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36|回复: 8

启示:华尔街操控下的纳粹德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27 09: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启示:华尔街操控下的纳粹德国(2009-07-28 01:59:00)


一、一战之后
    一战德国战败,被迫签订了“凡尔赛合约”,从1924年到1931年,华尔街通过“道威斯计划”(Dawes Plan)和“杨计划”(Young Plan)总共向德国提供了1380 亿马克(约330亿美元)的贷款,而德国在此期间总共仅支付了860亿马克(约200亿美元)的战争赔款,德国实际上是得到了一笔美国资助的520亿马克(约124亿美元,相当于现在的6200亿美元)的巨额金融资助以重新整军备战,整个德国军事工业得以迅猛发展。对德国的贷款实际上是通过在华尔街销售德国债券募集公众资金而来,摩根和沃伯格家族在其中得到了丰厚的利润。
    下面详细说一下“道威斯计划”(又叫道斯计划)和“杨计划”:
    查尔斯•盖茨•道威斯 (Charles Gates Dawes)是垄断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曾任美国副总统,因为他主持制定的“道威斯计划”,于1925年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道威斯当时在美国银行任职,他的背后就是J.P.摩根财团。道威斯计划于1924年4月9日拟定,并在同年召开的伦敦会议上通过,同年9月1日生效。道威斯计划的目的就是用恢复德国经济的办法来保证德国偿付战争赔款。像奶牛一样,得先喂饲料才能挤牛奶,不然他没钱还。本文来源:与财富对话:(http://blog.sina.com.cn/cfylblog)转载请注明。
    道威斯计划的主要内容:
      1、由协约国监督改组德意志银行,实行货币改革,并由协约国贷款 8亿金马克(折合1.9 亿美元)以稳定其币制;
      2、在赔款总数尚未最后确定的情况下,规定德国赔款年度限额,即由第一年(1924~1925) 10 亿金马克开始,逐年增加,到第五年 ( 1928 ~1929 )增至年付25亿金马克;
      3、德国支付赔款的财源来自关税、烟酒糖专卖税、铁路收入及工商企业税;
      4、德国政府发行110亿金马克铁路公债、50亿金马克工业公债;
      5、德国的金融外汇、铁路运营以及税捐征收事务受国际监管;
      6、德国以法国和比利时从鲁尔撤军作为接受赔款计划的条件 。
    “道威斯计划”实际上结束了由法国及其由它控制的赔款委员会在德国赔款问题上的支配作用,确立了以美国为主的多国支配机制;其次,为美国华尔街资本流入德国和有效地从其他协约国收回战债扫清了道路。据记载,1924年9月至1931年7月,德国共支付赔款110亿金马克(约合27亿美元),而同期德国从美、英等国得到的贷款约为210亿金马克(约合50亿美元),其中美国向德国提供的是22亿5千万美元。也在同一时期,美国从各协约国收回了约20亿美元的战债本息。那时1盎司黄金20多美元,现在是不到1000美元,你们把前面的美元数字都乘50就知道是什么情况了。
    这样,一批又一批的美元从美国流入德国,再以赔款的形式流入协约国,最后又以战争债(当初英、法这些协约国打仗时都是向美国借的钱)形式流回美国,形成了一个循环。
美国通过“道威斯计划”,把协约国欠美国的债,变成了德国发行的国债,而德国的国债是全世界的金融资本进行认购的,美国的债权就转移到了国际金融资本身上。这样既保证了美国债权的实现(金融资本出钱),又让各国也偿还了外债,但是国际金融资本却得以控制德国并左右了世界的政治和经济格局,世界也因此平衡和谐了。多么完美的循环!
