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564|回复: 32

[灌水] 周末闲话几句债务上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0-13 12: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Read0nly 于 2013-10-13 12:51 AM 编辑

民共两党又在为美国债务上限上调的问题吵得不可开交。其实都是为了一己私利,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妥协让债务上限上调,因为没人敢实际承担美国违约的国际责任。O8政府不是放话了吗,不上调债务上限,美国连利息都付不出来。靠,现在就是靠美元绑架全世界的主要经济体,婊子继续做,牌坊接着立。天朝那厢也借着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威风放狠话警告这厢,你利息还是得给我还的!真够牛气的,只收利息,本金都不要了。

前一阵子的牛熊讨论,学游觉着俺咋竟看到些消极面,导致俺老是看熊。其实俺当然希望中美两国携手进步,无奈这只是愿景。
现在看看美国债务过去三十多年的债务趋势。下面是俺根据网上能找到的截止到2011年的三十年债务图,补充上最近两年的数据。

USDebt2013a.png

看上图俺第一想到的是庄家操盘个股脱离底部累积筹码后的拉升模式:先是30°角的缓慢爬升,接下来是60°角的急速拉升期,接下来便是到顶出货走人。
第二个想法是,原来在1981年美债还不到1个T。现在16T都不止,还得大规模上调。
虽然美债不是个股,真可以这样无休止地不断上调?至少俺认为到顶后的后果不可能是良性的。

再来说说什么时候到顶。一个上市公司如果资不抵债便得宣告破产。照这个理,美国这个超级公司在债务总额超过靠GDP衡量的年产出后就应该破产。
看看下面这个图,这是俺能找到的最近的数据。这是2011年美国的债务总额对应于GDP的关系。可以看出那个时候讨论上调债务上限时债务总额已经逼近GDP。

US_TotalGDP-vs-TotalDebt2010-2011.jpg

当然这不是说当债务总额超过靠GDP后美国政府就非得破产。

一方面,有实质影响的是政府背的外债,总债务中有一部分是内债,这是美国政府依赖的缓冲区。
对美国政府所欠个人的那部分债务,美国民众在过去这几十年即是债权人又是债务人,左手换右手的游戏,整体上说是靠美元坐收渔利的收益人。
对所欠美联储的那部分债务现在是重头戏。美联储可以靠着没人能查账的特权继续在账户的尾数上填几个零,然后借钱给美国政府。
没有这个杀手锏,美国早崩盘了。所以这个武器一定会继续使用下去,直至失效。从这一点上说,国会的争吵毫无意义,因为最终靠的还是联储的无本之钞。

另一方面,这并不是说有了联储的支撑美国政府就高枕无忧了,还得玩点花活,既要让GDP增长,又要让年债务企稳并下降,这样联储的印钞和国会的债限上调才让人,
特别是国外债主们接受。

在GDP方面,你可曾想过美国为何在前不久要改变GDP的算法?为何要在现在将研发成本改为记入GDP?实际上就是为了让美国的GDP成为注水肉,看上去很美,好让美国人和别国相信不必为美国的债限上调担忧。

在年债务企稳方面,O8的Change口号在竞选之初喊得天响,实际上开闸放水根本搂不住。当然俺理解,为了救市前几年谁上台都得那么做。问题是未来几年美国的政府开销如何减赤。O8前几日声称:Raising Debt Ceiling ‘Does Not Add a Dime to Our Debt’。对此,俺只有一个问题: 美国政府在过去这几年的高额借贷的钱花到哪儿去了?

这是俺想向各位请教的问题。

俺的想法是,美国的经济是消费经济。在经济下滑的情形下,民众购买力下降不利于商业资金回笼。商业形势恶化又会加剧经济下滑。政府的药方便是以政府背贷的方式将政府借贷以各种方式转入民众之手,让美国民众有钱消费,支撑美国的消费经济。其实美国政府使用这种手段很多年了。在制造业流出,服务业在GDP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的形势下,政府背贷从当初的临时手段演变为长期手段,效果越来越差。债务上限的不断上调只能是必然结果。自QE以来的经济和就业改善只是靠政府借贷后的昙花一现式的自我服务。离开了政府借贷给美国经济注入资金这一招,所谓的经济和就业恢复又得打回原样,甚至更差。对这个国家的各行各业了解越多,越感觉没有希望。美国的精英群体还在,创造力还在,但其所创造的价值不足以养活社会比重变得越来越大但消费标准却不想下降的懒惰的寄生群体。或许当美国从天朝这只奶牛身上挤不出带血的奶的时候,就是现有世界格局崩溃的时候。

和平和繁荣是人类的期望,但对有限资源的竞争和人类的自私和贪婪却只能让和平和繁荣成为某一历史阶段的特征。这其实是自然之道,并非只是人类社会的现象。


周末灌水,个人的陋见。欢迎牛牛拍砖。



评分

25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10-13 02: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13 03: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析的真好,谢谢!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13 03: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13 03: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13 04: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Great article. The US gov will hold the sack tightly until the fire burnt out from inside.  They are still the super power and have the capability to innovate various tactics to put out the fire...until the judgement day.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13 05: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下, 胡同象这样有分量有内涵的贴几乎绝迹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13 06:0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周末愉快!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13 06: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要用对数坐标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13 07:4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顶!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13 07: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真好!下面就看中国争不争气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13 08: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quants 发表于 2013-10-13 08:52 PM
写的真好!下面就看中国争不争气了。

怕是外强中干,被腐败侵蚀了。

点评

Agree.  发表于 2013-10-13 02:41 PM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13 08: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13 08: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13 09: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类话题是经济学家赖以生存的研究课题。

如果这些有利于股市投资或投机,就是有益的,否则用反了,更砸锅。关键是这些如何能帮助撒户判断走向?债顶会年年讲月月讲,哪次谈不拢了,就会产生大波动,但只要没有开始下一轮大的经济衰退,这种大波动只会被弥补。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13 09:2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13 10: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对照。也许就不太可怕了。中美两国相互依存就好。要想翻天,还要一战。只要天朝不自宫,美国人的相对购买力下降是大趋势。所以要好好炒股。
Debt-GDP-Ratio.png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13 10: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的精英群体还在,创造力还在,但其所创造的价值不足以养活社会比重变得越来越大但消费标准却不想下降的懒惰的寄生群体。或许当美国从天朝这只奶牛身上挤不出带血的奶的时候,就是现有世界格局崩溃的时候。"

Great point!!!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13 10: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6degrees 发表于 2013-10-13 09:02 AM
这类话题是经济学家赖以生存的研究课题。

如果这些有利于股市投资或投机,就是有益的,否则用反了,更砸 ...

You are right. Truth is not helpful for trade. WallStreet is the game HEAD!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13 11: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牛Steve 发表于 2013-10-13 09:09 AM
怕是外强中干,被腐败侵蚀了。

本质上中国和美国都很腐败,只是手法不同。

现在是看谁先玩不下去了,剩下的那个可以腐败更长一点。

悲剧的是无论那种情况,普通老百姓都没有大好处。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7-29 10:56 AM , Processed in 0.10007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