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08|回复: 0

恒河大手印 (第六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11 07: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恒河大手印
(第六讲)

元音老人 著

第六讲

我们举公案讨论了无情就是有情,‘有情无情同圆种智’,但是还有不少人仍不十分理解,因此,有必要再讲一讲有情无情为什么是一样的,在哪些地方是一样的,作如下总结。

第 一点:一切无情皆妙明真心之物,真心即佛心,所以无情即是有情。真心并非如我们妄心所想像那样,被无明遮住,缩在躯壳里那么一点大。当你做功夫打开来之 后,就发现它原来是尽虚空遍法界的,虚空有多大,真心就有多大。雪峰义存禅师讲:‘真心与古镜相似,虚空有多宽、多大,古镜就有多宽、多大。’为什么说似 古镜呢?古镜之意指非今世才有,比作我们的真心是无始以来就有的。又为什么比作镜子呢?因为镜子能照万物,万象森罗能在镜中显现,我们的真心也是这样,朗 照大千,量周沙界无所障碍的。沙界者,即无量无边的世界,多得如恒河沙一样不可数。虚空中世界多得很,现在科学证明有外星人,如太阳一样的恒星也不止一 个。科学越昌明,则越能证明我佛所说的话是真实不虚的。我们真心如虚空一样,所有的世界都在我们心中;世界在我们心中,无情不是在我们心中吗?如我们造的 房子是无情,它在地球上,地球在虚空中,那么房子不是也在虚空中吗?所以,一切无情就在我心中啊!由于在我们的心中之故,因此说我们真心神具万物。万物在 我真心中,真心即佛心,万物不是佛是什么?故说无情有情无有分别。为何要弄明白这道理?因为明白了无情即有情,心量就广大,能容万物,而不再著相搏取了, 这样做功夫才容易进步,是故我们对无情就是有情要有正确清爽的认识,这是第一点。

第 二点:一切无情无非是四大组成,而四大是真心的元素种子。比如地球是无情,也是由地、水、火、风四大组成;大树也一样,由四大组成,也是无情,它们都没有 情爱。地球运动有自转公转不是风大吗?地壳是硬的,这不是地大吗?地面上有海洋,地下有地下水,这不是水大吗?地心里有火,像火山爆发,火就出来了,这不 是火大吗?所以都是地、水、火、风。树也是如此,树摇摆不停不是风大吗?树干是地大,你把树皮剥去,水就出来了,就是水大,树本身有火性,可以燃烧,不是 火大吗?所以都是四大所成。而地、水、火、风四大是我们佛性的基本元素,是四大种性。种性是能生起东西来的种子,如稻种、麦种,稻种种下去长出稻子,麦种 种下去长出麦子,所以种子即能生能长之意。因此我们的佛性是万能体,一切东西都是它创造,一切东西都是它发明,一切东西都是它显现,所以一切东西都是我们 的佛性啊!不要认为它们是身外之物,都是我们自己啊!

第 三点:无情是谁发现的呢?是谁作成的呢?若离开我们的佛性就不能发现,譬如这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朵花,我们不去看它,谁能知这树上有花。那么是谁看见花 呢?是不是眼睛?不是眼睛。现代科学家也明白看见东西不是眼睛,而是大脑的作用,因为假如大脑不运动,眼睛就不能起作用,就看不见东西,但是科学家只知道 大脑能使六根起作用,而不能进一步知道大脑自己也不能起作用。因为大脑神经只如电网,要起作用还需输进能量(电), 假如没有能量(电)输进去,大脑就没有动力,就不能起作用。就像电灯,电能不来它就不能亮一样。能量是什么呢?能量就是我们的佛性,佛性离去,大脑虽在却 不能起作用,所以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佛性的妙用,离开了佛性我们就不能起作用了。因此,我们眼能看见无情,是佛性显现,而无情也是佛性成就的。 为什么呢?比如我们起个思想:这花怎么种,怎么来培育呢?于是钻研栽花的技术,小心栽培,花就开得茂盛了,这不是我们佛性的作用是什么?假如一个人,佛性 离开了,他身体就像石头一样,还会动脑筋?手脚还能动吗?还能培育花朵吗?房子是谁造成功的?是人造的。工程师、工匠、泥水匠离开佛性,他们大脑还能运 转,手脚还能动弹设计图纸建造房子吗?所以一切无情也是我们佛性显现的,是佛性造成功的。因此之故,离开佛性就没有一切无情。无情离开了佛性,还会有吗? 绝对没有了。因此,无情就是有情,也就是佛性。这些无情就像镜子所现的影子一样,镜子就像我们的真心佛性。我们的真心佛性是大圆镜智,它朗照十方无有障 碍,十方世界无所不显、无所不见。镜子照物只是比仿而已,不足以形容大圆镜智。看到面前这些东西或者眼前所发的光,这就是大圆镜智吗?不是不是,还差得远 呢!