    但是到了1928年,德国想赖账,声称财政濒于破产,无力执行道威斯计划,最受到威胁的当然是购买了德国债券的国际金融资本,为了维护债券的安全,他们决定减少德国的赔偿。制定了杨计划(Young Plan)取代了道威斯计划,由J.P.摩根派出的美国律师Owen.D.杨主持的委员会在巴黎开会制定。杨计划是“道威斯计划”的修订版,把德国应付的赔款总额缩减为263亿美元,59年付清,结束外国对德国经济生活的控制。德国接受了这个计划,德国债券安全了,国际金融资本也安心了。
    1930年杨计划开始生效,但是世界经济大萧条已经开始,德国支付能力大受影响。美国总统胡佛干脆提议暂停德国赔款的90%。到了1933年希特勒上台,他拒绝履行凡尔赛和约,赔偿更是一分不给。这样,德国就赖掉了剩下全部的战争赔款。
    希特勒可以这样公然的对抗战胜国,这背后是有国际金融资本的支持的,而这些资本又决定了各国的经济命脉。各国都不敢得罪德国,因为对德国逼债会损害国内德国债券持有人的利益。二战之前对德国的绥靖政策,根本不是这些国家领导人(像英国首相张伯伦)简单的软弱,而是有更加深刻的利益背景,从来都是政治服务于经济利益的,根本原因就是华尔街国际金融资本通过德国债券绑架了欧洲各国本文来源:与财富对话:(http://blog.sina.com.cn/cfylblog)转载请注明。
    二、希特勒上台
    我们对纳粹的了解其实是很肤浅的,“纳粹”在德语叫“Nazi”,是德文“Nationalsozialist”的简写。纳粹党呢,德文叫Nationalsozialistische Deutsche Arbeiterpartei,英文叫National Socialist German Workers Party即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又叫国家社会主义德意志劳工党,简称国社党,通称纳粹党。纳粹主义,是德文“Nationalsozialismus”缩写“Nazismus”的音译,意译为“民族社会主义”。看到了没,人家也是社会主义。而且呢,他的理论支持是马克思的《资本论》。
    希特勒是如何上台的呢?
    1924年到1933年,在道斯计划和杨计划之下,通过华尔街的金融财团经手流入德国的贷款总额为330亿马克,其中的最大三笔款项,分别建立和帮助了三家大工业卡特尔。
    “卡特尔”(cartel)这种垄断形式最早就源于德国,词根也是德语,指的是把小生产厂家由统一定价限量的协议联合起来,控制某一种行业的整个市场,比方说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就是一个卡特尔。卡特尔的特点是简单有效,缺点是不够稳定,每人都有破坏协议的动机。但是在德国这种持重守信的地方比较合适,它从汉撒同盟时期开始就有一个悠久的信用传统,背信弃义的事不太流行。美国的资本进来之后,很快就看中了这种垄断形式。银行家们的操纵方法很简单,控股其中最强的一个或几个企业,让它们在一两种基本产品上占绝对优势,进而控制整个卡特尔。
    这三家卡特尔分别是德国通用电力(A.E.G)、联合钢铁和I.G.法本,它们分别控制了电力、钢铁和化工行业,把握了德国的工业命脉。到1937年,联合钢铁和IG法本生产的爆炸物加起来占全国总量的95%,著名的克虏伯军火公司也在它们控制之下。这个不仅得益于美国贷款,还有美国的技术。美国的投资者直接进了它们的董事会,顺便说一句,战后他们都没有因为给希特勒的政治献金受到审问。
    这三个卡特尔的美国债主子和经手人皆为华尔街银行中最显贵的名字——迪隆&里德(Dillon Read)、哈里斯.福布斯(Harris Forbes)、国家城市公司(National City)、公平信托(Equitable Trust)……
华尔街资本促进了德国工业的迅速卡特尔化,除了为希特勒上台提供了经济环境和金钱资助之外,这个结果本身也被上台后的纳粹当作宝贵遗产和大好经验继承下来。纳粹的经济政策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在工业界大搞卡特尔,用巨额订单喂养它们,整合出几个高效又听话的巨型战争齿轮来,纳粹党人可从来不是自由市场经济的粉丝。当然,这是后话了。
