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92|回复: 0

【白牛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23 12: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白牛車】

(假設)

我們常說,藉由道,來改善我們的生活。

這個道,並不是一個固定的〔色,聲,香,味,觸,法〕。正因為道,不是一切的〔色,聲,香,味,觸,法〕,所以我們才假稱其為〔道〕。

既然假稱為這個〔道〕,其目的無非就是要我們離開〔色,聲,香,味,觸,法〕的執著。

若是能夠經常地在生活當中,隨時醒覺地遠離〔色,聲,香,味,觸,法〕的執著,我們可以預期的是,我們將生活得更美好。

然而,後來的生活體驗當中,我們確實證明了此〔道〕有助於我們對自我的了解與生活品質的提昇。

所以,此〔道〕,是我們假設的,那是由於離開〔色,聲,香,味,觸,法〕的執著,而假名為〔道〕的。所以,我們不必強調〔道〕的〔真實性〕。

(名義)

當您不想到〔道〕,就不會有〔道〕﹔當您想到〔道〕,就有了〔道〕。

一切的宗教原理,皆是如此──當您不想到〔神〕,就不會有〔神〕﹔當您想到〔神〕,就有了〔神〕。藉由這個虛設的〔神〕,可以改善我們的生活。

我們說,這就是方便法門。既然是方便,就不必求真實,所以,虛設假擬一個〔名義〕。緣於這個〔名義〕,使我們離開厄因,避免犯下厄業,如此,我們的生活就能夠更美好,我們的心靈就更有智慧。

所以,古人假立〔道〕,假立〔神〕,假立〔仁〕,假立〔空〕等等﹔這些假名其實都是虛無飄渺,無真實自性。 

而,
藉由道,讓人回歸自然。
藉由神,讓人獲得自由。
藉由仁,讓人體驗大同。
藉由空,讓人覺悟人生。

這些就是其虛立假名的實際作用。

然而,道的真假,神的有無,仁的虛實,空的妄常,都不是我們所應該強調的重點,我們在乎的是是否在生活當中,確實地藉由祂們來改善我們自己。

所以,雖然這些虛立假名,都沒有真實自性,但是卻與我們的生活產生了實際的〔因緣〕關係,並且產生了正面的影響與作用。

所以說,這個基本的宗教原理,是真實不虛的。


(白牛車)

所以,白牛車雖然是虛假的,但是令人離開火宅卻是真實的。(見法華經)

所以,此道的運用,是實義的,是廣義的,是聖義的,是大乘的,是上乘的,是唯一乘的。

是故,此原理,是最平易的。唯智者與覺者所不迷罷了。 


----------------------------------

      【悟到什麼?】 


經常有人會問:您悟到了什麼?

好像您不說出您到底悟到什麼,就代表您沒有開悟。

果真是如此的嗎?

然而,許多先聖都曾經告訴我們,於道
若有所知,則非全知﹔
若有所見,則非正見﹔
若有所悟,則非了悟﹔
若有所得,則非真得﹔
若有所證,則非實證。

反而是要
以無所知,知全道﹔
以無所見,見正道﹔
以無所悟,悟了道﹔
以無所得,得真道﹔
以無所證,證實道。

因為如此,故名有道。所以之前我們也說過了,大道,是虛擬假設出來的一個名相,祂是沒有自性的,其實相無相。

而藉由這個道,我們可以
離所知,以去除攀執分別的障礙﹔
離所見,以去除五陰蔽蓋的障礙﹔
離所悟,以去除蒙昧痴迷的障礙﹔
離所得,以去除貪著欲求的障礙﹔
離所證,以去除自是我慢的障礙。

所以,凡與聖,於道前無有二別﹔然於其德業上的障礙卻有所差等。乃因為聖者常藉道修行,故身口意常清靜,而得度解脫﹔凡夫常緣於五陰所染,而常造作諸苦因厄報,而輪迴不已。世間道業因此有所差等,聖者與凡夫因而有所分別。觀如此者,名為〔因緣觀〕。

是故,譬如離於火宅,究竟無白牛車可得,若言得白牛車,自是有所〔知見悟得證〕者,即名自縛,彼遂生我慢,將入邪道,自登向險崖。


---------------------------

【般若智慧非所能見】


太多的知見(知識見解),您以為是一種獲得,但事實上, 知見造成了心智的障礙。

要使心智暢通靈活,就必須去除對知見的執著。

去除對知見的執著,是一種簡單的工作。但是由於過於簡單,所以凡夫都不注重,也不經常力行,所以無法深植自己的道業。

凡夫愛好攀緣各種新奇的見解,分別計較,以為有所得,對於最基本的離開執著的功夫就生疏了,受到各種知見的牽絆就加重了。

知識是可以被執著分別計較的。但智慧是無形無相的,是心所不可得的,是離開一切可被執著的是非對錯等識別的。

智慧實相,本來無有。所以您以為智慧是被假設的名詞,因此您對智慧產生了「根本沒有智慧」的見解。您的見解成為一種知識,您會到處向人宣說「根本沒有智慧」的知識。因為您以為「根本沒有智慧」是真正的見解,是無誤的見解。甚至您會以「根本沒有智慧」的見解,到處去斥責他人的見解是謬誤的。