镜 子能现影子,心镜能照万相,影不能离镜。影子能离开镜子吗?离开镜子,影子就没有了。影子离不开镜子,相离不开心;离开了心,相就无处显现了;没有影子, 就不成镜子,同样,离开相也无从显现真心。真心无相可见,必由事相来显。因此真心能够成就万物,反过来万物显现真心,心、相就是这么微妙。因此之故,心就 是相,相就是心,影子就是镜子,镜子就是影子,所以无情就是有情,这是第三点。

第四点:无情本来就是佛性,只为无明不觉之故,妄认四大少分为我身,遗弃了绝大部分四大以为是身外之物,判为无情,故有有情无情的妄想分别。从以上所析的实例来看,一切无情本来是佛性所显现,众生只是因为无明之故,不知不觉地取少分四大(地、 水、火、风)为自己色身,将百分之九十几的四大(地、水、火、风)遗弃在外面了,认为是身外之物,于是就分别这是有情,那是无情,其实一切都是自己,这是 无明之咎啊!所以,我们如果用功得力,把无明打破了,就能体会到这山河大地,草木丛林无一不是我们自己。以我为主,你们及周围一切都是我心中的影子;以你 们为主,这一切都是你们心中的影子。有句话说得好:众生各具法界全体。什么是法界全体呢?法界就是一真法界,也就是真心。一切都具足,不缺少一丝半点就叫 全体。全什么呢?全众生各具,众生不妨各具。你是你、我是我、他是他,张三是张三、李四是李四,各具什么呢?各具法界全体,就是每个人都有真心,不缺一分 一毫。比如说你镜中有我,我镜中有你,互摄不碍;又比如房间有不少盏电灯,这盏灯的光与那盏灯的光,光光相融,光光相摄,互不相拒。由此可知,无情有情是 一体,只因我们无明不觉,而妄生分别罢了。无明打破了,就能真正体认真心的妙用,就不会将无情视为外物了。

第五点:无情是土、木、金、石,若我们用功用得不好,把妄念压死了,那就变成无情了,变成土木金石了,土木金石是我们十二类生当中的一种(《金刚经》说十类生,《楞严经》说十二类生)。有人说六道轮回都是有情,跟无情毫不相干。其实你用功不好,或做外道功夫,压死了,也会化成土木金石,变成无情的。所以,这样看来有情岂不是无情吗?

所 以,明白山河大地、男女老少、有情无情都是我们佛性的显现,都是我们自己这个道理之后,做功夫要空灵无住,不擒不纵。不擒,即妄念来了不是压住它不许动, 而成土木金石;不纵,即不放任妄念让它瞎起,而流浪生死。对于妄念既不压也不随,让你来,我不睬你。妄念不是没有,而是有的。历劫多生形成的妄念,你想一 做功夫妄念就没有了?谈何容易,做不到的。所以,我们做功夫先断粗妄,粗妄即是我们对境生心而产生的妄想。如何息掉粗妄?即我们要晓得境界不可得,都是自 性显现的影子,我真心是镜子,其他那些都是影子,要抓镜子,不要抓影子。不著影相,真心不动,妄念就不起了,粗妄就息了。若粗妄不息,你在那里打坐是白 坐。比如打坐时,想到我的儿子如何如何,女儿怎样,就坐不好了。若再浮想联翩我的钞票怎样花,该买什么东西,那里的东西好便宜,某某人好某某人坏等等,这 样你还能坐得好吗?就坐不好了。

粗 妄要息掉,心中的影子不去管他,镜子中的影子是拿不到的。可能有人说:镜中的影子拿不到,但是现出来的东西我拿得到,你看这笔我拿到了。唉!你是在做梦, 那是梦境啊!在梦中的东西也的确像拿到,好吃的东西也吃到了,跟好朋友谈得很开心,见到冤家对头很惊慌害怕,但梦醒之后,什么都没有。我们现在就是梦境, 你不要著相,所有的一切都拿不到。一息不来时,什么也带不走,与其将来不得不放下,何不趁早放下而省却几分心力呢?你想醒过来(觉 悟),就要做功夫了。念佛的人与持咒的人,须专心系念,把妄念斩断了,将身心世界齐消殒、都化空,只有了了的真心现前,那时如睡觉做梦醒过来一样,梦中的 所见所得的一切都空了、都没有了,还有什么东西可拿吗?所以现在的相都是影子,不能去求啊!因此,现在有必要跟你们讲清楚,让你们明白有情就是无情之理, 不要去妄想分别了,放下来、放下来。无情就是有情,有情就是无情,还著什么相?

