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29|回复: 1

[军事] 萨苏:日军档案深处的梅花镇之战,让吕正操将军一生梦萦魂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22 11: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日军档案深处的梅花镇之战,让吕正操将军一生梦萦魂牵(上) 

 2016-11-21 萨苏 老萨有发现


我手头关于抗战的资料,遍寻华北日军在1937年10月的作战记录,竟是找不到“梅花镇”这三个字。怪哉!



隐藏在日军档案深处的梅花镇之战(上)



▲ 在我们河北人的眼里,吕正操司令是一个不朽的传奇,他对日作战打的第一仗,是1937年的大战梅花镇。令人费解的是,在敌我双方的资料中,对此战的记载似乎都难觅其踪,这一仗,到底是怎么打的?


日前,吕正操将军的女儿,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终身教授吕彤邻女士回国。依约前去看望,遇到吕彤岩大姐,说起一件老爷子晚年颇为惆怅的事情。


那一次,他到某史馆去参观,大约是看到对方收集的华北抗战史料很是翔实,便兴致勃勃地问了一句——有没有梅花镇之战的纪录啊?那位负责接待的干部显然历史知识颇为扎实,马上回答:首长,我们馆收集八路军抗战的史料比较多,其他部队的……


吕老一低头,不说话了。其实他应该是有看法的,的确,梅花镇大战发生在1937年10月上旬,那时候吕正操上将属于“白皮红心”,他的部队至少在名义上还是东北军53军116师的691团,要到几个月后,才有了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三纵队的番号。


但是,按照将军之子吕彤羽的看法:“梅花镇战役,691团打得这么好,地下党做了很长时间的工作。在梅花镇战役里,主要的骨干,牺牲的骨干都是共产党员,很多是一二九以后派进去的特别优秀的学生干部。所以那个团的表现和东北军其他的部队完全不一样。所以说梅花镇应该属于共产党领导的部队作战,不应该说是东北军领导的部队。”


总之,因为这一点差异,中方关于梅花镇之战的研究不太充分也就情有可原。


对于国民党方面而言,东北军属于打压限制对象,67军军长吴克仁中将在淞沪战役中以身殉国,都要到二十多年后才得到承认。指挥梅花镇之战的是出自东北军系统,又是选择了“投共”的吕正操将军,国民党的所谓政战系统自然不会对他多加笔墨,予以褒扬。


而八路方面呢,吕司令此后威震冀中的战例不要太多,干嘛一定要纠缠于这还打着国民党旗号的一战呢?


但这一战对吕正操将军,恐怕是一生魂牵梦萦的。


梅花镇惨案遇难者名单铭碑


梅花镇之战后,691团撤离。临走前,吕正操派出人员大声通知村民:“日本鬼子进村要杀人,乡亲们快逃命吧!”但那时老百姓对敌人的凶残还没有概念,也有些人没听到,仍有部分居民留在了家中。结果,第二天开始,日军在梅花镇进行了四天三夜的大屠杀。


将军一生豁达,但对这一仗,始终无法忘情。


吕彤邻大姐问我,在日方档案中,有没有关于梅花镇之战的记载呢?


似乎有一点印象。我回答,在日军当时华北派遣军总司令寺内寿一的回忆录中,好像有关于这一战的记录。


吕大姐说那你帮我找来看看吧。


晚间,回到家中,找出日文版的《寺内寿一元帅日记》,里面的确有一个梅花镇之战,却是在安徽的,时间地点都对不上。


我手头关于抗战的资料还有一些,但是遍寻华北日军在1937年10月的作战记录,竟是找不到“梅花镇”这三个字。


怪哉。难道说这一仗背后还有什么隐情?




那么,梅花镇战斗,我方史料又是如何记载的呢?


