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60|回复: 1

[新闻] 纽时专栏/美股这波涨势 全靠信心拉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11 09: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经济日报╱席勒(Robert J. Shiller)】 2013.03.11 11:14 am

  

房市、股市和整体经济的复苏,终于出现持续的动能─或者大家都这么认为。

这种调点似乎基于几个明显的事实。失业率从2009年10月的10%持续下滑,上个月为7.7%。更惊人的是,股市从2009年至今翻涨一倍,过去6个月格外强劲,上周道琼工业指数改写收盘新高,标普500指数也逼近空前高点。

房市景气(经季节调整)持续上扬。标普/凯斯席勒统计20大城市的房价指数去年上涨7%。种种生气蓬勃的迹象。这类讨论通常点出系统性复苏的重要讯号:信心。大家热切盼望市场出现重大进展,美国人已经放下2008年金融海啸的恐惧。

心存希望很好,但我们得谨记,股市、房市和整体经济变化的关系不大(我们经济学家会说他们只有低度关联),而且三者都容易遭逢急遽变化。

这些复杂因素,让情况有其它可能发展:我们会抵达另一波股市高峰吗?房市起飞是不是昙花一现?我们会不会再次步入衰退?

这其中当然有风险。国会深陷于预算危机和国债的对立;欧洲、亚洲和中东的问题可以轻易动摇人们的信心。2009年至今,市场对欧洲的信心屡屡遭遇突发、剧烈的变化。我们有理由相信美国能免于同样的动荡吗?

我一直对社会心理和经济如何影响信心感到困惑。情绪因素和世界观改变为何导致市场翻转的研究不多,最常援引的消费者信心和信心指数似乎,无助于洞察量化数据背后的变化。此外,我们还不了解信心的哪里些因素会驱动经济的各个面向。

我和同事从1989年起搜集资料并编纂指数,其中之一为「估值信心」,即调查受访者认为股市「未被高估」的比率。根据截至2月的6个月移动平均线,72%法人和62%散户认为股市未被高估,似乎信心充沛,但仍不及股市2007年登顶前的约80%。这和股市有什么关系?我20多年前和哈佛教授康贝尔(John Campbell)创立「周期性调整本益比」(CAPE,反映标普500成份股实质获利的10年平均值),CAPE最近徘徊在23,远高于历史平均的15,代表股市估值过高,未来报酬率可能低于平均。

我们比较目前和过去几个股市重要时期的估值、信心和CAPE 。2000年春天股市迅速登顶,仅33%法人和28%散户认为股市未被高估,当时CAPE升至46、是1871年统计资料迄今最高,这代表1990年代经济繁荣确实产生泡沫,投资人怀疑他们或许得赶快退场,当他们尝试这么做,股市跟著崩盘。

再参考2007年10月另一波股市高点(此后股市暴跌逾50% ),CAPE为27,82%法人和74%散户认为股市未被高估,皆与今日情势相仿。当时投资人不认为有泡沫,觉得股市崩盘机率很低。但结果是股市迅速重挫,起因似乎不是长期泡沫终于破裂,而是源于次贷危机和一连串投资人不知情的金融问题。很显然,信心可以突然改变,人们随时可能担心股市崩盘。

今日的金改法案和其它监管变革或许有助于预防另一场危机,但主管机关对导致信心遽变的想法,几乎束手无策。

重要的是,股市已经6年未曾创造名目新高。若是经通膨调整的标普综合总回报指数,已有13年不曾改写纪录,代表整整13年投资股市无法带来实质获利,这个事实恐怕不是信心的好理由。

但公众想法很难了解。我们可以继续研究,而且股市或经济再次大幅转变时,仍然感到困惑难解。

(作者Robert J. Shiller是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编译余晓惠)


发表于 2013-3-11 10: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market PE is overvalued?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7-21 09:40 AM , Processed in 0.03088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