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四点的普宁街头,寒潮未散,鼓声已起。年近七旬的陈来发披着夜色,带着几十个年轻人,敲锣打鼓,踏着马蹄般的步伐,在石板路上卷起一阵英雄气——这是潮汕英歌舞的魂,是三百年来未曾褪色的“中华战舞”,也是一位非遗守护人用半个世纪书写的倔强史诗。
陈来发说,“要做又有时代感,又有责任感的非遗传承人。”
他带领潮汕英歌舞,从田间地头走到了伦敦特拉法加广场,赢得万人喝彩。他打破“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宗族祖训,让五岁的孩童“小时迁”舞蛇领队,给女孩描上孙二娘的脸谱,带领来自村庄的英歌队走上央视春晚的舞台。
去年春节期间,抖音上关于英歌舞的话题播放量超过45亿,今年,“潮汕英歌舞年味太浓了”“中华战舞潮汕英歌已就位”等多个相关话题再度登上抖音热榜。英歌舞的火热,离不开包括陈来发在内的非遗守护人的传承与创新,而这或许也是英歌舞长燃不熄的答案:所谓传承,从不是将火种捧在手心,而是教它借风势燎原,以新柴续旧焰。
以下是陈来发的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