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11|回复: 0

[好摄之徒] 我可太懂揭阳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0-7 02: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可太懂揭阳了

 国家地理 国家地理中文网  2021-10-03


IMG_0588.JPG

夜幕降临,进贤门披上彩衣,城楼上潮剧悠扬




“国家地理中文网”将于国庆期间,

发布8篇震撼回放,

它们来自神州大地的八个方向:

东、南、西、北,
东北、东南、西南、西北,

每个方向推荐一个绝美的地点;

亦或“藏不住”的城市;

甚至“史诗级自驾路线”。



而这是今天的“方向”,

“潮汕之魂”——


东南:揭阳


东:舟山,藏不住了

西:新藏线,美如天堂的“地狱线路”

南:湛江,中国最“红”的半岛

北:巴丹吉林沙漠,看起来竟然很好吃

东北:敬请期待

西南:敬请期待

西北:敬请期待



IMG_0589.JPG


(滑动下图,俯瞰揭阳)
IMG_0590.JPG
IMG_0591.JPG
IMG_0592.JPG
IMG_0593.JPG


海滨邹鲁,

岭南水城,

亚洲玉都,

潮汕文化的精髓在此生发、汇聚;

它是被榕江包围的一朵“水上莲花”,

更是600万人魂牵梦萦的家乡——


揭阳。


IMG_0594.JPG

雄伟壮阔揭阳楼,坐落城市东入口




摄影、撰文:沈绵钺(DINOSHEN)


“这里是揭阳,
我的家乡是揭阳!”


揭阳五门之冠

IMG_0595 2.PNG


进贤门,是揭阳历史文化的标志性建筑,建于明朝天启元年(1621),因通抵学宫,取增进贤士之意,故名“进贤门”。揭阳原有东西南北门和进贤门,进贤门居五门之冠。


IMG_0596.JPG

进贤门于揭阳,就如小公园之于汕头,湘子桥之于潮州



岭东古建明珠

IMG_0595 3.PNG


IMG_0598.JPG

学宫暮色,置身其中仿佛能听见几百年前的琅琅书声。2013年5月,揭阳学宫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揭阳学宫(孔庙),始建于南宋绍兴十年(1140),古时为揭阳最高学府。浓缩千年儒家文化精髓,是岭南地区规模最大、配套建筑最完善、保存最完整的同类历史建筑组群。


IMG_0599.JPG

学宫照壁


IMG_0600.JPG

大成殿,为表达对孔夫子的尊重,御道石不设踏垛,对于先师只能远远瞻仰


IMG_0601.JPG

大成殿内殿


IMG_0602.JPG

1925年5月和10月,周恩来在第一、二次东征时曾在学宫崇圣祠办公;1927年秋天,南昌起义部队到达揭阳时,周恩来、贺龙、叶挺曾在学宫召开军事会议。



“禁城”:揭阳仅存的元代城墙

IMG_0595 4.PNG


IMG_0604.JPG


1352年,中国各地的反元斗争已是波澜壮阔。时任揭阳达鲁花赤的达不歹下令在揭阳城内再筑内城,全部用条石垒筑、贝灰合缝,且有护城河环绕,历时四年方成,称其为“金城”,取“固若金汤”之意。这样,揭阳县便有内、外两重城墙,城中有城,实属罕见。


然而就在交付使用之际,陈吊王的义军,就把抗元的旗帜插到金城上。由于“金”与“禁”只是声调不同而已,后人说误了,久之,也就成为今天的“禁城”。


IMG_0605.JPG

IMG_0606.JPG

“揭最多榕,故江曰榕江,城曰榕城。”



广东城隍庙之最

IMG_0595 5.PNG

 

IMG_0608.JPG

揭阳城隍庙于2019年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单位


揭阳城隍庙建于宋绍兴十年(1140),是广东省现存最大规模的同类古建筑,里面供奉着城市的守护神城隍爷。


IMG_0609.JPG

门神画是极具潮汕特色的民间艺术,庙内的三山门门神画艺术水平冠绝潮汕


揭阳城隍庙建筑融合了明清建筑风格和揭阳本土传统工艺特色。主体建筑为木、石承载结构,历经明代以来几十次地震,巍然不动,成为今人研究古代建筑的标本。


IMG_0610.JPG

城隍庙主要建筑有牌楼、大门、大殿、钟、鼓楼、后殿,总面积有2000多平方米


IMG_0611.JPG

清朝林大川《韩江记》记载:“我潮神灵显赫,以揭阳城隍为最。”可见揭阳城隍庙香火旺盛


IMG_0612.JPG

城隍伯府大人巡游队伍庞大,有英歌舞、舞龙、舞狮、潮剧队、标旗队、五丰旗队、锣鼓队等


IMG_0613.JPG

每年正月的城隍伯府大人出巡,是揭阳最盛大的民俗活动。



潮汕三大名刹之一

IMG_0595 6.PNG

 

