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6|回复: 0

[转贴] 家得宝这笔50亿美元的收购堪称明智并购的典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7-8 08: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家得宝这笔50亿美元的收购堪称明智并购的典范

 Phil Wahba 财富FORTUNE
 2025年07月07日 08:01
0.jpg
家得宝(Home Depot)首席执行官泰德·德克尔(Ted Decker)已任职三年,希望延续这家零售商的成功——前两任首席执行官已带领公司创下辉煌业绩。


家得宝(Home Depot)首席执行官泰德·德克尔(Ted Decker)已任职三年,希望延续这家零售商的成功——前两任首席执行官已带领公司创下辉煌业绩。


上周早些时候,家得宝宣布其旗下一家子公司将以约43亿美元收购建筑材料分销商GMS。家得宝在这场竞购战中胜出,此举充分表明,在自助装修市场面临严峻挑战之际,这家家居装修连锁巨头正全力以赴争夺专业承包商市场。


GMS,全称为Gypsum Management and Supply,总部位于佐治亚州塔克市,绝非最引人注目的收购目标。然而,它拥有由约320个分销中心组成的庞大网络,供应石膏墙板、天花板、钢结构框架及其他建筑材料。此外,GMS还运营着约100个面向住宅及商业合同客户的工具销售、租赁及服务中心,这些正是家得宝觊觎的业务。


此次交易是在家得宝去年以180亿美元收购SRS Distribution(实际收购GMS的主体)之后达成的。这是该公司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笔收购,旨在助力家得宝在规模庞大的专业承包商细分市场中赢得更大份额。这些客户过去很少光顾家得宝和劳氏(Lowe’s),更倾向于与专门服务专业人士的家居装修零售商合作。


科文公司(Cowen)分析师马克斯·拉克伦科(Max Rakhlenko)在一份研究报告中写道,通过收购GMS,SRS将在面向专业客户的户外(屋顶、泳池、庭院)和室内(石膏墙板、钢结构框架、天花板)供应商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拉克伦科对这笔交易给予了高度评价,称其“将使SRS拓展至更多垂直领域,提升市场份额,整合行业资源,并显著扩大家得宝的供应链与分销网络”。


尽管市场对家得宝收购GMS的消息既未表现出兴奋,也未感到担忧(消息公布当天,其股价持平),但这两项交易共同表明,家得宝正在战略层面进行重大且经过审慎考量的调整。家得宝素来被公认为是过去20年最成功的零售商之一,它巧妙利用了火热的房地产市场——这一市场促使更多人翻新自家房屋。但如今,家得宝认为,未来的强劲增长不能仅依赖2000家大型门店所服务的那些进行相对简单家居项目的客户。相反,它希望在专业人士为更复杂项目(如泳池安装、屋顶维修)下达的大额订单中分得一杯羹。在本财年第一季度,家得宝美国地区开业至少一年的门店销售额仅增长0.2%,这凸显了更新战略的必要性。


“拓展专业客户业务是我们增长战略的关键部分。”家得宝美国门店与运营高级执行副总裁安-玛丽·坎贝尔(Ann-Marie Campbell)在2月对华尔街分析师表示。这也是任职三年的首席执行官泰德·德克尔,在竭力延续该零售商前两任首席执行官任内取得的巨大成功时,所依托的核心战略。


这些交易提醒人们,家得宝在并购战略方面向来深思熟虑。大约20年前,家得宝的并购重点是收购品牌以丰富店内商品种类;到了2010年代,它转而投入资源提升电商实力与物流能力,并为门店配备支持线上销售的设施;近期,其重心转向为智能家居产品等增长领域实现商品种类的现代化升级。


这种并购策略为这家以严谨著称的零售商带来了丰厚回报,也使其在销售增长方面长期领先于主要竞争对手劳氏:去年,家得宝年销售额突破1595亿美元,几乎是十年前的两倍。


在零售和消费品领域,许多并购交易非但未能推动企业实现转型,反而导致巨额资产减记,因此家得宝的并购策略令人耳目一新。


劳氏曾耗时数年收购加拿大零售商Rona,以求在北美北部市场站稳脚跟,却在两年前将其出售,为此蒙受了约20亿美元的损失;泰佩思琦(Tapestry)2017年收购凯特·丝蓓(Kate Spade),该品牌上季度销售额下滑13%,已多次引发资产减记;卡普里控股有限公司(Capri Holdings)近期出售范思哲(Versace)时亦蒙受重大损失;沃博联(Walgreens Boots Alliance)几年前收购2000家来德爱(Rite Aid)门店,最终被证明是巨额资金浪费;今年早些时候,可口可乐(Coca-Cola)因BodyArmor运动饮料销量不佳,对其进行了7.6亿美元的资产减记;美元树(Dollar Tree)也宣布将以巨额亏损价格出售旗下Family Dollar子公司。


类似案例不胜枚举。约70%的并购交易最终以失败告终。其中不少交易仿佛是品牌为求增长而孤注一掷的“绝望一搏”,或是为了击垮竞争对手,亦或单纯源于企业高估了自身盘活另一家公司的能力。诚然,人们担心并购周期可能会在短期内对家得宝的利润率形成挤压。但从长期来看,其审慎周全的并购策略已取得显著成效,应成为大型企业开展并购交易的典范。 (财富中文网)


译者:中慧言-王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7-9 09:34 AM , Processed in 0.04648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