倘 若真的死心踏地,用功上座时就容易入定。粗妄断了,细妄还要来侵犯,不要怕它,也不要压它,只置之不理,妄想断处,真心就显现了。‘生灭灭已,寂灭现前 ’,这就是涅槃。不生不灭是涅槃,生生灭灭是妄心,妄想妄情都灭光了,这不生不灭的佛性就显现了。修法坐不好是什么缘故呢?这要自我反省了,我们的心还粘 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还要粘著它?赶快放下来呀!一切都是我们心中的影子,你还粘著它干吗?不可得啊,是假的、是空的,放掉!你果真一放,念佛也好,持咒也 好,就能所双亡,根尘脱落,自然佛性显现开悟了。见性不见性,不要问人,自己体味。开悟的至味犹如哑子作梦,无法向人诉说,但心中明白。

我 再三地讲述有相无相的问题,力求把它讲清讲透,目的是要大家见地正,也即是大手印首立见宗的要义。以知见为宗者,佛法之中心也。知见正,识得佛性是什么, 才容易下手作功夫;不认识佛性,不免盲修瞎炼,因此,大手印不是有个手印与咒叫我们修,而是先讲见宗,矫正知见,认识佛性是什么。

综 上之所讨论,我想大家已经弄清了无情为什么就是有情,一切无情为什么就是佛,‘有情无情同圆种智’这些问题。真正理解明白了‘有情无情同圆种智’,那么, 如果有人问你:如何是佛,就不致目瞪口呆,不知所措,只随便举一样东西就行了。天上地下、日上月下、窗里窗外,花明柳暗等等,这些无情都是佛啊!信手拈 来,皆成妙谛,多少便当。

上 次讲了无情说法,无情怎么说法?我们讲了一层道理,就是有言可说的法、有声可闻的法,都不是正法。正法是无说的,‘言语道断,心行路绝’,即言语说不到, 思想想不著,有言有说的法都不是正法。我们虽然听不见无情说法,但它正说法,大音希声之故。无说真说,无闻真闻,听到声音那不是正法,所以说‘若将耳听终 难会,眼处闻声方得知’。你可能心里有疑问:听不到声音,怎么说是无情在说法呢?因为真正的妙玄奥意是无法表说的,只有意会、神知。若住在言说上,就会不 到真义了,故云‘若将耳听终难会’,不要住在声音上啊!妙意是听不到的,‘眼处闻声方得知’。为什么?这无情说法是触景生情,心领神会,无闻而闻的一种心 开意解的微妙神境。做功夫参究到无说、无闻,妄念不起处,就能触景生情,领会个中奥义。正如洞山问他的两位师父:无情说法你能听到吗?两个师父所答一样: 我若闻,你就不闻我说法了。意思是真正的闻是无闻,假若能听到,我就著相了;我著相了,就没有说法的资格,就不能给你说法了。上次就讲了这层意思,我们还 可以再补充。诸佛的正法身是无说无闻的,报化身不是真佛,是有说有闻,所以‘报化非真佛,亦非说法者’,有说有闻,著在言说上还行吗?正如刚讲的。假如我 有闻,我就同于诸佛了,我就是诸佛了,诸佛正法身是无说的,那我就不能在这里说法了;我若能说法,那就不同于诸佛了,这又是一层意思。我们凡夫时时刻刻都 在著相,眼睛看见什么东西,耳朵听到什么声音,便还以己之见分别好坏美丑;真正见性的人,在一切声色当中,尽管见无所见,尽管闻无所闻。假如一住声尘,一 住色相,那就变成为凡夫了。所以说我若闻就不能给你说法了。我若听见就著相了,著相了还有资格给你说法吗?就不能了。下面我再把祖师言语中暗含的几点意思 归纳一下:

第一点,我若闻,就著声尘,有所住著,能所相对,法见未除,即非道人,就没有资格说法了。

第二点,我若闻,即同无情,无情以不说为正说,非有言说,你便听不见我说法了。

第三点,我若闻,即齐诸圣,而诸圣的报化非真,亦非说法者,诸圣正法身是无说无闻的,我今为你说,只是方便接引而已。

我 们讲这些道理就是让诸位明白,色声都不可得,时时空净其心,保养真心。不保养真心是成不了道的。要保养真心,首先要知见正,见到真心本性。为什么要这样 呢?我们可以用禅宗来印证。有人要问:我们讲的恒河大手印是密宗,怎么用《五灯会元》的禅宗公案来印证呀?因为密宗讲的道理和禅宗、净土宗完全一样,无二 无别。大凡佛法所有的宗派,名相虽有不同,而至理俱是一样,故净就是密,密就是禅,禅就是净,都是佛所说的成道之法,只是用的工具不同而已,证得的道果无 有二致。恒河大手印是密宗最上乘的密法,与禅宗太相近了,所以必要用禅宗的道理来印证。禅宗五家中的曹洞宗所说和密宗最相应。曹洞宗讲五位君臣,讲五个位 置,让我们由凡夫知见而开佛知见。开佛知见,就是见道位,进一步是修道位,修道位之后,就是证道位,证成功佛果。五个位置有三个渐次——见道位、修道位、 证道位,和大手印所说一样,大手印首先也是见道位。