在我国公开出版物中,梅花镇之战最早的记载出现于1947年,吕正操上将曾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讲到梅花镇的战斗,此后若干文史学家都对此进行过考证


根据高远杯征文《1937年 遗留在梅花镇的辉煌与血仇》所述,此战大概情况是这样的——


“藁城市梅花镇地处藁城、赵县、栾城三县交界处,自明朝起就有北京通往南京的跑马道街,是交通要塞,也是历史上的商贸重镇……1937年10月9日,吕正操在束鹿(今辛集市)东南耿庄接到师部命令,要他率团开往藁城四德村、梅花镇一带,掩护53军撤退。吕正操率团向指定地点疾进。


1937年10月10日下午,该团先头部队,在半壁店与正在南下的日军骑兵相遇。吕正操命令所部迅速向日军展开进攻,经一小时激战,毙日军10余名,战马10余匹。日军难于支持,向沧石路狼狈逃窜。吕正操部无一伤亡。


当晚,691团分别进入梅花镇与四德村。691团进驻梅花镇后,团长吕正操察看了地形,和共产党代表孙志远商议,决定利用这里的有利地形阻击敌人,教训一下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当时梅花镇四周有一丈多高的寨墙,墙根下有环村的壕沟,吕正操发布命令,一营在寨墙上构筑工事,封堵四门,准备迎战。三营随团部进入距梅花镇四里的赵县四德村,指挥部设在村外的一个砖窑内。梅花镇群众听说部队要打日本鬼子,人们主动烧水做饭,争先恐后慰劳官兵。


11日夜10点多钟,日军坂垣师团的一个大队,从藁城方向出发来到了梅花镇西关,和一营的步哨发生了战斗,日军的后续部队渐次到达,拂晓前向镇西北角发起猛烈攻击。一营战士利用有利地形英勇抵抗……就在691团官兵和敌人进行殊死战斗时,53军军长万福麟率部向南跑出很远,先头部队已经过了黄河,师长和旅长分别打来电报,命吕正操丢下一营不管,带领三营迅速南撤。


吕正操没有顺水推舟,跟着长官们南逃,而是毅然带领第三营前去接应一营突围。为了减少老百姓的伤亡,掩护群众突围,一营的乔排长带领16名战士在寨墙上来回跑动,射击敌人,掩护军民从东门撤出,并派人骑马在村内大声喊话:“日本鬼子进村要杀人,乡亲们快逃命吧!”当时,镇西部战斗还未结束,多数人家没听到喊声,没有撤走,镇东部大部分人家及时从东门安全撤出。


经过一场激烈厮杀,三营冲破围攻东门的日军阵地,接应一营胜利突围。”


这一仗,给了日军沉重打击,随后日军的疯狂报复,也造成了著名的梅花镇惨案。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段描述比较准确地还原了691团在梅花镇的抵抗,但关于日方的动向,似乎多少有些问题。比如,文中提到日军进攻梅花镇的部队番号是坂垣师团。板垣师团即板垣征四郎指挥的日军第五师团,当时在山西作战,平型关打的便是这支日军。梅花镇在冀中平原靠南的地区,石家庄的东南方,板垣师团不大可能派出一支人马到这里作战。


综合我方综合记载和亲历者的回忆,梅花镇之战是1937年华北正面战场较少见的一次顽强抵抗,应该给日军造成了相当的损失,如何日方战史中难见踪影呢?


这种现象倒也并不奇怪,日军战史向来如此“避重就轻”。比如日本战后编纂的《华北治安战》中专门有一节描述百团大战,但其中用了大部分篇幅介绍一个仅有十几个守军的日军据点如何抵挡八路军的猛攻。而在百团大战中以歼灭数百名日军教导队著称的东团堡之战,仅有一笔带过,还不到四十字。



东团堡之战打得日军涞源的小柴俊男大佐忧愤交集,留下了两首《长恨歌》,这带着“恨一死不能消灭八路军”碑文的石碑,今天还在当地保存着呢


算不算真实地记录了历史呢?那可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了。


不过,日军在战时的档案呢?比如战时旬报等,因为是上报上级机关的战报,多半还有几分客观。但查阅结果,也是找不到梅花镇之战的影子。


直到偶然查到日军航空兵的侦察记录,才若有所悟。




七月底,日军攻占北平天津,随即渡过永定河南下,直取河北腹地,此时,日军组建的临时航空兵团一直掌握着华北战场的制空权。



这是该部飞行第一大队10月2日上午10点对于冀中、冀南退却中的中国军队进行侦察后绘制的事态图。


在这张图上,藁城和赵县(图中为赵州)的梅花镇根本就没有标记


然而,就在这天上午11点钟,日军侦察机再次送回的地图中,却出现了一个奇怪的名字:


