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46|回复: 0

zt第七讲 布施为度人的根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24 10: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七讲 布施为度人的根本

第六:觉知贫苦多怨,横结恶缘,菩萨布施,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

在这段经文里,我们要说明佛教对世间贫富的看法。


这个世间,有钱的住高楼大厦,吃著珍肴美味;没有钱的人,连栖身的草屋也无法觅得,每日三餐更不易维持。但是,穷苦的人,有时交了好运,财富也会滚滚而来;富有的人倒楣时,也可能沦落为乞丐。所以,世间上贫穷的不会永久贫穷,富贵的也不会永久富贵。贫穷,是因悭贪的关系;富贵,是因喜舍的缘故。


说起贫富的分别,在佛教看来,并不是无钱的人叫穷,有钱的人叫富。要知道,‘贫苦’不是专指没有金银财宝的人,即使你黄金白玉堆积如山,没有道德,没有学问,没有福慧,仍然是称做贫苦。


这个世间,有钱的人很多,而他们不善于利用金钱,反而给金钱使用,只要有钱,什么贪污枉法的事都做得出来,钱虽然是有了,但没有智慧将钱用于有用之处,这当然是贫苦了。


贫苦的人,容易生起怨恨的心,因为自觉贫穷无依,困苦艰难,往往生出怨天尤人的心来,嫉妒他人的富有和博学,恼恨别人的显贵与财富,甚至想出谋害人的方法,造下种种的恶业,结下种种的恶缘。


贫苦的人,究竟有些什么‘多怨’呢?第一是上怨天:怪菩萨没有保佑,怪神明没有眼睛,有些人只想求得现实的财利,禁不起邪教的诱惑,连祖宗牌位都出卖,这在台湾高雄、花莲等地时有所闻。第二是下怨世间:一旦贫苦失意的时候,总是怪这个社会,或是这个主义不好,那个制度不行。第三是内怨眷属:很多人在外面受了挫折,回到家里,总爱拿妻子儿女出气,没有钱,也总怪家里的人没有用,所谓‘无米夫妻百事哀’。第四是外怨师友:失业的人,不怪自己所学不专,总是怪朋友不帮忙。像这许多因贫苦而生的怨恨,不但苦了自己,也苦了别人。


假若财富方面虽然不宽裕,而在精神修养方面能够注意些,就是淡泊的生活,也会觉得快乐的。没有钱而有智慧道德,不算贫苦,这种人也不会怨天尤人。颜回的生活,穷得什么都没有,只有‘一箪食,一瓢饮’,别人见了都生起同情怜愍的心来,而颜回仍然是安乐如常。所以‘贫苦多怨’不一定是从经济上去衡量,深山中的隐士、古寺里的头陀,他们虽没有物质上的财富,但精神上的财富却比人多。


贫苦的人,终日不知修德,只希望有钱,其实,就是财神欢喜跟随你,但财神的身后还有个穷鬼。世间上没有千年的富翁,因为财神送钱给你,还有穷鬼为你化去。就算是有钱,而自己不积德,对财富也不会满足。心不能够满足,既使有家财万贯仍然会感到贫苦,既然感到贫苦,怨恨也多,不知多少有钱的人,为此造下恶业,结下恶缘!


修学菩萨道的人,无论贫富,都不会怨天尤人,相反的,菩萨愿把自己的所有布施给人。


布施是发财最好的方法。一般人总以为布施是给人,既给人,自己怎么会发财?其实道理很简单,好比田地里面,没有播种,怎么会有收成?不修习布施的因,怎么会有财富的果?


诸佛菩萨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都是由于累生累劫修习布施而得来的,大乘行者修学六度万行,布施是第一波罗蜜,我们的菩提心、慈悲心要从布施的行动上去培养。


过去有一个贫穷的妇人向迦旃延尊者诉苦,说她如何贫苦,如何穷困。


迦旃延尊者就对她说道:


‘妇人!你既为贫苦而受苦,那请你不用悲伤,我告诉你一个办法,你可以把贫穷卖给别人!’


‘贫穷可以卖给别人?’妇人奇怪得叫起来,她问尊者道:‘贫穷可以卖给别人,谁不要将贫穷出卖呢?那么世间就不会有穷人了,还有谁肯买贫穷呢?’


‘卖给我!’迦旃延回答。


‘贫穷可以出卖,而且也有你肯买,不过我不懂出卖贫穷的方法。’


‘要布施!’迦旃延开示道:‘你要知道,人生的贫富各有因缘,贫穷的人所以贫穷,是前生没有布施和修福;富贵的人所以富贵,是前生有布施和修福,因此布施是卖贫买富最好的方法。’


妇人听后,智慧开朗,从此明白了致富之道,也明白了修学菩萨之道!


不过,有人会这样想道:‘有钱的人,当然是可以行布施,像这位贫苦的妇人,怎么布施?又拿什么布施给人?’


