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46|回复: 0

修行法门(2) - 观世音法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19 06: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cookies 于 2009-9-19 19:47 编辑

(提醒:我这里引用的观世音法门名字指的是传统正信的修行方法。于附佛邪教的某某无上师“观音法门”是完全不同的,而且本人绝不推荐任何人去修行那个某某无上师所谓的法门)
以下information也是来自网上整理,bold为本人体会。

一、观世音菩萨的来历

观世音菩萨,虽然与娑婆世界众生特别有缘。尤其是中国浙江一带,几乎无人不知道观音菩萨,所谓: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即使是美国人,知道有Happy BUDDHA的人不少,但知道有观音GWANYIN的人更多。可是观音菩萨,却是远在十万亿佛土以外的西方极乐世界的一生补处菩萨。现正在辅助阿弥陀佛教化众生,无量劫后,阿弥陀佛于上半夜入灭,观音菩萨,即于下半夜成佛,号普光功德山王佛。

其实,观世音菩萨,早已成佛,名正法明如来,因大悲心切,愍物长迷,故带果行因,现菩萨身,助佛转轮,何止辅助阿弥陀佛,亦助十方一切诸佛。释尊降籎娑婆,观音菩萨亦于娑婆世界,印度南部的普陀洛伽山,示现道场,助释尊转法轮,度众生(见华严经)。

及佛法东来,观音菩萨又在中国浙江南海普陀山,建立行化道场。据说南北朝时代,大约梁明贞年间,日本有一位名慧谔和尚,到中国求佛法,于五台山朝礼文殊菩萨时,看见一尊观音菩萨圣像,清净庄严,非常喜欢,欲请回日本供养,又恐主持不允,结果不与而取,立即买舟东渡,欲回日本。当船行至浙江舟山群岛,新罗礁附近,忽见海中出现无数铁莲华,阻挡船只,不能前进。如是三日三夜,船只不能通过,因此祷告菩萨说:‘假使日本众生,无缘见您,当随所向,弟子即于该处,建立精舍,供奉圣像。’祷毕舟行,竟至潮音洞边停下。当时慧谔和尚,弃舟登山,见一渔翁,说明来意,渔翁大受感动,将房舍让出,供奉观音,名‘不肯去观音院’。慧谔和尚亦成为普陀山第一代的开山祖师。由是可知,观音菩萨大有来历,何止是一生补处菩萨,而且是佛道中再来的菩萨。何来籍贯之有?

观世音菩萨是西方极乐世界的大菩萨,应当有其在西方极乐世界教化众生的工作,为什么观世音菩萨会常常化身来到我佛(释迦牟尼佛)与文殊、普贤菩萨所度脱教化的娑婆世界呢?每一个佛国净土,都有一佛二胁士大菩萨,而观世音菩萨应该是他方佛国净土的胁士菩萨才对啊!

  您不要怀疑!佛在地藏经中,是这样的告诉观世音菩萨说:“你与娑婆世界有一大因缘,所有的天龙、鬼神乃至六道中的苦难众生,若能闻你名号,或见你形像,或敬仰赞叹你,这些众生必生于无上道,且必获不转退心,常生人道或天界,享受安乐,等到因缘成熟时,会遇佛授记,他日必将成佛的。”


  而佛陀在《观世音菩萨授记经》中,也提到了佛陀与观音菩萨的一段宿世因缘……

  于过去世久远劫以前,有一大佛名号为金光师子游戏如来,此佛之净土庄严比现今的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净土,还要大上几千万兆倍。而该佛国净土的众生净修梵行,纯一化生,禅悦为食。而该佛土中有一威德王,奉事金光师子游戏如来非常的虔诚,而如来就为威德王传授六波罗蜜法印。

 此时威德王在佛净土的花园中深入了禅定三昧中,这时候在威德王的左右有二莲花,从地涌出,杂色庄严,其香芬馥如天栴檀。在这二朵大莲花中有二童子化生其中,跏趺而坐,其一名为宝意,另一名为宝上。

  佛陀最后告诉观世音菩萨,这威德王就是佛陀的前身,而此二童子,即是现今西方极乐世界的观世音与大势至两大菩萨的前生是也。而且观世音与大势至两位菩萨,也是在金光师子游戏如来的法座前,初次发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因而开始勇猛精进,勤修佛法。

  所以观世音菩萨与本师释迦牟尼佛是有宿世因缘的,今天娑婆世界六道苦难众生,蒙佛陀大智慧、大慈悲、大神通、大方便之教化,虽然有文殊、普贤、弥勒及地藏等大菩萨的度化与教化,但观世音菩萨亦自自然然的来帮忙救度我娑婆世界众生,这也是观音菩萨与我们娑婆世界的一大因缘啊!

