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一名马拉松私兔需要什么门槛?
私兔,也可以称为「私人陪跑员」,或者「私人配速员」,通常指在马拉松比赛中给参赛者提供一对一私人陪跑服务的人,包括但不限于为客户控速、破风,给客户取水、递能量胶、拍摄,以及在客户跑不动的时候为其加油鼓劲儿。因此,也有人称私兔是「马拉松保姆」。
这是个相对新兴的行业,它的准入门槛也没有标准——甚至只要你比另一个人更擅长跑步,那么理论上,你就可以降低速度,带着他(她)跑完比赛。现如今,随着马拉松运动的发展,国内的私兔服务,正变得越来越精英化和体系化。
前不久,「马拉松职业私兔最高月入四万」的话题登上热搜。在我们的实际调查中,部分大型马拉松赛事中,职业私兔的单场最高报价达到了1万元。
在这背后,亦是跑马人群「速度内卷」的驱动。因为很多时候,在私兔的带领下,跑者的确跑出了更好的成绩。相关数据显示,国内马拉松成绩突破3小时的跑者,近两年已出现井喷式的发展,2023年只有11897人「破3」,如今已经接近2万人。而当越来越多的业余跑者重视最终成绩,当马拉松逐渐成为一种时常要花数千元才能参加的比赛时,面对最终的成绩和胜负,人们跑步的初心会被改变吗?
情绪价值
跑到第18公里的时候,「麻辣兔头」一边维持步频,一边给身边的男生唱起了歌。
跟过去她一个人参加马拉松比赛不同,这次她的身份有些特别,她是这名男生花1000元请来的「私兔」。不同的私兔,通常有不同的陪跑风格,而「麻辣兔头」主打一个情绪价值拉满,「毕竟老板付了钱,所以我得对得起这份钱,不光要带他取得个人最好成绩,情绪价值也得到位。」
这是在今年4月20日的北京亦庄的半程马拉松赛场上。在现场,你在人群中能很容易认出「麻辣兔头」,她头戴一对兔耳朵,身披一条写着「老板加油」的粉色绶带,为了跟官方的配速员加以区别,绶带背面还特意写着「付费私兔,请勿跟随」,主打一个醒目和专属。身旁的男生属于新手跑者,这次参加亦庄半马,男生最大的心愿就是跑出一个好成绩,虽然不求跑进2小时,但也不能太慢,因此才想到找私兔带着跑。对于总长度21.0975公里的半程马拉松来说,跑过18公里之后很多人会进入「撞墙期」(身体能量基本耗尽),通常也是一个人相当疲劳甚至想放弃之时。不过,在「麻辣兔头」一声声的「老板加油」里,以及「随风奔跑自由是方向」的歌声中,男生最后反倒是越跑越快了。
当私兔时的「麻辣兔头」,头戴兔耳朵,身上绶带写着「老板加油」。
像这样,在私兔所能提供的各种各样的陪跑服务中,「情绪价值服务」是比较特别的一种,它很难量化,因人而异,但又不容忽视。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作为极限运动,跑马拉松的确太容易中途放弃了。广东到今天跑步已经有13个年头了,如今,在业余跑者里,他已经是全马能跑到2小时40分左右的「大神」,但在2021年之前,他还一直有一个「魔咒」,好像无论如何都难以跑进3个半小时。身边的跑友也都觉得纳闷,觉得以广东的水平,早就应该跑进3个半小时了,但真正的原因只有他自己知道。
「我的速度很快,跑前半程的时候,我的速度都远远超过3个半小时的配速,但是每次到30公里之后,我一定会走路,要么是跑累了,要么是天气太热,要么脚有一点抽筋,我就都会不想跑了,会自己放弃了成绩。」就这样,到了最后几公里,他就会很不甘心地走一段,再跑一段,直到终点。
转机就发生在跟着私兔跑了一次之后。也是那一次,让他意识到了情绪价值对于跑者的重要性。当时,他与跑团的几个朋友商量好,两个实力强的做私兔,然后带着他和另一名女生跑,目标是跑进3个半小时。