曹洞宗是怎样来见道的呢?它讲正位偏位,正位表示体、空、理,偏位表示用、色、事。

第 一个位置:‘正中偏。三更初夜月明前,莫怪相逢不相识,隐隐犹怀旧日嫌。’——此为凡夫位。凡夫就像‘三更初夜月明前’那无月亮之夜晚,一片漆黑。何故? 因他不知佛性为何物,只认取外面的色相,被无明遮盖,其心一片漆黑。‘莫怪相逢不相识’,我们大家时时刻刻都在佛性当中,与佛性时时相见,就是不认识。我 们大家在饮食起居日用当中,不是佛性起作用我们怎能动弹?比如早晨起来洗脸、刷牙、上街、买菜、上班、工作,这是谁在做啊?这是谁呀?我们不妨像禅宗问‘ 念佛是谁’那样问一问自己。你们说不是本性是谁?既是本性,为何相逢不相识?不要埋怨本性难识,其实是我们著相、无明、无智慧的缘故啊!无明者黑夜也,漫 漫长夜里,相逢如何能相识?!‘隐隐犹怀旧日嫌’,隐隐,即不明显。平时执著的习气隐隐在那里作怪,只顾往外面贪取、追求、执著,不愿回光返照,看看能动 的是谁,能起作用的是谁。如能回光返照:这是谁呀?那就认识了。所以,正中偏,就是说我们本来就在理体、佛性的正位上,但是不知不觉,因此便落在偏位,在 偏位上著事相。正位是理体,偏位是色相,正位是空,偏位是有。空有、理事、体相,都是相对的,是正中有偏,著在偏位上。禅宗的五大宗派,接人方法不同,曹 洞宗讲的道理容易明白。这是第一个位置——凡夫位元,不认识佛性。

第 二个位置:‘偏中正。失晓老婆逢古镜,分明觌面别无真,休更迷头犹认影。’——见道位。此是偏位的日用当中现理体了,即在穿衣吃饭当中时时刻刻体会到这是 我的佛性在作用,见道了,即见道位。前面讲一片漆黑,现在明亮了,失晓即破晓了,天要亮了,日光显现。老婆他说得很妙,老婆婆何意也?老婆者白发也,天快 亮了,故显白了。逢古镜,照镜也,镜子是亮光的,比喻有光明。老婆逢古镜,天破晓了,光明显现了,用功的人用到这晨光,见到自己的本性了,所以说‘失晓老 婆逢古镜’。‘分明觌面别无真’,镜子中影子显现出来了。分明,清清楚楚,觌面,面对面。你和镜子里的影子面对面相见,镜子里现的影子就是你,你就是镜 子,除这影子之外,还另有真的吗?除了这影子之外就再没有了,所以说‘分明觌面别无真’。如灵云开门见一片盛开的桃花,豁然大悟,噢——!不是我的性显现 这个相,是谁显现呢?离开我的性哪里能见到这桃花呢?反过来,离开桃花这影子,又哪里能显现我的性镜呢?所以,他回光一瞥,识得这分明觌面别无真的,见到 本性了!又如洞山祖师也是在过河时看见自己的影子而开悟的。当时他曾问有关无情说法,师父对他讲了,虽有醒悟,但并未彻底明白,还是有些怀疑。有一天,他 要过河,低下头来卷裤脚,看见水中有自己的影子显现,‘噢——!’才豁然大悟,并做偈曰:‘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闻渠;渠今正是 我;我今不是渠;应须恁么会,方得契如如。’这个偈子是什么意思?‘切忌从他觅’,我们修法学道不要向外驰求,不要向别人去求,要自己悟出来才是真实的。 比如我们念佛的人念阿弥陀佛,祈求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来拉我,来拉我。这就是从他觅,那就不对了,所以莲池大师说念佛是‘声声唤醒主人公。’念佛是 把我们自己的主人公唤醒,不要昏迷,不要睡著,不要著相了,要清醒啊!万象都是心中的影子,不要著相啊!我们的知觉性,就是佛性,就是阿弥陀佛啊!你从他 觅,就是向外取。向外祈求,要阿弥陀佛来拉你,那就错误了。阿弥陀佛是兴无缘大慈的,无人不接,无人不救的,但不是拉你,而是放光照你,放光接引你,你到 那光明中就行了,你想要阿弥陀佛来拉你,那是不行的。所以永明寿禅师说:‘行人净业成熟,心地清净,与佛相应,方见佛现前,接引生西。佛虽现前,实无来 去。如月在天,千江万水,一时俱现,而月实无分。心犹水也,如心不净,犹水混浊,而不现影。故心颠倒混乱者,佛虽放光接引,犹生盲不能见日。’佛等于是天 上的月亮,我们念佛的心就是水,水若清净,月亮影子就显现在水中,你心中就现佛像了;念佛的心不清净,月亮虽一样照著你,但是你的心是混浊的污水,那月亮 的影子就现不出来了,阿弥陀佛不见了。所以‘切忌从他觅’啊!倘若你向外找、向外求,则‘迢迢与我疏’了。从心外去找,就与佛性相去十万八千里了。佛性不 在别处,在你面门放光呢!看东西的是谁?听声音的是谁?闻到香臭的是谁?说话的是谁?动作的是谁?这不是我的佛性是什么?你为什么从他觅?‘我今独自往 ’,现在我无论何时何地,对外面的东西都不取不舍了,都是‘独自’的,绝对的,都不见有对偶、不见有相对。绝对真心是‘独自’的,绝对的,无一物的,没有 相对的。如梁武帝问:‘如何是圣谛第一义?’达摩祖师答:‘廓然无圣。’梁武帝又问:‘对朕者谁?’祖师答:‘不识’。为什么不识?相对的是你认识我,我 认识你;我就一个人——绝对真心。是绝对的,谁认识谁呀?绝对真心,说识与不识,都是两头话。若能这样,那就‘处处得逢渠’,就时时处处都能显现这个绝对 的真心,处处时时都能见到真如自性了。‘渠今正是我’渠就是影子。山河大地、日月星辰等等,一切事物无不是我的影子,统统都是我的显现。但‘我今不是渠 ’,我这法身是无相的,虽然影子都是我的显现,但我不是影子。也就是说,虽然这一切相无不都是我,但我不是一切相,因为法身是无相的。你就是把一切相统统 都拿走,因其皆不是我,也于我无损。因此,不要著在相上,一切相皆不可得,一法不立才对。‘应须恁么会,方得契如如。’修道人应该这样子去领会,真心才能 够常住,才能够与如如不动相契,而不为任何境物所左右。任何地方都离不开我的真心,如影随形,所以,我们时时刻刻都不要向外追求。念佛就是念自心,念阿弥 陀佛,就是使自心醒悟,不要著相了。‘失晓老婆逢古镜,分明觌面别无真’,这就是你呀!离开它再去找就找不到了,没有了。因此,我们再三指示诸位,这个真 心觉性就是我,离开它,什么也没有。你如果认为这个没有天眼、天耳、宿命、他心、神足等五通的,不是真心觉性,那你就错误了。因为你虽经指示而认识这妙明 本体——真心觉性,但是,你多生历劫的妄想执著的习气多得很,还没除掉,你怎么能一下子发通呢?就像一面镜子上积了很厚的灰尘,如何照物?你必须揩擦,一 直到它光亮,就能朗照了。但你首先要得镜子,若不得镜子,那你揩什么、擦什么?所以,你必先经指示识得妙明本体是什么后,勤除习气,恢复我们本体光明,然 后起种种妙用,成就大道,一切神通就具足了。所以,圭峰禅师说:‘识冰池而全水(全妄而即真),借阳气以消融,悟凡夫而即佛 (凡夫就是佛),资法力以熏修(悟后方可修),冰消则水流润,方显溉涤之功;妄尽则心虚通(把虚妄荡光,将污垢清除),应现通光之用(朗照万物,朗照乾坤)。事上神通变化,非一日之功可成,乃渐熏而发现也。’

