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93|回复: 0

zt藏经讲义 第五十卷(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17 07:3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藏经讲义 第五十卷(2)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没有开佛学班,也没有办佛学院,天天在教学。从前教学方式很像我们中国古代的私塾,虽然没有今天学校这种组织,可是代代都出贤人,高僧大德每一个时代地区都很多,佛学院开办之后,从佛学院里面出来的高僧大德就少,远远不如古时候。过去有一年我在香港讲经遇到演培法师,我们也很少见面,他到香港去参访,香港那边法师接待他,陪他一同去旅游,包了一个巴士,那一天我正好碰上,我也就参加。车上有不少是他的学生,演培法师很感慨的对我说,讲佛学院,他说真正现在在各地讲经说法的法师,都不是佛学院出身,他指著我,包括你在内。我们接受的是私塾教育,不是学校正规教育,我学哲学也等于说私塾教育,不是在学校哲学系里面读的。我跟方东美先生学哲学在他家里,每一个星期天给我上两个小时课,学生只有我一个,一个老师、一个学生,我们这样学出来。学佛法也是如此,最初三年我亲近章嘉大师,也是每一个星期两个小时,一个老师、一个学生,我接受章嘉大师三年的教导,以这个基础以后到台中亲近李炳南老居士,跟他学讲经说法。  
  所以佛法的教学是个特殊的教育,它的方法跟世间不一样,目标也不相同,效果当然也不一样,它所求的是智慧德能,性德的流露,依照佛法经典里面来讲,它修学的课程就是戒定慧三学。戒学是教给我们如何处事待人接物,慧学就是教我们看破,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定学就是教我们放下,恢复自己的清净平等心,所以这个教育我们能得到真实的受用,确确实实是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世尊一生以这个理念、这个宗旨教导学生,以后世世代代高僧大德都禀承佛的教诲,不违背这个宗旨,流布佛法,教化众生,我们要懂这个道理。在这个时代怎样能够融合世间教学的规则,又不违背佛陀教学的宗旨,这个佛学院才是尽善尽美,而不至于走向佛学,走向佛学我们失败,那是把佛法当作世间学术来研究,得不到它的实用。我们要学佛,学佛跟佛学是两桩事情,学佛会成佛,佛学不能解决问题,学佛才能解决问题。底下世尊接著说:  
  【以是之故,吾分是形,百千亿化度,随其根性而度脱之。】  
  这一句是世尊为菩萨做一个榜样,释迦牟尼佛也是以无量无边的分身应化在世间,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应当给他说哪些法门,佛就给他说哪些法门。诸佛菩萨在我们现在这个世间有没有?我们想像当中一定很多,为什么?现在世间众生有难,佛菩萨慈悲心特别恳切,一定很多,他不曝露身分我们不认识。中国古籍里面所记载暴露身分的人不多,几个大家比较都知道,我们晓得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贤化身来的;阿弥陀佛再来,我们晓得永明延寿,这是我们净土宗第六代的祖师,阿弥陀佛再来;丰干和尚,这是当年国清寺,这是阿弥陀佛再来。释迦牟尼佛再来,听说《传记》里面记载智者大师是释迦牟尼佛化身再来;阿弥陀佛还有善导大师也是,这是净土宗第二代祖师。近代我们知道,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再来;宋朝时代,南朝的时候布袋和尚是弥勒菩萨再来,这是现在大家熟知的几个人,身分暴露;身分不暴露的人多,太多太多了。世尊做一个榜样,佛再来也是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示现什么身,“随其根性而度脱之”,这一句话对我们来讲非常非常重要。教化众生是很活泼的,不是一个死呆板的方法,一定要懂得应机说法,随其根性而度脱之,这个法多活泼!再看底下经文:  