前半段都很顺利,但是当跑到30公里的时候,广东再一次出现了放弃的想法。他跟身边的跑友说,「我累了,你们3个跑吧,我能不能退一下?」结果,两名私兔一直在劝他再坚持坚持,加上身边的女孩也说,「广东你要是下了,那我也不跑了。」
当时他一下子觉得责任巨大。尤其在跑马拉松到最累的时候,旁边的人一旦放弃,也会减弱身边人的意志。「我自己不要成绩了不要紧,但我不想因为我影响别人的成绩,所以我当时决定硬挺着,挺到我一步都跑不了的时候,我才放弃。」
结果,他第一次完成了一场「一步也没走」的全马比赛。
「破风」
而对一名合格的马拉松私兔来说,不光要能提供情绪价值,更主要或者说更基础的,是要能稳定地跑步。
赵亮是一名最好成绩跑到2小时45分的马拉松爱好者,作为私人陪跑员,他还曾接受过央视的采访。对于配速,跑马的次数多了,他说自己已经几乎形成了一种肌肉记忆。
赵亮曾作为私兔接受央视的采访。
「对于长跑来说,相比于忽快忽慢,人在匀速的时候跑起来是最轻松的,所以作为私兔,只要你的速度稳了,那么跟在你后面奔跑的客户的速度也是稳定的,这样最省力。」赵亮说。
他第一次当私兔带朋友跑,是参加江西南昌安义县的半马。「那次比赛后半程的赛道是很艰难的,前面10公里都很平坦,但后面连续有五个大坡,每个坡的爬升高度至少都有几十米,而在马拉松里,凡是遇到有坡度的比赛,许多人都是望而生畏的。」
而这些大坡出现的位置,恰恰是赛道上每个人越跑越没有力气的后半程。所以,他这次要想带朋友取得好的成绩,就必须稳定地控制速度,「在前面能快的时候要慢下来,后面才有力气。」
当时,朋友跑到其中一个大坡的时候说「跑不动了」,赵亮告诉他,「你跟着我的节奏来,调整呼吸,忘记你在爬坡,忘记后面还有多少公里,只需要保持专注,跟着我就可以。」
朋友最后坚持了下来,全程配速也没怎么掉,一直到两人冲过终点。那一次朋友很开心,赵亮也第一次感受到私兔的成就感,「感觉帮他取得了最好成绩,比我自己取得最好成绩都高兴。」
相比半马,全马对于体能、耐力、意志力和速度分配要求更高。某种意义上,这堪称是一场分秒必争的极限运动。
对跑者们来说,这像是一道简单的数学题,用自己想达到的时间成绩,除以全马的总长度42.195公里,就会得到需要奔跑的平均速度。也就是说,如果一名跑者希望在3小时内跑完全马,至少要保持每公里4分15秒的平均速度。
但有些时候,哪怕是平均速度保持在每公里4分15秒,完赛时常常也会超3小时,因为一开始的时候人多,跑不开,路上有时候需要绕弯取水,又或者是人流太密集跑不开之类,「所以,我一般会用到每公里4分14秒或者4分13秒的速度,这样更保险。」赵亮说,他如今甚至已经可以在不看手表的情况下,把自己的速度控制在「上下浮动不会超过2秒」的节奏上。
「用这种匀速带客户,客户跑起来是最舒服的。」赵亮说。
有时候,作为私兔,甚至还需要帮助客户快速进行配速计算。「比如说有一次,客户在半路上停了1分40秒去上厕所,而后半程还剩15公里,所以要想保持原来的目标,后面就需要把这耽误的时间平均分配,也就是说,在接下来的路程上,我们每公里配速平均至少要提高个7秒左右,才能把这时间补回来。」
还有许多人认为,在前方奔跑的私兔,除了带来稳定的奔跑速度外,还可以帮对成绩有更高要求的客户减少奔跑时承受的空气阻力。在跑友圈里,许多人将这称为「破风」。
在跑步相关的空气动力学上,破风的确有科学依据。在2019年,著名马拉松运动员基普乔格就在奥地利维也纳举行的INEOS159挑战赛中,以1小时59分40秒的成绩,成功完成了马拉松跑进2小时的挑战。尽管这并非一场正式的马拉松比赛,但基普乔格依旧作为首个马拉松跑进2小时的人类,而被世界所记住。
而他取得的这个成绩,也与破风有关。在这场比赛中,基普乔格一人使用了多达41名私人领跑员(即私兔),这些私兔在跑步中采用了一种能够最大限度减少空气阻力的队形,最后记录才得以打破。相关的研究显示,这些私兔组成的队形,为其减少了约一半以上的空气阻力。