  佛教徒在家中安置佛堂供佛时,有的供奉西方三圣(弥陀、观音、势至),有的供华严三圣(释迦佛、文殊、普贤),有的供奉三宝佛(释迦佛、药师佛、阿弥陀佛),有的人也供娑婆三圣(即释迦佛、地藏菩萨、观音菩萨)。故供佛礼佛,随顺众生因缘及方便,如法就好了。


观音信仰是东方世界中最为流行的一种菩萨信仰,也是整个大乘佛教菩萨信仰的代表。大乘也叫“菩萨乘”,菩萨思想是大乘佛教的核心和主要标志,所以观音信仰也就是大乘佛教信仰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观音法门义理的观悟:主要包括“般若空观”与“耳根圆通”两大类。

    般若空观是大乘佛教的主要学说。约占佛教总数三分之一的各类般若经便是阐释这种学说的经典。观音法门中的般若空观散见于许多观音类经典之中,其中最集中地体现这一说教的是一部流传极广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经中说,观音菩萨所修的般若观悟非常高深,一旦进入这种高深的境界,即经中所说的“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观音菩萨就可“照见五蕴皆空”,并依此“度一切苦厄”。“五蕴”指构成众生之生命体的五种因素(即物质性因素“色”和精神性因素“受”、“想”、“行”、“识”),五蕴一空,生命体便失去了依托。如何看待五蕴,也就是如何看待众生本身。经中进一步解释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这就是观音菩萨在进行甚深微妙的般若观照时,所悟出的万法与性空圆融统一的道理,它成为中国佛教般若理论最著名的论题之一。体悟这种道理,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最后便可“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耳根圆通出自《楞严经》卷6。经中说,观音菩萨在楞严法会上,应释迦牟尼佛之要求,当众介绍了自己认为最好的修持法门,这个法门就是通过对听觉的修炼,而排除外界之声,即进行排除有声与无声之别,由此继续修行,达到能听与所听的消除。如果能完全彻底地消除听觉与外界之声相,那么就可进而达到一切感觉与感觉对象的空寂。由此精进不息,达到“空觉极圆”的时候,能听与所听便都不复存在了。无所谓生,无所谓灭,即进入至高无上、清净妙乐的寂灭境界。这是超越一切的境界,是“十方圆明”的境界。一旦达到这个境界,就可获得二种“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觉妙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二、功夫的修炼

观音法门强调绝对虔诚、持之以恒、如法修炼的部分:它只要求修持者以至诚之心反复持诵神咒和称念圣号。关于诵念观音圣号,佛经中记载极多,近两千年来,它一直是观音信仰中最普遍的一种修持方法。观音圣号的全称是“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摩诃萨”,也可简称“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等。佛经中说,如果众生遇到什么困苦和灾难,只要一心称念观音圣号,观音菩萨就可寻声而来,解救苦难,或者由于圣号的称念而产生一种神秘的感应,使称念者有求必应,所愿满足。记述称念观音名号之功用最详细的是《法华经》卷7《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其中说到称念观音名号可摆脱火灾、水溺、黑风、刀兵、恶鬼、牢狱、怨贼等7种灾难;还可使众生远离淫欲、嗔恚、愚痴等“三毒”的熬煎。经中总结说:“是故众生皆应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那么受持观音名号与其它修持方式相比,其功德孰大孰小呢?经中举例说:“无尽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号,复尽形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否?无尽意言:甚多!世尊。佛言:若复有人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乃至一时礼拜供养,是二人福,正等无异,于百千万亿劫,不可穷尽。无尽意,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得如是无量无边福德之利。”

    受持神咒作为观音法门中功夫修炼的另一种形式,历来受到佛教界的格外重视。咒即真言,或名陀罗尼,亦称总持法门、被视为诸佛菩萨修持得果之心法结晶。咒一般为梵文音译,佛教认为持咒者不必晓其含意,因诵咒时心解其意,反生分别之心,不能达到炉火纯青、一心不乱的境界。咒语可分为四种:第一种是长咒,最长的如《楞严咒》,长达千字以上;第二种“短咒”;第三种“咒心”,是咒语的宗要,一般只要几个字或十几个字;第四种是“种子字”,可短到只有一个梵文字,是以上三种咒语的总摄,一字可生多字,含多意,故名。

