敢人加人自卫队行列中。二战中,中国远征军(以青年学生组成)流散的老兵,也在缅北各地依托华族的力量,办起了各种华文学校和训练班。在果敢,罗星汉原来就读的官立小学50年代成为反共军事学校。罗星汉时年13岁,彭家声也未满14岁,教官是国民党黄埔军校生老兵。在这个训练班快结束时,罗、彭等人己经练就了一身本领,走马枪,游击作战,几乎无所不精。军事培训班结业后,所有22名学员均被授予少尉军衔,罗星汉是最小的一个,当年只有14岁多一点。他和彭家声均被分到果敢自卫队中任分队长、小队长,开始了在金三角地区的滚打。而彭家声更是由此开始了在果敢起伏47年的历程,最终赢得果敢王的称誉,成为近代历史上控制果敢时间最长的人物。后来的坤沙也是在这所学校就学毕业。这里的授业,造就了日后三人化诧金三角的本领。

  1942年以前,果敢土司署管辖本地治安与司法的是由二三十人组成的“红包头”,这是一支服装怪异的警察队伍,头裹红头布,据说是仿英人雇用印度巡捕的头饰而来,身上皂白相间的服装与腰中的弯刀,却又是清代衙役的装束。这支兼容了大清与英殖民色彩的搞笑队伍,由果敢传统的门赋与烟课等税捐供养。1942年日本侵占缅甸后,为抗击日本侵略军,果敢的红包头改名称自卫队。当时果敢第四代土司王杨文炳,在危难之际坚拒日寇诱惑,毅然在果敢竖起抗日大旗,并在1942年3月赴重庆拜晤当时领导中国抗日的领袖蒋介石,宣称三百年前(明朝)同出一宗,绝不当出卖汉民族的败类,后被授予果敢地区抗日自卫队少将司令一职。

  中国远征军迸人缅北及果敢后,将其改编为第20集团军果敢自卫队,并配发枪支弹药,自卫队因此发展到1000余人,在与远征军配合作战中,先后与日军直接对抗上百次,牺牲了150余人。最辉煌的一次是在大水塘地区与中国远征军联合对日作战,打死了日军一个联队1000余人,果敢自卫队因此留下了抗日的良好口碑。因为有了这支队伍,那时的缅北地区始终高悬着英国米字旗和中国的青天白日旗。直到1948年1月缅甸正式独立,土司王杨文炳参加了缅甸立国的班弄会议,果敢人因其浴血抗战、保土有功,而获新生的缅甸政府承认,果敢族被写进了缅甸国册,它成为缅甸在缅北人数最少的一个少数民族。杨振材两兄弟分别当选上议员、下议员兼地方长官,他们提出缅北华人应加入缅甸国籍,在议会获得通过。但1950年颁发缅甸国民身份证时,缅北果敢一带的儿十万华族中,仅有I万余人愿意领取,华人的向心力还是北方的中国。杨振材后来官至缅甸掸邦财政厅长,而果敢县长一职则多年由杨家兄弟轮流坐庄。

  因抗日有功,1947年英王乔治六世向杨文炳颁发了英帝国勋章。之后仅保留百来号人的队伍守土自治,但自卫队的称谓就此延续下来。以后随着形势的发展,自卫队的功能逐渐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或为果敢领导层内斗的工具,或为缅甸政府所利用,或成为毒案如罗星汉拥兵自重、演变为护卫鸦片运输的武装,或成为如彭家声与政府对抗的民族武装。

  1941年,杨文炳被英国人接往印度加尔各答“度假”半年。后由与他一同回到果敢的英国文官宣布:由于杨文炳长子天折,次子杨振材为“印袭官”。英人采用中国封话制,由此确立了杨家最后一代土司的地位。在杨氏家族中,不能不提到人称杨二小姐的杨振材之妹—— 杨金秀。这不仅因为杨二小姐有传奇式的经历,而且罗星汉等人的幌起与她有着密切关系。杨二小姐生就一副倔荤性格,自幼习文练武,成年后走马贩运烟土(杨二小姐终生未嫁,现居缅甸仰光,记者2002年4月在金三角采访时,年已70多岁的杨二小姐正在住院,已进人生命的弥留时刻)。她拥有约200人的武装马帮,而这支武装的队长,就是罗四老板的大公子罗星汉。罗星汉比杨二小姐小十多岁,但得益于土司杨二小姐的名声和自身的才干,个人势力得以迅速成长。