这也是私兔这个行业能快速得到人们认可的一个原因。许多人会说,「就连基普乔格跑步都会用私兔,那我为什么不能用?」
某种程度上,这也说明跑马拉松时,人们不仅需要与疲劳和放弃的念头作斗争,还需要时刻与空气阻力作斗争。不过,要实现基普乔格当时的破风队形,每一波次需要7名私兔,而如今绝大多数时候,人们请来的私兔通常只是一人,所以在现实中,这对减弱空气阻力的影响有限。
但另一方面,这种「风」更多的时候具有一种象征意义,它作为一种阻力,存在于跑步者的心里。
对广东来说,这种破风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上的支撑。「我前面有人带的话,就不用动脑子了,我就一直盯着他,盯着他的头也好,低头看他的脚也好,我就一直看着他跑,相当于自己是机械式的,只要迈腿摆臂就行了。」在这个过程中,他既不用思考配速,也不用思考补给,可以把所有的心力都专注在跑步这一件事上。
基普乔格和他的私兔们。
「破3」
对于有着15年跑步习惯的广东来说,「私兔」的叫法,是最近几年才开始出现的。
「2019年之前,我对跑步更多是爱好,抱着玩儿的心态,能组成『跑步搭子』、『跑团』,大家一起跑,有个鼓励和促进,心情也愉悦,那时也没那么多人执迷于成绩。」广东说。
从疫情结束后算起,这几年能明显感觉到跑步的人更多了,最直观的表现就是,马拉松赛事变多了,各省各地市甚至各区县,都有全马或半马比赛。参数人数也指数级地增长,到后来,主要城市的赛事里,很多人中签都成了难事。
马拉松突然间成了潮流甚至文化,它成了身体健康的代名词,所带动的周边经济也非常显著,交通、餐饮、住宿、旅游、运动装备、文创用品等等。人多了,赛道就开始「卷」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成绩,私兔也多了起来。
来自青海的吕福兴曾多次担任私兔,跑步时,别人喜欢叫他阿福。他也感受到,国内的马拉松氛围正在爆炸式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舍得花钱在这项运动中。「这些人大部分都是中年人,年轻人哪有这么多钱?跑马这项运动,一个是要有时间,另一个就是得有钱,因为像办比赛的话,几万人在一个城市,有的时候还订不上酒店,只能高价去订,再加上私兔等等开销,确实需要一定经济基础的人才能承受。」
对于大部分请私兔陪跑的人来说,他们的主要目的基本都是想跑出PB(个人最好成绩)。
如今,在大众跑者里,「破3」成了一条分界线,指的是全马跑进3小时以内的跑者。而这群人也被称为「破3跑者」。2024年中国田径协会的数据显示,全年累计举办各级路跑赛事749场,总参与规模达704.86万人次,但其中全马的完赛人数只有34.54万人次,而真正能跑进3小时的人则更少,只有18015人,占比不到参赛者总量的千分之三。
破3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首先破3是实力的象征,标志着我们跑者具备了较高的竞技水平,现在各种跑团、跑步协会都很多,破3之后圈里人是很认可的。」
除此之外,破3也有实际的好处,「跑步达到一定水平,就可以带领别人,给别人当私兔。或者得到一些品牌赞助,比如短裤、跑鞋、袜子、帽子等等,这也是对跑者的一种认可和奖励。」
更重要的,是国内许多马拉松的参赛名额都需要抽签,但如果跑出了破3的成绩,许多比赛是可以直通的,也就是拥有直接参赛的资格。
这也使得破3与没破3之间,差距巨大,有人甚至称之为「天地之差」。「哪怕就是跑了3小时01秒,那也是没破3,尽管对于竞技水平来说区别不大,但实际表现上差很多。」