在藁城以南出现了一个叫做“美化镇”的地方,并标记其东侧中国军队马车人员正在西撤


这时,日军已经攻占保定,但仍坚持继续南进,试图与华中日军形成呼应,正在筹备发动“石家庄-滏阳河战役”。


从位置上来说,日军的计划是三路齐发,华北派遣军中的第二军沿津浦线攻德州而南下,是为左路,第一军兵分两路,一路试图突破滹沱河攻石家庄而后向西经井陉侧击山西,是为右路,另一路取正定而后下赵县,南进邯郸顺德。这个“美化镇”正在中路敌军从正定南下途中,正当要道,故此日军对其的侦察在此后几天也很频繁。


日军10月5日侦察结果,“美化镇”似有中国军队活动


10月6日侦察结果,“美化镇”有中方物资集结迹象,同时日军16师团沿滏阳河自东向西进攻,直逼石家庄周围中国守军的背后,这可能是原来在这一带集结的东北军部队指挥官决定南撤的原因之一


从位置上看,这个“美化镇”位于藁城和赵县之间,应该正是梅花镇之误(二者发音在河北方言中相同)。


日军发生如此错误的原因,在其战报中也有痕迹——由于日军拥有的河北中部南部地图部分残旧,一名曾在保定居住了二十年以上的日本人宫崎为日军提供了这一带的兵要地志参考,并协助第二十师团进攻井陉的交通指导。因为经商之故,此人似乎熟知平山至井陉的地形,但对冀中等地的了解可就难说了,所以把梅花镇误为美化镇,一点也不奇怪。这可能便是在日军战史中无处寻觅梅花镇之战的原因。


既然断定了“美化镇”即梅花镇,于是在日军战报中寻找梅花镇之战便成为了可能。但10月6日日军侦察时,吕正操所率691团还没有到达梅花镇,他们还在更东方的束鹿一带组织防御。


10月10日,吕正操将军率领的691团奉命赶到梅花镇执行阻击任务,掩护主力向西、南方向退却。这支东北军部队配备有迫击炮和重机枪,部伍严整,在当时的中国军队中堪称精锐。面对日军进攻忧心忡忡的当地父老对他们热情款待,都希望这支部队能够挡住南下的日军。


但如果看地图上双方的态势,这时691团的处境已经十分危险,他们面对的敌军远远超过自身十倍的兵力。





10月7日,日军第一军司令官香月清司中将已经下达了突破中国军滹沱河防线,向正定方向进攻的命令,其中第六、第一零八师团的进攻范围包括肃宁、深泽、晋县、赵县等地,进攻锋线直逼正定之南8公里的赵村和稾城南15公里的美化镇——即梅花镇。


面对日军的猛攻,华北中国军队也曾进行努力抵抗,他们在正定集中兵力,试图依托城防阻止日军进攻。根据日方记载,在华北力量薄弱的中国空军也曾在10月7日至8日轰炸了滹沱河上的铁桥,甚至在正定之战中还曾袭击日军为炮兵指示目标的充气飞艇,让日军吓了一大跳。


侵华战争中日军指挥炮兵的艇型气球


无奈这一带地处平原,几乎无险可守,让日军的机械化和炮兵优势得到最大发挥,再加上中国军队中军阀将领作战消极,指挥系统混乱(军委会一度以冯玉祥为第六战区司令,辖韩复榘、宋哲元各部,但韩、宋等皆不听命,不久这个战区不得不撤销),导致战斗力不能充分发挥,故而很快战败。