我 们学佛修法第一要认识本性,肯定这能说、能行的就是我们真心,脚跟立得稳,毫不怀疑,然后好好地保护它,发扬光大,证成圣果。大手印就是要我们首先肯定佛 性,然后开始做功夫。这一点如不能肯定,以后就无法下手,功夫就不能成就。所以,洞山祖师说得好:‘分明觌面别无真’啊!离开这个影子,再去找就没有了。 佛性就是我们能起知觉的性能,就是知冷暖阴晴,知饱饥痛痒的性能,你要时时保护它。

最 后一句‘休得迷头犹认影’,意即你们自己不要再迷了,不要去追逐影子了。迷头认影是《楞严经》上佛讲的一个例子。佛说在室罗城中一个演若达多戏的人,有一 天取镜自照,只见镜中映现一个化了装演戏的面像,不见了自己的本来面目,误认为妖怪,吓得他无故乱跑,到外面寻找头去了。其实头还在自己肩膀上,并未失 去。这就是用比喻来劝告我们不要迷于外相而错认本来面目。犹认影,你们时时刻刻还是在认影子,其实那影子是你所显现的幻相,何必去认假作真呢?妇女最放不 下儿女,整天挂在心上。男同志呢?年轻的则爱女朋友,年老的则爱钞票。孔夫子说得好:‘少之时,气血未定,戒之在色……及其老也,气血既衰,戒之在得。’ 这些都是贪认影子啊!不要认影子了,要放下来,‘休得迷头犹认影’,就是在万千假像——偏——中,识取真心——正——不为影子所迷了。这是第二位置是偏中 正——见道位。