说起布施,‘善财难舍’,很多人总怕人劝他布施,其实布施是有多方面的,并不一定非要把金钱物质给人才叫做布施,就是我们贫穷得一无所有,仍可以布施。比方,见到人的时候,就先对他招呼,向他说:‘你早呀!’或是:‘吃过饭了吗?’‘你从哪里来?你来得很好!’‘谢谢你!’‘请坐吧!’‘阿弥陀佛!’如能把这些话挂在口边,不但会有很好的人缘,而且这就是在行‘语言的布施’。


除此之外,见到人时含笑、慈颜、注目,这就是‘容颜的布施’。见到人迷路时,指引他带他去;见到有人东西拿不动,事情做不了,你说你来帮助他,代他做,这就是‘身行的布施’。见人受苦心生怜愍,见人布施心生欢喜,这就是‘心意的布施’。


像前面所举出的语言、容颜、身行、心意等的布施,只要谁愿意谁都可以做到的。佛法不是陈列品、不是贵族的,佛法是大众化的,佛法是人人都能奉行的。


在经里一说到布施,就会说到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财布施是说以衣食住行资身用物帮助别人;法布施是说以知识、技术、真理教化他人;无畏布施是说维护正义法理,为社会除暴安良,给别人精神安慰。


行布施是容易的,但行布施要做到三轮体空就很难。一般人布施时,总希望别人向他感谢报答,希望宣扬赞美他的功德,再不然就是觉得自己能布施荣耀非凡,或是轻贱受施者,假使带著这样的心理行布施,只是世间的善行,而不是佛法里菩萨所行的布施。佛法里的布施要做到三轮体空:一没有能布施的我,二没有受布施的人,三没有所布施的物。在佛法里,行布施而不觉得有布施可行,做功德而不觉得有功德可得。其实你不求功德,功德反而大,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


布施给亲人或是所爱的人容易,布施给自己所怨恨的人就难。把东西给我们所欢喜的人,这还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爱心,把东西给我们所不欢喜的人,才是真行布施。所以菩萨布施‘等念怨亲’,无论是他的怨家、亲人,只要有需要,他都会平等的布施。


若是有人过去破坏过你,此人一旦落难的时候,叫你救济他,你心中一定不大愿意,这实在是我们的慈悲心太不够了,因此我怀念起慈航法师的为人。


慈老曾经告诉过我一件他亲身经历的事。


他在鼓山当衣钵(丛林中的职事名称)的时候,一天上厕所忘记带卫生纸,就向正在他身旁上厕所的寺中一位茶房头索取,原来茶房头是个坏心人,他把用过的给慈老,弄得慈老一手的大便,茶房头这样捉弄人,要是别人一定很生气,可是慈老没有。


一天,慈老搬房间,那位茶房来了,慈老对他说:


‘你来得正好,请你帮我看守一下东西,我把这棉被先搬去,马上就来。’


不一会儿,慈老回来时,发现他抽屉里的一百元银洋少了六七十个,正当他感到惊奇时,灵机一动,这不是茶房头还有谁?但这不能揭穿,揭穿了对一个人的名誉有很大的影响,钱少了有再来的时候,失去名誉的人怎么恢复呢?慈老想到这里,就装做不知道。


过了一会儿,茶房头告辞了,临别时,慈老反而再拿出十五块银元送给他,他不肯接受,慈老告诉他,人生互相帮助,他现在当衣钵,每月有二十元,这一点给他拿去用没有关系,这样他才接受了。


不久,寺中很多人怀疑茶房头哪来这么多的钱?茶房头说是慈航法师送给他的。又有人问慈航法师是不是真的?如果换作是别人早就揭发茶房头的窃盗行为了,但宽宏大量的慈老,始终不肯说一句茶房头的不好,这种‘不念旧恶,不嗔恶人’的行为,唯有菩萨的‘等念怨亲’的观念才能做到,向怨恨的人行布施,而不说怨恨的人的坏话,这种精神是多么伟大!


慈老又告诉我,他的身体本来是很瘦弱的,但从这次事情后,他就慢慢的胖起来了,弥勒肚子也大起来了。


‘不念旧恶,不憎恶人’,学佛的人对人应该没有隔宿之仇,‘宁愿天下人负我,我决不负天下人’,就是人家有亏待我们的地方,也要原谅他,给他一个忏悔改过的机会,把恶人感化回头,这才是真正度了众生。


‘不念旧恶’,不去报仇雪恨,这在有修养的人还容易做到;‘不憎恶人’,怨憎相会的时候要不生起讨厌的心来就很难。要做到‘怨亲平等’,非要菩萨的心肠不可。要知道,仇恨总是相对的,你恨人,人也恨你,大家能做到怨仇宜解不易结,你原谅人,人也就原谅你。人不能离群独居,人生何处不相逢,把喜欢的人记在爱心之中,把恶的人也包容在爱心之内,这样才能做到怨亲平等的看待。


佛陀住世时,提婆达多三番五次向佛陀为难,派人行刺,散布谣言中伤,佛陀非但不报复,还常说:‘提婆达多也是我的逆增上缘,提婆达多也是我的善知识!’把恶人看作善知识,是因为佛陀有包容天地的慈悲,原谅恶人的心肠。


娑婆世界是五浊恶世,五浊恶世的逆增上缘很多,在逆境中修道,成就也快,现代民主国家有反对党的存在,政治才会进步,修行的生活中,如有恶人破坏,这不是不幸,反而有助于道业的成就!


没有黑暗,显不出光明;没有恶毒,见不到善良;烦恼即菩提,大乘行者是不怨恶人、不惧烦恼,只要有‘等念怨亲’的观念,旧恶是我们的恩惠,恶人是我们的善知识,乌云开了,就是金光朗朗的太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24 11:36 AM , Processed in 0.03573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