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52|回复: 0

[哲史艺丛] 前半生强者,后半生智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 10: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半生强者,后半生智者

 我是艾公子 最爱历史 2024年12月29日 22:46

多年以后,黄宗羲回想起自己波澜壮阔的人生,将其总结为——“初锢之为党人,继指之为游侠,终厕之于儒林”

这位亲眼见证明亡清兴的旷世大儒,在其85年的人生中,进则斗志昂扬,奋起抗争,退则隐居山野,著书立说。一生壮志未酬,却留下不朽之思想,供后世景仰。 

IMG_4337.JPG
▲黄宗羲画像。图源:网络



IMG_4338.PNG

黄宗羲于万历三十八年(1610)出生在浙江余姚的一个书香门第。

那时候,大明可有些不太平。

那一年,京畿、晋、陕、豫、鲁发生饥荒,河南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

而皇帝怠政多年,官员贪腐成性,缺官长期不补,以致“职业尽弛,上下解体”

各地土地兼并愈演愈烈,万历的儿子福王朱常洵就藩洛阳时,还被赏赐河南良田两万顷,不足的挪用他省土地充数。

万历派遣到地方的矿监税使,鱼肉百姓,敲诈勒索,所到之处,“孤人之子,寡人之妻,拆人之产,掘人之墓”

同时,努尔哈赤和他的建州女真军,在统一女真各部的征途中势如破竹,不出几年就建国称汗。

就在黄宗羲出生的那年年底,一个叫朱由检的皇孙在宫中诞生。

大明王朝,已悄然进入倒计时。

到了天启年间(1621—1627),木匠皇帝明熹宗不理朝政,魏忠贤得势。“阉党”与所谓的“正派”——东林党相互对立。

IMG_4339.JPG
▲魏忠贤及其“阉党”祸乱朝政。图源:影视剧照

黄宗羲的父亲黄尊素正是东林党人。他为人正义凛然,在京担任监察御史时,多次弹劾魏忠贤,是阉党的眼中钉,因此惹祸上身。

天启六年(1626),阉党诬陷黄尊素贪污受贿,将他逮捕入狱,同年下令抓捕的还有高攀龙、周顺昌等六人,他们被称为东林七君子。

作为长子,17岁的黄宗羲陪父亲赴狱。看着父亲含冤受苦,黄宗羲不忍,为救父一命,他四处奔走,向在京的同乡商贾和父亲的同年求救。

然而,黄尊素还是在当年六月不幸被害。死前,他在狱中赋诗一首:

正气长留海岳愁,浩然一往复何求?
十年世路无工拙,一片刚肠总祸尤。
麟凤途穷悲此际,燕莺声杂值今秋。
钱塘有浪胥门泪,惟取忠魂泣镯镂。

噩耗传到家中,举家哀恸。黄宗羲的祖父黄曰中当时还健在,白发人送黑发人,心中悲痛万分,在墙上写下:“尔忘勾践杀尔父乎?”

春秋时期,吴王阖闾带兵与越王勾践交战,在战场上负伤。回吴国后,阖闾伤重不治,临死前,他对儿子夫差说了这句话。夫差继位后,再次攻越,几乎灭了越国。

祖父这是在告诫黄宗羲,一定要为父申冤,报仇雪恨。

黄宗羲没有等太久。父亲遇害第二年,明熹宗病逝,其弟朱由检即位,次年改年号为崇祯

崇祯一上台,就为含冤而死的东林党人平反,对阉党进行了大清算,魏忠贤畏罪自杀,阉党作鸟兽散。涉及黄尊素一案的元凶,锦衣卫许显纯、崔应元和宦官李实等都在清算之列。

崇祯元年(1628),19岁的黄宗羲带上申冤状,行李中暗藏铁锥,入京讼冤。

彼时的他,血气方刚正年少。

五月,刑部提审许、崔等人,黄宗羲出庭对证。杀父仇人就在眼前,黄宗羲义愤填膺,按捺不住,趁旁人不备,抽出藏于袖中的铁锥,快步上前,往许显纯身上猛刺。主审官员惊呆了,一时都忘了叫人阻拦。

昔日威风八面的锦衣卫佥事许显纯被刺得浑身流血,连连求饶,还狡辩,说自己是孝定皇后的外甥,应该从宽处理。

黄宗羲当即驳斥道:“许显纯和魏忠贤狼狈为奸,残害忠良,已经是谋反之罪。即使是朱高煦、朱宸濠这样的亲王,造反了照样要受刑,何况许显纯,不过是个外戚!”

