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凌晨,
以色列对伊朗发动空袭,
伊朗随后反击。
6月24日停火协议生效后,
未来局势仍不明朗。
据外交部6月23日发布会称,
在这场冲突中,
3125名中国公民已从伊朗安全撤离。
撤离过程中,
中国人在伊朗上演“逃离德黑兰”的真实剧情。
此次冲突持续了12天,
共造成双方638人死亡,近5000人受伤。
一条对话了两位在此次事件中
从德黑兰回国的中国人,
聊了聊他们逃离德黑兰的过程、感受和近况。
短短几天里,
他们听着炮火在耳边爆炸,
看见喷火的导弹在眼前飞过,
听见身边真实的人不断去世的消息,
经历了恐惧、焦虑、迷茫、伤感等情绪,
最终平安回国。
在分别和逃离的路上,
他们发现和平的可贵。
以下是他们的自述。
编辑:陈玖阳
责编:陈子文
伊十八,25岁,天津人,
某国企员工,外派伊朗两个月
其实袭击发生之前,看到6月11日美国撤离驻中东部分人员的新闻时,我就有了些预感,但没想到这么快,我预判的是6月15日美伊第六轮核问题谈判后,谈判失败的情况下才可能会有冲突。
6月12号到13日凌晨以色列空袭伊朗的时候,听到爆炸声还以为是打雷声,就睡着了。第二天早上醒来,就收到了家人、朋友、同事各方的消息。我第一反应是我先去吃饭,再和各方了解分析情况。
我问了老伊朗华人,他们表现地云淡风轻,觉得这就是常规的军事摩擦。伊朗人也这么反应,甚至有人说,“让我看看今天发生了哪些有意思的事了”。
虽然他们这么说,我还是提前做了些准备,伊朗在6月13日关闭了领空,我定了未来几天马汉航空回国的机票,只要伊朗开放领空,飞机能飞我就走(但机场后来没有解封)。下午我去酒店附近勘测了下地形,我住的地方离各国大使馆都很近,应该不是军事目标,我也暂时放心了。
13号当晚,我在露天咖啡店,突然听到炮响声,看到天空中有很多爆炸,随后大约10台防御无人机在我所在的楼旁起飞,在空中拦截爆炸,天空不间断闪着橘色的光。我害怕地心跳加快,和中国朋友结了账就赶紧回家了。
无人机在空中拦截爆炸
随后天空就不停飞无人机和发生爆炸,一小时发生一次,单次持续半小时,一直持续到凌晨四五点。刚开始时中国人在拍爆炸的视频,伊朗人在炮响的时候还会吓唬我们玩,但后来伊朗人也觉得不对劲了,觉得爆炸太频繁了不正常,说“这还让不让人睡觉了”。
我当晚回家睡觉前穿戴整齐,把鞋放在床边,做好随时能跑的准备。还整理了个逃生包,里面放了能御寒的衣服,充电的东西,食物、水和药。
我没拿几万块的西装皮鞋和电脑,逃难的时候不实用。但我带了本《罪与罚》,手机没电的时候我能看书,再不济它也能烤火御寒。我还问ChatGPT,“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是我,你会怎么做?”它让我发生爆炸的时候离厕所近点,有水源也更安全。
我太累太困了,安慰自己外面的爆炸响声是中国新年时放的烟花爆竹声,才能睡着。我告诉自己,可以焦虑,但不能内耗,得好好吃饭睡觉,不去想那些把握不了的事。我想这可能是作为普通人我能做的全部了。
14号早上醒来,看到新闻有向好的趋势,以色列邻国也开放领空了,我心情很好,下午还看了场中超。但下午的新闻双方战火加剧了,晚上又开始像昨晚一样狂轰乱炸,华人群里大家发了很多伊朗油库被炸后火光熊熊的视频。
我听了个播客,里面分析的伊以局势并不算乐观,听完我就下定决心要尽快走。我很感谢我的一些朋友,他们在通过陆路免签进入亚美尼亚后,发消息告诉我这条路能走,还留了司机的联系方式。
逃离德黑兰时乘坐的车
当晚我召集了10个朋友一起走。有人想从土耳其走陆路,但我和他们分析去亚美尼亚更近更省事,16号还有一班飞机能飞乌鲁木齐,他们觉得我的规划更合理。于是我们立即开始找车,用了很多方式找司机,让伊朗客户介绍司机,也打了朋友留下的司机电话,很多司机都没接电话,还有司机说来但最终没来。终于大家在15号中午凑了4辆轿车,带了很多行李,后备箱和车顶都塞满了行李。