    希特勒当时也不是个第一眼帅哥,开始没人觉得他能成气候。当时德国政坛风起云涌,政党林立,国会席位非常分散,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投票难以出现优势多数,几个党联盟起来可以有简单多数,但是中间一出个反水的,马上优势就没了,这种状况正好给小党派提供了砝码,在分裂和混乱中找到机会出头。
    1930年,希特勒赢得了选举中的第一次胜利,取得107席,成为德国议会第二大党。这个胜利令人吃惊,也来之不易,1928年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才只有可怜的12席,但是毛主席说得好,世上事怕就怕认真二字。希特勒全国奔波,四处演讲,外加到处赠送他的大作《我的奋斗》,功夫不负有心人,渐渐他的周围也聚集了一些有头有脸的人物,包括他的早期资助者,上面提到过的卡特尔——“联合钢铁”老板弗里茨.蒂森,以及鲁尔煤矿大王埃米尔.寇道夫。这些工业卡特尔之所以靠近希特勒,是因为他强烈支持禁止罢工和工会活动,而国际金融资本此时也看中了希特勒。这样,通过德国的工业卡特尔,国际金融资本与希特勒之间建立了联系。
    老鼠和猫,钱和选票,一样都不能少。希特勒转身讨好工人用的许诺就是消灭失业,提高福利。这个诺言当时听来格外动人,因为1929年从美国开始,席卷全世界的经济危机爆发了。
    经过6年的资本输出,德国总共欠了美国70多亿美元,整个国民经济高度依赖美资。华尔街一崩溃,银行出现挤兑,开始从国外急调资金回国,多米诺骨牌效应立刻把德国拉进了深渊,生产收缩,失业率骤增。那边凡尔赛赔款还没完呢,杨计划规定每年必还的那三分之一,是用商品消费税保证的,结果结结实实转嫁在了民众身上。逢乱世出妖言,本来希特勒的极右翼主张在主流社会总是被当作笑柄,现在却有不少人真的追随他了,希特勒的煽动迷人之处在于简单直接——不还钱!赔款和债务是由这些外国资本家、犹太佬和卖国贼造成的,老百姓凭什么负责?
    然而,听得热血冲脑,怒发冲冠的人们哪里想到,希特勒这时正在紧锣密鼓地想办法扩大外国资本对他的支持。仿佛命运在冥冥之中的安排,正在他选举胜利的前几个月,之前说的那个金融奇才亚尔马.沙赫特博士从德国国家银行主席的职位上辞职了。(见:华尔街与一战后的德国经济
    沙赫特辞职和杨计划后续谈判中与政府的摩擦有关,他对政府作出的一些新让步十分不满,在没有通知政府的情况下,他给J.P.摩根写了一封信威胁要退出巴塞尔的国际清算银行。这封信在美国报纸上发表后,德国政府大为震惊和丢脸,财政部长公开和他闹翻了,在兴登堡总统的压力下,沙赫特愤然辞职。
    这次离职对沙赫特的影响是微妙的,首先是深觉羞辱,他是第一个在任期未满就被赶下台的帝国银行主席。同时他也委屈和愤怒,且不说当年力挽狂澜拯救通胀的功劳,就是这两年领着谈判队伍,寸土必争一条一条争取到的利益被政府漠视,也让他觉得寒心。他离职后马上去了美国,应邀在各大学里演讲,会见各界名流尤其是华尔街的同事,抨击凡尔赛条约,鼓吹德国经济复兴。就在这次旅途上,沙赫特读到了《我的奋斗》。
    虽然他认为希特勒的文笔实在是在糟踏德语,但是对里面表达的观点却心中一动。软弱无能的魏玛政府不再让他寄托希望了,那么换一剂猛药如何?1930年底,沙赫特会见了纳粹党二号人物戈林,1931年初,沙赫特与希特勒见面了。
    沙赫特对未来元首的感觉还不错,希特勒在这次会晤中表现得“真诚而谦虚”,他的自信和敢于行动的决心给沙赫特留下了很深印象,滔滔不绝的口才也名不虚传。沙赫特显得很有兴趣地听着,然后给了个小小建议,推荐一位金融记者瓦尔特.丰克给希特勒讲授一些基本的经济学知识(此人后来接替沙赫特担任纳粹经济部长)。我看沙赫特回忆录到这里,想象博士忍耐着这位对经济学一窍不通还特别能侃的主儿,顿时觉得可笑。沙赫特是何等阅人无数老奸巨滑的人物,怎么会被希特勒那套古怪混乱的理论忽悠了去呢?
