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2|回复: 1

新华社瞭望发表《别跑》文章,想干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16 06: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Hutong9.net 于 2015-9-16 06:39 AM 编辑

新华社瞭望发表《别跑》文章,想干啥?


小编按:李嘉诚的商业成功,多半是凭借“权力资源”获得的",说得没错。何止李嘉诚啊,在中国要获得巨大的商业成功,能不和权力,不和官家勾搭吗?李某走了,地球不转 ? 政府都说了,不缺他一个,现在来的更多。大可不必义愤填膺。


“别让李嘉诚跑了”暴露了什么样的杀机?
文章来源: 博客中国
于 2015-09-15 14:58:40
a61.jpg

作者:肖仲华

   
   华社“瞭望智库”的专家发表雄文《别让李嘉诚跑了》,引起世界舆论一片哗然。作为懂点经济学常识的经济学者,在感叹中国智库的水准如此低劣,及其如此低劣的智库会如何影响和败坏中国政经决策的同时,不得不说几句良心话,为李嘉诚,为中国的富豪们,也为中国的经济和中国的普罗大众。

1 谁在跑,为什么跑?

      
只有一个李嘉诚吗?当然不是,外资在大面积撤退,内资也在大面积逃跑,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撤退和逃跑,除了资本逐利的天性,也有钱来得不干净的因素,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在撤退和逃跑的队伍当中,并非所有人都存在钱不干净的问题。


      
关于钱干净不干净,判断的标准是什么?如果说存在权力扶持的商业利益都是不干净的,那么,中国所有国企都是权力扶持的企业,都是强权扶持的垄断经营,他们的钱就都是最不干净的。


       如果说存在赤祼祼的权钱交易行为,这当然已经违背了中国的法律,你直接启动法律程序展开调查就行了。对这类情况,无论是权力寻租所得,还是行贿所得,都可以抓人,审判,没收非法所得。这类人,即便想跑也跑不了,跑了也还可以抓回来不是吗?对严重的腐败和经济犯罪,全世界都是反对的,我们不是一直在往回抓人么?

       但是,如果说李嘉诚因为参与了中国的房地产经济,而这中国的房地产经济本就是“与权力走得很近”,“没有权力资源”就没法做,所以就不能“想走就走”,这也太扯蛋,太无耻,太露骨了吧?在中国做任何事情,没有权力的许可行不行?全世界除了朝鲜,恐怕在中国经商是最难的,因为不打点权力就不可能有经营的许可,也就没有了市场参与的机会,尤其是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几万种名目繁多的行政审批是用来干什么的?何至于新政府要大力简政放权,一放就是几百上千的行政审批项目?

       这本是权力的罪过,怎么就怪罪到了经商者?经商者经营时要被你们剥夺和强奸,辛苦赚到钱了还不许自由支配,连调动资本运作的行动自由都没有了?你们政府以及政府的官员们想发财时,就搞房地产,毫无节制地搞,哄着、骗着、逼着商人们搞。搞出问题了,一切都是商人们的错?

       多年以来,地方政府的所谓招商引资政策,被地方政府的官员们自己形象地描述为“PBK”,即所谓“骗,抱,啃”(先骗过来,再死抱住不放,然后慢慢啃死人家),这难道不是多年来房地产行业及其他各行各业的现实写照么?

       权力不要太任性!权力太任性了,商业就会衰败。今天的商人们,无论是外资还是内资,都在开始逃跑,这就是权力太任性的结果。重庆唱红打黑名义下的恐怖主义作法,导致一夜之间成百上千的商业老板逃跑到国外,这样的教训还不够么?

       商人们撤退与逃跑,尤其是中国自己的商人们开始逃跑,最根本的原因恐怕还不是对中国经济形势的不乐观,而是在于对政治与经济政策的走势没有信心,对权力的恐怖扩张充满恐惧。

       事实上,我们的政经政策,一会左一会右的,让谁都摸不着头脑。这不是好事,恐怕也未必是什么大智慧,人心不稳,就必然生变。

2 不让跑,想干啥?

       想“打土豪,分田地”?我看至少在内心里你们是这么想的,事实上也在不同程度地这么做。

       股市平地起波澜的一波牛市与股灾行情,就是“打土豪分田地”的一曲好把戏。已经基本实现目的了,中产阶层基本被消灭干净,而真正的权贵富豪却未伤及毫毛。你们不太甘心,这我相信,所以下一步就要通过“混改”,通过“公私合营”并逐步走向“一大二公”的道路?这一点,恐怕不只是我在猜想和担忧,商人们都是精明人,谁又看不出背后的猫腻呢?

