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45|回复: 0

半月谈:“网络反腐”弊端不容小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7 10: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9年12月07日 14:38 来源:半月谈 

  如今,网络已无孔不入地渗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深刻影响并颠覆着惯常的思维模式。在反腐败领域,相对于举报、媒体曝光、信息公开、信访、审计等方式,网络以其公开、透明、快捷的优势,迅速成为反腐败的最新利器。今年以来,随着反腐与网络的交融互动,一场场廉政旋风从网上“席卷”到网下。网络反腐风暴过后,我们欣喜地感到:有一种民主的力量在生长。

  网络监督空前,腐败官员胆寒

  2009年10月,因抽“天价烟”而备受关注的南京市江宁区房产管理局原局长周久耕因犯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没收财产人民币120万元。

  此前,这位49岁的局长在任时因抛出“开发商低于成本价销售楼盘将进行查处”的言论,激怒了广大网友。在网民随即展开的“人肉搜索”中,周久耕抽天价烟、戴天价表、开名车等一系列问题相继被曝光。周抽的是1500元一条的“九五至尊”,远远超出一个公务员工资的承受范围。

  网上的线索引起了当地纪检部门的高度重视。后经调查,纪检监察机关逐渐掌握了周久耕涉嫌严重违纪的证据。今年2月13日,江宁区纪委决定对周久耕立案调查。

  近年来,随着中国网络监督风的劲刮,官员因不当言行遭网络曝光而最终“翻船落马”的事情并不鲜见。

  2008年11月,网友在乘坐地铁时意外捡获一些省市公务员出国考察的行程及费用列表并曝光在网上,考察团挂羊头卖狗肉的纸上行程只为应付审批和上级检查,逛赌城游山玩水都属“公务考察”,此后相关责任人受到不同程度的处理。

  2008年10月,一个关于某中年男子涉嫌在酒楼拖拽女童入男厕猥亵的视频迅速在各大网站论坛流传。尤其是镜头中的男子对受害者父母叫嚣恐吓,自称是北京来的高官等行径引起网民一片哗然。网友立即发动强大的“人肉搜索”,迅速锁定嫌疑人乃深圳海事局原党组书记、副局长林嘉祥。林后来被免去职务接受调查。

  从《公务员的工资条:月入5900元,一分钱税都不交》、“一夫两妻”的区委书记董锋到嫌酒贵掌掴老人的“节俭”局长曹正直,大批藏匿一时的“问题官员”在网民如潮的抨击中被不断曝光,一个个被网友冠以各种“花名”的官员,纷纷倒在网络中,网民间刮起的反腐风暴,让一些行为不端的官员闻之色变。

  洪水猛兽,还是神兵利器?

  所谓网络反腐,是指通过网络技术及所引起的社会舆论效应对执政行为的监督和对权力的约束,以达到有效预防、遏制、惩戒腐败行为的全新反腐败方式。一项媒体的在线调查结果显示:75.5%的被访者选择“网络曝光”作为“最愿意选择的反腐参与渠道”。

  然而,理性看待网络反腐,它既非洪水猛兽,也非神兵利器,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可谓各有利弊。

  近年来,中国上网人数超过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超过全球平均水平,网络能够全天候播报即时信息,民众坐在电脑前便可快捷地获取信息并加以评论。由于受众率极高,一旦某些事件、人物进入网络视野,便会立即引起公众长时间的关注与讨论,从而引起相关机构及领导的重视,有利于案件的调查审理。网络系统的完善化、精细化给予网民多种渠道搜集证据和信息,让全社会以最快的速度得知反腐进度。

  相比之下,传统反腐手段往往需要检举人与被检举人当面对质,常常会导致碍于情面、尴尬难堪而有所保留。若是上下级关系,还有可能会影响检举人今后的发展。更有甚者,某些上级官员发现对自己不利的消息后,利用所掌握的权力资源封杀信息,对检举人进行打击报复。以上种种担忧都会挫伤民众检举腐败行为的积极性。网络却以其匿名性释放了民众这一心理负担。坐在家中,打开电脑,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便可自由发表观点,检举不法腐败行为。

  此外,传统反腐手段涉及群众少,个别民众的只言片语可能会遭到相关部门的冷落,甚至不予处理。而事件一旦曝光在网上,民众通过粘贴、转载等方式不断放大事件和其波及范围,形成强劲的舆论势头,如此可提高相关部门处理案件的积极性与认真度,提高案件的进展速度及透明度。

  但不可否认的是,网络反腐的弊端同样不容小觑。首先,匿名性固然可以保护检举人的权益不受侵害,但这一特点同时极有可能被某些居心叵测的不法分子加以利用,从而造成对他人的恶意诽谤、造谣。一旦得证与事实不符,不仅浪费相关部门人力及财力,也会打扰到被检举人的生活,损害他们的名誉,而匿名的检举人却逍遥于法律的惩戒之外。其次,网络反腐的信息缺乏权威引导,很多信息未得证实便在网上泛滥,往往造成对他人无谓的困扰,也会淡化人们的法律意识。“人肉搜索”对个人隐私权的侵犯便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例子。

  目前,我们对网络反腐还不能寄望太高。尽管目前关于网络反腐的新闻被炒得沸沸扬扬,但与传统反腐案相比,网络反腐案件仍是数量不太多。虽然网络在一些大中城市普及率相当高,但并非主流手段,多数人所认同及运用的仍是传统的检举、批评、上访等。并且,一些农村边远地区通讯手段落后,无法安装网络,更难谈网络反腐。何况许多腐败问题盘根错节,非常复杂,想从根本上解决任重而道远,并非单纯运用网络就可以实现。

  风暴过后,民主清风拂面而来

  “网络掀起的反腐浪潮已经逐渐归于平静,这之后人们有了更多理性的思考,我们能明显地感觉到,风暴过后,有一种力量在生长,那就是民主。”复旦大学副教授、社会问题研究专家邵晓莹表示,有了网络反腐这个新平台,涉嫌官员的腐败线索不只是被反映到相关职能部门,由后者掌握并可能进行“暗箱操作”,而是被披露到网络上高调示众,由此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推动职能部门依法对被曝光官员进行查处。“在此特定条件下,网络反腐对查处涉嫌官员实际上起到了民主推手的作用。”

  除了提供公开、透明的民主要件之外,网络反腐另一个变革性的意义在于它调动起了全民的参与热情。邵晓莹表示,过去中国百姓习惯于“各扫门前雪”,只要没有侵犯自己的利益,总觉得对腐败、社会公平等事务的监督和惩戒不是自己该管的事情。而现在网络提供了一个便捷的途径,“每个人都可以参与社会的公共事务管理,每个人都可以在不动声色间为反腐败发出自己的呐喊,这是民主最大的进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9 01:35 PM , Processed in 0.02526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