第 三个位置:‘正中来。无中有路出尘埃,但能不触当今讳,也胜前朝断舌才’——修道位。前面讲见道位。正即正位,正位即理体,从理体当中来起作用,在作用当 中磨练自己,把自己习气消光,即正中来。‘无中有路出尘埃’,我们讲一切都无,一切都空,但这个无和空不是断灭空,不是绝对无。这个无者、空者,就是我们 不著一切相的理体,你时时能空,时时能不著相,你沿这条路走下去,就能离三界出轮回了。其实我们时时刻刻地空空空者,不是有无相对的空,不是断灭空,你们 不要怕落空。古人云:‘空、空、空,空里得成功,根本栽培后,那怕雪和风’。心真空净了,这佛性就显现了,我们面前就出现光明大路,能够出三界的尘境。我 们众生都是在欲界、色界、无色界尘埃里,在六道里轮回无有了期啊!我们果真能时时刻刻地立稳脚跟,认清爽了我们的自性,时时保护它,才有念起,即便觉除, 就能离三界出苦海,就能成就大道。比如我们念佛的人妄念起时,就把佛号一提:阿弥陀佛,就把你的妄念斩掉,就把你的执著斩掉,就把你的烦恼斩掉。你光火 时,即刻念阿弥陀佛;如还不顶用,就出声念或大声念阿弥陀佛,这样就把你的烦恼斩掉。你不这样做,就跟境界跑了,妄念纷飞不已,你怎么能成道啊!因此,第 一要认清自己的本来面目,识得它是无相之相,是万能体,能起妙用,时时刻刻保护它,在一切顺逆境界中磨练自己,才能得解脱,这是最重要的,所以说‘无中有 路出尘埃’。

‘ 但能不触当今讳,也胜前朝断舌才。’这句讲得更好。什么叫讳?人起名字有避讳,比如皇帝的名字有个‘正’,那么你们的名字就不能用这个‘正’字,要避讳 的,不能跟皇帝的名字一样。另如你们的父亲,你们爷爷名字当中有‘明’,那你的名字就不能用‘明’,要避讳一下,不好和长辈同名。‘不触当今’,当今就是 皇帝也,这是比仿我们的佛性,意即时时地不触犯它。比如我的拳头,说是拳头就触犯它,它是拳头,你不称它为拳头,就违背它。触犯它不对,违背它也不对。所 谓不能触犯,就是说真的用功夫,用到识得自己的佛性了,也不能时时念叨:这是我的佛性。住在佛性上,也是不行的。即使功夫做到觉也没有了,也不要住在上 面。是故曰:有觉有照,还是生死,不得解脱;住于圣境,亦是有为,不得究竟。凡夫固是无觉无照,整日昏昏噩噩,如做梦相似。老子曾说过:‘世人察察,唯我 昏昏。’世上人都是昏昏沉沈的,怎么说察察呢?所谓察察者,是耍聪明图名利;而老子所谓昏昏者,是功夫用到究竟处,大智若愚,丝毫无住了。所以做功夫,既 要认识本性,又不要住在上面,以为有所得,即‘不触当今’也。《圆觉经》云:‘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之,于无了知, 不辨真实。’功夫至此,方为究竟。是故到最后,连佛也不可得。不可得,不是不成佛,而是正成佛。因佛亦假名,无一丝可得。你假若有个佛可成,就是还没有成 佛。正如前面公案讲的洞山禅师的师父所说:我若闻无情说法,我就齐于诸圣了。与诸圣一齐,就是我心中有个佛了,有个佛就不是真佛了。所以,见与佛齐,亦有 佛地障。因此,要你连佛的知见也没有,都光净了,才是真净,故云‘但能不触当今讳,也胜前朝断舌才’。这里有一个典故,从前有个人,忘记他的名字了,其人 智慧大的不得了,皇帝、奸臣把他的舌头割断,他就用割断舌的血,写出字来。我们成道比断舌的大才还要胜过多多。断舌才不过是个世智辩聪,是小智慧,般若是 大智慧。这是讲做功夫——第三个位置。

第 四个位置:‘兼中至。两刃交锋不须避,好手犹如火里莲,宛然自有冲天志。’有人说本来不叫兼中至,洞山良价禅师说兼中至,恐怕是印错了,应该是偏中至。我 认为这种讲法是对的。兼中至是正偏合体,即兼并之意;而第三位正中来,是表从正位的理体当中,来起作用;第四位应该是接著讲,在偏位上的日用事情当中能作 到理事无碍了;所以偏中至是正确的。偏中至,即一天到晚在作事情当中,不离正位,能作到理事无碍,不怕一切逆境烦恼,起妙用,这也是修道位。

‘ 两刃交锋不须避’,打仗时刀来枪往,不要害怕,不须躲避。譬喻在一切逆境当中,不害怕、不烦恼。如你自己家中有忤逆之子,你也不要烦恼。噢!这一切都不可 得、不可得,忤逆就忤逆,你只不过是多花些钱罢了,你去花好了,因为我欠你的债,欠债还钱,理所当然,无所谓、不烦恼。‘两刃交锋不须避’,逆境来时,你 能躲避得了吗?躲避不了的,所以‘不须避’。讲到躲避,想起了一个公案,有一位徒弟问洞山禅师道:‘寒暑到来时,如何回避?’洞山禅师说:‘向无寒无暑处 去。’徒弟又问:‘如何是无寒暑处?’洞山说:‘寒时寒死阇黎,热时热死阇黎。’此话怎讲?即暖时不作暖想,冷时不作冷想;若作冷暖想,即起分别心,烦恼 现前也。逆境当前怎么办?有两句诗说得好:‘镬汤炉碳吹教息,剑树刀山喝令摧’。镬汤炉碳,剑树刀山,我心不怕,我一吹就把它息掉,我一声大喝即将它摧 毁。逆境尽管来,我的心不动,就息掉了。注意了,不是逆境来了,我想怎么躲过去,也不是如何把烦恼取消了;而是我们心要放下来,一切都无所谓,一切都不可 得,无所畏惧,你要杀我,就来杀好了,‘将头迎白刃,犹如斩春风’,我心不动。逆境尽管来,我不躲避,即‘两刃交锋不须避’;我心不动摇、不畏惧,即‘吹 教息、喝令摧’是也!。

