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95|回复: 0

[哲史艺丛] 评书里的武器动辄上百斤,古代真正的武器到底有多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2-29 07: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评书里的武器动辄上百斤,古代真正的武器到底有多重

 未定君 历史学堂君 2024年12月29日 02:24
作者:未定君
编辑:莉莉丝

常听评书的人或多或少都知晓一些评书里的绝密数据,譬如关二爷手中长刀,上缀青龙,形如偃月,重达八十二斤。西府赵王李元霸,隋唐第一金锤将,手中擂鼓瓮金锤重达八百斤。《薛丁山征西》程咬金之子程千忠,手中大斧同样是重达八百斤,须得足足十六个兵士才抬得动。


其实这种评书多半是秉着“大就是美、重就是强、离谱就是实力体现”的三原则进行了艺术的夸大。不然说书先生往街上一站,今儿说一绝世猛将,阵斩千人,底下人一问,猛将用的刀和隔壁李屠夫的宰牛刀一样沉,岂不是很没有说服力。


那么,古代的兵器到底有多沉呢?


IMG_3957.JPG

上图_ 汉画像石上使用手戟的士兵


一、    评书所言并非全错


兵器被古代匠人制作出的唯一目的就是供士兵使用,在战场上攻伐相克。一场高烈度的残酷死战可能会进行持续近五六个小时,大型的战役尤其是围城作战更是旷日持久,打个一年半载的例子并不在少数。


在这种情况下,古人所使用的兵器其实并不沉重,否则一般的士兵难以适应也就失去了作为武器的全部意义。更何况,铸造武器所耗甚巨,为每位士兵准备沉重的武器从财政上来说也是难以想象的。


因此,评书里说的七八百斤的大锤和大斧,全部都是无稽之谈,只是为了突显猛将的力大无穷而进行的艺术式的夸大而已。


但为什么又说评书所言并非全错呢?


其实是关二爷的青龙偃月刀八十二斤的说法,倒是有可能属实,并非空穴来风。


IMG_3958.JPG

IMG_3959.JPG

上图_ 马槊,是重型的骑兵武器,是长矛的重型精品版


古代士兵不会使用过于沉重的武器,但一些猛将在特殊情况下,譬如说天神神力、比武、需要彰显武力的仪仗场合,就会打造一把远比常人所用武器更为沉重的兵器。


但这种特殊需求,也要考虑到人的实际情况。至于关羽这种猛将使用八十二斤的武器其实并非不可能。只是这里面还有一个小小的误会。


“典韦,陈留己吾人也。形貌魁梧,旅力过人,有志节任侠。………韦好持大双戟与长刀等,军中为之语曰:帐壮士有典君,提一双戟八十斤。“——《三国志·典韦传》


这段话并非出自田老或者某人的评书,而是正经的《三国志》记载。猛将典韦体格魁梧,臂力过人,喜好用大双戟和长刀。军里说“曹公帐下的猛将有典韦,一双大戟足足有八十斤。”


后来的文人偶尔会用“长戟八十斤”来形容武将臂力过人,作战勇猛。


但是,八十斤的武器想来也实在恐怖。但其实这里面有一个小小的误会——东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斤相当于现在的222.73克,也就是说,当时的一两等于现在的13.92克。


这么一算,典韦的大戟也不过三十五斤左右,关二爷的青龙偃月刀也只有三十五斤,虽然仍然沉重,但也并非不能接受。


从这个角度来说,评书里说汉末武将的武器大都有八十斤左右,倒也并非妄言。


IMG_3960.JPG

上图_ 手持长刀的关羽形象


只不过关二爷所用武器,还真不是“青龙偃月刀”。偃月刀这种东西第一次出现在文献里,是北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官修的《武经总要》一书,在《器图》这一章节有“掩月刀”的绘图。而明代的《武备志》里也有记载,“偃月刀以之操习示雄,实不可施于阵也。”


也就是说,偃月刀既不具有实战性,从时间上来说也不可能是关羽的武器。


三国时期的刀大多是一米左右,刀背坚且厚的环首刀。南朝人陶弘景写的《古今刀剑录》里说“关羽为先主所重,不惜身命。自采都山铁为二刀,铭曰“万人”。及羽败,羽惜刀,投之水中。”


所以,关羽用的其实应该是“万人刀”才对。


但是可惜的是,自从评书里喊出了关二爷长刀八十斤的招牌之后,后世评书里的武器重量就像是一线城市的房价一样,一路飞涨。


IMG_3961.JPG

上图_ 铍 兵器


二、    古代兵器到底有多重


那么话说回来,古代普通士兵所使用的武器究竟有多沉呢?