    答案似乎出现了一点影子,1931年春天,沙赫特会见希特勒的新闻在金融家圈子里不胫而走,人们猜测他政治上向右转的同时,还大胆预测他要借助纳粹的力量竞选下一任德国总统。沙赫特自己的话也加剧了这种猜测,当他的朋友、一位美国女记者问他会不会帮助纳粹统治德国经济之时,沙赫特回答“不,纳粹不会统治,但我会通过他们统治。”
    共谋!考察每一个历史关键时刻的背后,各种目的与意志盘根错节纠集在一起,我们看到只不过是一个合力的表现而已。希特勒、沙赫特,投票给希特勒的德国老百姓还有与纳粹合作的美国资本家,都怀着各自目的处于合力当中。能造时势的英雄,就是在这个巨大的拼图游戏里有幸拿到最后一块图版的人。
    不管出于良好的愿望还是勃勃的野心,在历史的转折关头,沙赫特帮希特勒弄到了那块最后的拼图。
    1931年之后,沙赫特开始运用他的声望、人脉和杰出的理财本领,为希特勒经营竞选资金。1932年11月,沙赫特成功发动了一次德国工业和金融界大规模联名上书,由他领衔,要求兴登堡总统任命希特勒为帝国总理。1933年1月底,希特勒戏剧性地上台,2月宣布竞选总统,沙赫特为他组织了一个晚会,在他的惊人能量作用下,与会者涵盖了工业界的大部分巨头,包括I.G.法本及其美国分公司、克虏伯军火公司、通用电力、德国汽车协会、联合钢铁公司、电报电话公司,当场筹资3百万马克。希特勒在财运上终于告别诸多蝌蚪,遇见了一群牛蛙。这笔钱十分阔绰地解决了竞选资金问题,选完之后还剩了大约60万。
    除了筹资,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显著的信号,表达了德国工业卡特尔,以及站在他们背后的美国金融资本对希特勒上台和进一步统治的认可。就拿占总献金额30%的法本(如果再加上它的美国子公司就占45%了)来说,此时它的董事会包括了华尔街和美国实业界最显赫的一批人:福特汽车公司的老板,纽约美联储银行的董事,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的董事,曼哈顿银行总裁,以及弗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的温泉基金主席。
    国会纵火案为魏玛共和国钉入了棺材的最后一颗钉子,1934年8月2日,兴登堡总统去世,孤独而衰老的帝国元帅在风雨飘摇中撑了很久终于还是放弃了,漫长的高寿并未给他带来荣光。现在希特勒坐在总统府里,正在对老总统留下的遗嘱——复辟霍亨斯陶格王室——嗤之以鼻,他的最新头衔是元首兼国家总理,在这个国家和这个世界上,再没有任何人能阻止他全速开动国家机器,实现他壮丽而恐怖的千年帝国之梦。
    老朋友得到了回报,就在同一天——8月2日,沙赫特博士成为了内阁经济部长。在此之前,他已经回到帝国银行那间熟悉的主席办公室,把三年前替代他的路德博士赶到了国外当大使。卷土重来如此之迅速,使当初黯然去职的心情都变成了欣慰的回忆,他证明了德国多么需要他,并且凭经济学家的本能开始为一个全新的舞台摩拳擦掌。
    华尔街现在在干什么呢?我之前已经提到,华尔街通过所控制的德国寡头企业向希特勒提供了支持。然而,华尔街还有更为直接的动作,这就是当时希特勒得到神秘资助的所谓“西德尼.瓦伯格”之谜。
    1933年11月,在荷兰突然出现了一本小册子,其中有一位名为“西德尼.瓦伯格”的银行家与希特勒的数段对话,里面披露了美国最顶端的工业家和金融家,包括洛克菲勒与亨利福特,在希特勒上台前后,通过J.P.摩根与洛克菲勒大通银行集团向他提供了数额达到三千二百万美元之巨的资助。这本书在1934年就立刻被查禁了,它所影射的法本公司美国和德国的董事瓦伯格兄弟也矢口否认和这本书有关,但是,书中翔实的细节却和很多现实资料一致,遂成疑云,普遍被人们认为是华尔街的国际投资者们与纳粹合作的一项佐证。(具体内容见本文最后)本文来源:与财富对话:(http://blog.sina.com.cn/cfylblog)转载请注明。