  【地藏,吾今殷勤以天人众,付嘱于汝。】  
  再叫著,特别说“殷勤”,语气一次比一次重,一遍比一遍恳切,将六道这些苦难的众生,付托给你。你以你的智慧、以你的慈悲、以你的神力,一定去帮助这些人。  
  【未来之世。】  
  “未来”是指世尊灭度以后,我们现在就是他称的未来之世。  
  【若有天人,及善男子、善女人。】  
  我们晓得天人是善,禀十善业而生天,所以天人是善多恶少,愈往上面去愈善。欲界天还有一些恶念,到色界天禅定功夫深,恶欲的念头完全被降伏住。以及世间“善男子、善女人”,‘善’的标准很低,不高。下面说:  
  【于佛法中,种少善根,一毛一尘,一沙一渧。】  
  此地的善男子、善女人,跟前面所讲的善男子、善女人标准不相同,这是我们读这个经文,每一段经文里头的意思它标准不一样,这个地方的标准最低;在佛法当中种少善根,极少的善根。底下是比喻,“一毛”,毛是我们汗毛,正报里头最小,“一尘”,依报里头一粒微尘,一粒沙,“一渧”是一滴水,都是形容少。也就是说即使是在佛法当中,种这么少的善根,你也不能够遗弃他们,这是佛嘱咐地藏菩萨,我们深深相信地藏菩萨,决定是依教奉行,决定不会背弃世尊的付嘱。于是我们得大安慰,我们虽然善根不多,但是此地说一毛一尘、一沙一渧我们有,这一点都不假。我们在道场一称佛名,低头一拜,那就是种善根,地藏菩萨哪有不照顾的道理?地藏菩萨没有办法照顾,那就是我们遇恶缘又念念增长,这就没有法子;这是地藏菩萨无法照顾,地藏菩萨也会感觉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不听教诲。如果我们从这一点点善根能够念念增长,一定得菩萨护念,一定得菩萨加持,我们读诵研经会开悟,我们念佛功夫会得力,我们断恶不会感觉得很困难,都是佛菩萨加持我们。我们修善能生欢喜心,这些我们细细想想,何尝不是世尊在天宫对地藏菩萨的嘱咐?  
  佛灭度之后,地藏是代佛,佛灭度之后正法、像法、末法,在这三个法运时期他是代理佛,将来世尊法运在世间消失,一万二千年过去之后消失了,一直到弥勒菩萨下生示现成佛之前,这个时间很长,以我们世间来计算五十多亿年,众生很苦世间没有佛法,都要仰赖地藏菩萨来帮助,要靠地藏菩萨来教化,这是世尊在这个法会上对地藏菩萨的付托。地藏菩萨承担这个使命,一切诸佛菩萨都来协助地藏菩萨,都来帮助他,成就度众生这一桩好事,为什么诸佛如来、诸大菩萨都来协助地藏菩萨?因为诸佛菩萨对度化众生是共同的弘愿,任何一个人来主导,他们都非常乐意的来配合,决定没有嫉妒障碍,只有全心全力来成就,世法里头还常说成人之美,何况这桩事情就是诸佛菩萨本分的事情,哪有不尽心尽力去协助的道理?  
  凡夫知见不一样,凡夫是‘这是他做的,与我不相干’,这凡夫知见。我们要问他做这桩事情,是不是利益社会、利益众生?我们今天要做的是不是也是利益社会、利益众生?如果目的既然相同,那有什么分别?何必在这里分自分他,分自分他障碍事业。如果要晓得这桩事情是共同的愿望、共同的事业,自他就不二,他做跟自己做是一样,实在说他做,我们自己更应当欢喜,有人在做我们自己省心省力,我们从旁全心全力协助,就是圆满功德。所以诸佛菩萨的想法,跟凡夫的想法不一样,凡夫的想法:这个事情一定要属于我的,才肯认真去做,不是属于我的,那种热诚就减退。虽然佛教导我们随喜功德,随喜总不是圆满,这是凡夫错误的思想、错误观念,障碍了自己积功累德的机缘;不知道他的成就,就是自己圆满的成就,所以总是不能够尽心尽力去随喜。  