8日,日军声东击西渡过滹沱河,经两天激战拿下正定。几乎与此同时,东线日军第二军也攻占了德州,石家庄附近的中国守军正面遭突破,侧面沦陷,军无斗志,纷纷开始向西南方向后撤。


53军军长万福麟、116师师长周福成一面南撤,一面命吕正操的691团到梅花镇设防,便是以该团为全军东部侧翼,防止敌军从东侧攻击其后撤的通路。周和万均为东北军旧式军人,与吕正操这样的亲共少壮派军人格格不入,因此抗战爆发后每以吕团殿后,置于危险境地,不能不说有些借刀杀人的嫌疑。


不过,万、周也没有想到,吕正操团这一次面对的敌军兵力竟然如此雄厚。7日,日军第一军司令官香月清司授权第六师团师团长谷寿夫中将统一指挥第六师团和第一零八师团进攻正定。


拿下正定之后,根据空中侦察报告,香月注意到石家庄守军有南撤迹象,遂催促日军各部迅速南下追击。其中,第六师团和第一零八师团被命令迅速向南攻占赵县、柏乡、顺德,与从石家庄沿平汉线南撤的中国军队平行而进,一旦超越便断其退路,试行全歼。两个师团的日军蜂拥南下,梅花镇正挡在这支敌军的前进路线上。


谷寿夫,南京大屠杀的制造者,发动石家庄-滏阳河之战时,香月清司临时令一零八师团师团长下元熊弥中将接受谷寿夫的统一指挥,主要出于充分整合两师团日军所属炮兵,以增强攻坚力量之意。同时,第六师团是日军甲种师团,而一零八师团8月刚刚组建,这种编组有利于第一军各部的迅速磨合


我方资料有记载梅花镇之战日军主力为板垣征四郎中将指挥的第五师团。这可能是错误的,从日军资料来看,应是第六师团和第一零八师团之误。


日军一个师团下辖旅团,旅团下辖联队,按照淞沪战役的实战经验,国民党军嫡系部队一个优秀的师,勉强可以抵挡日军一个联队的攻击。理论上说,要两个完整的53军,才能够抵挡日军一个师团的进攻,而现在面对两个日军师团,吕正操将军手里有多少部队呢?


只有一个不满编的团。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2 11: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日军档案深处的梅花镇之战,让吕正操将军一生梦萦魂牵(下) 

 2016-11-22 萨苏 老萨有发现


前文回顾:国民党军嫡系部队一个优秀的师,勉强可以抵挡日军一个联队的攻击。理论上说,要两个完整的53军,才能抵挡日军一个师团的进攻,而现在面对两个日军师团,吕正操将军手里有多少部队呢?只有一个不满编的团……



隐藏在日军档案深处的梅花镇之战 



691团算得上东北军建制比较完整的一个团,下辖三个步兵营和四个直属步兵连以及一个机炮连。西安事变后,由于蒋介石对东北军的防范与压制政策,该部编制遭到压缩,许多部队被合并。因此,在全面抗战爆发时,其编制普遍较满,装备也比较好。


▲ 张作霖曾在沈阳开设迫击炮厂,尽管在九一八之后失陷,但此前曾制造了若干迫击炮装备部队。吕正操的团属炮兵,便是使用这种大口径迫击炮,在随后的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不过吕正操这个691团的确是不满编的,主要因为他的第二营这时正在担任随53军直属部队看守弹药库的任务,所以在梅花镇布防时,他的主力只有两个营又五个连,1300余人。他把主力第一营放在了梅花镇的土围子里,而把第三营与直属各连部署在附近一个叫做四德村的庄子里。


以这样的兵力阻击日军两个师团,显然是太过分了。好在,由于道路和补给原因,日军也没法一下将两个师团都投入战斗。谷寿夫的部署和攻打正定的时候很相似,第六师团在前,第一零八师团在后。