    三、纳粹德国的经济崛起
    1933年5月沙赫特访问美国,他的使命是要求推迟支付华尔街金融资本的贷款。罗斯福总统是一个灵活的务实主义者,一方面,美国资本已经在德国陷得太深,太多利益攸关彼此纠缠;另一方面,德国重整军备扩大采购的过程,对美国经济恢复是一个良好的刺激。至于买了军火要对付谁,反正不是美国。
    1933年8月,美国银行协会同德国就贷款问题进行谈判。华尔街同意德国延期偿还之前的贷款,并且保证今后美国在德国的资本和产业的全部收入只在德国使用,并用此来兴建新的军事企业或者改建原来的军工企业。
    纳粹德国没有食言,作为一个好买家,立刻把这些延期支付的贷款派上了用场,从1933年到1939年,在德国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做准备的6年时间里,杜邦财团与化学公司、洛克菲勒财团和美孚石油公司、摩根财团及它控制的电报电话公司、福特汽车公司(亨利福特本人由于与纳粹的合作还得到了十字勋章)争先恐后跟德国签下了巨额的战略原料和军工项目的订单。仅仅飞机一项,1934年8个月中美国对德国的出口数量就比1933年增加了不止5倍。1933年到1939年间,在纳粹德国的军事机构中营业的美国公司超过60家。在技术输出贸易上也毫不含糊,法本把氯丁橡胶和飞机防爆剂的技术卖给德国;坦克润滑油的技术是从美孚石油公司得到的;希特勒发展空军的重要帮助来自于美孚在德国设立的一家飞机专用汽油厂;电报电话公司参加了德国新型飞机的研制。后来在战争中,连美国的海军部长都承认是美国向希特勒提供了最先进的飞机发动机。
    一个不可思议的诡异循环出现了,华尔街借出去的钱,被希特勒拿过来,从华尔街金融资本控制下的工业托拉斯购买军火和技术,得到的利润又用于向德国的军工行业继续扩大投资。金钱的血液周而复始不分昼夜地流动着,结果是一端生长出了武装到牙齿的德国军备,另一端美国的诸多庞大工业帝国,在艰难时世中维持甚至扩大了生产和市场,这也是罗斯福新政初期能够奏效的原因。
    随后德国撕毁凡尔赛条约限制,恢复普遍兵役制,扩充常备军,进入莱茵非武装区。美国对此听之任之,生意做得更加热火朝天。别的国家也是一样:英国和德国也有合作,并且是美国的一个主要竞争对手,对这些举动不过嘴上谴责一下。法国虽然是德国的传统敌人,但是战前正赶上右翼上台正在严防共产党,外加殖民地麻烦一大堆,还指望着希特勒对付苏联。
    回望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前夜,我们会目瞪口呆地看到美、英、法、苏争相和自己未来的侵略者眉来眼去,比赛着为它添砖加瓦的奇异景象,希特勒不打这场战争简直都对不起他们。像最深沉的梦魇,清醒者无法动弹地看着深渊越来越逼近,又像一场荒诞派戏剧,各方势力挤在十字路口上等待自己的戈多。经济复兴?遏制共产主义?均衡的欧洲?互不侵犯?戈多没有来,来的是希特勒。纳粹德国带着华尔街的金钱,美英的技术和装备,苏联训练出来的军官,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希特勒上台4年,失业率从高于30%下降到几乎为0,国民经济总值增长超过100%,同时完成了全国高速公路网的建设,重整了重工业基础体系,还装备了一支现代化军队。如果你看过雷妮.里芬斯塔尔那部著名的《奥林匹克》,一定会对1936年德国综合国力和精神状态留下深刻印象,那响彻云霄的欢呼,如林屹立的手臂,气势宏伟的建筑,健美如神祗的运动员,无一不暗示着隐然志在天下的实力与霸气。希特勒的个人威望也达到了顶峰,他甚至不再需要早年那样的演讲才华,只消在公共场合露露小脸,成千上万群众就宛如自动催眠一般立马如醉如痴。
    后来曾有人说:如果这时候希特勒有幸意外死掉的话,一定会名垂青史。可惜他没死。
    那么纳粹德国是如何创造经济奇迹的呢?
