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Marketwatch旗下Trading Deck博客撰稿人帕莱茨(J.C. Parets)从市场周期变化角度着眼,得出明年应该抓住盘整机会大胆买进,准备迎接2015年之后的大涨。
以下即帕莱茨的博客全文:
我们都知道,股市总是由各种各样的周期所贯穿的。
我们可以从较短的周期,比如说一年中的某一阶段着眼来考虑美国股票的表现。11月至1月是股市历史表现最好的三个月,我们现在就在这样一个周期当中;同理,股市表现最好的半年是11月至5月,和眼下我们的时间点也是重合的。
我们也可以再细化一点,比如说通常发生在12月后期的圣诞涨势。不过,今天我要说的却不是这些,而是一些相对较为长期的趋势,这些趋势彼此结合起来,昭示着一幅美好的未来图景。
第一个是总统周期,即从总统四年任期的角度来观察问题。第二个是十年周期,即以十年为一个时间段来研究股市的表现。第三个还要超过十年,即长期牛市与熊市周期。
总统周期
总统周期是一个我们必须认真对待的现象,这是我们研究了1929年至今每一位总统和其任期所得出的结论。我们现在即将结束“后选举年”,进入任期的第二年,即“中期年”。整体说来,第一年往往是个不错的年头,会在秋季某一时刻涨至高点,而相比之下,中期年就没有那么出色了。这种局面背后的逻辑是,总统在任期开始时往往会许下很多诺言,让大家都兴高采烈。可是接下来的一年,总统就必须面对现实,去做一些脏活累活,一些不那么讨公众欢心的活计了。最后两年则是对股市非常有利的,因为总统必须为连任,或者是本党的候选人竞选进行准备,必须哄大家开心。
当然,这些逻辑和实际的表现数据相比就没有那么清晰了,但是细细思考起来确实是颇有趣味。目前,我们正处于总统48个月任期当中最糟糕的13个月。我之所以觉得这一点很重要,是因为前选举年(这一任期自然是2015年)和选举年(2016年)才是总统任期的精华所在。我们还详细研究了民主党总统和共和党总统任期内的股市表现,发现党派并不能带来什么实质性区别。我想,这确实有趣。
从这个角度出发思考问题,我们就应该抓住明年任何一次可能的大规模盘整的机会来增加投资。记住,最糟糕的13个月是结束于明年9月。
十年周期
所谓十年周期,或者十年模式,在我们看来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以某一年为终点,向前推十年,又十年,再十年的年头研究方法。比如说,我们现在就要结束2013年了,因此我们会将2003年、1993年、1983年……等等纳入研究范围。至于明年,即2014年,我们自然也就会去统计4结尾的年头,其表现还是相当得体的。道琼斯(16478.41, -1.47, -0.01%)工业平均指数创建百余年来,以4结尾的年头年平均回报率9.23%,但是上涨的可能性只有66%。当然,这些似乎也说明不了什么。
问题的关键其实不在这里,而是在于,我们发现,以5结尾的年头,才是所有年头当中最强势的。在这样的年头当中,道指的年平均回报率达到了令人吃惊的28.9%。不过,真正让人吃惊的还是上涨的可能性。这样的年头我们经历过12个,其中11个道指都有所斩获。唯一一个下跌的年头是2005年,但跌幅也只有0.61%。这十年周期显然也是在建议我们抓住明年任何一次盘整的机会去买进。
长期趋势
第三个我认为值得一谈的周期是长期牛市与熊市模式。所谓“长期”,在这里指的是十年以上的时间,而非较短的周期性牛市和熊市,宏观角度看来,周期性牛市和熊市其实都只是更重大趋势的构成部分。近期以来,市场预测专家们一直在持续讨论的一个主题就是,我们是否已经进入了又一次长期牛市。在这一问题上,两派各持己见,实话说,这种大分裂的局面我还是从未见到过的。大家可以达成共识的是,之前由上世纪80年代绵延至90年代的大牛市在2000年已然见顶,随后就开启了一场长期熊市。在这场长期熊市当中,当然也出现过2003年至2007年的周期性牛市。
在过去百多年的历史当中,长期熊市的平均持续时间为十七年左右。如果我们现在依然处在长期熊市当中,那么明年4月,这熊市也将迎来十五岁的生日了。虽然我们的主流市场指数大部分都已经突破了2000年的高点(名义突破,没有计入通货膨胀影响),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在1980年,标准普尔500指数就突破了之前的高点,似乎1960年代至70年代的长期熊市已经结束的样子,但是这“突破”后来却被证明为不可持续,市场又下跌了28%,直至1982年8月,跌出了最后一个周期性低点。因此,历史角度说来,我认为,2009年是标志着我们长期熊市的底部,在下一次长期牛市真正开始之前,再来一次周期性的下跌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在新一年即将到来之际,将三大周期综合考虑,我认为明年的投资策略已经水落石出——在下一次周期性下跌发生时大胆买进,准备迎接新的长期牛市的到来。(子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