  罗星汉等人凭自卫队武装拥兵自重,自立门户。果敢形成三大势力主导天下的局面,一是杨振声的反缅武装,其中一部分在泰国由杨振业领导 二是罗星汉受政府扶持的自卫队武装;三是彭家声领导的由年轻人组成的反缅武装。随着民族矛盾的日益激化,缅甸政府加紧了对果敢地区的控制。1958年,政府军一个连进驻果敢大水塘。1963年8月17日,缅甸军事侦探部及东北军区同时行动,对果敢地区头面人物进行了搜捕,杨文灿在仰光、杨振材在腊戍、杨二小姐杨金秀在仰光、罗星汉在缅东几乎同时被抓。缅军第77师大规模集结完毕,开始向果敢地区快速挺进。

  1965年6月,赋闲在家的彭家声秘密成立了果敢人民革[和]命军,他们在果敢百姓中赢得了支持,并公开与政府军对抗。彭家声与其弟彭家富统领大约150人的武装,于1968年1月1日打着缅甸共产党人民革[和]命军的旗号,重返果敢。从此,果敢开始了缅共二十余年的统治。

  1968年,缅共首先攻占果敢地区,至1972年果敢已经完全成为解放区根据地。果敢县的建制成为20世纪70年代缅共统治区的一个缩影。

  记者在果敢见到现年30岁的果敢大竹管人氏罗星伟,他在果敢老街和胞兄开小铺做杂货生意。以前他们在大牛场住,以玉米、茶叶、谷子和种罂粟为生。他家和罗星汉同出一族且同辈,按辈分年纪应叫罗星汉哥哥,只是由于罗星汉毒名显赫而不愿和他来往。罗星伟长年当兵打仗,平时沉默寡言,但是对地图非常熟悉,有些文化。据罗星伟回忆说,原来这里是原始森林。明末清初,永历帝被抓走后,数干随从有的降清,有的逃亡,但大部分人为躲避围剿来到果敢定居。系出名门的这些明朝将官后裔一律隐姓埋名。罗家先辈是深得永历帝宠爱的南京名将,到了家族第八代,也就是罗星汉的父亲罗朝兴,才重立祖宗牌位。

  据他解释,果敢是掸族语,“果”是九的意思,而“敢”是人家的意思,合起来就是九户人家的意思。果敢族的英文名称为“Kokang”,在雅虎网站上解释为 “居住在缅甸金三角的一支来自中国的少数民族”。果敢人对自己的解释却是:“果”等于果断,“敢”等于勇敢。“果断而勇敢”就是今天果敢人对自己族名的宣示!
发表于 2009-8-27 07: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7 07: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7 08: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意思~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7 08: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7 08: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果敢是清朝丢掉的。1897年《中英续议缅甸条约》果敢被划入英属印度的范围。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27 09: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果敢是清朝丢掉的。1897年《中英续议缅甸条约》果敢被划入英属印度的范围。
catbear 发表于 2009-8-27 21:31


果敢的确是这样,但英国人对中国的蚕食到二次大战时还在继续。
----------------------------------------------------------------------------------------------------------------------------------------------------------------------------------------------------------------------普洱地区见诸文字的历史可上溯至西汉,距今已有数千年。普洱各民族人民在中华大家庭中为中华文明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在这期间发生过许许多多在云南、乃至全中国有一定影响的历史事件,产生过不少风流人物。

普洱地区各族人民多次起义,开展反封建斗争。早在清代前期公元1727年,镇沅、威远(景谷)的拉祜、傣、哈尼等族人民举行起义,焚毁府署衙门,杀死威远同知署理镇沅知府刘洪度,歼灭驻防清军。起义军死伤数千人后失败,但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在边远地区的反动统治。公元1732~1734年,普洱、普洱、他郎(墨江)、元江等地拉祜、傣、彝等族人民又举行起义,围困普洱府和普洱城达两月之久,烧毁把边塘房,斗争持续了三年。公元1796年,威远(景谷)牛肩山一带的拉祜族人民,在杨扎那领导下起义,反对清廷苛征,被清兵镇压,杨扎那牺牲,次年,杨扎那之弟杨扎杜又领导拉祜人民再次起义,联合缅宁(临沧)义军袭击缅宁县城。起义军遭清军二三千人镇压后,分散到缅宁大黑山一带隐蔽下来。公元1799年9月,李文明领导大黑山拉祜人民再举义旗,攻下双江县城。李文明联合阿佤山李小老领导的佤、拉祜等族人民,以及孟连拉祜族人民,队伍扩大至五万多人。11月,义军进攻缅宁,在那招渡和雾笼山一带与清军会战。第二年3月起义军战败,李文明、李小老被俘就义。清军封锁澜沧江,不让威远、镇沅县和普洱的拉祜族人民返回家乡。1802年,两千多拉祜人民在杨金、罗小二领导下,强渡澜沧江,在勐班、勐戛、六顺等地与清军激战。1853年,镇沅哈尼族农民田政(田四浪)领导镇沅、新平、墨江的哈尼、彝、布朗等族3000余人举行起义,抗缴清政府的一切赋税。1858年8月3日,田政义军与弥渡县彝族农民李文学(李正学)等领导的彝族农民5000多人,在景东县者干会盟。李文学和田政分任“夷家兵马大元帅”,形成了震惊清王朝统治的哀牢山少数民族农民大起义。义军势力最大时,共占据数十县的全部或大部,总面积达30000平方公里,人口约50万,坚持反清斗争长达十余年之久。公元1860年至1865年,大理杜文秀领导的回族反清义军,先后攻占清朝统治的威远、景东、镇沅、普洱等厅城及普洱府城。公元1918年,澜沧县拉祜、佤、哈尼、傣及汉族群众,又在李龙、李虎领导下武装起义,围攻雅口、芒蚌土司署及圈糯县署。