就是一个师团,也不好打啊。


10月10日,吕正操部在梅花镇部署下来,便和日军“侦察部队”发生交火。而根据日军行军序列,这个“侦察部队”,便应该是正在南下的日军第六师团一部。


尽管第六师团在前,但日军这条线路上的两个师团并不在一条直线上。第六师团在右前方,行军路线略略偏西,因此是擦着梅花镇南下的。


吕正操团最早和日军交手的应该是据守梅花镇的第一营。当时时值傍晚,但日军第六师团的部队应该可以看明白梅花镇的防御情况——这是一个土围子,周长有四里,土围子高丈余,比较坚固。


梅花古镇


河北大平原与其它地方不同,这里地势平坦,几乎无险可守。日军并没有对梅花镇内的中国军队恋战,迅速将进军路线作了些许修正,继续南下。第二天,该部几乎兵不血刃攻占了赵县。


事后了解到,日军第六师团没有拼死力攻城,一方面是看到中国方面早有防御准备,强攻必然有些损失;另一方面则是日军在上海方面兵力不足,正在抽调第六师团、第十八师团等部队南下,不愿意部队损失太多、太大。


于是,随后而来的是日军第一零八师团第二十五旅团,他们很快和691团交上了火。




▲ 日军第六师团和第一零八师团联手攻占正定

 

正定失守后,南下的日军第六师团和691团的交手情况,在目前所发现的日方档案中并没有明确记载。


该师团的作战报告中只称在赵县以北和据守的中国军队发生了战斗,而此时正定与赵县之间除藁(gǎo)城最南端的梅花镇外已无我军布防。这一战斗记录与691团与“敌侦察部队”交战的记载吻合。(《吕正操回忆录》:“约有一营兵力的敌人,由藁城向南推进,其先头部队,与我西关步哨发生战斗。”)


不过第六师团并未恋战,而是绕路而行,这样的战术,与其急于南下的作战目标是一致的,也是当时日军遇到中国军队据守的要点常采取的策略,即将其分割于敌后,暂时不予理睬,反正当时中国军队缺乏机械化装备,机动很差,在大平原上无力演出前后夹击或者包抄奇袭的作战来。

 


▲ 实战中日军第六师团的前半段行军线路基本与第一零八师团重合但早一些,似于梅花镇受阻后取更靠西路线南下,于12日攻占赵县

 

从日军作战地图上看,是把赵县当成了中国军队支撑石家庄的后方基地,故此以第六师团(6D),第一零八师团(108D)和第一零九师团(109D)三路齐发对其发动进攻。实际上此时中方已经放弃赵县,故东西两路日军进展都很顺利,只有中路的一零八师团在梅花镇(红圈处)撞上了硬钉子。

 

第六师团似乎并没有将和691团交战的情况通报给几个小时后赶来的一零八师团——推测是把吕正操部当成了杂牌子的地方武装。故此,当地人回忆10月11日晚一零八师团部队赶到梅花镇的时候毫无防范。

 

当地人陈好问讲,日军来的时候并不知道镇里有中国军队,依然耀武扬威而行,结果吃了大亏——


“夜间十时左右浩浩荡荡,好像打着电灯,明光光的成队开往梅花镇……敌人走到城西北角转入北门(也可转入西门),北门上人说北门堵死了,应走西门。敌人走到西门,说西门锁上了,南门开着呢。敌人也很麻痹,便往南门走。到南门,南门上人又说等一等取钥匙去。这当儿敌人架上枪休息起来,有的还躺下睡大觉。吕部火力齐发,敌人一个大队约300多人全数歼灭。”

 


▲ 有没有把敌军一个大队全数歼灭是无法统计的,但这一仗把骄横的日军打惨了恐怕是真的


在日方战报中,10月11日当晚到达梅花镇的,是日军第一零八师团的主力第25旅团,指挥官中野直三少将——下元熊弥中将指挥的这个师团还有另一个旅团,即104旅团,此时还在正定“清除”中国残军的抵抗。

 

在日军10月12日的战报中,如是描述中野少将所部前一天在梅花镇的情况——“根据中野少将凌晨2时发来的报告,该少将指挥师团之追击部队,于(11日)晚11时到达美化镇,当地有相当数量的守军。城门闭锁,并遭到数十发(炮弹)的射击。目前正在作今日拂晓发动攻击的计划准备”。