    对比希特勒政府和罗斯福政府在1933年之后的经济政策,不难发现它们何其相似。同样的国家干涉,兴建公共项目,发行公债,贬值货币,扩大卡特尔组织;甚至连名字都差不多,罗斯福的叫“新政”( New Deal),希特勒的叫“新计划”(New Plan)。
    又轮到金融奇才沙赫特同志出场了,他摧毁了犹太人陈旧的高利贷模式的金融体系,建立了现代的央行金融体系(我们现在的央行都是从那里来的)。他表面上开动印钞机,但是的政策上却是紧缩银根的,这意味着严格控制物价和外汇汇率,而且在基建和军工等非生产领域大量增发银行券,尽量减少对一般市场流通的压力,比如著名的“米福”(Mefo)军用券,就是由国家保证,专门支付军火商的,由银行秘密贴现,不入财政报告。这种办法兼顾了解决就业、不造成生产过剩和军事保密要求,将“拖”字诀发挥到了极致。沙赫特所创造的信用奇迹还包括,为了避免外汇流失,他同几十个国家谈判了(对德国)“惊人有利”的物物交易(夏伊勒语),这一招让华尔街损失惨重。到1936年中,德国已经建了28个清算协定,在与这些国家贸易中,德国用马克支付进口款项,并把款额与该国购入德国制成品的款项保持齐平,这样,这些依赖德国市场的国家(大多是南欧和美洲的原料输出国)没有办法,为了清算马克欠款,只好允许德国继续购货。为了给德国弄到更多外汇,沙赫特甚至不惜损害自己在国际金融中的信誉,在进口商品以后千方百计阻挠付款,或者代之以物物交换,连华尔街的老朋友都在指责这种“金融强盗行径”。
    经过沙赫特魔术师般的手,德国经济第一个从大萧条中走了出来。然而随着经济的腾飞,军队的强大,沙赫特也完成了使命,逐渐失去了利用价值。1937年8月,沙赫特向希特勒递交了辞呈,12月正式从经济部长任上离职;1939年1月,他被免除帝国银行总裁职务,离开了德国的权力中心。本文来源:与财富对话:(http://blog.sina.com.cn/cfylblog)转载请注明。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先后侵略了波兰、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
    德国的行为让华尔街的国际金融资本大为惊恐,之前他不过是金融资本的一粒棋子,现在居然成为了强大的对手。绝对不能让德国希特勒的霸权取代了国际金融资本的游戏空间!此时的欧洲已经完成了洗牌,英德的激战只能是两败俱伤,让美国渔翁得利,欧洲再也无法与美国抗衡,世界的金融中心已经到达了美国,德国希特勒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已经被国际金融资本抛弃了。此时德国的军事影响力和国家社会主义已经是华尔街金融资本称霸世界的障碍,于是他们不惜与苏联结盟来消除这个障碍。德国无论在经济上、政治上还是在军事上都被彻底的孤立了,于是德国的境况急转而下,直到战败。
    战争从来都是政治的延续,而政治是为经济利益服务的。
    战争的结果,美国理所当然的成为世界霸主,但在战争还未结束的时候,华尔街的国际金融资本就已经准备好了庆祝胜利的香槟。
    1943年11月,美、英、苏三国领导人在德黑兰举行会晤,会议的一个内容是:战后成立一个“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
    1944年7月,国际金融资本家门召集了44个国家的经济特使聚集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商讨战后的世界贸易格局。会议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决定成立一个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一个全球性的贸易组织(WTO的前身:关税贸易总协定),并建立起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这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
    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领导人在德黑兰举行会晤,决定把之前的那个“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命名为“联合国”,并且给他搞个安理会。
    90年代的时候,他们使用各种经济、政治和金融手段,搞得东欧骤变,苏联解体,狙击了日本。从此美国成为了唯一的超级大国。
    这样,世界政治和经济版图就基本是你今天所看到的这个样子了。
    你看,历史真的不是我们所看到的那样,我们所看到的也不是一个真实的世界,是吧?