而要想快速提高成绩,请私兔陪跑是一个非常便捷的方法。
身为私兔的「麻辣兔头」,当她自己想跑成绩的时候,她也一样会找比自己实力强的私兔。在她看来,私兔提供的帮助非常直观,除了情绪价值和稳定的配速外,起码沿途不用再减速绕弯去补给站了。
有些时候,她自己一个人参加马拉松,遇到补给站,往往都聚集了不少人,这让她进退两难。「有些人会站在那喝水,你得避开这些人;还有些时候水站被大家围住,你要拿水还得拨开人群;要么就先不喝,到下一个水站再喝……无论哪种,都会打乱我跑步的节奏,很难受。」
节奏对跑马运动来说是重要的,「因为一旦降速了,再想去提,就需要调动很多身体的能量,还有意志力,就会很累。」
而有私兔陪跑,情况就完全不同,补给都可以由私兔去拿,客户就能保持跑步的节奏。
在广东自己成功破3之后,他也开始担任私兔,带着其他人破3,如今已经有过十多次私兔经历。
当私兔的广东(穿黄衣者),正在带朋友冲击破3成绩。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带人破3的私兔经历,是在今年的石家庄马拉松上。而他带的人,正好是之前带他跑进3个半小时的跑友,人称海爷。「海爷其实也有破3的实力,3小时01分、02分、03分都跑过了,但每次要么是跑不动降速了,要么是抽筋了,都差那么一点点。」
当时他还找了另一个中签的跑友小宋,三个人一起跑。他们从北京出发,开车去石家庄的路上还开玩笑,「因为跑完步当天再开车回北京很累,所以我开玩笑说,这次比赛谁要是没破3,就说明没使劲儿,这个人就负责开车回来。」
正式比赛的时候,广东跑在最前面负责破风,海爷紧随其后,小宋负责殿后,监督海爷不要掉队。跑起来之后,陆陆续续还有人跟着他们一起跑,成了一个十多人的小队。「每次快到补给站,我都是第一个冲进站,抓一把能量胶,给大伙儿一分,再拿两瓶水,大家互相传着喝一喝。」
「一般人跑到30公里的时候肯定会累,我当时还问感觉如何,结果海爷说状态很好,越跑越舒服。」到了最后10公里,海爷反而还提速了,「最快的时候速度从4分13秒提高到了4分钟,他越跑越兴奋。」
最后,三人一起手拉着手冲线。那一次三人都成功破3,成绩是2小时57分。
广东和两位跑友一起拿奖牌的合影。
赚钱与红线
如今,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跑马拉松的成本正越来越高。而如果再请私兔,成本会更高。
目前,国内并没有一套统一的私兔定价,在社交平台上可以看到,私兔报价从数百元到上万元不等,价格的差异,随客户对比赛成绩的要求,赛事的级别,陪跑服务的内容,私兔的个人能力和口碑,以及双方的关系而变化。比如客户要求全马破3,或者有全程拍摄的需求,价格还会更高。
私兔收费有不同形式,有的是包干制,一次性付私兔一笔钱,剩下的比如路费、食宿费、补给费,都交给私兔自己来解决;有的是报销制,由客户来承包食宿路费,除此之外,再付一笔佣金;还有的会谈好「额外奖励金」:比如一位私兔就遇到一个大气的甲方,双方约定,比预计时间每提前1分钟,私兔会收到200元的奖励。
目前,赵亮所采用的一般是包干制,而他带人跑一趟破3的比赛,收费大多在1千到3千元。他觉得这个收费并不高,「因为这几千块钱,有时候甚至无法覆盖我自己去其他城市跑比赛的路费。而且我主要也并不是为了赚钱,接客户主要还是看缘分。」
这种跑步爱好者看缘分的接单,更多是「兼职」,用他(她)们自己的话说是「赚报名费、路费、食宿费、补给费」,或者说「挣零花钱」。以赵亮为例,这两年,作为金融机构高管的他,一共有过十多次带客户陪跑的经历,以每场一两千的收费标准来算,加起来的收入也就是两三万元。
「麻辣兔头」在互联网公司工作,她也觉得当私兔是「挣辛苦钱」,「当私兔的时薪其实和本职工作差不多。」
