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选中,李在明提出新的国家愿景——“韩国倡议(K-initiative)”。
文丨关珺冉
李在明终于等来了再度冲击韩国总统宝座的时刻。
当地时间4月27日,韩国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举行第四场也是最后一场初选,李在明击败了京畿道知事金东兖和前庆尚南道知事金庆洙,以89.77%的得票率高票当选该党总统候选人。
◆4月26日,李在明在光州举行的党内初选活动中发表演讲。
这位未来总统的热门人选,最近入围美国《时代》周刊2025年度全球百位最具影响力人物。在“领袖与革命者”类别中,他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美国副总统万斯、阿根廷总统米莱、世界首富马斯克等人一同上榜。
“李在明如戏剧般的人生轨迹,很可能以成为下届韩国总统而迎来大结局。”《时代》周刊编辑查理·坎贝尔评价说,“如果他成为总统,将面临来自日益强硬的朝鲜,以及逐渐升级的贸易战争等重大挑战。”
李在明曾被媒体称作“韩国特朗普”,但他从不认为自己是极端党派主义者(指政客仅从政党利益考量,为反对而反对),而是实用主义者。根据韩国民调机构Realmeter公布的最新民调结果,一众热门总统候选人中,李在明的支持率首次突破50%,遥遥领先。
早在4月初,李在明便辞去共同民主党党首职务,迫不及待开启竞选征程。他修改了YouTube频道上的简介,誓言“将与大家一起,踏上通往伟大大韩民国的新道路”。他还时隔8年出版了新书《最终由国民成就一切》。
◆4月25日,在TV朝鲜举行的共同民主党竞选最后一次电视讨论会上,候选人合影留念。
他在书中写道:“每天清晨我都会问自己:政治是什么?李在明的政治应当是什么?这本书正是怀抱这样的疑问,使得走在政治道路上的李在明能够献给真正的主人——国民们——这样一首希望之歌。”
两度参选总统均告失败
李在明形容自己是“经历过苦难而成长起来的政治家”。他没有引以为傲的家族背景,也没有国会议员的资历。可以说,他走上的是一条非主流政治家之路。
1964年12月,李在明出生于庆尚北道安东郡一个农户家庭。他的少年时代一直被贫穷支配。小学毕业后,他早早进入工厂打工。在一家手套厂工作时,他的左手腕不幸受伤,被判定6级残疾,从而免除了兵役。
多年后,李在明自学考入中央大学法律系,并于25岁通过司法考试。听了当时在釜山担任人权律师的卢武铉的演讲后,他发誓要成为一名人权律师。
1995年,他加入城南市民会,成为一名社会活动家。2006年,李在明首次涉足政界,竞选城南市市长失败。直到2010年,他如愿当上城南市市长,并于2014年成功连任。
鉴于其草根背景,他在担任市长期间不顾中央反对,推行了一系列福利政策,包括为年轻人提供基本收入保障、落实免费校服和免费产后护理福利,从而获得年轻群体的大力支持。
2016年是李在明名声大噪的一年。时任总统朴槿惠“亲信干政”丑闻爆发,李在明成为要求她辞职的政坛“第一人”。根据Research View于2016年11月30日发布的民调结果,在当年的总统热门候选人中,李在明超过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支持率提升至第二位,仅次于文在寅。
◆2016年10月,李在明参加首尔清溪广场举行的烛光集会。但随着“烛光示威”高潮退去,国会通过朴槿惠弹劾案、宪法法院启动审判程序,李在明积累的高人气开始降温。支持他的部分选民逐步回流到共同民主党内最有人气的文在寅阵营。
最终,李在明在共同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党内初选中输给了文在寅和时任忠清南道知事安熙正,以第三名的成绩结束了首次大选挑战。李在明事后回忆这段经历时说,“当时一心想当上总统,跑得太猛了”。
那一年,国际舆论普遍将“李在明崛起”同英国脱欧、桑德斯异军突起、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一同视为西方政治体制崩坏的韩国版例证之一。
打呼、赖床、被妻子哄着起床、慢吞吞吃早饭、穿上西装出门——2017年,韩国真人秀节目《同床异梦》记录了李在明作为城南市市长的日常生活。他在节目中展示了私宅:白色沙发搭配古典家具,老旧冰柜里储存着妻子做的泡菜。
◆2017年,李在明和妻子参加韩国真人秀节目《同床异梦》。
2018年韩国地方选举中,李在明以56.4%的高票获选京畿道知事,也让京畿道时隔20年后首次迎来进步派出身的知事。
担任京畿道知事期间,他推行的最具标志性的政策是“基本收入政策”。他曾说,如果当选总统,将向全体国民每人每年发放100万韩元(约合5130元人民币)的补贴。他还承诺,将给年轻人发放200万韩元的“基本收入”。为了宣传这一政策,李在明利用当时的热门韩剧《鱿鱼游戏》做宣传,天天把“公平”挂在嘴边。