       我不知道李嘉诚是否愿意让你们来“混改”他的企业,反正我是坚决不干的。我宁愿让企业倒闭关门也不会干,尽管我的小企业你们可能根本看不上眼。不因为别的,看看你们历来的能耐和作为就知道“公私合营”的狼子野心和必然结局会是什么。

       不向前改革现有的体制,而是开历史倒车,想通过打劫民财来实现国强国富,这不是正道,是邪路,也是死路。

       不要怪我妄自猜度圣意。你们不好好解释业已出台的《国企改革指导意见》,而是在出台这意见的同时,居然赤裸裸地吹响“别让李嘉诚跑了”的战斗号角。你们想干什么,这难道还用妄猜么?

3 不让跑,只会加速跑

       你们从来都是自以为聪明绝顶,又有强权在手,可以为所欲为。但我告诉你们,当“别让李嘉诚跑了”这种赤裸裸的口号一出口,所有的人都能明白这背后的杀机,再不跑,就晚了!所以,中国的富人们一定会不顾一切地大逃亡,不信你们就等着看。

       当然,你们可以查抄地下钱庄,还可以实行严厉的外汇管制,堵截富人们逃跑。可是,今天的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已经完全融为一体了,想堵截外资撤退与内资逃跑,恐怕也不是情由所愿。

       汇市的战争即将打响,或者已经打响了。我敢下结论,中国在汇市的战争一定是惨败,人民币兑美元一定会大幅贬值,不是一比几,而是一比十几、二十几,不信等着看。

       我这样下结论,倒不是因为相信什么敌对的外部势力或索罗斯之类自由资本有多厉害,而是拥有80%财富的中国富人们因为你们的恐吓和错误的作为,开始心生恐惧而大逃亡,李嘉诚只是其中之一。

       打垮你们的永远是你们自己,不会是别人。

4 让企业来承担政府的责任,你们还能要点脸不?

       新华社智库的雄文中说,李嘉诚一类企业,应该承担“兼顾民生,回报穷人”和“做更多善事,经营社会事业”两大“未竟使命”。这种无知的话语居然能从国家智库的口中说出,实在是令人瞠目结舌。

       企业的使命是经营、谋利、养员工、纳税,除此之外别无其它。养员工和纳税就是“兼顾民生,回报穷人”。至于是否从事慈善和经营社会事业,这不是什么企业的使命,只是企业在力所能及前提下的道德选择和伦理作为。请记住,伦理道德从来不是义务,更不是使命,而是精神境界和追求,可以有,也可以无。

       但是,“兼顾民生,回报穷人”以及慈善和社会事业却都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是政治责任,也是社会责任。政府向企业和公民个人征收税赋,是用来干什么的?企业和公民是通过纳税来体现政治和社会责任的,而政府正是要通过财政政策来实现企业和公民委托代理的民生、慈善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政府收税而不作为,反倒要大言不惭地将一切责任推向企业,怎么能如此厚颜无耻呢?

       在中国做企业越来越难,因为负担越来越重。社保有缺口了,你们不断地提高社保缴费额度,年年提高,一切负担都转嫁给了企业。通货膨胀了,公务员要涨工资,企业也不得不涨,通胀的负担又转嫁给了企业。税收从来只见增长,不见减轻。在经济形势如此严峻的情形之下,即便你们不威吓,私营企业也已经是不堪重负,难以为继了,不跑路本就是别无选择。这种时候,如果你们还想着打劫民企,未来的道路就只剩下一条了,重返计划经济。

       当然,或许这正是你们想要的结果?

高喊“别让李嘉诚跑了”的“国师”罗天昊是个什么人?
文章来源: 综合新闻
于 2015-09-15 20:37:31

嘉诚这几日想必有些烦心。商业上面临挑战需要重新布局,而此时,又偏有人追在屁股后面喊抓喊打。


昨日,新华社瞭望智库发表长文《别让李嘉诚跑了》,文章提及,“在中国,地产行业与权力走的很近,没有权力资源,是无法做地产生意的。由此,地产的财富,并非完全来自彻底的市场经济。恐怕不宜想走就走”。


这篇署名“罗天昊”的文章,列举案例,试图说明李嘉诚的商业成功,多半是凭借“权力资源”获得的。


这种混杂着对资本家的仇恨的言论,居然获得了不少人的支持。

单纯从逻辑上看,这篇文章根本不值反驳:本质上仍是清算资本家的套路:你在我这里赚了钱,就由不得你说走就走。

但在新华社瞭望智库上发表,这篇奇文仍旧引发了不少猜测:上层授意、政策有变等等。

事实上,一篇在智库发表的逻辑和立意都混乱的文章,并不能提供如此复杂的解读。不过让人惊讶的是,新华社瞭望智库已是国家级智库,居然也发表了如此水平的文章。

智库遍地的今天,智囊们的专业性究竟有几何?

