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19|回复: 0

军校专家研发先进后勤系统推广104个战役单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3 01: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2.jpg
野战油库实施快速油料补给 [资料图片]

    搭起“一座桥”,让课堂与实战对接

    近年来,后勤指挥学院围绕未来战场培养合格联勤指挥人才,做了大量的努力。然而,缺乏实战经验始终是制约新型联勤指挥人才生长的瓶颈。学院领导认识到,只有打破这一瓶颈,才能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跃升。为此,学院多次组织有关人员赴军兵种院校参观见学,到部队调研取经,并多次召开议训会,就新的历史条件下办什么样的院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等进行了思考与探讨,确立了“坚持育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教育理念,适应军事训练转变,适应院校教育转型,紧贴现代作战后勤保障,紧贴部队后勤建设实际,紧贴学员岗位任职需要,为打赢信息化战争提供后勤人才保证和理论支撑”的办学思路,并由此出台了一系列教学整改措施。

    学院打破专业壁垒,按照“单科纵向深化,多科横向融合”的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大胆更新。在课程设置上,突出体现三军并重的教学要求,涵盖了后勤指挥员、后勤参谋和后勤助理员3个层次,加大联勤实战教学内容的比重,构建了由5大基本教学专题、1门综合实践课、3类若干拓展课组成的“5+1+3X”新型课程体系。在组训方式上,实行三军学员混编,推行三军合成训练,加强三军学员之间的相互学习交流。针对部队对军官联合作战指挥素质提出的新要求,修改完善了116门课程标准,修编了48部教材,规范了教学设计、教案和教学内容,新设了应急作战、联勤保障、灾害救援等教学内容,突出了实战性较强的教学课程,完善了学员的知识结构。按照加强重点学科、发展优势学科、扶植新兴学科、创建交叉学科的思路,逐步建立了由国家重点学科、军队重点学科、总后重点学科和学院重点学科等12个二级学科专业组成的新型学科体系。

    抛出“红绣球”,让学院与部队“联姻”

    只有走进部队,才能了解部队,才能知道部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为此,学院主动抛出 “红绣球”,到部队寻计问策,与一线部队“攀亲联姻”。学院专门制订了《关于加速学院人才队伍建设的决定》,对教员代职锻炼提出了明确要求,制订了《教研人员代职锻炼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了教员的代职数量和代职去向以及代职岗位。

    学院积极争取总部支持,多方开辟代职见习渠道,充分利用毗邻总部、周边部队、院校、军事科研机构等教育训练和装备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精心选定了8个野外训练场地,先后在总后青藏兵站部、武汉后方基地等部队建立了18个教学实践基地。3年来,安排了39名教员代职,组织了100多人次教员参加部队训练和演习,丰富了教员的经历、阅历,提高了教员的任职教育能力。同时,他们积极将部队建设和训练中的新经验、新做法引入课堂,编入教材,促进了教学内容的更新,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教员通过讲课、协助部队组织训练、研发软件等方式,把院校教学的最新成果带到部队,为部队训练演习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防止“两张皮”,让教学与科研互动

    后勤指挥学院是全军后勤学术研究中心,是总后勤部从理论高度指导后勤工作与建设的助手,担负着教学、科研双重职能任务。该院针对自身任务和实际特点,一方面以教学牵引科研,注重从课程教学中发现和确立科研思路,防止教学和科研出现“两张皮”现象。另一方面,坚持以科研促进教学,完善科研成果向教学转化机制,强化科研工作对教学工作的引领和服务作用,建立了“教学出题目、题目进科研、科研出成果、成果进课堂”的教研一体转化机制,让科研为教学改革服务。

    近年来,以研究人员为主体编撰出版的《军事后勤学教程》、《战略后勤学》等一大批理论专著,被列为学院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定期编辑出版的《后勤研究内参》、《外国军事后勤》等研究成果向全院人员开放,使之尽快转化到教学实践之中,充实到教案和讲义之中。学院开设的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后勤保障、加入WTO与军队后勤建设等重要课程、讲座,都来源于学院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学院主持完成的“战区战役后勤指挥训练作业系统”,推广应用到全军104个战役后勤单位。学院依靠在科研中培养和积累的科研实力,先后研发了“排课系统”、“全流程网上考试系统”等,有效提升了学院信息化教学管理水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25 03:30 AM , Processed in 0.02923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