但真知智慧之妙者,是離開一切見解的,所以「根本沒有智慧」的見解也不可執著。「根本沒有智慧」的見解,無論是對是錯,是無法使您更明智的。

智慧之妙,無可言語,不可思議,為智者懂得如何運用。

知識只是工具,是法舟。是非對錯,都是意識針對各種因緣關係的分別計較。

您會發覺醒覺之道是簡單的,易行的,但您從不注重。您以為唯有深奧難懂的知識所描述的道,才是真正的道。因此,您會漸行漸遠,最後可能完全放棄。或者您終於懂得一點深奧的見解,便大聲疾呼,喧囂塵上。

您看得見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您看不到。

三世諸佛,所證無二,那是因為般若智慧非所能見的緣故。


-----------------------------


      【知道是病】


即使是佛,也有說不出話的時候。意識的本然,渾渾沌沌,原來就是無言,此時是活動的,但尚未形成具體有意義的形象。心智在活動,但稱不上是在〔思維〕。心智本來就無法停止活動,但未必盡在思維或想像,它可能只是在睡眠的幻夢中。

什麼可以稱為〔知〕﹖那是心理意識中產生了具體的形象。我們常說知〔道〕,但〔道〕其實無形象,所以〔道〕不可被〔知〕。能被知的,是一切的形象。心理意識所作用產生的形象都是無常的,所以聖人不以此形象為〔道〕。

說〔道〕,〔道〕必定是不來自知識的。您不能說那是佛陀的〔道〕,或是老子的〔道〕,或是孔子的〔道〕。如果您的〔道〕,來自於有所知,您將無法變通。

執著所知,是病,是礙。以所知之道為道,難以恆久。

所以,道非所知,故能久,如金剛不壞。

心不能執著於一切形象而動。渾然而動不住於相,則不執亦不滯。

心有所知,有所住,有所執,皆不名為道。反然,離所知,離所住,離所執,故稱為道。

是故心執有相無相,有法無法,皆名為心有〔所〕著。有〔所〕者,心不能久,用之成方便,執之成障礙。

心之所動,貴在能轉。一念轉所執,即生菩提。

是以常行者通,常滯者愚。

您是否還抱持者某種想法,以為此想法是必然的正確的道﹖世上有太多人在強調自己才是正確的,自以為是佛,是聖,是如來,這些附加之詞,是道德混亂的源頭。

道尚且不對您說過什麼。您看不見道,聽不見道,您不知道。您所知的道,其實是離開您所知的一切所有。

勤而行之,您將內而聖之,外而德之。聖之而不有,德之於無形。

您如果了解此道了,就可以對世人宣稱自己得道了,唯因為您對道一無所知(所以還是默默地好)。

因此,老子說:執所知,是病。君子以此病為病,所以不病。 佛陀說,離識即智。孔子說,無固無必。您看他們的〔道〕是不是都有相通之處呢﹖

唯通不通,盡在一心之所為罷了。


--------------------------


      【為道日損】


(多知則多憂)

想太多了,知道太多了,好像時時刻刻面對任何事情,都要產生見解才行,您不覺得人心這樣是太累了嗎?

您總得抱持著一些想法,以應付不時之需,這樣才能顯得自己聰明能幹,漸漸地,您會羞於說〔我不知道〕。好像不知道,是一種恥辱,好像表現地比別人落後是一種懦弱。

(念頭的虛假)

您不知不覺地,依據各種既有的念頭在運作自己的心理意識,您甚至不知道心理意識中所產生的各種念頭是虛是實,是真是假,您只是直接地作用分別,而不加審視觀照。您不斷地依據各種具體的念頭在思唯想像,您從沒有問過大腦對於這些念頭到底了解多少。念頭從您腦中閃過,您以為知道了(凡走過必留下痕跡),但您從沒有不認為自己根本什麼都不知道,或刻意地什麼都不想知道,或讓知道的一切成為過去(野雁過境空無痕)。

(心智的漏洞)

到目前為止,您是否發現過自己的心智,其實充滿漏洞,您很容易地接受各種訊息的暗示,薰染,催眠,說服,影響與控制。您會發現週週的一切人事物,不斷地產生可以影響您的訊息,然後,您也不斷地接收,消化,感染,與學習。

(錯誤的學習)