近代,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侵入到普洱,边疆各族人民又开展了如火如荼的反帝斗争。1890年孟连人民反击英帝国主义组织的所谓“勘探队”。1891年,英国斯袼德带领武装侵入西盟,要求拉祜族首领李通明服从英国管辖,被李拒绝。1895年,法帝国主义迫使清政府签订《中法续议界务专条附章》,将普洱地区的勐乌、乌得、化邦、哈当、贺联、盟勐等地划归法属越南。思普沿边各族人民奋起保土护界,支持乌得土司召宛纳捧联合勐乌土司和当地汉族居民陈玉成、李华庭等,以及尚勇、勐腊、勐捧、易武各勐百姓,向法军武装抗争。1925年和1935年,法帝国主义两次派兵侵拢红河、江城等地,均受到哈尼族和其他民族的英勇反击。英帝国主义对普洱阿佤山区的丰富矿藏垂涎已久,1927年竟侵入班洪秘密勘测矿藏;1933年进而修筑公路,集结兵力;1934年1月公然派兵侵占班洪矿区,激起边疆各族人民极大愤怒,阿佤山十七王地的佤族同胞,联合各族人民组成“西南边防民众义勇军”1400多人开赴前线抗击英军,后被国民党政府强令遣散。1941年英国政府趁日寇入侵中国的危难时,划了一条中缅南段边界会勘拟定线(即“1941年线”),妄图掠夺中国大片领土。阿佤山班洪等十七王联合发表了《告祖国同胞书》,庄严宣布:“……我卡佤山十七王地,自昔远祖,世受中国抚绥,固守边疆迄今数百年。……吾卡佤山数十万户人民,宁血流成河,断不作英帝国之奴隶,……我全卡佤山民众,决不愿(亻心)(亻心)(亻见)(亻见)以听英帝国之驱使,……愿断头颇,不愿为英帝国牛马。”佤族同胞这一正义懔然的呼声,得到了祖国舆论的热烈响应。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普洱地区各族人民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进入了崭新阶段。早在1927年,中共党员陈祖武(普洱县人)受党组织派遣到宁洱县开展革命活动,1928年成立中国共产党宁洱特别支部,次年改为中国共产党宁洱县委员会。1931年,中共墨江地下党支部领导全县工运、农运、学运、兵运取得很大成绩,但“冬至”农民武装暴动遭国民党镇压。1934年,中共党员罗有桢在宁洱县勐先发动200余名农民暴动,4月攻占江城县勐野井,7月被镇压。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在思普区组织了一系列抗日救亡活动,以李晓村(李时)、尹溯涛 、罗正明领导的“卡佤山人民自卫总队”打击日军为最盛。日寇投降后,中共重建党组织,直到1949年7月1日,成立中国共产党思普地方委员会,先后组建反蒋武装:车佛南宁澜“民主联军”、云南人民自卫军江越支队、墨江人民反蒋自卫军、普光部队、迤南边区人民自卫军一支队、云南人民讨蒋自卫军第二纵队、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第九支队。先后打了解放墨江之战、解放澜沧之战、解放普洱之战,先后平息了张孟希阴谋策划并幕后指挥的困马山及思六叛乱,平息了景东梁星楼叛乱,平息了景谷李希哲叛乱,平息了澜宁源石炳麟等叛乱,平息了李润之叛乱。建国后,还取得了滇越追歼战役的胜利。从1949年12月27日到1950年2月19日,共歼敌31000多人,取得了最后胜利。

建国后进入和平建设时期。1950年12月27日至31日在宁洱召开了全区第一届民族代表会议,思普区15个县26个民族(含支系)的480名代表出席。次年元旦,会议按佤族习俗举行镖牛、喝咒水、勒石盟誓,以示郑重,永昭后人,碑文如下: 民族团结誓词  我们26种民族的代表,代表全普洱区各族同胞,慎重地于此举行了镖牛,喝了咒水,从此,我们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此誓。在誓词碑上签名的有汉、傣、拉祜、基诺、哈尼、回、佤、白等48名各族代表。《民族团结誓词》碑现立存于普洱县城内。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7-27 05:33 AM , Processed in 0.03440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