观音咒很多,其中许多是佛教中最为流行的咒语。如《大悲咒》被普遍视为中国佛教史上流传最广的四部佛典(其它是《金刚经》、《心经》、《观音经》)之一。这四部佛典,除《金刚经》外,另外三部经均是观音法门的经典。《大悲咒》则是观音法门中最著名的咒语。全称《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目前,寺院生活中,它依然是每日必作之功课,凡归依佛门的人,不论是善男,还是信女,不论是出家,还是在家,也几乎没有不首先持诵此咒者。 (另外还有很多流传的观音咒语,比如说:观音灵感真言,也称六字大明咒等。但以我个人的修行体会,我不建议大家修持这些非大悲咒的咒语。这些很多流传很广的咒语的来源都比较模糊。只有大悲咒是比较肯定的佛经里的东西。像六字大明咒甚至是十小咒之一,是寺院早课必做的功课。但此咒在佛经完全没有记载,但在喇嘛教里却是记载的很多。六字大明咒即是“唵嘛呢叭嘧吽”,在中国的流传,始于元代,是跟著西藏及蒙古喇嘛密教的传入而到汉地,故在元朝以前的佛教文献中,尚未见到,至清初已被收入《禅门日诵》所录十小咒内。然在蒙藏喇嘛教的化区,此咒是一般信徒经常持诵的。末法时期就是真真假假都在一起。 另外我本人修持过不短时间的六字大明咒,和我修大悲咒的体会不太一样,这也是我只推荐大悲咒的原因)

三、福德的积累


佛教对其全部修持活动有过不同的分类,其中“福慧双修”历来最受推崇,最为流行。福慧双修又称“具德具慧”、“两种庄严”、“二具足”等。

    所谓“慧”,即佛家的智慧,称作“般若”、“菩提”,其中最高阶段的智慧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修慧即是修般若法门,也就是以佛教的认识方法观察人本身、人的思维、人的生活、宇宙万物以及佛教的彼岸世界。观音法门中的义理观悟即属这方面的内容。所谓“福”,又称“福德”、“功德”。修福积德作为佛法修持的两大支柱之一,是指修持者本身力行的一切外在的修持活动,如以大乘菩萨行的“六度”来说,般若度属于修慧;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五度则属于修福。如果称前者为内修,后者则可称之为外修。

    前面讲的功夫修炼是介于福、慧二者之间或超脱于二者之上的一种特殊的修持活动。因为,借助于这种修炼,既可达到修慧的目的,也可达到修福的目的。尤其是持咒这种修炼法,是大乘佛教经过一定发展之后才出现的一种特殊法门,它力图包摄一切修持法门,故被视为诸佛菩萨“传心之秘”,真如心中流出的不虚“真言”,微妙本心的显露,能总摄一切佛法的“总持法门”。不过在后世的观音信仰中,这种总持法门并没有真正取代福慧的修持,尤其在今天,观音法门中的修福积德越来越受到中国佛教的重视,特别是其中庄严佛土、利乐有情、净化人心的内容更受到僧俗两界的普遍欢迎。

    观音法门中的福德积累,作为一类非常重要的佛教修持活动,它所包括的范围是广泛的,几乎佛教中的一切持戒修福、积德行善之举,均可视作观音法门的修持活动。如果从狭义的角度来讲,观音法门中的福德积累主要有以下内容:

    其一,慈悲利他。观音在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中被视作一位大悲菩萨,其它三位菩萨,文殊大智,普贤大行,地藏大愿,各有所专,各有所长。大悲常与大慈连称为“大慈大悲”。既然观音是一位大慈大悲的菩萨,那么,修持观音法门,就必须首先具足慈悲之心,广行利他之事。《大智度论》卷27中说:“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可见,“慈”是指爱护众生,给予欢乐,简称“与乐”;“悲”指怜悯众生,拔除苦难,简称“拔苦”。佛教认为观音菩萨的“慈”是“无缘之慈”,即无附加条件,无其它要求。绝对慈爱;观音菩萨的“悲”是“同体之悲”,即无时间的限制,无空间的阻碍,不分贵贱贤愚,视众生之苦为己身之苦,对一切众生的平等悲爱。经书中说:“慈悲是佛道之根本”,所以任何一个佛教修道者都应以观音之慈为慈,以观音之悲为悲,胸怀世界,心系众生,行善利人,积福积德,有利他的同时,求得自我的净化和灵魂的升华,最终趋于佛教的理想境界。