    之所以把德国的事情整理出来,就是因为感觉中国可能会走类似德国的路,至少有这种倾向。本文来源:与财富对话:(http://blog.sina.com.cn/cfylblog)转载请注明。
    附:
    希特勒与华尔街的直接接触

  在道威斯计划和杨计划的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法国政府在德国赔偿问题上的高压政策(法德两国是世仇)。这种政策使得美国的贷款在德国和奥地利有相当一部分被冻结了,而且法国得到了德国赔偿的主要部分,这些钱的最终来源都是华尔街。在华尔街的眼里,法国一向是个不识趣儿的国家,二战后的戴高乐是如此,今天的萨克奇也一样,所以一直都被排除在“圈外”,你看G8峰会就能看出来,还有意大利,这两个是不会有前途的。瞅着法国越来越不顺眼的华尔街银行家们在1929 年6 月召开了一次会议,摩根和洛克菲勒的银行家和美联储的头头们聚在一起,商议该如何把德国从法国的高压之下“解放”出来。会议达成一致意见,必须通过“革命”的手段来摆脱法国的钳制。一个可能的领袖人选就是希特勒。手持美国外交护照,怀揣胡弗总统和洛克菲勒亲笔信的西德尼.沃伯格受命去和希特勒进行私人接触。这个西德尼据说就是美国最大的银行家族之一的沃伯格家族的成员。
    西德尼借助慕尼黑市长的帮助才好不容易见到希特勒。在初次会议上,华尔街银行家开出的条件是“主张进攻性的外交政策,煽动报复法国的情绪”,希特勒的要价也不低,给1亿马克什么都好说。西德尼把希特勒的报价传回纽约,银行家们觉得希特勒狮子大张口,2400万美元实在高得离谱,他们提出1000万美元的反报价。当时还未成气候的希特勒一口答应下来。
    按照希特勒的要求,这笔钱被打到荷兰一家银行(Mendelsohn&Co.Bank),然后分成数批支票寄到德国的10个城市。当西德尼回到纽约向银行家们汇报时,洛克菲勒对希特勒的纳粹主张深深地着了迷。紧接着,一向对希特勒不甚介意的纽约时报突然开始对纳粹学说和希特勒的演讲定期介绍,1929年12月,哈佛大学也开始研究德国的国家社会主义运动。当1931年胡佛总统答应法国政府任何债务解决方案都会首先征求法国的意见时,他立刻在华尔街失宠了,很多历史学家认为胡佛总统后来大选失利与这件事有着直接关系。
    1931年10月,希特勒给西德尼发了一封信。于是华尔街的银行家召开了另一次会议,这次与会者还有英格兰银行的董事长诺曼。会上形成了两派意见,以洛克菲勒为首的人倾向希特勒,另一些人则不太肯定。诺曼认为花在希特勒身上的1000万美元已经够多了,他怀疑希特勒永远也不会行动。会议最终决定进一步支持希特勒。
    西德尼再一次来到德国,在希特勒的支持者的一次会议上,有人向他提出纳粹冲锋队和党卫队非常匮乏机关枪、卡宾枪和手枪。这时,大量的武器装备都已经屯放在德国边境的比利时、荷兰和奥地利的城市,只要纳粹支付现金,立刻可以提货。希特勒对西德尼说他有两个计划,暴力夺权和合法执政。希特勒问道:“暴力夺权需要5亿马克,合法执政需要2亿马克,你们银行家会怎么决定?”