一篇不值得过多解读的奇文

其实,在罗天昊所有的文章里,这篇应该不算脑洞最大的。不过由于关注度如此之大,我们还是先看看其中的“亮点”:

“就官方感受而言,李嘉诚不顾念官方此前对其在基础设施,港口、地产等领域的大力扶持,在中国经济遭遇危机的敏感时刻,不停抛售,造成悲观情绪在部分群体中蔓延,其道义的高点,已经失守。”

“三十年来,香港的头面人物不断受到各种’关照’。香港逐步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豪族,这些大族因为与大陆的关系,在拓展商业势力方面,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方便,他们不仅到大陆投资受到照顾,同时,在某些与权力联系紧密的领域,亦获得了特殊的放行。”

罗天昊在暗示,不,明示李嘉诚商业帝国的崛起得到了权力的提携。这是他通篇的逻辑,因为权力帮助过李嘉诚,所以李嘉诚应该有感恩之心,不能过河拆桥。这话不仅是说给李嘉诚,香港其他豪族想必也不能“说走就走”。

但是问题来了,假如罗天昊关于李嘉诚与权力合作的猜测是真的,那么这种合作要么是合理合法的,要么是有原罪的。若是合理合法的,正如许多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时会给对方提供各种优惠,那么两厢情愿、互惠互利的合作谈不上谁欠谁。李嘉诚赚到金山银山,那也是受法律保护的私有财产,如何重组、撤资都是个人自由,他人想拦也拦不住。

而如果权力与李嘉诚的合作是带有原罪的,那指控就严重了。关键在于既然是两方合作,就不能只问李嘉诚一方。因为是权力“关照”了李嘉诚和其他香港豪族,那么只揪住被关照者显然说不通,总不能说权力发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的精神吧。我们得先问罗天昊有没有证据。如果有证据,建议他直接实名举报。

罗天昊称中国经济正处于遭遇危机的敏感时刻,以此坐实李嘉诚道义失守、制造恐慌。然而,“不要让李嘉诚跑了”这样气急败坏的嘶吼才是恐慌的真正源头。许多人以此判定李嘉诚撤资的英明。正如一家银行遭遇一场风波,这时候贴一张限制取款的告示,只会刺激储户疯狂挤兑。

中国经济形势真的到了危险的关头吗?我反正相信总理。李克强总理日前表态,中国经济形势可以说是“形有波动,势仍看好”,“中国不是世界经济风险之源,而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

对市场经济有正确认知的人,都不该对李嘉诚的撤资作过多解读。当然,我也不认为罗天昊的这篇文章释放了什么信号,同样没必要反应过度。

只要看一看罗天昊以前开过的脑洞,就知道他并不具备拦住李嘉诚不让他跑的本领。

《罗天昊:中国应引进1亿亚非青年》

“未来,来自亚非的移民,将达到1亿以上,中国将形成大规模的移民潮,成为除美国之外,容纳全球性移民最多的国家。鉴于中国的人口结构,女性青年移民,将更受中国欢迎。”

《罗天昊:中国应开征美女税》

“对于美女这种重要的国家战略性资源,应考虑进行相关立法。”

《罗天昊:俄罗斯应主动归还海参崴》

“本次新任国家主席第一站访问海外,也选择苏联的主要继承者俄罗斯,同样需要带回点什么,以慰嗷嗷待哺之国人,当今之计,能否带回海参崴,是考验国家主席访俄成败的最重要标准。”

《罗天昊:鲁迅图像应上人民币》

《罗天昊:婴儿奶粉应由国家免费供应》

《罗天昊:中国应劝朝鲜主动割让出海口》

看完这些文章,你觉得罗天昊释放了什么信号?你还觉得他深不可测代表了谁吗?在我看来,他不过是一个有时大脑回路比较奇特表达欲却格外旺盛的码字工罢了。

那么,罗天昊是谁?