 

如果不是熟悉日军战报的书写方式,会认为这只是日军到达梅花镇后进行试探,而后进行攻击准备的常规报告,但如仔细想想就会发现其中漏洞重重——


中野直三指挥的日军第25旅团兵力20倍于据守梅花镇的691团一营,而梅花镇的寨墙根本不能抵挡日军联队炮和大队炮的火力,11点钟到达那里的日军为何凌晨2点才发出一个正在准备攻击的报告?这几个小时日军在干什么?而战报汇集时间已到12日下午,梅花镇的战况信息依然停留在午夜,这中间一定发生了什么。




据此推测,真实的情况应该是——日军第25旅团11点钟到达梅花镇之后发生了混乱,直到凌晨2点才恢复正常,且仍被阻于镇外。恢复正常后,该旅团旅团长中野少将认为凭自己兵力足以拿下梅花镇,但在按计划在凌晨发起攻击前部队再次遭到打击,直到下午仍未取得决定性胜利。

 

对照中方记录,午夜转了三个城门后,遭到守军歼灭性攻击的日军,应该属于该旅团132山形联队(联队长海老名荣一大佐),该联队第二大队佐野大队长在梅花镇战斗期间被报阵亡,推测是带队先行时遭守军炮击而死。



▲ 佐野宪三大佐,被击毙时为中佐,死后特进一级,他的阵亡应主要源于骄横冒进引起的疏于防范,《王林日记》中记载:“日军再往南走,尖兵警戒就严了,屠杀中国人民也更多。在梅花镇战役前,日军真正是如入无人之境,枪一架就睡大觉。”

 

这位佐野大佐肯定觉得很冤枉,经过从到保定的几个月苦战,驻守在河北的东北军、西北军、中央军基本已被打得丧失斗志,十几个日军便可以占领一座县城。


但守在梅花镇的691团偏偏是个异类,它的主将吕正操原是张学良的副官,极有军事才能,而他本人此时已经加入共产党,所部秘密设有中共代表(先后为孙志远和李晓初),从九一八事变后,吕长期率部在河北活动,对在此处抗击日军作了充分的准备。


所以,这支部队面对日军很有章法,并不畏惧。


据守镇内的一营,两名指挥员都是东北讲武堂出身,一营长李英武(后曾任冀中军区参谋长,开国大校)毕业于讲武堂高等军学研究班,营副赵东寰(后曾任冀中军区参谋处处长,开国少将)毕业于讲武堂第十期,都是吕正操的亲信少壮军官,胆大心细,指挥所部面对不备而来的日军果断开火,指挥步炮兵猛射,给予其较大杀伤。


此后的战斗中,山形联队直接被排除到了战斗序列之外,推测是被打乱了建制。

 

佐野大佐的阵亡让中野旅团长十分震惊,他率领该旅团另一个联队117秋田联队(联队长柏崎延二郎大佐)急忙赶到现场,做好了拂晓对“美化镇”进攻的计划,并以此上报。


▲ 日军10月13日一零八师团战报中关于美化镇战斗的记载,说明25旅团(欠132山形联队)在12日上午7点攻占了该镇,似乎与计划相差不大

 

但此时,打了胜仗的中国军队一方,却充满了悲壮的气息——一营打退了敌军,但也被赶来的秋田联队紧紧包围在梅花镇中。吕正操向上级报告战况,但53军却已经向南退过了柏乡县,《吕正操回忆录》中记载“师长周福成和旅长丛兆麟分别打来电报,叫我们丢下一营不管,带三营追他们。我坚决不同意,便派三营七连,在团属重迫击炮掩护下,冲破围攻东门的敌军阵地,接应一营突围。”

 

对吕正操将军来说,这是营救袍泽的决死突击,不料却正打在日军的软肋上。日军不防镇外还有中国军队前来夹击,中野少将那份“拂晓进攻”的战报刚刚发出,便遭到了691团的内外合攻,猝不及防的秋田联队损失惨重。等到天明日军整队后发现,“美化镇”守军已经不知去向。