IMG_0615.JPG

双峰寺,旧址在磐溪都双山(今桂岭镇双山村)


双峰寺,始建于宋绍兴十年(1140),为揭阳规模最大古寺院,与潮州开元寺、潮阳灵山寺并称“潮郡三大名刹”。每当夕阳西坠,钟鼓钹铎齐鸣,梵呗阵阵,木角笃笃,景色迷人,为礼佛和游览胜地。“双峰晚钟”为揭阳古八景之一。


IMG_0616.JPG

明初,双峰寺由石山禅师移建于今榕城观音仔街


IMG_0617.JPG

修缮中的双峰寺,将继续见证古城的风风雨雨


在潮汕人的意识世界,处处皆有神明存在,这些神明被尊称为“老爷”。在揭阳,老爷庙几乎随处可见,主要有伯公宫、介公宫、关帝庙、双忠庙、三山国王庙、妈祖庙等等。

 


三山国王祖庙

IMG_0595 7.PNG


IMG_0619.JPG

揭西三山国王祖庙


三山国王是中国民间重要宗教信仰之一。据《明贶庙记》记载,三山国王“肇迹于隋,灵显于唐,受封于宋”,迄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揭西河婆三山国王祖庙是海内外6000多座三山国王庙的鼻祖,奉祀的神祇初为三山神,受封后称为三山国王,是粤东先民创造的地方神祇。


IMG_0620.JPG

在新的历史时代,三山国王文化还承负着促进海内外华人、海峡两岸文化认同与文化交流的历史使命


IMG_0621.JPG

古榕武庙(北门关帝庙)位于揭阳市榕城区天福路,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IMG_0622.JPG

位于前厅顶的八卦形木雕藻井,具有极高的艺术及文化价值


IMG_0623.JPG

庙前古戏台,为广东省清代建成庙宇戏台仅存二处之一


IMG_0624.JPG

惠来神泉妈祖像,惠来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IMG_0625.JPG

海上守护神妈祖,庇佑世代出海的渔民



中山路

IMG_0595 8.PNG


IMG_0627.JPG


数据显示,中国约有5000多条中山路,且每条中山路似乎都承载丰富多姿的人文含义。揭阳中山路,曾是揭阳县城的交通要道及商业中心,一栋栋颇具东南亚特色的骑楼建筑见证了中山路曾经的繁华辉煌。


IMG_0628.JPG

 中山路,古称宣化街,民国十五年(1926)辟建后改称中山路。


IMG_0629.JPG

打铜街的骑楼


IMG_0630.JPG

县衙前商业楼


IMG_0631.JPG  

IMG_0632.JPG

不到1公里的中山路上,曾有12座规模雄伟的牌坊,可惜绝大部分已拆除(图为中山路南市巷节孝垂芳坊)



榕江西湖

IMG_0595 9.PNG


很多城市有“中山路”,很多城市也有“西湖”——揭阳也不例外,虽然揭阳榕江西湖历史并不悠久,但它却承载着许多揭阳人的童年记忆,一家人在榕江西湖上划船,曾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光。


IMG_0634.JPG  

IMG_0635.JPG  

IMG_0636.JPG  

IMG_0637.JPG

位于榕江西湖公园内,揭阳古八景之“南浦渔歌”遗址



厝和祠堂

IMG_0595 10.PNG


厝和祠堂,在潮汕人心中是神圣的,它是先人留给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是维系宗族情感精神纽带、海内外千万潮人记住乡愁的心灵圣地。


IMG_0639.JPG  

IMG_0640.JPG  

IMG_0641.JPG  

IMG_0642.JPG

山墙,俗称厝角头,潮汕先民发明了金木水火土五种山墙,统称五行山墙


IMG_0643.JPG

潮汕“四点金”民居



灯杆彩凤

IMG_0595 11.PNG


(滑动下图,查看竖灯杆升彩凤)

IMG_0645.JPG

IMG_0646.JPG

IMG_0647.JPG

IMG_0648.JPG


IMG_0649.JPG


“竖灯杆升彩凤”,潮汕地区民俗大观中独具特色、世代相传的传统民俗活动,传说中封建时代帝为龙,相为凤,将为虎,而南宋爱国名相江万里生平喜欢画凤,从元朝末年开始,居住在龙砂、云路的江氏后裔就用“竖灯杆、升彩凤”的形式来纪念先祖江万里,并沿袭至今。