  归结到根源还是智慧不开,没有了解事实真相,所以还有分自分他,分自分他就是妄想、分别、执著没有能放下,这是造成积功累德修学上的重大障碍。正因为如此,所以诸佛菩萨极力的劝导我们要读诵大乘,道理在此地,教导我们要亲近善知识。善知识在哪里?大乘经教就是善知识,古来祖师大德这些注解就是善知识,我们常常读诵,时时体会,依教奉行,这是真正亲近佛菩萨,亲近善知识。现前知识之中,这个知识正如古德在注解里面所讲,‘知’是我们知道有这个人,闻名,闻名还没有见面叫知;‘识’是我认识他,曾经见过面,这叫识。凡是知与识,当然都是我们自己对他很羡慕、很尊敬的这些人,他有值得我们尊敬羡慕之处;在佛法里面这属于道业,他的道德学问,决不是他的财富、他的地位,不是这些,我们所羡慕的是道德学问。现前知识当中,他的德学与佛法相应,我们可以跟他学,如果他的德学跟经典所讲的不相应,我们对他应当是敬而远之。‘敬而远之’是我们尊敬他,远是不向他学习,不跟他学习,这叫远;不是有意躲得远远的,那就错了,那就没有敬意;不跟他学习,这是我们正确做人求学的态度。我们再接著看底下一段: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天若人,随业报应,落在恶趣。】  
  注解里面一开端引经上一首偈,这首偈也是大家所熟知,‘经云,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这是佛说的。这话是真话,‘假使百千劫’,是真的,不是假设的。所造的业,业习种子落在阿赖耶识之中,阿赖耶是个仓库,藏在这个里面永远不会失掉,永远不会变质,这个事情很麻烦很麻烦,这是因,业因;遇到缘它就起现行,现行就是果报,这个果报你决定要受。由此可知,一个人如果他没有能力脱离六道轮回,他无量劫前所造的善恶业因,纵然过无量亿劫,遇到缘还是要受报,这正是所谓‘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谁定?自己定,不是别人定,是自己造作的因,现在要受果报,这是真理,是事实真相。迷惑人敢造业,糊涂,觉悟的菩萨决定不敢造业,所以经上说‘众生畏果,菩萨畏因’,菩萨是觉悟的人,众生迷惑,造作的时候懵懵懂懂,到受报的时候害怕,那个怕来不及,没用处。菩萨觉悟,所以对于起心动念他很慎重、很谨慎,于一切人事物决定不起一个恶念,为什么?他知道起一个恶念,阿赖耶识里种一个恶的种子,将来以后会有恶报现前,为什么去干这种事情?所以决定不会起一个恶念。  
  纵然旧有的恶习气遇缘起现行,诸位要晓得,我们一个恶念起来,也是恶习种子起现行,这时候觉悟的人,这一念才起来立刻就把它控制住压下去,念佛人是一句佛号把它压下去,这就是功夫。所以要晓得阿赖耶识这些业习种子,时时刻刻起现行,晚上作梦也是起现行,它要不起现行,怎么会有梦中的境界?梦中境界都是业习种子起现行。所以会用功的人,就在这个地方下功夫,用一句佛号、一句菩萨名号,把这个念头换过来,为什么叫你常常念佛,多念佛?你念佛阿赖耶识里落的是佛的种子。阿赖耶识含藏的种子无量无边,所以变现出虚空法界,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业习种子的现行,你怎么能怪外头的境界?外面所有一切境界,顺境也好、逆境也好都是自己种习现行,愚人不了解事实真相,所以才在境界里面生妄想、分别、执著,起心动念;觉悟的人了解境界现象,知道它是一回什么事情,顺境也好、恶境也好统统是自己阿赖耶识里面,业习种子变现出来,所以他在顺境里面也不起心动念,逆境里头也不起心动念,泰然处之,这叫真修行。  
  在一切境缘当中,永远保持清净、平等、觉,真功夫、真修行。清净平等就是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觉就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不糊涂,对于所有的现象,它的理事性相、业因果报,没有一样不清楚,没有一样不明白,这是正觉,所以《无量寿经》经题上‘清净、平等、觉’,这五个字说尽了。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能够与这五个字相应,你就过的是佛菩萨的生活,也就是经上讲‘住真实慧’,你一切所作所为都是利益一切众生,经上所讲的‘惠以真实利益’,这才是佛在经上常常教我们的积功累德。可见得积功累德,若不是自己住真实慧,惠以众生真实之利,那这一句话有名无实,真正落实我们晓得应当怎么作法。  
