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05|回复: 0

清朝高层保密意识低下 日本人轻易破译密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4 10: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jpg
清宫使用的《密电码》本

清廷的保密工作闹过不少笑话,曾有重臣将文件藏靴子里  

不管是在政府机关,还是在生意场上,甚或是个人的工作生活,人一辈子总有些秘密要保留。为此,保密与窃密的斗争,总是无处不在。一段时间来,荧屏上关于谍战、潜伏一类的电视剧此起彼落、接连不断,足见这类题材,是如何勾起人们观瞻的兴趣。中国在清朝时,保密工作也有许多有趣的地方。

军机处经常泄密

清朝从关外入主中原,要确保政权的稳固,自然要想出种种控制手段。这些手段,有些是不能让外人知道的,保密工作就要做得严实。刚开始,由于一切处于草创阶段,这方面做得并不好。连军机处这样的核心机密产生地,也经常有泄密的事件发生。“时有部院官以启事画稿为名,侦探消息传播街市,目为新闻”。

这么容易就能获得秘密,实在是很好笑的事情。当然,这些刺探消息的官员并不是什么好人,他们把一些政府机密传播给大众,除了满足大众的猎奇心理外,根本没有其它好处。但,这对于清廷政局的危害是严重的。

大概是意识到后果的可怕,军机处自嘉庆皇帝开始,保密规章变得严厉起来。比如,军机大臣只准在军机处处理当日所奉谕旨(皇上的指示),其它部委机关的文件不准在军机处处理,一般的官员不准到军机处报告事情。甚至,军机处的章京(专职办事官员)办事处,一般官员都不得窥视。这是对保密场所的严格管理,对文件的办理也逐渐完善。

当时每天的奏折,是在寅卯二时(约现在通常的早上上班前)发下,由军机章京分送各军机大臣传阅。凡是在奏折上批有“另有旨”、“即有旨”的奏折,由军机处章京用专门的保密匣子装好,请军机大臣到皇帝处请示。军机大臣再根据皇帝的意思,指导章京们起草圣旨,再报经皇帝亲笔改定后,交各机关办理。至于文件的传输,大多交由兵部承担,要层层签字画押,责任到人,确保万无一失。(《养吉斋丛录》)保密工作的细致,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清廷的稳固和中央集权。

电报导致泄密事件

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随着信息新技术的采用,清廷的保密工作不断遇到新的挑战。特别是到了晚清时期,电报开始广泛运用。但这项传自外国人的技术,中国人并没有熟练掌握,导致泄密的事情常有发生。

1894年6月22日,日本外务大臣陆奥宗光给清朝驻日公使汪风藻发了一封函件,商量有关事情。第二天,汪风藻就给国内的总理衙门拍了一封长长的密码电报,其中就包括陆奥宗光函件的内容。日本人是具有强烈的“密战”意识的。当时负责监听的日本电信课长佐藤爱磨截获了这份电报,因为加了密,一时还破译不出来。但佐藤通过分析清政府平日发给汪风藻的电文,很快发现了清廷密电码的编排规律,掌握了破译方法。

自此后,日方通过监听,完全掌握了清廷的政治、军事等重要情况。甲午战争期间,日方把清国陆军、海军的一举一动,都收入眼底、了如指掌。在这种情报不对称的情况下,这场著名的海战成为中国的耻辱之战,就不足为怪了。

保密工作闹出笑话

保密工作要做得好,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子上还是保密工作意识要强。据载,晚清时有一朝廷重臣手中掌握着一个重要文件,这位老兄把文件藏在靴子中,以为这样就万事大吉了。哪知,他家里有位家庭教师刚好是个“秘密”贩子,用钱买通了大臣的孙子,让其在爷爷睡觉的时候,把文件偷了出来,抄了个复本,卖了一大笔钱。

还有一位大臣更是可笑,他是张之洞的接任者,张之洞在任时,选派了两个情报员出国留学,结果这两个人一个侦探得法国海军秘密,一个探听到了日本的秘密。这两个人探得秘密后,马上向当局作了报告,可那接任张之洞的大臣却十分愤慨:“我们每年费这么多钱,没想到培养了两个贼出来!”这些,大概是保密工作的大笑话了。

——摘自香港《文汇报》 作者:吴武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25 07:00 AM , Processed in 0.02921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