兼 中至是讲修道位。修道是说我们时时在逆境丛中锻炼自己,不惊不怖,经得起考验,才能从真正修持中证得妙果。是故‘好手犹如火里莲,宛然自有冲天志。’真正 的好手就是功夫作得上去的人,不是池塘中开的莲花,而是火里开的莲花。所以,大慧宗杲禅师说在家居士比出家人力量大二十倍。

大 慧宗杲禅师是一位了不起的禅宗大祖师,他说:‘如杨文公、李文和、张无尽三大老,打得透,其力胜我出家儿二十倍。’这三个人都是当时悟道的在家居士。大慧 禅师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我们习气重,既有分别我执与分别法执,更有俱生我、法二执,纵然一旦打开本来、亲证佛性,还有俱生二执未脱。法相意识颂三云:发 起初心欢喜地,俱生犹自现缠眠。悟后不经一番艰苦锻炼,不在事境上将俱生二执磨尽,是不能轻易到达究竟地的。出家人是‘一瓶一钵,日用应缘处,无许多障道 底冤家。一心一意体究此事。’而在家人‘开眼合眼处,无非障道底冤魂。’出家人‘在外打入’,在家人‘在内打出’。这里的内、外是指什么?在什么内、在什 么外呀?这是指‘世俗尘劳’,世俗尘劳如‘大火聚’,是障道底因缘。出家人处于不受家庭、亲属拖累的清净之地,好比在大火的外面,就像池塘里的白莲花;在 家人处于世俗尘劳里,好比在大火的里面,若能成道,就像火里红莲一样。大慧禅师说:‘在外打入者,其力弱;在内打出者,其力强。’古来所有成道的圣贤,都 是历尽艰辛,吃大苦耐大劳,经受了种种磨练,才成道的。如果怕苦怕累,经不起逆境的磨练、考验,就不能成道了。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也是历尽艰辛,受尽 种种磨练,最后坐在菩提树下发大誓愿:若不证大道决不起座!方于腊月初八夜睹明星而证大道。释迦佛的前生,纵然被歌利王割截身体也不动心,这是多么伟大的 道心啊!他老人家是给我们做个榜样:修道须有这种艰苦卓绝的耐心,方能成就。讲到磨练身心的环境,其实用不著刻意寻求自苦,我们现在就常处于种种的逆境当 中。谚云:‘不如意事常八九!’现实生活中时时都有与自己意愿相违的逆境。现在世界上灾难很多,人我竞起,是非纷呈,加以众生各各的业障,家家都有烦恼的 事。有一些人,还不知道苦,这就是‘苦苦’啊!现在所幸我们知道修道了,须脚跟站稳,不为这些梦尘影事所动,不怕吃苦,勇往直前。不成道誓不罢休。所以‘ 好手犹如火里莲’!

‘ 宛然自有冲天志’大丈夫具有冲天大志,不怕艰难困苦,不向挫折、失败低头。修道就要有大丈夫气概,能行大施,不拘小节,逆境来了不怕,顺境来了不喜,我行 我素,勇往直前,没有大丈夫气概,那就难修成了。释迦佛之所以要说净土宗,就是怕我们胆小、怯弱,畏惧路途遥远,不敢修行,故说一个歇脚的好去处:西方有 一个极乐世界,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会接引你们去往生,放心去好了,不要怕!所以说佛法最好,样样具备,胆小有胆小的法,胆大有胆大的法。实际上禅宗并不危 险,你只要发大愿:我一定要成佛,救度众生,不成功誓不罢休!有这个大誓愿维持,你人身永远不失,再出头来,一闻千悟。老实说来,怕吃苦不容易成佛,因为 你的习气磨练不了。你不要以为在西方极乐世界不用修行,舒舒服服地享受享受,就成道了。哪有这么容易!经上说,西方极乐世界的水、鸟、风声,皆是‘法音宣 流’,宣说什么法音啊?‘演说苦、空、无常、无我之音’。就是叫我们不要执著这个美好的世界,享乐而不用功。这个世界也是空幻的,执著就是苦。一切相都是 无常的,无可执取,无可留恋,须放下放下再放下。经又说要‘饭食经行’,有人误以为在西方极乐世界,吃饱饭,没事了,走走玩玩。其实大错!‘饭食’应读作 ‘反饲’,指修道吃饱了法食,就应‘经行’十方,反过来给众生吃法食,即广度众生也。通过救度众生,磨练自己的习气,这样才能成道啊!不然的话,也不能成 道。我们要成道,就须在度众生的份上,磨练习气,积累福德,才能圆成佛果。为什么?因为众生的习气各各不同,你要度他,就须舍己从人;要随顺他,就要自己 先将习气消掉,这样才能恒顺他人。所以,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中就有‘恒顺众生’这一条。这是不容易做到的啊!要真做到,把自己的习气消尽了,才能断‘尘沙惑 ’,心量才能广阔,广大神通妙用不求而自得。所以修道要有大丈夫气概——‘宛然自有冲天志’,以上是讲在事境上的锻炼,仍是修道位。我们要艰苦磨练,以达 到‘理事无碍’的境界。