半路出家的“国师”

以下是罗天昊个人博客中的简介:

国务院国资委商业科技质量中心研究员。长江商学院原高级研究员。主要研究国家战略、区域与城市竞争。著有《大国诸城》。为国父《建国方略》以来,国内第一本研究国家和城市竞争战略的专著。

注意亮点,继国父《建国方略》以来……比肩国父,这绝对是国师级别的研究员了。

不过蹊跷的是,罗天昊的“国家战略”却并非老本行。罗原名罗建法,查询可发现罗建法在网易的博客,其个人简介为:

曾游历广东知名企业,混水摸不到鱼,遂登彼岸。后为《经理人》高级编辑,《中国新时代》副主编,华尔街电讯专栏作家,英国金融时报撰稿人,新京报评论员。 天马行空的宽广视野,落叶缤纷中窥知天道的惊人悟性,出色的洞察力和前瞻力,纵横时空的驾驭能力。以博杂,激越,深邃,尖锐为主要风格。 致力于商业精神与企业战略的研究。普世主义的倡导者,权谋文化的批判者。呼唤社会变革,鼓吹公平与正义,挥斧钺以扫天下。

知名企业的“混水”摸不到鱼,因此罗就来趟媒体的“混水”。其中,新京报评论员的名头把沸腾(微信:xjb-feiteng)吓到了,询问四周,本报似乎从未有过罗天昊这样一个“国师”级别的评论员。倒是罗曾给本报投稿过几篇评论。

a62.png

罗天昊接受某网站采访,“剖析中国智库建设问题”。


而该博客的内容,几乎全是涉及具体公司的商业评论。

在最近一篇2009年2月的博文下面,有网友留言称,“由此,罗建法现在改名为罗天昊”。

从此,公众视野里的企业战略研究者罗建法消失了,一个国家城市战略研究者罗天昊出现了。

和报社同事交流中,我们似乎无意间得到了更多信息。

2013年,《新京报》曾举办中国青年经济学人评选活动,罗曾通过表达要求希望被选上,但在系统研究其文章后,报社同事觉得此人水平不够资格。罗此后再三请求,并拿出了曾做过长江商学院院长助理的经历来说事。

但不提也罢,当时报社同事调查发现,罗只是在长江商学院公关部门工作过,职责是撰写院里宣传稿件,后被长江商学院开除。

罗天昊本人倒常以“国师”自居。在某智库举办的活动中,罗天昊表示,仅当“国师”不够,还要当“民友”

纵观其博客文章,罗的确有“国师”风范。献策京津冀一体化、献策央企搬出北京等等,建言献策,无所不能。

但罗国师却有些前后不一。比如,5月份,罗还撰写文章称,“中国仍需遥望美国一百年”,两个月之后,又直接宣布“美国根本不是中国的对手”。

一年前,他还在博客宣称“又招安了,李嘉诚不用跑了”,一年后,却又呼吁,“别让李嘉诚跑了”,前后矛盾,让人怀疑其分析是否靠谱。

智库无智?

客观来说,尽管罗天昊的过往经历部分夸大,部分文章水平不堪,但其博客中有一些文章说法仍有道理。这也是国内一些媒体愿意刊发的原因。

但“李嘉诚”一文太过荒谬,稍微负责的媒体评论版都不太愿意刊发这种文章。

然而,这种文章却堂而皇之登上了智库。智库,强调对社会现实和未来趋势的专业解读能力,唯有真正专业,才能符合“智库”之谓。可以说,智库的选择标准,按道理是应该高于大众媒体的。这也是我们习惯将高端智库人才戏称为“国师”的原因。

罗天昊此文折射出智库在选择人才和文章上的拙劣与不专业。罗天昊的文章和学识水准,恐怕难以担得起“国师”的称谓。这样一篇文章,却登在智库上供领导高管为决策参考,设想一下,我们所要面对的决策,如果是参考了这样一篇文章,那才是公共领域的大灾难。

我们愿意用发展的眼光看人,半路出家和科班出身没有什么不同。但单纯从这篇文章来说,恐怕罗天昊是难符智库和国师之谓的。但悲哀的是,如今罗天昊已然活跃在国内智库一线。网上可搜索到大量其赴各地出谋划策的消息,其中最著名的,是在佛山提出“佛山模式是唯一”。

近年来,智库遍地兴起,不仅媒体做智库,研究机构也做智库,国家机构做智库,民间组织也要成立智囊团,从国家级、省级到市级,几乎遍地都是智库专家们。

早已有质疑声,这些智囊团多打着智力牌,以“决策参考”的名义高价兜售劣质言论。沸腾君(微信:xjb-feiteng)有朋友服务于某市级智库单位,所雇佣的写手竟然是通过网络寻找大学生兼职。一个兼职的大学生来为行业和政府决策作出分析参考,国内智库的粗制滥造可见一斑。