IMG_0650.JPG

IMG_0651.JPG

彩凤逐日


IMG_0652.JPG

2011年,祭祖习俗(灯杆彩凤)入选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潮汕中秋拜月

IMG_0595 12.PNG


IMG_0654.JPG


出于对大自然的原始崇拜,拜月的习俗很早就在中国流行。潮汕人过中秋节,是把对月亮的崇拜发挥到极致。每到中秋,家家户户都会摆上丰富的贡品“拜月娘”。大人喝茶赏月、互诉家常,小孩吃朥(láo)饼、游花灯。


IMG_0655.JPG

IMG_0656.JPG

揭东区北河村烧塔,相传潮汕人民为抗击元朝统治者,于八月十五这一天,在空旷地用瓦片砌塔,燃烧猛火,作为行动信号,一齐动手,抗击元朝。从此,烧塔便成为中秋习俗沿袭下来。



揭阳春节

IMG_0595 13.PNG


每当春节来到,游子归来,就是揭阳民俗活动最热闹的时候,各种迎神活动及民俗表演将整个春节气氛推向高潮。


IMG_0658.JPG

铁枝木偶戏,俗称纸影戏,由南宋时期随中原移民传入潮汕的皮影戏演变而来


IMG_0659.JPG

潮剧


IMG_0660.JPG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狮表演


IMG_0661.JPG

阳美迎老爷


IMG_0662.JPG

锣鼓标旗队伍


IMG_0663.JPG

阳美村火把节,阳美人对春秋时期晋国忠臣介子推尤为崇敬,在村中修建了介公古庙,并以“火把节”的形式祭祀介公。


IMG_0664.JPG

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破门楼郑翁仔灯



行彩桥

IMG_0595 14.PNG


IMG_0666.JPG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行彩桥,已成为揭阳民俗的文化名片


行彩桥俗称行头桥,是揭阳闹元宵的一项传统的民俗文化活动。榕城水系发达,桥梁众多,节前,市区榕城的大小桥梁均被彩灯、彩旗装扮一新,其中以石狮桥最为著名。正月十一开始,数以万计的市民及游客将涌上榕城石狮桥,行头桥、摸石狮,以取好意头。


IMG_0667.JPG

金狮老爷,据说摸不同部位会有不同好:摸狮头,富雅贤;摸狮肚,娶雅亩;摸狮耳,生阿弟;摸狮鼻,写雅字;摸狮嘴,大富贵。


IMG_0668.JPG

跳火堆,寓意来年生活红火,驱邪避灾



摆猪羊

IMG_0595 15.PNG


农历正月十六、十七,揭东区新亨镇硕联村,一年一度的“摆猪羊”活动,村民通过每年摆猪羊一系列民俗活动,庆祝过去一年生活富足安康,同时祈盼新的一年风调雨顺、生意兴隆、吉祥好运。“摆猪羊”习俗2012年被正式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IMG_0670.JPG  

IMG_0671.JPG



乔林烟花火龙

IMG_0595 16.PNG


IMG_0673.JPG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乔林烟花火龙”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分为“游龙”、“舞龙”、“烧龙”三种形式。


IMG_0674.JPG

IMG_0675.JPG

俗称“烧龙”的乔林烟花火龙起源于明代,在磐溪都古乔(今揭阳市东山区磐东镇乔东村、乔西村和乔南村)传承不绝


IMG_0676.JPG


粤东古邑,千年揭阳,

学宫殿堂书声琅琅,

进贤门上潮乐悠扬,

禁城之上榕色苍苍,

双峰晚钟是家的方向。


IMG_0677.JPG  

IMG_0678.JPG


玉窖乔榕,

梦里水乡小桥流水潺潺。

黄岐夕翠,

月容夫人故事千古传唱。


IMG_0679.JPG


城隍大人庇佑万民,

关二爷的忠义荡气回肠。


IMG_0680.JPG


南浦渔歌今何在,

中山路里忆荣光。


IMG_0681.JPG


烟花火龙舞出精气神,

行彩桥实现美好愿望。


IMG_0682.JPG  

IMG_0683.JPG  

IMG_0684.JPG


榕江之上高铁飞驰,

苍穹之下机场联通四方。


IMG_0685.JPG  

IMG_0686.JPG


海滨邹鲁潮起揭阳,

明日揭阳谱写华章。


下南洋的船只已经到岸。

即使离家很远,

也不要忘记,我们的家乡——


揭阳。


IMG_0687.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4 04:17 PM , Processed in 0.08902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