随后黄宗羲又把崔应元拉过来狠狠揍了一顿,拔了他的胡须,带到父亲灵前祭奠。几日后,刑部审讯李实。一旁的黄宗羲又掏出铁锥,正想故技重施,吓得李实赶紧招供。

最终,许、崔、李等人都依法伏诛,黄尊素沉冤昭雪,大仇得报。

黄宗羲大闹刑部衙门的壮举传遍天下,一时成为人们交口称赞的大孝子。


IMG_4340.PNG

父亲的惨死让年少的黄宗羲了解到大明王朝的腐朽。他一心想继承父亲遗志,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黄尊素在世时曾对黄宗羲说:“你太粗心,没必要看时文,但历史不可不读,把家中那套《国朝献征录》涉猎便可。”

结果,黄宗羲非但是个潜力股,还很用功,潜心修学,博览群书,并拜浙江当地的大儒刘宗周为师。不出几年,就誉满江南。

这位刘宗周也是个性十足的人物,一生都想着报效朝廷,却频频被贬。

崇祯年间,年老的刘宗周再次被起用,可崇祯想安邦治国,刘宗周说要先治心;崇祯求才心切,刘宗周偏说操守为重;崇祯想命传教士汤若望制造火器,刘宗周却说那是异端邪说。

崇祯说,得,您老回家歇会儿。刘宗周再次被革职。

明末,文人结社大行其道,党争不断。实际上就是瞎折腾,于国于民,并无益处。

黄宗羲也未能免俗,19岁进京讼冤时,他就认识了复社的首领张溥和张采。

崇祯三年(1630),21岁的黄宗羲到南京应试,有“小东林”之称的复社风头正盛,正在举办金陵大会。

机缘巧合下,黄宗羲加入了复社。

文人聚在一块当然要搞事情了。在复社期间,黄宗羲干的最大一件事,就是声讨阉党余孽阮大铖。

阉党失势后,本是魏忠贤走狗的阮大铖被削为民,逃到南京,利用文人结社的风气拉帮结派,平日里一副正人君子的模样,仿佛此前助纣为虐的劣迹早已一笔勾销。

崇祯十一年(1638),复社成员148人,以黄宗羲、吴应箕和顾杲等为首,发表《南都防乱公揭》,声讨阮大铖,揭露其伪君子的面目。

阮大铖一看形势不妙,担心被这群愤青揪出来清算旧账,只好逃到南京城外的牛首山上,继续暗中活动。

身在复社十余年,文人们除了组织集会、讨论文章和抨击时弊外,对于救亡图存并没有采取什么实际性的行动。

黄宗羲深知,复社成员“本领脆薄,学术庞杂,终不能有所成就”。何况,坐而论道,相互攻讦,这样一盘散沙救不了大明。

崇祯十五年(1642),黄宗羲再次进京,内阁首辅周延儒有意提拔他为官。黄宗羲谢绝了,不久就返回家乡,或许他已隐约感觉到,山雨欲来风满楼。

回到家乡不到两年,李自成的起义军就杀到了北京。

大明,亡了。

IMG_4341.JPG
▲李自成进京,明朝灭亡。图源:影视剧照


IMG_4342.PNG

在南京,阮大铖的哥们儿马士英拥立福王朱由崧为监国,建立了南明的第一个政权——弘光朝廷。把持弘光朝廷的马士英,让阮大铖担任兵部尚书。

阮大铖前几年才被复社整得抱头鼠窜,如今重新掌权,当然要好好报复,于是编了一份《蝗蝻录》,公开抓捕以黄宗羲等为首的签署《南都防乱公揭》的文人。

黄宗羲听说福王监国,便迅速赶到南京,希望为光复大明效犬马之劳。谁知,他一来到南京,竟是自投罗网,直接让阮大铖给关了起来。

从17岁起,黄宗羲就誓与阉党势不两立,与其进行了近20年的抗争。可为何,如今国难当头,仍是豺狼当道,小人得志?