就像您現在正在接受我的說服與影響,然後,您會自我合理化地說自己是在〔學習〕。您的智慧不高,缺乏實際經驗,您無法分辨我的言語有假或有蠱,您對我敞開心胸,我便滲透您的靈魂,控制您的情感慾望與思想。因為我假設您是愚昧的,庸俗的,除非您的心性清淨,智慧超群,否則我正要向您證明:您將要受到虛假的言語表象所攝服。您會莫名地生起一股熱忱,向著錯誤的方向,努力學習。

您甚至不想要學老子一樣,矇眼塞耳,讓自己的心智像白癡,什麼都不知道。

(為學日增)

您的心智如果開發地夠完全,您將容易地學會各種意識形態,您可能變成女人,又變成男人﹔變成小孩,又變成老人﹔變成好人,又變成壞人。您的意識中儲存著各種意識形態的軟件,而且到處模仿拷貝別人的意識形態。您將搞不清楚自己腦袋中的我是女人還是男人,是小孩還是老人,是好人還是壞人。然而,真正的學習應該如此,如此才能健全地開發心智。若您以為女人就不能學習男人,小孩不能學習老人,好人不能學習壞人,那都是您的自以為是,意識之中,沒有什麼是恆常固定的。因此,您是否觀察到自己的學習,是有所偏見的?

(為道日損)

意識中任何具體的形象都是虛假。當外在的一切訊息,與意識內在的思想模式交互作用的時候,就會產生各種具體的法(指令),好讓您可以產生各種具體的反應,此時,您是否有發覺到自己的〔精神〕是妄動的,您無法凝神忘我地〔呆若木雞〕。因為,您不想去除意識中的思想模式,所以就會不斷接受各種訊息的干擾,不斷地企圖套各種公式,去判斷解釋與處理一堆不重要的訊息,您的精神因此動盪渙散,腦神經逐漸衰弱,患了一些頭痛失眠沒胃口的毛病。

道與學的原理不同,所以老子又說為學日增,為道日損。這就是老子為什麼要人關閉自己的五官感受,讓心智混沌若呆的緣故了。

(醍胡與蠱毒)

如此,我不斷地去解釋道的原理,您若聽得懂,而從中更了解道理,更清楚道理,而啟明了心性,這就叫〔醍胡灌頂〕。您因此去除愚昧,回復醒覺。儘管您前往火星旅行,您也將接受隔空的灌頂而得到醒覺。相反地,若您只是徒然相信,而不自行開發心智,以驗證實理,那麼無論任何人所說的話或散發的任何訊息,都將成為障礙您生活的病毒與蠱毒。

(學道態度)

一邊理解,一邊就去觀察對照,若有所證了,就捨棄掉,這就是正確地學習道。唯有證明道其實是一無所得,才能算是證明了道。然後依道實用於生活去驗證體會與力行,那麼就可以達到〔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德行。然而,在自我證明道理之前,經常保持對一切的懷疑(無論是孔老釋耶皆然),這才是學習之道。證明了道,對道產生信任了,才談得上是真正忠貞不二的信仰。


-------------------------


      【明道若昧】


我們簡單說一下這個〔道〕吧!看看這個〔道〕是如何產生美〔德〕的。

老子可不是如此說過:自以為〔道〕是如何,那麼就會喪失了〔道〕,因此也就會因此喪失了美〔德〕。

君不見有些自稱為得道大師的,經常顯露出一副咄咄逼人的〔德〕性,感覺好像全天下唯他一人得道似地,到處討伐別人,稱這個為邪,斥那個是歪,把自己標榜得像個唯我獨尊的樣子。

因此,老子說那真知〔道〕的人是如何的呢?他說阿,真知〔道〕者,知〔道〕不可知,不能有所以為而以為是之,因此,不以〔道〕自是,而常因〔道〕非自以為是,而常虛懷若谷,不敢自是自彰。又知此〔道〕是無所知,而知此〔道〕已,故而〔明道若昧〕,不與人諍是論非,是故〔建德若偷〕。因此,真正的美德,是不刻意地由自然之中顯現出來的,但在外人的眼中卻看不出來任何原由。

再者,佛陀可也不曾說過,實無有少法可得而使人見悟麼。是不可以有所得,有所證,有所見聞,而以為是〔道〕故。

所以,有道者,總是能自由自在,與世無爭,而怡然自得了。


--------------------------

【損之又損而道生】


如果有人說您沒有悟道,說您是邪道,您也沒有任何損失,因為該損失的已經損失殆盡,所以才有幸得道。

為什麼凡夫俗子那麼喜歡計較誰得道,誰不得道?在意誰見性,誰不見性?誰是正,誰是邪呢?

無論您怎麼被批判與認定,您都沒有什麼損失──除非,您瞻名顧利,還有名可以辱,有利可以損。

否則,一個得道者,絕然於名利之外,又怎麼會因為凡夫俗子的偏見誤解,而動搖自己的清淨道業呢?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9 01:41 PM , Processed in 0.04083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