近年来,职业私兔也越来越多。前一段时间,「马拉松私兔月入四万」的话题登上热搜。
职业私兔大多是体育从业者、半职业运动员,他们的收费会更高,单场马拉松陪跑的报价从几千到上万不等。
但在许多职业私兔看来,「月入四万」更多时候只是一个噱头,比较难实现。当私兔时最高报价在1万元的跑步教练张明觉得,如今大部分比赛的私兔,收费基本都是1千元到几千元不等,「除非是像北京、上海的这种金标比赛,我才会报价一万,而这一万也并不是只陪跑的费用,前期我还会给客户做一个月的训练计划,还包括赛后的恢复,这已经算是大客户了。」
「如果想要一个月挣4万,那得一个月跑4场,接4个这样的大客户才行,确实不太现实,这种私兔可能只是极少数。」张明说。
但市场需求确实很大。今年,张明在北京也遇到一件事,在他1500元接了一个客户之后,马上又有一个客户来找他,价格出到了2000元。由于是一对一服务,他只能把新客户介绍给朋友。
如今,依靠当私兔,还有赞助商的支持,赵亮跑比赛基本不用再额外花钱了。
在花销上,他第一次跑马的经历最为印象深刻。那是2023年的4月2日,3个月前,他还因为新冠阳了一次,身体还没恢复到最佳状态,但是碰巧中签了厦门马拉松。「中国马拉松也是分级别的,厦门马拉松是为数不多的三场白金标的比赛之一,我觉得应该去体验一下。」
那一趟比赛,来回路费加上食宿费,一共花了他4000多块。他一边跑,一边觉得自己简直是「花钱找罪受」。尽管厦门沿海的风景很美,但他累得完全顾不上去欣赏,「我只觉得太阳晒得要命」,当跑到30多公里的时候,遇到一个最大的上坡,他边跑边抽了自己两巴掌,「我当时说以后再也不跑马了。」
许多跑者跟赵亮都有相似体会。尤其在跑到马拉松中后段的时候,不少人都有过「我为啥要来花钱找罪受」的想法,某种意义上,「毕竟花了钱,所以要跑完」的念头,也成为人们完赛的一个动力。
有人把私兔调侃成「马拉松保姆」,对于这些「保姆」来说,坚持和安全之间还是有一条红线的。赵亮在领跑时,会不停回头观察客户的状态,也会经常询问,「经常跑步的人能很容易观察出客户的状态,如果他(她)的脚步是轻盈的,呼吸也很规律,就问题不大。」
到了后半程,如果客户边跑边能顺畅交谈,不喘大气,那就是正常的,如果呼吸已经明显很急促了,甚至出现咬牙硬挺的情况,那他就会跟客户说,「要适当降一降速。毕竟健康比成绩更重要。」
并不是每次花钱找陪跑都能有成绩。有一次淮安马拉松,赵亮给一位朋友做私兔,这名客户过去的最好成绩是3小时03分,这次的目标就是破3,为此专门从成都坐飞机过来参加,总花费也不低。「结果正赶上朋友感冒,跑到接近20公里左右的时候就已经很吃力了,最后只能放弃。」
摇摆的初心
在这个人们普遍会争先恐后的时代,马拉松这项运动也在受到影响,许多人因为健康选择跑马,但当真正踏上赛场之后,这份初心也会慢慢发生改变。
赵亮一直觉得健康完赛才是最重要的,跑步是为了快乐,不是为了快。「其实每个普通人开始跑步,没人是想追求第一名、冠军。」但他也发现,有些人在跑马的时候,为了成绩哪怕身体不舒服,也会硬顶,「是那种咬着牙硬跑的状态」,甚至有人会带伤参赛。所以这些时候,他作为私兔,会劝这些客户放弃。
关于跑步带来的那种最初的快乐,许多跑步爱好者也有相似的描述。「这年头,跑步可以说是获得快乐最简单的运动了,它不像赚钱或者工作,投入不一定有回报,跑步是只要你付出了,就一定有正反馈。」一名跑步十多年的爱好者说。
在一些精英跑者眼里,马拉松和跑步其实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运动。广东刚开始跑马拉松那会儿,总会跟身边人说跑马拉松的好处,「我会告诉别人我跑了之后对身体的益处,老会劝他们跑,但这几年我劝得越来越少了,因为马拉松毕竟是极限运动,当你参与一项极限运动的时候,很多情况下它就和健身运动背道而驰了。」