清军已经入关,很快就打到南京城下,弘光朝廷覆灭,黄宗羲趁乱逃出监牢,回到家乡余姚。

这时候,恩师刘宗周的死,深深触动了黄宗羲。

清顺治二年(1645)五月,清军攻占杭州。清廷仰慕刘宗周名望,想请他出山。刘宗周不仅断然拒绝,还效仿商末伯夷、叔齐旧事,绝食而死。

黄宗羲知道,大明根基已经腐朽殆尽,无论是阉党上台,还是东林党执政,都挽救不了覆灭的命运。但是,一身浩然正气还在,要实现心中抱负,就得靠自己。

IMG_4343.JPG
▲清军攻破南京。图源:影视剧照

杭州失守后,钱肃乐、张煌言等在浙东兴义兵,拥护鲁王朱以海,在绍兴建立新的南明政府。正在家乡的黄宗羲大受鼓动,和弟弟黄宗炎一起,变卖家产,招募数百义兵,建立“世忠营”,投靠鲁王政权。

这是黄宗羲最后一次寄希望于南明朝廷。

一开始,浙东义军众志成城,凭借士气和地利,让清军占不到便宜。

可惜好景不长,适逢钱塘江大旱,清军趁机进攻,浩浩荡荡渡江,浙东失守,鲁王逃到闽浙沿海。

顺治三年(1646),黄宗羲率领残兵进入四明山,安营扎寨。四明山位于宁波与绍兴之间,与天台山相连,方圆八百余里,山高险峻。黄宗羲手下不过几百人,可他仍然坚信,星火终将燎原。

顺治六年(1649),黄宗羲打听到鲁王的消息,前去朝见,向他建议,舟山、崇明可“相为首尾,窥伺长江,断其南北之援”。

IMG_4344.JPG
▲浙江四明山。图源:摄图网

鲁王流亡闽浙之间,长期在海上漂流,吃着海鲜喝着小酒,哪里还有心思反攻清军。黄宗羲的计划自然只是纸上空谈。

传言,黄宗羲还曾出使日本,想向他们借兵,但是无功而返。

斗争了大半辈子的黄宗羲,彻底心灰意冷。

不出两年,鲁王政权瓦解,黄宗羲被清廷追捕,只好隐匿于浙江一带,“无年不避,避不一地”。

一家人流离失所,日子并不好过,仅顺治十二年、十三年两年间,他的爱子、二儿媳和孙子就相继离世,黄宗羲哀叹:“八口旅人将去半,十年乱世尚无央。”

顺治十五年(1658),他听闻当年在复社时结交的挚友沈寿民还健在,不禁喜极而泣。

想起这些年来,战火纷飞,自己为抗清四处奔波,九死一生,竟然还有机会与友人重逢,作诗感慨道:

二十四年相隔绝,风霜吹老别时身。
君从樵猎埋名姓,吾夺头颅向剑唇。
落月梦中曾痛哭,山岚类处自逡巡。
骤闻消息反垂泪,两地犹然未死人。


IMG_4345.PNG

顺治十八年(1661),各地抗清运动进入尾声,南明最后一个政权的永历帝朱由榔,被缅甸人擒获,献给清廷,次年被杀。

年过半百的黄宗羲也结束了他的“游侠”生涯,留在家乡的化安山龙虎草堂读书论道。

满怀抗清大志的文人们,当年同仇敌忾,如今劳燕分飞。

有的人归附清廷,如钱谦益

有的人抗争到底,如张煌言

黄宗羲走的道路,与他们都不相同。

黄宗羲一生著述等身,共写书60余种,达一千四百余卷。除了少数是在早年流亡时,于“古松流水”间所作,其余都是在晚年时写就,其中就包括《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等代表作。

生活磨平了黄宗羲的棱角,那个在大堂之上锥刺阉党的热血少年早已不在。隐居在化安山上的是早已超然物外,坐看云卷云舒的智者。

康熙六年(1667),黄宗羲重办证人书院,20多年前,他的老师刘宗周就是在这里设坛讲学。包括后来的知名大儒万斯大、万斯同兄弟在内,各地学子慕名投身于黄宗羲门下。

晚年的黄宗羲潜心治学,勤奋著述,其建立的续钞堂是远近闻名的藏书楼,但他仍觉得资料不足,于是到各地访书。

康熙十二年(1673),黄宗羲来到宁波范氏天一阁阅书,整理馆藏书目,写下《天一阁藏书记》。

康熙二十二年(1683),已经74岁高龄的黄宗羲还在江苏昆山徐乾学家的传是楼,查阅文集多达300余种。

老当益壮的黄宗羲,自己也不由得感叹,“年少鸡鸣方就枕,老年枕上待鸡鸣”“一生将计数千载,百里还看九十行”

