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26|回复: 0

周边危机四伏,韬光养晦成苦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1 10: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时间:2009-09-01 11:26
《国际先驱导报》31日在题为《中国周边环境复杂度世界罕见或将阻碍中国崛起》的文章中,引述新加坡学者郑永年的话对中国周边的状况进行了描述,核武、赌场和毒
  

  《国际先驱导报》31日在题为《中国周边环境复杂度世界罕见或将阻碍中国崛起》的文章中,引述新加坡学者郑永年的话对中国周边的状况进行了描述,“核武、赌场和毒品包围中国,再加上恐怖主义等等问题,情况就更为复杂了。”
  文章称,突然而至的缅甸战事,犹如在中国西南国门点着了一把火,猛地惊醒了国人:西北阿富汗战争、东北朝核危机、中印边境吃紧……来自陆上边境的压力似乎从未如此之大!
  中国在处理边境问题上循着几个思路,一是搁置争议,有领土争端的,暂且搁置双方分歧、求同存异、共同开发;二是睦邻友好,坚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是中国政府的外交政策的重要目标;三是韬光养晦,不出头,遇到问题隐忍不发,宁可绕着走,也不以硬碰硬,引起国与国的矛盾与冲突;四是追求和谐世界,从建设和谐社会出发,延伸至中国的国际关系,将建立人类“大同”世界的理想具体化为现实路线。这一思路的要义,出发点很美好。希望避免横生枝节,确保中国以经济为中心的发展战略的成功,同时为全人类的和平共处树立典范。
  反思中国的这一国策,应该说在晚近中国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难得地赢得了长达二十年的和平发展期。在这段时间里,中国由一个相对落后的国家,发展成为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较为现代化的国家。
  但诚如古语所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我国关于“和谐世界”的主张,并未真正赢得共鸣,往往是小国、弱国为之陶然,稍有实力,就会嗤之以鼻——虽然介于中国的声望,不便公开反对,唯有假意附和而已。那些国家对中国的描述,中国的领导人们看到了不知会作何感想,“东南亚的一些人视中国为‘大块头’,并且还是个令人捉摸不透的大块头,心存害怕心理。同时,它们又认为在某些方面中国是个笨拙的巨人”,中国充当这样尴尬的“大国”角色还要多久!
  一件突发的小事,就打碎了中国的大国迷梦。在西方看来,缅甸是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之内的,就是这样的国家,置中国的体面和感情于不顾,悍然对毗邻中国边境的独立汉人政权进行血腥打击,打死打伤如许中国人,结果几句表示道歉的话,中国方面屁也不放一个,就“私了”了。难怪有人说中国人多,人的性命不值钱。不说世界强国,连撮尔小国也无视中国人的性命,真是令人汗颜。这种事若放在美国、俄罗斯,不知是何局面?想必历史已经说明了一切。
  时移世易,中国的努力并未改变我周边安全环境恶化的事实,而且周边国家和西方大国大有利用中国的良苦用心,从各方面牵制中国,对华形成合围之势。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国均面临严峻挑战。东北亚地区,朝鲜半岛问题悬而未决,朝韩为此展开激烈博弈;北部边境,俄罗斯、蒙古暂时要依靠中国崛起的力量,实现本民族的复兴,因此也不会过分为难中国,但时机成熟,也难免有非分之想;西部及西南部,印度在中印边境陈兵十万,越南对中国的领海垂涎三尺,不断制造事变。最近与中国接壤的缅甸发生对汉人独立政权进行的军事行动,我边境地区再次陷入纷扰之中,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其中印度、俄罗斯乃至朝鲜的核武器对中国构成战略威胁,南方和西南方的毒品贸易猖獗、民间赌场比比皆是,中国周边随时会擦枪走火,引爆战争,将中国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而更重要的是大国势力的全面渗透,2007年8月,美国《华盛顿季刊》发表了一篇文章认为,要在中国处于“战略十字路口”时改变其地缘政治选择,通过在中国周边地区加强和培养与友好国家的关系,抑制并积极引导中国的地区和国际野心,从而达到限制北京潜在战略选择的目的。从现实国际政治走向来看,形势正是这么发展的。“美国的战略重点在向西转移、印度的眼睛在往东看、日本则紧紧盯住它的西南,连澳大利亚都突出自己的亚洲国家身份。它们利益关切的边界似乎有一个共同的指向,那就是中国方向。”郑永年认为,“美日韩事实上已经形成了东亚小北约,中国往东的空间被封住,印度正加强对印度洋的掌控,并有与美日澳联手的意图,它们的战略中有明显的牵制中国的考虑。”
  明眼人都看到,中国的周边危机四伏,无寸土可称安全,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像个受气的小媳妇,被大国,也被小国欺负着,处处被动,时时挨打,逢人便说“搁置争议”、“强烈抗议”、“从战略和长远角度”等等,可惜人家不这么想!难道还不该想想我们国家的安全战略是否存在问题?否则怎么会弄成今天的局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2-28 12:00 AM , Processed in 0.03439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