在明朝《武备志》中有个记载,当时军中的制式冷兵器一般的重量是单手刀剑2斤,偃月刀(仪仗用)5斤。其中最沉的冷兵器是一种棒类武器,有10斤重。


实际上古代兵器基本是利器,只要刃部能够成功打击到对手,往往对手就会非死即伤,而战场上广大的杂兵是没有着甲的,在这种情况下,想要造成有效打击其实很简单,出手并且不被躲开或者招架即可。


因此,武器不仅不能重,反而是越灵活轻便越好,沉重的武器虽然更加难以招架,但一场战争可能会持续数个小时,沉重到令人难以招架的武器,其实使用者也很难长时间战斗。


因此,古人的武器不仅不会特别沉重,相反,可能会比大部分人想的都轻便。


IMG_3962.JPG

上图_ 《单刀法选》中记载的倭刀


这种战斗思路延伸到极限,就诞生了刺剑,追求灵便性和一击制敌。


而剑刃在面对有甲的敌人时,表现的往往也比重武器好——轻便的剑刃能更好的打击盔甲不能防护的缝隙。


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的兵书《练兵实纪》中,他为士兵配备的腰刀就有详细的记载,是“长三尺,重一斤十两”。明代一斤596.8克,换算一下,戚继光手下士兵的腰刀,也不过是969克——不到两斤。


不过,在冷兵器时代,陆军的主战武器一般还是长兵器,尤其是枪矛之类的。在宋朝的《武经总要》里,光枪的分类就有18种。包括什么捣马突枪、双钩枪、单钩枪、环子枪、素木枪、拐刃枪等等。这里面既有一米二的短枪,也有七八米的布阵长枪。


IMG_3963.JPG

上图_ 《武经总要》枪九色图


在真实的战场上,长枪也更为常见,那么,普通的长枪有多沉呢?


其实也就两到五斤左右,个别猛将会使用二三十斤的长枪。


古代用枪的猛将往往会被称为“某某铁枪”,譬如王世荛就被称为王铁枪,因为这些猛将的长枪是用纯铁打造的,而普通士兵的长枪往往是木质枪杆,这不仅是出于重量考量,也是出于灵活性考虑。还有则是枪类武器本身特性决定的,所谓“月棍年刀一辈子枪”,说的就是枪作为兵器“易用难精”的特性。


用现代武术来说,列阵阵斗的枪法极其简单,而捉对场斗的枪法却极为精深。普通士兵数年的操练很难完全掌握长枪的场斗用法,因此木质铁头的长枪完全够用,而打小习武的将门子弟,则更加需要优秀的长枪。


总之,在古代战争中,只要能够有效杀伤敌人,只发两斤的力道就能解决,那就绝对不用三斤的力道。


因此,古代的武器真的比今人想象的要轻得多。


IMG_3964.JPG

IMG_3965.JPG

IMG_3966.JPG

上图_ 宋朝各类长枪


西方所用的双手大剑(Zweihaender),其中最大的型号有长213 厘米,重量则是达6.6 千克,也就是十二斤。但实际上一旦这种武器的重量超过了某个限度,就会被专门用于仪仗。


可见,即使是西方的冷兵器,也很少会有超过十斤的超重武器。


三、    偶尔的异类


当然,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偶尔有那么几个天生神力的猛人喜欢用压手的武器也是有的。


譬如说王邦直,据《明外史·王邦直传》记载,这人因天生神力被军中称呼为“王千斤”,所用武器为三十斤的大刀和十五斤的铁锏。在战后,敌军特意将王先生的大刀捡起,当成神物祭拜,称为“大刀朵(那)颜”。


这才是无奇不有。

 

参考资料:《武备志》《明外史》《武经总要》《纪效新书》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26 05:24 AM , Processed in 0.03755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