在黄宗羲退隐著述期间,清廷也在不断调整统治政策。

康熙即位后,停止圈地,实行更名田,对汉族士人执行宽松的文化政策。汉族士大夫与清朝统治者的对立在康熙年间逐渐趋于缓和。

康熙十七年(1678),康熙决定在次年开博学鸿儒科,网罗各地士人。

浙江官员推荐了黄宗羲,康熙特地下旨礼聘,想尽办法拉拢。

黄宗羲拒不应召,自称“老母年登九十,子妇死丧略尽,家近山海,兵声不时撼动,尘起镝鸣则扶持遁命,二十年以来不敢妄渡钱江,渡亦不敢一月留也”。

黄宗羲以老母在家,不宜远游作为不应诏的理由,未免有些牵强。其实,他对崇儒尚文的康熙颇有好感,也开始在文章中使用“康熙”年号,只是出于明朝遗民的立场,至死不愿在清朝为官。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近八旬的黄宗羲为坚守遗民底线,又拒绝了绍兴府的“乡饮酒礼”之邀。

乡饮酒礼是历朝礼制,地方长官需在乡学内设宴款待60岁以上的退休老官员,请他们参加射礼和饮酒礼。乡饮酒礼期间,当地士人都可到场。

黄宗羲接到邀请,立马就以年老体弱拒绝了。他要是去参加,就成了清朝的退休官员,自然是万万不可。

第二年,康熙又想起征召黄宗羲。他问刑部尚书徐乾学:“海内可还有博学洽闻、文章尔雅两者兼顾的大儒呀?”

徐乾学答:“据臣所知,只有浙江黄宗羲。他学问渊博,行年八十,仍手不释卷。”

康熙再次听到黄宗羲大名,立刻变成小粉丝,说:“快把他召进京。”

然而,高冷的黄宗羲再次拒绝。黄宗羲承认康熙是当今天子,但始终不承认他是自己的老板。

此时,亲身经历家国之变的黄宗羲早已不再拘泥于明清鼎革、异族入主的界限,

而是将关注重心放在制度和文化上。他不仅要做大明的遗民,更要保存文脉薪火,传播自己的政治理念。

在其传世名著《明夷待访录》中,黄宗羲对君主专制进行了彻底批判,提出“设相分权”“君臣共治”“地方自治”等极具先进性的政治主张,他还提出“工商皆本”,反对重农抑商。

他的民本思想,甚至影响到两百年后晚清的维新派。

IMG_4346.JPG
▲谭嗣同:“孔教亡而三代以下无可读之书矣!乃若区玉检于尘编,拾火齐于瓦砾,以冀万一有当于孔教者,则黄梨洲《明夷待访录》。”图源:网络

康熙三十四年(1695),85岁的黄宗羲病逝。在此之前,他的长子和次子,还有无数志同道合的友人早已离世。

风云激荡的人生旅途,到最后愈发孤独。

家人们按照黄宗羲的遗嘱,于其逝世后次日早晨,将遗体安放在石床上,白衣散发,不用棺椁,不加被褥,纸幡、纸钱等一概不用,就这样封闭墓室。

墓前立有两柱,上书:“不事王侯,持子陵之风节;诏钞著述,同虞喜之传文。”

子陵,即严光,是汉光武帝刘秀的同学,早年曾帮助刘秀起兵。刘秀称帝后,却退居富春山,多次拒绝老同学的邀请,至死不愿做官。

虞喜,东晋隐士,注释《孝经》《毛诗》,研究自然科学,拒绝三任皇帝征召,留下著作数万言。

对于黄宗羲为何要用这样奇特的方式安葬,无人知晓。他的孙婿万承勋曾做出猜测,并作诗:“恨非伍尚从亲日,痛异三忠殉国时。投骨荒山求速朽,此心不与一人知。”

春秋时,楚平王要杀大臣伍奢,命令他的两个儿子觐见,长子伍尚从命,和父亲一同遇害,次子伍子胥逃离楚国。

“三忠”是指浙东抗清义士中的王翊、董志宁和冯京第,他们都曾是黄宗羲的同僚,都在抗清战争中死难。

万承勋此诗的大意是:黄宗羲既没有在天启年间,和父亲一同在与阉党的斗争中慷慨赴死,也没能和“三忠”一样,为前朝壮烈殉国,心中有此遗憾,无人能解,只能裸葬,以求尸骨速朽,来表达内心伤痛。

与黄宗羲同时代的英国哲学家,约翰 • 洛克曾说:“我刚在世界上察觉到自己存在的时候,就发现已经置身于暴风雨中。”

黄宗羲的人生经历也是如此,几十年风雨飘摇,让他不止看到了明亡之鉴,更看清了整个专制制度的弊端。

在人生的最后几十年,他退居乡野,讲学著书。他想留给后世的,是足以启蒙国人的精神财富。

宋代大儒张横渠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黄宗羲,绝对是一位当得起“横渠四句”的超世之才。


全文完,感谢您的耐心阅读,请顺手点个在看以示鼓励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26 06:03 AM , Processed in 0.06948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