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文|谢九
最近两年,国内商场越来越冷清,很多大商场里门可罗雀。由于经营压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商场不得不关门或者转让。而且越是一线城市的高端商场,关门和转让的越多。为什么看上去消费力最强的大城市,商场反而开不下去了呢?
从上海来看,多家大型商场已经在这两年陆续关门,比如太平洋百货徐汇店、梅龙镇伊势丹百货等等,这些都在上海经营了30年左右,曾经是上海最具人气的商场。
2023年8月13日,上海,太平洋百货徐汇店(图|视觉中国)
从北京来看,虽然关门倒闭的大商场还不多,但也是寒气逼人。最具标志性的事件是,今年5月份,国内最高端的顶奢商场北京SKP易主,北京华联将股权转让,退出了这家全球“店王”。北京SKP是国内高端商场的一面旗帜和风向标,当北京SKP都开始被出售,国内商场的压力也就可想而知。
国内大商场之所以越来越多被迫关门和转让,主要还是经营压力所致。由于逛商场的人越来越少,消费力越来越弱,而商场的刚性支出又难以消减,所以很多商场无法维持,只能选择退出。
而且,这一轮商场倒闭或转让潮,更多发生在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这也是格外引人深思之处。消费力最强的一线城市,理应最能支撑高端商场的发展,为什么现在反而崩盘越快呢?
这其实并不奇怪,因为最近几年,一线城市的消费降级最快,高端商场就成为一线城市消费降级最直接的牺牲者。
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这个指标来看,2024年,全国社消总额同比增长3.5%,而上海社消增速同比下降了3.1%,北京下降了2.7%,是全国为数不多出现负增长的城市。另外两座一线城市虽然没有负增长,但是增速也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深圳社消增速1.1%,广州增速为0.03%。
一线城市一向是消费力最强的城市,为什么现在消费能力反而垫底了呢?
主要原因在于,一线城市民众的资产和收入在缩水,而开支还保持了过去的水平,这就导致很多家庭的收支压力越来越大,不得不压缩开支。
从资产和收入端来看,一线城市的资产主要集中在房产,房产占家庭资产的比重远远高于其他城市,最近几年,一线城市房价大跌,很多家庭的资产大幅缩水。除了存量资产外,一线城市民众的收入也面临较大压力,互联网大厂裁员、金融行业减薪以及外资撤离等等,对于一线城市民众的影响最大。
而从支出端来看,很多家庭在过去经济上行期买房,按照以前的收入为基础做高额贷款,但是随着经济周期的转换,当年可以轻松承担的房贷,现在开始变得越来越沉重。对于一个普通家庭而言,在优先保证偿还房贷之后,就必须压缩其他非必要的开支,所以,这几年北京和上海等一线城市的消费垫底,很大程度上就是受到了房地产下行的拖累。
当一线城市的民众开始压缩非必要的消费支出,高端商场就成为最先抛弃的对象。以北京SKP来看,在经济繁荣和房地产上行时期,在北京民众强大的消费力支撑下,北京SKP的年销售超过200亿元,超越伦敦的哈罗德百货,成为全球店王。但是随着北京民众消费降级,很多曾经的有钱人也开始缩减开支,刚刚过去的2024年,北京SKP的销量同比下降了17%。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使贵为全球店王,经营压力也浮出了水面。
当然,不只是一线城市,商场变得越来越没有人气,已经成为全国性普遍现象。除了消费降级的大背景之外,逛商场的人变得越来越少,从外部因素来看,主要是电商的持续冲击,从内因来看,商场自身经营缺乏特色也是重要原因。
我国电子商务诞生20多年来,从淘宝、京东到拼多多再到今天的各种直播带货,电子商务一直处在创新的最前沿,用各种方式吸引消费者。在整体消费低迷的背景下,我国网上消费还是保持了较快增长。2019年,我国网上零售额首次突破10万亿元,到了2024年,网上零售额达到了15.5万亿元。
相比之下,实体商场的创新乏善可陈,除了个别有创意的商场之外,绝大部分商场都是几乎雷同的模式,一层珠宝首饰店、一层服装店、一层数码店、一层美食区、一层电影院……
一方面是电商在拼命创新,从价格到便利再到服务,全方位吸引消费者,一方面是实体商场多年不变,没有充分挖掘出线下购物的独特优势,实体商场的节节败退自然也就在情理之中。
除了电商的冲击之外,商场越来越难,还和人们的消费习惯发生变化有关。最近几年,商场里的人变得越来越少,但是,旅游景区的人变得越来越多。尤其是节假日,热门景区里总是人头攒动,完全看不出消费低迷的迹象。
这种现象说明,中国人的消费习惯正在发生重大改变,消费力正在快速转移,从实物消费开始转向服务消费。
统计数据也可以印证这种变化。最近几年,我国以商品消费为主的社消总额增速逐年放缓,从2013年达到13%的历史最高增速之后,现在回落到只有3.5%。实物消费放缓的同时,我国的服务消费开始明显提速,以最近两年来看,2023年,我国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20%,高于同期商品零售额增速14.2个百分点;2024年,服务零售额比上年增长6.2%,增速高于同期商品零售额3个百分点。
《爱的迫降》剧照
从发达国家的发展轨迹来看,从商品消费为主逐渐过渡到服务消费为主是一条必经之路,发达国家的服务消费占比基本上在60%以上,我国现在只有40%多,从商品消费向服务消费转型之路才刚刚开始。
对于以实体消费为主的商场而言,既要面临电商的外部冲击,又要迎接我国商品消费向服务消费转型的大趋势,如果实体商场还不能及时创新,迎接时代剧变,未来倒闭的商场只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