罗天昊虽然并非瞭望智库的专职写手,但智库应对文章和写作者有筛选能力。并非所有挂着民族国家战略羊头的文章都值得转载,也并非每个头衔吓人的国师,都能指点江山。辨别优劣和真伪,应是智库的基础能力。

而罗天昊此文,吹破了智库身上的一层泡沫。
 楼主| 发表于 2015-9-16 06: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发改委回应李嘉诚撤资传言:更多外资对中国信心增强

本帖最后由 Hutong9.net 于 2015-9-16 06:50 AM 编辑

发改委回应李嘉诚撤资传言:更多外资对中国投资信心增强

来源:观察者网综合
2015-09-16 14:49:20

李嘉诚变身“李跑跑”?近日,一篇题为“别让李嘉诚跑了”的文章再次让李嘉诚成为舆论焦点。


对于这一话题,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今天表示,涉及到利用外资和外商投资企业在华的利益的问题,我们现在推进的改革非常重要的目标就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而且要形成更加法制化、更加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更多的外来投资对在中国投资信心逐步增强。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介绍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进展与成效有关情况。

9月12日,“瞭望智库”刊发题为“别让李嘉诚跑了”的文章。文章指李嘉诚“不顾念官方此前对其在基础设施、港口、地产等领域的大力扶持,在中国经济遭遇危机的敏感时刻,不停抛售,造成悲观情绪在部分群体中蔓延,其道义的高点,已经失守。”

文章称,“众所周知,在中国,地产行业与权力走的很近,没有权力资源,是无法做地产生意的。由此,地产的财富,并非完全来自彻底的市场经济。恐怕不宜想走就走。”

a63.jpg 李嘉诚(资料图)


以下为问答全文:

香港无线电视记者:

问一下关于香港作为国家经济改革定位的问题,早前香港首富李嘉诚有一个计划,把部分资产撤走,有一些内地的智库评论说,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香港所发挥的角色大不如前,还有中国也不会像以前一样照顾,请问你对于这个观点的看法,有传言说香港有财团会撤资中国,你的看法又是怎样?

连维良:

我想要强调的是涉及到利用外资和外商投资企业在华的利益的问题,我们现在推进的改革非常重要的目标就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而且要形成更加法制化、更加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在这个过程当中,各项改革一个很重要的出发点就是要惠及更多的外来投资者,而且一系列的改革和成效在陆续显现。比方说,进一步改革外商投资管理体制。今年3月发布了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大幅度减少对外商准入的限制。刚才已经讲到限制条目从79条减少到38条,禁止类的项目压缩到36条,合资合作的条目从43条减少到15条,而且允许类项目不再保留对外商投资股比的限制,所有这一系列措施的目的就是能够让更多的外商在更多的领域进行国内投资。

另外,我们扩大了服务业和一般制造业的开放范围,比如,取消了钢铁、乙烯、造纸、起重机械、输配电设备、白酒等一般制造业的股比要求。服务业方面,扩大了在商贸、物流、电子商务、交通运输、社会服务、金融、文化等领域的一些开放措施。另外,我们逐步过渡到实行负面清单制度。此前,我们已经在4个自贸区开展了外商投资的负面清单制度,除了122个项目领域实行了特别管理措施以外,其他范围都是鼓励外商进入。我们不仅对外来投资,而且对其他国内外的投资逐步都要过渡到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在清单之外的投资领域和投资项目不再实行审批。昨天,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了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要开展试点。

此前,我们已经在4个自贸区开展了外商投资的负面清单制度,除122个项目领域实行了特别管理措施以外,其他范围都是鼓励外商进入。我们不仅对外来投资,而且对其他国内外的投资逐步都要过渡到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在清单之外的投资领域和投资项目不再实行审批。

正是实行了这样一系列的制度,更多的外来投资对在中国投资信心逐步增强。大家知道,当前全球的经济下行压力在加大,但我国今年1-8月份,外商投资增长了9.2%,其中服务业的外来投资增长了20.1%。同时,境内的投资者到境外投资的规模也在增加,1-8月份增加了20.8%。

习近平总书记昨天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要坚定不移实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坚定不移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定不移引进外资和外来技术,所以我们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会越来越好。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27 03:26 AM , Processed in 0.04701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