    其二,礼拜供养。礼拜观音菩萨的形式有好多种,如:伫立合掌、五体投地、右向围绕、右膝著地等。供养观音菩萨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如香、花、烛、果、饮食、帛锦、七宝及其它一切净妙之物。《法华经•普门品》中说:“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众人爱敬。”“是观世音菩萨成就如是功德,以种种形游诸国土,度脱众生,是故汝等应当一心供养观世音菩萨。”该品末尾颂语又说:“观世音净圣,于苦海死厄,难为作依怙,具一切功德,慈眼视众生,福聚海无量,是故应顶礼。”《经》中还讲述了这样一件事,当释迦牟尼讲完观音的神奇威力之后,座下有一弟子名叫无尽意立即对佛说:“我现在就应立即供养观世音菩萨。”那时,观音也在法华会上,于是,无尽意便从脖子上解下价值千金的各种宝珠璎珞,呈献给观音菩萨,说道:“仁者,请接受这些珍宝璎珞吧。”观世音菩萨不肯接受。无尽意便又说道:“仁者啊,请您怜悯怜悯我们,收下这些诚意的供养吧。”这时,释迦牟尼佛对观音菩萨说:“你应当怜悯这位无尽意菩萨和其它四众弟子以及天龙八部等人天众生,接受这些璎珞吧。”观音见如来佛已开金口,便出于怜悯之心,接受了无尽意菩萨的供养,他把这些璎珞分为两份,一份奉给释迦牟尼佛,一份奉送于多宝佛塔。观音经中既然已有此供养先例,后世佛教徒便大兴供养之风,虔诚、恭敬之心几与无尽意菩萨媲美。

    其三,观念圣相。《楞严经》中曾说,众生若能见到观音之身相,即可免离一切怖畏。《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经》中也说:“当知此菩萨威神之力,恶鬼消伏,得见我身无比色像。”提到观念圣相最详细的还是《观无量寿佛经》,其中说:“次复应观观世音菩萨,此菩萨身长八十万亿那由他由旬,身紫金身,顶有肉髻,项有圆光,面各百千由旬。其圆光中,有五百化佛,如释迦牟尼。——化佛,有五四化菩萨,无量诸天,以为侍者。举身光中,五道众生,一切色相,皆于中现。顶上毗楞伽摩尼宝,以为天冠,其天冠中,有一立化佛,高二十五由旬。观世音菩萨,面如阎浮檀金色,眉间毫相,备七宝色,流出八万四千种光明。——光明,有无量无数百千化佛,一一化佛,无数化菩萨以为侍者,变现自在,满十方世界。譬如红莲花色,有八十亿微妙光明以为璎珞,其璎珞中,普现一切诸庄严事。手掌作五百亿杂莲花色,手十指端,一一指端,有八万四千画,犹如印文,——画有八万四千色,——色有八万四千光,其光柔软,普照一切,以此宝手接引众生。举足时,足下有千辐轮相,自然化成五百亿光明台。下足时,有金刚摩尼花,播散一切,莫不弥满,其余身相,众好具足,如佛无异,唯顶上肉髻,及无见顶相,不及世尊。……作是观者,不遇诸祸,净除业障,除无数劫生死之罪。”

其四,弘通经典。经典的弘通包括听闻读诵、印行、散发、解说等许多方面,历来被佛教视为功德无量的善事,认为此有十大功德,今生来世获益无穷,“直至三慧宏开,六通亲证,速得成佛。”(印光《印造经像之功德》,见台湾青莲出版社1989年版《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第264页)观音法门中也非常重视这一点,所不同的是,它特别强调了弘通观音类经典的功德果报。《法华经•普门品》中说:“若有众生闻是观世音菩萨品自有之业、普门示现神通力者,当知是人功德不少。”宏通经典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功德,关键在于它是取得智慧的必要前提,而取得智慧则是最终解脱的关键。正如《法华经•分别功德品》中说“……何况广闻是经,若教人闻;若自持,若教人持;若自书,若教人书;若以华、香、璎珞、幢幡、缯盖、香油、酥灯供养经卷,是人功德,无量无边,能生一切种智”。“一切种智”即既把握宇宙万象的空性本质,又了解每个个性的特性,从而达到无所不知的精神境界。佛教认为弘通经典不光自已从中积功累德,也能为众生带来利益,例《大悲心陀罗尼经》中,佛对阿难说:“汝当深心清净,受持此陀罗尼,广宣流布于阎浮提,莫令断绝。此陀罗尼能大利益三界众生。”中国佛教史上有关受持、读诵、印行观音经典从而获得感应的故事很多,这也说明了弘通经典在中国佛教观音法门中的重要地位。