  我们看看这个世间就是佛在经上所讲,经里面讲“未来世中”,是指佛灭度以后;“若天若人”,这是讲六道里面一切众生;“随业报应”,实在讲六道众生到底是怎么回事情?这四个字也就说清楚。我们到这个世间来,这一生来作人,我们作人来干什么?‘随业报应’,过去生中要做的善,你来享受善报,过去生中造的恶,你在这里接受恶报,所以佛讲‘人身酬业’,这四个字也就是把人生做了一个总结语。人生到这个世间来干什么?是来酬偿你业报,你来干这个;六道众生没有一个是例外,你都是来酬偿你自己的业报。可是我们迷惑,在酬偿业报的时候,又继续不断在造业,这个事情麻烦,这真是因果循环,没完没了,这个麻烦大了,所以在六道轮回永远没有出离的时候。轮回的现象非常精微细密,绝对不是说我们这个人,过了几十年死了之后,再到哪一道轮回,这个相太粗,极其细微的相在哪里?念头,你从起心动念里面觉察到轮回真相,你才恍然大悟。我们的轮回念念在轮回,念念是因果的循环、因果的转变、因果的相续,这就是轮回的真相,所以它在念念之间。  
  因为恶的念头多,恶的行为多,“落在恶趣”,‘恶趣’是指三恶道。天台大师告诉我们,他讲十法界每一法界里头都具足十法界,所以称为百界。我们根据这个原理,就知道六道里头每一道都具足六道,你仔细观察,人道里有人道里面的天道,有人道里面的修罗道,有人道里面的畜生道,有人道里面的饿鬼道、地狱道。我们都是得人身,这人道,在相宗里面讲这是引业,引导我们到这一道来投生,我们都得的是人身。我们所享受的环境六道不同,有人享受天道的生活,福报大,有人过的是非常苦的生活,地狱的境界,同样是人身,这叫满业,满业是善恶果报。所以业分两种,一种是引导你到哪一道去受生,另一种是你受生之后你的受用。天台大师讲十法界,讲十界范围就更广,人道里有佛道,人中之佛,人中的菩萨,人中的声闻、缘觉,再加上这四种那就是十法界。每一界都具足十如是,《法华经》上所说,每一界里头具足十法界,这是一百法界,每一法界里面具十如是,就是千如。  
  智者大师读《法华经》,把《法华经》上这一段的经文展开,让我们看到事实真相,智者给我们开这个例子,好像数学上一个公式一样,你套著这个例子再一开演,你就看到法界的真相,重重无尽,《华严》里面跟我们说的。百界,每一界里头再开百界,这就是亿法界,然后再一界里面又具足一法界,重重无尽,大乘经上常常用大梵天王的罗网来做比喻,也是说明这一个事实的真相。然后我们才能够稍稍体会到,诸佛菩萨的智慧,诸佛菩萨观察,我们对于事实真相能看到几分,他们看得多么透彻。我们如果在人间,在人间里面看到人间有六道,你的眼光算不错,你透了一层。可是任何一法其深无底,其广无边,你看得愈深愈广,显示出你的智慧深广,智慧深广无尽,法界理事无尽,我们从这个地方才能稍稍体会,诸佛菩萨无尽的智慧,观察到法界无限的深广。我们学佛要学的是什么?恢复自己的智慧德能。  
  法界里面真正契入之后,无所谓真妄,无所谓空有,无所谓来去,也无所谓隐显,那是你真正契入。没有契入可以有这些说法,这些说法总归结,就是今天科学家所讲相对论,你没有契入是相对的,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这个世间是相对的。入进去之后就无所谓相对,相对的理念就没有,消失,相对的事相当然更不存在,这是佛法修学终极的目标,是我们发心学佛希求的一个结果。这时候才将虚空法界一切问题都总解决,在佛法里面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自性智慧德能圆圆满满的恢复,圆满的现前再没有一丝毫欠缺,这是入这个境界。下面经文是世尊嘱咐地藏菩萨,要以他的智慧神力去方便救护,这显示诸佛菩萨对一切众生爱护关怀,这个恩德永远是无尽的。好,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这个经明天可以讲圆满,明天把它讲圆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24 12:21 AM , Processed in 0.03079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