    5天以后,华尔街的回电指出:“这样的金额完全无法接受。我们不想也不能接受。对此人解释说这样规模的资金调动到欧洲会震动整个金融市场。”
    西德尼作了进一步的报告,三天以后,华尔街的回电称:“报告收到。准备支付1000万,最多1500万美元。建议这个人对外政策采取进攻性的必要性。”
    1500万美元的合法执政道路被华尔街银行家们最终敲定下来。付款方式必须隐匿资金来源,其中500万付给荷兰的阿姆斯特丹的蒙德松银行(Mendelsohn&Co.Bank),500万付给鹿特丹银行(RotterdamseheBankvereinigung),500万付给意大利银行( BancaItaliana)。
    1933年2月27日,德国国会纵火案的当天晚上,西德尼和希特勒进行了第三次会谈,希特勒提出还需要至少1亿马克来完成最后的夺权行动,华尔街只答应最多700万美元。希特勒提出500万打到罗马的意大利银行,另外200万打到杜塞尔多夫的瑞纳尼亚公司(RenaniaJointStockCompany)。
    在最终完成使命之后,西德尼不禁感慨道:“我严格执行了我的使命直到最后一个细节。希特勒是欧洲最大的独裁者。这个世界已经观察他有几个月的时间了。他的行为最终会证明他的好坏,我认为他是后者。对德国人民而言,我真心希望我是错的。这个世界仍然要屈从于希特勒,可怜的世界,可怜的人类。”
    这个是《货币战争》里的故事,关于《货币战争》,这本书是其实是比较肤浅的,当然有些事情确实有,所以可以当《三国演义》来看。最近好像又要出《货币战争2》了,不妨去买本消遣一下,哈哈,不是广告啦!
本文来源:与财富对话:(http://blog.sina.com.cn/cfylblog)转载请注明。
联系博主:cfylblog@gmail.com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10-27 10:1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nice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7 10: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Good!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7 06: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ividend_growth 于 2009-10-27 19:29 编辑

这些家伙们全搬了石头砸了自己的脑袋:

Schacht二战没到就被希特勒给K掉了,后来差点进集中营。

Franz von Papen当时最热心把希特勒推上去的,在德国总统兴登堡面前拼命的说好话,结果后来也是性命朝夕难保(Papen有多个亲信被杀,要不是希特勒给教皇面子,他本人也没戏)。

那些华尔街里做黄粱美梦的右派分子们也全部血本无归。

只有贪了大量犹太人存款的瑞士银行发了。


所以,这文章的标题应该是:被希特勒漂亮得玩弄了的华尔街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7 08: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这文章的标题应该是:被希特勒漂亮得玩弄了的华尔街
dividend_growth 发表于 2009-10-27 19:28


呵呵,你这么一改,虽然跟历史事实更接近,却跟文章作者的本意南辕北辙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7 09: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thanks for sharing..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7 10: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你这么一改,虽然跟历史事实更接近,却跟文章作者的本意南辕北辙了
ByStander 发表于 2009-10-27 21:22


这作者本来就是扭曲历史真相。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8 01: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8 05: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作者本来就是扭曲历史真相。
dividend_growth 发表于 2009-10-27 23:29


希特勒在货币上的理论和做法是与资本家相反的。现在RMB的非自由兑换和自由贸易不相匹配,最终也会使得某一方推翻协定,造成互相指责和“贸易战”。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7 01:41 PM , Processed in 0.06559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