    其五,造像立寺。造像指造作各种形式的观音像。从所造形象来看,有各种不同的观音,如六观音、三十二应身、三十三身、三十三观音以及流传各地、根据观音显化故事而造作的其它各种形式的观音造像;从制作手法来看,有画像、塑像、雕像、陶像、瓷像、铸像、刺绣像等,其中每类又可分为几种形式,如雕像中,有木雕、石雕、玉雕、金属雕、贝雕等。佛教认为,无论哪种形式,只要能发心至诚而作,让世人恭敬供养,均有巨大功德。中国佛教史上发心造作观音像的人很多,并涌现出大量因造像而获得感应故事。《齐书》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说是有位名叫孙敬德的官员在守卫北方边陲时,发心造了座观音金像,并常去上香供养,虔诚礼拜。后来,他误中敌兵奸计,兵败后将被处死。幸得观音显灵相救,使行刑者的屠刀未及砍下就折为三段,换了三次刀,均被折断。丞相高欢为此上表朝庭,赦免了他。孙敬德返回后,发现那座观音像的脖子上有三道刀痕。还有许多故事是说观音显灵相救之后,人们为了还愿感激菩萨恩德而捐资造像的,这类故事在全国各地都有,至今依然是佛门弟子乐为之举。至于立寺,由于它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就其广泛性来讲,远不如造像盛行。但需要说明的是,中国历史上许多观音寺庙,都是根据观音显化故事而来的,由于这种显化故事而兴起的捐资建庙之事也是常有的,这种情况已成为中国佛教的一个重要特点。

    其六,朝拜圣地。朝拜圣地是对观音表示敬拜的一种重要方式。观音圣地有很多处,佛教认为,凡是观音显化之地均可视为观音圣地。至于观音的原本住处,更是圣地之中的圣地。《华严经•入法界品》记载:“于此南方有山,名补怛落迦,彼有菩萨名观自在。”又说:“海上有山多圣贤,众宝所成极清净,华果树林皆遍满,泉流池沼悉具足,勇猛丈夫观自在,为利众生住此山。”据此,中国汉地佛教认为浙江省普陀山就是《华严经》中所说的观音道场,所以,自唐宋以后,普陀山逐渐成为汉地佛教最大的观音圣地和四大名山之一。至于因观音显化故事而兴起的或与显化故事有关的观音道场,在全国各地随处可见,仅陕西省内就有岐山县白雀寺(传说是妙善公主出家修行处)、耀县大香山寺(传说妙善公主成道处)、长安县南五台山(《普陀山志》中记述的观音降毒龙的故事即发生于此)、南郑县小南海(宋代时就成为有名的观音道场,观音送水救世的故事就发生在此)、西安大兴善寺(传说唐代蛤蜊观音显化后供奉于此)。此外,省内还有许多在历史上有名但现已湮没的观音道场。中国佛教认为,朝拜观音圣地、巡礼名山圣迹,是积累功德、获取观音护佑的一种好方式。历史上有大量朝拜普陀从而产生感应的故事。

观世音法门的修行方法
观音法门不拘形式,不限时地,不择师资,只要持之以恒,必有效验。

    一、楞严经的耳根圆通法门

    这是修定发慧的方法,出于《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六:

    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此一法门的修法与层级段落,已经非常清楚。初入门者的初步修法,称为“闻声音法”,共分四个步骤:一、专念普听一切声音,不选择对象,不分别对象,由大至小,由近至远,不以耳根去听,乃让声自来。二、知道自己在听声音,也有声音在被自己所听,此时只有声音和自己的和应,没任何杂念现前。三、仅有声音而忘失了自己,自己已融入无分别无界限的声音之中。四、声音与自己双亡双照,双亡则无内外自他,双照则仍历历分明,故与世间的四禅八定的仅存独头意识的境界不同,也与小乘的灭受想定有异经此四阶,再对照《楞严经》的耳根圆通法门,继续用功修行。