最后一个位置‘兼中到’,正位和偏位靠拢了,兼并在一起了。洞山祖师的‘五位君臣颂’,君喻正位,臣喻偏位。君臣合并了,故云‘兼中到’,也有几句诗:‘兼中到,不落有无谁敢和?人人尽欲出常流,折合还归碳里坐。’

‘ 不落有无谁敢和’是什么意思?我们曾讲过:我们的佛性,你说有也不对,说无也不对;我们凡夫就是爱执著,说有著在有上,说无著在无上,都当作道理领会了。 实际上,佛性是既非有,也非无,非非有,非非无,都不可得,佛性本来如此嘛!你说有么,它无相可得;你说无么,它能起妙用。这不是非有非无吗?佛性如此, 事相也如此。举个例子:比如茶杯,它无自体,杯子本身是没有的,它是用土捏成形,然后放入窑里烧出来的;你说它没有么,形象宛然,可用来饮水喝茶。这不是 非有非无吗?佛性本体是非有非无的,世间一切事相也是非有非无的。‘不落有无谁敢和’,吟诗作曲时,我唱一句,你和一句,此唱彼和就叫唱合。谁敢和?到了 最后这个位置就难以开口措词了,说有不对,说无也不对,只好无说无闻了。释迦世尊在涅槃会上说:‘若谓吾灭度,非吾弟子;若谓吾不灭度,亦非吾弟子。’诸 位,你们说佛有没有灭度啊?怎么样才能算是佛弟子?‘非有非无’(听众有人插话)。不对,你说非有非无也不对,还是落在‘非有非无’的概念上。那怎样讲呢?离开有、无、非有、非无、非非有、非非无,作么生道?‘海市蜃楼多奇彩,雨后霓虹分外娇。’

‘人人尽欲出常流’,常流,意指凡夫,因为凡夫都是在六道轮回的生死苦海里流转。出常流,就是了生脱死,跳出六道轮回的生死苦海。我们今天到这里来的,个个都想成佛,都想跳出生死苦海。

‘ 折合还归碳里坐’,折合,就是到头来。还归碳里坐,就是还归到你原来所处的地方。我们未修法前,因烦恼、执著,遮蔽了本性光明,经过修法,慢慢恢复了光 明,怎么最后还回到黑黑的碳里坐呢?这句话是不是说错了呢?没有错!密宗修到最后,就是这样讲,它说,功夫做到家,就像腊月三十之月。阴历十二月的最后一 日,这天晚上还能看得到月亮吗?民间有一句赖帐的俏皮话:‘腊月三十有月亮时还钱。’腊月三十有月亮吗?没有!没有,就不还钱。为什么修道修到最后,竟如 腊月三十之月呢?因为功夫做到光明大放、神通大发,还不是究竟位。必须做到一切摄归自心,一法不存,一丝不挂,一尘不染,才是了手时,故以满黑位以表之。 再说,修行到家无有生死可了,以佛性本无生死,六道皆如来寂灭之海,是故来去自由,随缘度生。故过了末后牢关,六道轮回就是了生死,了生死就是六道轮回, 生死、涅槃皆不可得。‘折合还归碳里坐’,末等于初,真正到了家,就像无修行一样。佛性是一个大圆相,无始无终。但你不要误解为修成佛还返回来做烦恼众 生。佛的境界是:烦恼不可得,菩提不可得,众生不可得,佛也不可得,无可取,无可舍。众生是对境生心,妄执妄取。这怎么能相同?

这 ‘兼中到’是讲证道位。但是,光有证道位,没有见道位,证个什么呀?必须先有见道位。离开见道位,想入证道位是不可能的。所以恒河大手印一开始就讲见道 位,说明见道位很重要。今天有两位居士问我这‘五位君臣’的问题,所以拿‘五位元君臣’的内容、次序,来和恒河大手印对照。五位君臣的排列次序是:正中 偏、偏中正、正中来、兼中至、兼中到,前两个是见道位,中间两个是修道位,最后一个是证道位。和恒河大手印一样,先要见道(就是明心见性,即‘见宗’),这是很重要的。

由于很多人对‘有情无情同圆种智’还不怎么理解,我们因此再作解释。谁知一泄千里,讲了这么多,但仍未离大手印之‘见宗’,所谓‘万变不离其宗’是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9 01:25 AM , Processed in 0.03303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