这一仗,应该又给日军造成不小的损失。尽管日军战报中对损失描述不清,但另一份文件却暴露出了一些端倪——



▲ 在《一零八师团野战病院阵中日志》中,我们找到了日军对于吕正操将军这次突袭的反应

 


在这部档案中,可以看到这样的记载:“今晚得报,秋田柏崎步队在进攻美化镇的作战中力战奋斗,许多人战死战伤。”在14日的记录中,有了该院在梅花镇开设“第一野战医院”的命令,显然是为了救治战斗中负伤的日军官兵。


15日,又有记载,称“美化镇是我秋田联队付出大量牺牲者的苦斗之地,在其镇北的高地上,如今竖起了新的墓标。经过此地的官兵均要凭吊‘英灵’而一观其奋战之迹”。

 

日本《支那事变实记》中记载了两个阵亡于此战的秋田籍军官——秋田县河边郡的大门昌次郎少尉和平鹿郡出身的小场良吉准尉。

 

由此可见日军117联队在遭到吕团内外夹击时也遭到了相当损失。此后一连两天,日军的命令都是要求中野部队迅速重新集结,可见此战中缺乏作战经验的一零八师团第25旅团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控制。



日军战报中,提到在12日黄昏,一零八师团已经控制了“美化镇”,“击破敌人一千”,其番号可能是骑四师,图中并认为“美化镇”守军可能逃向了南方的北辛庄,并继续南逃赵县与宁晋之间的换马店。

 

这是与事实完全相反的,吕正操将军如果率部这样南撤追赶53军所部,估计会被已经包抄到南线的日军第六师团和第十六师团轻易夹击吃掉。实际上他选择的突击路线是向北,穿透日军进攻线撤向东北方的晋县。14日,到达晋县的吕正操将军宣布脱离53军,组建河北人民自卫军,编制两个总队,不久加入八路军,开始了冀中漫长的抵抗岁月。



但,据日方资料,一零八师团此后于美化镇仍在作战,如以上《支那事变实记》中记载,日军在10月12日下午又在美化镇和千余“敌军”遭遇,并将其“全部屠灭”,日军战报中,则直接称13日中野部队仍在美化镇清除“败残兵”。然而,吕正操部在12日凌晨已经在接应到第一营后全部撤离,日军的作战对象是谁呢?

 

唯一的答案,可能就在这里。



日军在失利之下,又没能捕捉到吕正操的部队,恼羞成怒之下,从10月12日至14日对梅花镇的村民进行了大屠杀,死难者超过1500人。这就是著名的“梅花镇大屠杀”。

 

日军的所谓战绩,原来就来自于这里!梅花一地如此,整个河北又是怎样光景?

 

不过,或许因为日军这支部队的所为触怒了上天,所以中野少将指挥的日军第25旅团在此后的几个月中,又遭到了中国军民的两次惨重打击。

 

1938年4月,该部在长乐村遭到八路军刘伯承、陈赓部的痛击,柏崎联队几乎被全歼。

 

1938年6月,该部在日军第一次对中条山的作战中,奉命进攻卫立煌部,于封门口大败于西北军名将赵寿山(原国民党军17师师长,地下党员,后担任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副司令员)。日军主将中野直三被迫退役回国。



▲ 中野被解除现役时的履历档案

 

吕正操将军多年以后,仍为日军在梅花镇的屠杀耿耿于怀,若是知道自己的这个老对手如此从军中离去,大概,也会为之感到愉快吧。

 

会吗?

 

我想不会,他只会遗憾没有亲手消灭掉梅花镇大屠杀的罪魁祸首。





日军在失利之下,又没能捕捉到吕正操的部队,恼羞成怒之下,从10月12日至14日对梅花镇的村民进行了大屠杀,死难者超过1500人。日军的所谓战绩,原来就来自于这里!梅花一地如此,整个河北又是怎样光景?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7-27 12:25 AM , Processed in 0.048577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