    二、般若心经的照见五蕴皆空法门

    《心经》开头便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是观音法门中大小乘共通的基础,也是大乘的极则。即是用分析的方法,观察众生及众生所处的环境,包括色法的物质世界和心法的精神世界,不出五类,物质的色法,即是众生的身体及身体所赖以生存活动的环境,精神的心法,即是心理的活动以及其动因、动力、动的结果,此结果又成为另一循环的动因,佛学专有名词,称之为心念,称之为识。凡动皆由于因,凡动皆产生果,其间动的作用,称为造业,造业的结果,称为业力的感受果报。如果众生能洞察,五蕴所成的世界,无一是真,无一能常,便不起贪瞋等执著,不执著的当下即能不受贪瞋等的烦恼所苦,便能不再继续造循环不已的生死业,便能虽处生死,而离一切苦了。观自在菩萨是以甚深的智慧力,直下彻见五蕴的世间法,无非是空。小乘知空而不住有,所以出世;菩萨证空,连空亦无,所以入世。凡夫未证五蕴皆空,所以恋世、迷惑、困扰、不知何去何从,而又事事执著,处处烦恼。

    三、法华经普门品的持名法门

    〈普门品〉云:

    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接著说明,若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即能入火不烧、入水不淹、恶鬼远离、刑器自毁、怨贼消退、除一切障、免一切难、满一切愿、成就一切福德,而且随类应现、处处化身、救苦救难、无求不应。

    这是最平易近人,人人可修,时时可修,处处可修,效验也最彰著的一种法门。只要持之以恒,信之恳切,有事无事都可称念的法门。

    四、大悲心陀罗尼经的大悲咒修持法

    此经属于密教部类,却是一种素朴的密法,虽无上师传承,人人也都可以修持。该经中说:

    观世音菩萨重白佛言:世尊!我念过去无量亿劫,有佛出世,名曰千光王静住如来,彼佛世尊,邻念我故,及为一切诸众生故,说此“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以金色手,摩我顶上,作如是言:“善男子!汝当持此心咒,普为未来恶世一切众生,作大利乐。”我于是时,始住初地,一闻此咒,超第八地。

    此咒是观世音菩萨,在无量劫前的千光王静住佛处初闻,一闻此咒,顿从初地越登第八地。而且受命普为未来恶世的一切众生,以此心咒,作大利乐。嗣后观世音菩萨又于无量的佛前,无量法会之中,重闻此咒。由于诵持此咒,故所生之处,恒在佛前,莲花化生。该经宣称:若能深信不疑,诵持此咒,可得无量利乐,例如:临命终时,十方诸佛,皆来援手;不堕三恶道;生诸佛国;得无量三昧辩才;现在生中,所愿皆遂;转女成男;消灭侵损常住的重罪;能除十恶五逆、谤法谤人、破斋破戒、破塔坏寺、偷僧祇物、污净梵行等罪;能得十五种善生,并除十五种恶死。

    又说此咒的相貌,即是大慈悲心、平等心、无为心、无染著心、空观心、恭敬心、卑下心、无杂乱心、无见取心、无上菩提心。所以诵持此咒,即能通达外道典籍,能治世间八万四千种病,能降一切天魔鬼神,能缚一切山精、魑魅魍魉,而能感得一切善神、龙王、金刚力士,常随卫护。持此咒者,不论在何时何处,若有任何恐惧、灾难、危险、迷路、病变、烦恼业障,确可应验化解。所以名为无碍大悲、救苦、延寿、灭恶趣、破恶业障、圆满、随心自在、速超上地。

    “大悲心咒”,简称大悲咒,共有八十四句,到处可以请到,此处不录。根据此经的要求,诵持此咒者,也有规定:要发广度众生的大菩提心;身持斋戒;于诸众生,起平等心;常诵此咒不断。并且要求:住于净室,沐浴净衣、悬旛燃灯,香华及各味饮食,供养观世音菩萨,然后摄心静虑,不起杂念,如法诵持。这种规定,即是仪轨。若能如法如仪,当然最好,否则,至少也当以恭敬心及专注心来诵持此咒,若能恭敬专注,必能有愿皆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9 12:25 PM , Processed in 0.02863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