但在首尔市市长吴世勋看来,这是一项低效的福利政策,“它为中等收入家庭提供了不必要的资金和毫无意义的支持”。
曾服务过金大中和卢武铉两任总统的共同民主党东北亚合作委员会副委员长权起植告诉《凤凰周刊》:“在地方任职时,李在明之所以比其他人获得更高评价,是因为他具有发现人才并任用人才的领导力。一个例子是,他在担任京畿道知事期间,仅用几个月时间就完成了数十年未完成的溪谷整治工程。”
李在明当时提出了“将干净的自然归还道民”的口号。2019年至2021年,京畿道政府在道内25个市郡查获了1601处非法设施并完成拆除,让溪谷恢复原样。
但在不少韩国年轻人眼中,李在明宣扬的政策并不是要为了他们的未来投资,而是为了争取选票的“现金撒钱”。
25岁的韩国青年姜民俊(音)向《凤凰周刊》直言,“共同民主党的政策很多以‘发钱’为主,但这些政策反而可能会加剧通胀。”最近的民调中,韩国“2030世代(20-39岁人群)”将李在明选为“最危险的政治人物”,这不仅是出于情感上的反感,更缘于对其政策的不信任。
经历了两任城南市市长、一届京畿道知事,李在明的执政风格比以往更加稳健,并懂得如何团结党内外的力量。2021年7月,他再度以发布视频的方式宣布参选,并承诺要在前总统金大中、卢武铉及文在寅的基础上弥补不足之处、改正错误,以成立一个“更能干”的政府。
只可惜,最终他未能如愿。2022年3月9日出炉的计票结果显示,李在明以0.73%的微弱差距输给国民力量党总统候选人尹锡悦。选举失利后,他未做太多休整,立即重启政治活动。同年6月,李在明通过补选成为国会议员,11月成为共同民主党党首。
与尹锡悦恶斗两年半
尹锡悦执政的两年半,李在明从未停止与他的“厮杀”。共同民主党引领国会,多次单方面通过各类法案阻碍执政党的改革议程,尹锡悦由此彻底沦为“跛脚鸭”总统。
◆尹锡悦执政的两年半,李在明从未停止与他的“厮杀”。
李在明本人也从不缺大新闻。他涉嫌贪腐、渎职、受贿等丑闻,在2023年3月遭到检方起诉。同年8月底,他一度开始无限期绝食,抗议尹锡悦的施政和日本核污水排海行动,但24天后因体力不支宣布停止。韩国政界流传着一句笑话,“没有哪个政治家真正死于绝食”,绝食恰恰是李在明最喜欢上演的“戏码”。
◆2023年9月13日,国会大厦的共同民主党党首办公室,李在明进行绝食示威。
2024年开年,李在明在南部城市釜山参加活动时被人刺中颈部,所幸没有生命危险。这直接影响到2024年4月举行的国会议员选举——这场选举中,共同民主党将国会席位扩充到175席,国民力量党仅剩108席。
在党派林立的韩国政坛,尹锡悦所属的国民力量党与李在明所属的共同民主党分别代表保守与进步阵营。但自从尹锡悦上台以来,党争不断加剧。过去三年来,李在明只与尹锡悦有过三次会面。两人每次只是简单握手,没有多作交谈。
这一过程中,曝料和道德攻击成为打击政敌的武器,这远比让选民理解并支持自己的政策更为直接有效。无论是李在明涉嫌贪腐渎职,还是尹锡悦夫人金建希涉嫌股价操纵及履历造假等案件,都成为两党打压对手时的惯常做法。原本应通过朝野协商进行的议会政治,也呈现出“两个国会”并存的诡异局面。随着尹锡悦祭出紧急戒严等极端手段,党政之争被推向高潮。
虽说李在明在总统候选人中优势明显,但针对他的各项指控并未消失。目前他共涉及五个案件,其中的《公职选举法》案将于近期作出三审判决。其余案件则难在6月选举之前结案。
去年11月,首尔中央地方法院一审判决李在明虚假陈述罪名成立,违反《公职选举法》,判处其一年有期徒刑,缓刑两年。李在明随后提起上诉。首尔高等法院今年3月二审推翻一审判决,宣判他无罪。检方提起上诉。
按规定,韩国大法院(最高法院)应在6月26日前作出三审判决。韩媒认为,大法院4月22日决定将此案由4名法官组成的小合议庭移交至全员合议庭,并迅速确定后续审议日期,可能意在总统选举前作出判决。如果大法院在三审判决中维持无罪判决,李在明的政治前途将不受影响。如果判决结果对李在明不利,他不仅会失去国会议员资格,还可能10年内无法参选公职。
◆韩国大法院(最高法院)正在加快审理李在明涉嫌违反《公职选举法》一案。
面对“当选后是否会让尹锡悦进监狱”的猜测,李在明曾若有所指地说:“在我的人生中,即使有人伤害我,我也从未进行过报复”,“不应因为其他无关的原因翻旧账、刁难别人”,“五年时间多么宝贵,若耗费在那种事情上,实在太浪费了”。
尹锡悦被罢免前,韩国举行了2025年上半年国会议员的再选和补选投票,国民力量党再度遭遇惨败——补选的17名议员中,国民力量党议员仅占6席。国民力量党议员金相旭对此表达担忧道:“如果共同民主党成为执政党,由于其在国会规模庞大,可能不再有任何能够制衡它的力量。”
韩国媒体认为,一旦让政权沦为“复仇”工具,韩国民主主义的基本原则便会遭到破坏。“所谓‘李在明恐惧症’不是偶然出现的词汇。它体现了民众对政治的担忧、对政策的不信任以及对民主主义被破坏的警示。人们对韩国未来可能走向的权力垄断感到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