十多年跑步生涯中,广东见到了跑者们心态的变化。如今,他发现有的人刚开始跑步一两个月,就会想去报名参加马拉松;还有的人,从业余爱好变成了全职甚至把工作也辞掉,一心追求成绩,也不管家庭和生活。肉眼可见的,是身边人慢慢开始卷跑量,卷配速。「本来每个月跑200公里就很不错了,结果现在,有的人一个月跑五六百公里是常态,还有的甚至跑八九百公里。相当于一个月跑20个马拉松。」
停不下来,慢不下来。在这种强度下,很多时候跑马拉松的初心也会发生变化。「本来是为了身体健康,但跑着跑着变成了追求成绩,不管身体会不会造成长久的损伤,也不管家庭是否更需要他(她)。」他知道马拉松赛场上那种氛围——当几万人站在一个起点,为了同一个终点往前跑的时候,这种氛围就像兴奋剂,它会让人混乱,会不断地激起人的胜负心。「这种感觉会让人上瘾。」
广东在马拉松比赛中。
如今,作为已经跑到接近2小时40分的人,广东反倒觉得能不能跑进3小时并不是那么重要。而作为人们口中的「破3大神」,有时候他也感受到一种累,「因为长时间维持一个高强度的竞技状态是很累的,但是外界总有一些声音去推着你,你不想跌落神坛,就得不停地跑。」
「一个跑进3小时的人,和一个跑3个半小时的人,无非就是一个人比另一个人早到终点半小时,也就是在那儿多乘会儿凉,多聊几句天的事儿,半个小时能干啥,也干不了啥。」广东说。
「麻辣兔头」也感觉到这种变化,当身边有越来越多的朋友更热衷于谈PB(个人最好成绩),慢慢地就越来越卷,「比如你10公里跑了一个多小时,跑完觉得自己很不错,但身边的人说他跑10公里只需要50分钟,还有的甚至只需要35分钟,慢慢地朋友之间就会开始攀比了。」
她觉得,相比成绩,从马拉松中更多的要感受到一种敬畏之心:敬畏自己的身体,敬畏生命。
这也源于她之前跑马的时候,一次突然晕厥的经历。当时,她在距离半马终点还剩800米的时候,都感觉一切正常,一扭头,还看到路边的牌子上写着「珍爱生命,请勿加速」,然后她看看自己的心率,170多。「我说我慢一点,但越慢越不对劲,后来直接出现了3到5秒钟的昏迷,当时可能是低血糖了,那几秒钟的意识完全是空白的,我就只能中断跑步,坐在了路边,当时我连眼睛都有点睁不开了。」
「又过了一会儿,有两三个志愿者来到我的身边,问我怎么样,然后把我扶了起来,其实我当时都能看见终点的拱门了,所以就没有退赛,慢慢用小跑磨到了终点。」「麻辣兔头」说。
那之后,每次回想起来,她都觉得有些后怕,「后来每次跑马,我身上都会带一颗糖,而且如果要跑成绩的话,我一定会加强平时的训练,同时喊一个私兔,就是防止出意外。所以说马拉松是一个需要保持克制的极限运动。」
如今,阿福已经当过许多人的私兔了,陪伴过许多人奔跑。他关于陪伴跑步最早的记忆,还要追溯到少年时候。
他从小在农村长大,最近的小学距离他的家有5公里左右,每天早上,有时候天还没亮,他就要跟村里同龄的小伙伴们一起出发去上学。而且,当时还有传言,说路上有偷小孩的坏人,为了不迟到,也为了不被坏人抓到,他们每次都一起跑步上学。
他们背着书包,就这样一起跑上了最早的跑道——先是两公里左右的山沟沟路,然后又是两公里的沙土路。如果谁跑得快,就会等等后面的人,如果谁跑不动了,其他人还会给这个人鼓劲。慢慢地,他从一开始只能断断续续地跑,到最后能很轻松地跑到学校。当年在凹凸不平的沙土路上锻炼出的强大脚踝,至今都没有崴过。
那是个纯粹的年代。那时没有跑鞋,没有运动装备,没有补给,也不卷速度,有的只是伙伴。某种意义上,那或许是他奔跑路上陪伴他的,最早的私兔。
阿福正在带客户跑步。
(文中张明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