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05|回复: 0

(图文)中国二炮部队首次实弹空运遭遇重大险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1 06: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陈礼国(右二)在部队为官兵现场教学。
  待人谦恭,外表安静,但内心火热,事业火爆。这就是研究炸药、火工品,把自己“绑”在导弹武器上40年的第二炮兵某基地副总工程师、导弹专家陈礼国。
  有人说,你们干了几十年,没有用武之地啊!
  一向平静的陈礼国也会两眼怒睁:“要是天天用到我们,你的日子可就难过了!”
  40年军旅,与导弹最爆烈的部分打交道,陈礼国的平静与火热造就了一种业绩、一种人生、一种境界。
  今年“八一”前夕,陈礼国被授予专业技术少将军衔。
  导弹专家陈礼国的事迹十分感人。这是一位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立下了不朽功勋的军人和专家。在他身上处处体现出军人的忠诚,知识分子的执着,专家的智慧。

  他全身心投入到国防和军队建设,胆大艺高,智慧闪光。多少重大任务,由他担纲就能顺利完成;多少危险考验,有他参与就能化险为夷。这样的导弹专家,是国家和军队的宝贵财富,是人民军队的骄傲。
  胆大,才艺更高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军方进行的一项首创试验:实弹空运!要知道,这个“弹”的爆炸威力,可是非同寻常。陈礼国参加了这次试验。
    这天,当飞机准备按照原定计划返航时,意外发生了。原定降落的机场大雾弥漫,无法着陆。备降机场气象恶劣,同样不能降落。
    时间迅速流逝,油料即将耗尽。准备迫降!
    机长提示:要有足够心理准备。
    带队领导发给每人一张纸片:给家人写下几句话吧!
    飞机在剧烈颠簸中下降。就在飞机里的陈礼国却产生一个“疯狂”的念头:这种状态下的数据,也许更有价值,一定要尽可能完整地把数据保留下来!
    一直“贴身侍候”弹头的他,把每一次颠簸都当作“礼物”,把那些急剧变化的参数当作“宝贝”,一个不漏,全都记录下来。
    飞机落地后,陈礼国的数据让大家如获至宝。
    胆大心细,临危不惧,是陈礼国从一个专业技术员成长为专业技术少将的重要素质基础。
    这一年,上级决定,对一型老装备进行安全性、可靠性、有效性试验。不仅风险极大,而且成功或失败对保持战斗力、保证经济性都具有重大影响。
    试验的方法,叫做近似实爆。这是我军首次实施此类试验,没有经验,只能自己摸索。由任科技处长的陈礼国担任一线指挥员。
     那些日子,陈礼国组织各个小组,夜以继日地计算、研究、拟制和修改试验方案。
    试验如期举行。
    为战斗部插接雷管,是这次试验的关键。原定的操作人员上去,怎么也完成不了动作。
    “我来吧!”临阵换将,陈礼国来了。
    从容地穿上特种工作服,戴上释放静电环,陈礼国有条不紊地操作着每一道工序。
    1个多小时过去,那枚足以夷平一座坚固建筑物的雷管,精确无误地进入安装位置。在一边观阵的领导和战友们,都出了一身冷汗!
    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陈礼国对自己的职业有一种特殊的理解: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一次,某型导弹进行实弹试验。导弹一落地,陈礼国与战友便冲进硝烟尚未散尽的靶场。他们的任务,是遥测飞行参数,对弹坑形状、面积进行仔细测量,以得到导弹毁伤效应的准确数据。
    此时,危险随时可能发生,因为钻入地下的导弹战斗部,有的可能没有爆炸。
    小心翼翼,陈礼国先看外形,如果未爆,战斗部钻出的洞壁是平整、光滑的;如果光看外形判断不出来,他便用鼻子去闻,炸药的味道一闻就知道。
    就这样,陈礼国与战友们把一个个型号导弹的科学数据,硬是从“雷区”捞了出来!
    靠着胆大艺更高,陈礼国还攻克了困扰部队30年的国防工程建设难题,对庞大的某型装备输送车进行技术改造,使作战反应速度提高数倍。☆
    爱才,桃李满枝
    红花美,绿叶平凡。人们喜爱红花,赞美绿叶。陈礼国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个比喻:“我是专家,就得专门为搞科研的同志们创造一个家啊!”