我找的司机60岁了,退休前在伊朗海关工作,受教育水平很高,会说英语,算是伊朗的中产。但因为伊朗经济不稳定,有严重的通货膨胀问题,他在这种危险的时刻仍要频繁地开车往返边境来赚外快。
带他们逃离德黑兰的伊朗司机
我们走时车费只比平时翻了一倍,车开出德黑兰只花了一个小时。但因为15日德黑兰、伊朗中部和南部遭袭,伊朗电视台被炸等等消息,比我们晚走几个小时的车费就翻了10倍,光开车出德黑兰就需要5个小时以上了。
逃离沿途有很多冒黑烟的地方
我们在路上看到了很多冒黑烟的场景,到边境大概开了12个小时,比平时多了两小时,多出来的时间全花在加油上了。由于伊朗油库被炸,资源短缺,每辆车只能加15升油,我们一路加了四五回油,我想贿赂下加油站工作人员多给点,被严词拒绝了。我们和货车司机们说在逃难,才借到一点油。路上加油休息的时候,很多伊朗人和我们打招呼,小孩好奇地围上来看我们,伊朗人还是很淳朴友善的。
离开德黑兰之后,这一路上很安静祥和,我甚至开始欣赏伊朗的美景。路上还放了鲍勃·迪伦的《答案在风中飘》,听到 “炮弹要飞多少次,才能将其永远禁止?”(How many times must the cannon balls fly Before they're forever banned?)的歌词时,我觉得很应景。
逃离路上的风景
快到边境时经过个检查站,边陲警察发现我们很紧张,一直在安抚我们。他们很少见到中国人,对我们有很多好奇,会问我们“在伊朗玩得开心吗?”还会和我们合影。他们说,“因为我们是朋友,我们会帮助所有的中国人”。临行前还送了我们两朵玫瑰花,一朵粉色的,一朵白色的。
我对此有很多感慨。战争开始三天了,这个小镇上的人还没听过导弹爆炸声,还没看到战火,过着平静祥和的日子,战争对于他们而言是个很飘渺的东西。然而某天某个政客的一个决定,就像蝴蝶效应里蝴蝶扇动翅膀带来的微风,越扇越大,直至变成龙卷风,某一天他们会不会也从这种平静祥和的状态,变成面对战火的紧张恐惧的状态,甚至会因为战争不得不上战场,和没见过面的以色列人厮杀……没人知道未来。
离开检查站后还有两小时路程到亚美尼亚,山里的天空布满星星,漂亮又迷人。我探出头看了一眼,但又担心危险,立马把头缩了回去,我想和星空比,这战争实在是不合时宜。
16号凌晨两点到了亚美尼亚之后,去首都的7个小时出租车价格已经涨了将近五倍。我们在杂货店买了火腿肠充饥,路边老奶奶还为我们推荐啤酒,整体是非常悠闲的氛围。
到达亚美尼亚后吃到的猪肉肠
离开伊朗这个禁猪肉、禁啤酒的战争中国家后,我们终于在此刻放松了下来,有了劫后余生的感觉。我安稳地睡了一觉,晚上吃了顿好的,开了瓶700块的红酒,酒足饭饱就去赶当晚回国的飞机了。
17号回到家后,父母也终于安心了。在逃难的路上,他们非常担心我,频繁问我“到哪了?还好吗?遇见困难没事吧?”。但他们也不敢表露太多焦虑情绪,只是不断告诉我“爸爸妈妈永远站在你身后支持你”,我能明白他们含蓄的爱的表达。
回国之后我请了年假,陪伴着父母,参加未婚妻的毕业典礼,休息了下,旅游了几天。但我同时也在处理着工作,我和同事、下属说:“当下最重要的目标就是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回国了当月工资照发。”伊朗的同事也在等我的决策,来确认下一步的行动,我将会在本周重返深圳的办公室,随后看伊朗领空情况,7月可能会先回迪拜处理业务。
回国后,伊朗朋友也发给我一些战争的视频。视频里天上的炸弹和流星雨一样多,随着炸弹在他旁边掉落,开始有爆炸的响声,他的呼吸越来越急促,旁边小孩哭喊着叫妈妈,视频到这里就结束了。我想可能当人到有危险的那刻,最后一句话就是妈妈。对于普通人来说,战争中最不能失去的是妈妈,是亲人。
回国之后感觉这个世界的版本差异太大了,和平是很多代人共同奋斗才能实现的目标。我现在的想法就是珍惜和平,有时间的话多陪陪家人和未婚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