    陈礼国把找人才、帮人才、出人才,看得比自己的得失更重更高。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陈礼国发现了一个好苗子——李陶。这个西北工业大学毕业的博士研究生,家庭中有5人是博士,号称“博士世家”。
    “李陶的综合素质好,科研能力强,潜力极大!”陈礼国提出了一个吸引人才的待遇要求:分配一间独立办公室、团职住房一套,拨给科研基金。建议被接受。当然,反响也很大,这毕竟是超越了常规。
    陈礼国知道,让李博士以工作成绩说话,更有意义。
    高新技术密集的导弹,对工作环境、安全性能和操作质量要求很高。以往完全靠人的配合,容易出现不稳定的状况。
    造一个机器人系统行不行?陈礼国建议,让李博士牵头组成“柔性机器人智能操作系统”课题组。
     半年多后,系统方案成型,在二炮组织的答辩会上技惊四座。
    如鱼得水的李陶从此大展拳脚,先后完成了“装备故障自动诊断系统”、“某型装备地测可靠性研究”、“装备管理系统性分析”等重大科研项目。
    进行实战化的导弹射击训练,是部队长期以来的一个强烈愿望。但成本高、重复性差,难度很大。
    能不能研制出一种不进阵地练操作、不动实装搞训练的模拟系统?陈礼国的想法得到了“一班人”的一致认可。
    但是,此事事关重大,谁能挑此重担?
    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的硕士研究生佘新荷找到了陈礼国:“处长,我是自动化室的硕士研究生,我能行。”
    陈礼国经过一番了解,下了决心:“行不行,得让她有机会试。”
    为了给佘新荷减压,他亲自担任课题组组长。经过近三年的努力,装备仿真模拟训练系统研制成功。经过这个项目的锤炼之后,佘新荷很快成为部队信息化建设的“领头雁”。
    在基地,陈礼国可谓遍地桃李。他曾经领导过的5个参谋,先后晋升为师职干部。
    陈礼国任基地装备部长后,感到基地的拔尖人才数量不多。他竭力促成基地与国防科技大学联合开办“工程硕士培训班”,为基地培养了20多名技术尖子。同时,每年派出30余人参加各种学术交流会、前沿高端论坛等活动。一个多达100名的博士生队伍,已在基地形成。
    忠贞,人品如山
    说起陈礼国的人品,了解他的人没有不伸大拇指的。
    1996年7月27日,他的妻子黄晓琳患高血压引发脑溢血,颅内出血量达到60多毫升,脑室严重变形。
    在手术后的那些日子里,陈礼国不分昼夜地守候在妻子身边,直到妻子苏醒过来。医生告诉他:你妻子能活过来已是奇迹,如果悉心照料,最多再活3至5年。
    一向坚强的陈礼国哭了。他没有说什么,只是默默地行动着。
    从那时起,除工作以外,陈礼国每天早起晚睡,为妻子按摩,搀扶着做康复训练。
    2006年3月,正在外地执行重要任务的陈礼国突然接到医院打来的电话,告知妻子旧病复发,病情危重。陈礼国赶回以后,妻子已失去知觉,后被判定为“植物人”。
    陈礼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不离弃、不放弃!
    从这天起,妻子的病房里,贴上了陈礼国自定的《护理明细表》。每天什么时候擦澡、洗头、做肢体功能锻炼,每顿喝多少水、进什么食、配什么营养、多大比例等细节,表上都一目了然。
    妻子黄晓琳偏瘫10年、“植物人”3年,陈礼国像母亲呵护婴儿一样呵护了13年。
    在妻子黄晓琳的病房里,盛开的鲜花散发着芳香,轻轻的音乐弥漫在房间,这都是陈礼国为陷入“植物人”状态的妻子所做的安排。
    在陈礼国的精心护理下,配合医院创造了生命奇迹:妻子长期卧病在床,身上却没有半点褥疮和斑痕,肢体关节活动自如,身体肤色光洁如初。医院的医护人员感叹道:“陈总对妻子护理之精细令人佩服!”他说,只要妻子活着,孩子就有母亲,我们就有一个完整的家!
    路遥知马力。从陈礼国对妻子的爱,对爱的忠贞,能够看出他对事业和组织的忠诚。
    在陈礼国的履历中,仅在副师职岗位上一干就是10多年。每次有老部下要提升为自己的上级时,他都十分豁达和坦然。“年轻同志上来,事业更有希望。我的年龄越大,工作的时间越少,就更要珍惜。要对得起部队啊!”
    人品如山,这就是导弹专家陈礼国!(《 人民日报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2-28 12:04 AM , Processed in 0.02773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